本部落格原僅收錄2010-2014年,本人擔任清華大學校長期間,在各種場合演講全文,凡370餘篇;原載清華官網;本欲以一年期陸續上傳,意外發現拜現代科技飛快進步之賜,上傳文章可同時編錄,計畫提前完成。其後在許多場合致詞也一併轉載於此,以與同儕友朋共享。因致詞內容多以一個校長的立場出發,故部落格名稱維持原名「一個校長的思考」不變。 「一個校長的思考」第一、二、三冊 (全三冊) 均已由「致出版社」出版。自序、目次與主要通路銷售管道請分見: 第一冊 https://lihjchen1001.blogspot.com/2018/09/blog-post_6.html, 第二冊 https://lihjchen1001.blogspot.com/2019/04/blog-post.html, 第三冊 https://lihjchen1001.blogspot.com/2019/03/blog-post_22.html。
文章分類
- 人才 (16)
- 人文社會 (128)
- 人生 (2)
- 大學 (76)
- 小清華 (1)
- 工學院 (9)
- 中技社 (6)
- 中技社; AI; ChatGPT (6)
- 中技ㄝㄝ (1)
- 中研院 (1)
- 中基會 (1)
- 文物館 (1)
- 台聯大 (4)
- 台灣聯大 (29)
- 交流 (146)
- 交流會 (5)
- 企業 (15)
- 同步輻射中心 (7)
- 百人會 (37)
- 竹中 (4)
- 材料系 (35)
- 材料學會 (14)
- 兩岸 (80)
- 典禮 (161)
- 社會人士 (30)
- 表演 (19)
- 研究 (28)
- 研討會 (79)
- 研習會 (30)
- 科技 (145)
- 紀念會 (13)
- 英文 (15)
- 展覽會 (14)
- 座談會 (22)
- 捐贈 (55)
- 校友 (152)
- 校友會 (1)
- 校史 (26)
- 記者會 (40)
- 追思會 (9)
- 退聯會 (12)
- 參訪 (11)
- 惜別會 (9)
- 教職員工 (124)
- 清華 (106)
- 產業 (39)
- 產學研聯盟 (5)
- 報告 (2)
- 發表會 (38)
- 會議 (31)
- 運動 (16)
- 頒獎 (28)
- 頒獎會 (3)
- 頒獎繪 (1)
- 榮譽 (46)
- 演講 (103)
- 聚會 (69)
- 與談 (5)
- 慶祝會 (21)
- 箴言 (11)
- 學生 (163)
- 營隊 (10)
- 講座 (7)
- 藝文 (43)
- 競賽 (13)
- AI (24)
- ChatGPT (11)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智財技轉績優感恩會致詞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李遠哲先生演講致詞
歡迎大家來參加今天下午的「敢於與別人不一樣」演講會。李遠哲先生是清華、新竹與台灣的驕傲,他是道地的新竹人,出生於新竹。曾就讀新竹中學,台灣大學化學系畢業; 1962年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化學系進修博士。1986年因發明了交叉分子束方法了解化學反應的過程而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為第一位獲此殊榮的臺灣人。1994年返國出任中央研究院院長至2006年卸任。現為國際科學理事會會長。在中央研究院院長任內,有效提升中央研究院學術水準,成為國際學術重鎮。
楊振寧先生擔任君山講座演講致詞
清華名人堂開幕典禮致詞
有悠久歷史與優良傳統的大學,「校史館」中常有「名人堂」。清華歷來大師雲集,校友人才輩出,不僅璀璨杏壇,更深刻影響社會思潮、嘉益人群;「清華名人堂」為沈君山前校長所提議設立,原為本校數位校史館的一部份,如今適逢原第一招待所改建為多功能會所,包括名人堂、接待中心、校園導覽中心、教師員工聚會所以及「清華樂集」練習及表演場所,而以「清華名人堂」為名;第一批「名人」,包括大門口梅校長與四大導師浮雕以及胡適、楊振寧、李遠哲三先生半身銅雕,門前「清華名人堂」五個大字則由集胡適先生墨寶而成;規劃中「名人」還包括其他有功清華「名人」、新竹清華傑出校友、名譽博士、歷任校長、講座教授等。特別榮幸與高興的是楊振寧與李遠哲校友以及兩位前校長能親自來參加今天的揭幕儀式,同時也要感謝謝棟樑、吳為山與曹宏恩三位大師分別為胡適、楊振寧與李遠哲先生塑像,並親臨參加。
清華「直接留美班」第二屆校友胡適先生在民國八年,五四運動前夕,於「社會的不朽」一文中說:「『德』便是個人人格的價值,像墨翟、耶穌一類的人,一生刻意孤行,精誠勇猛,使當時的人敬愛信仰,使千百年後的人想念崇拜。這便是立德的不朽。」在清華人中,梅貽琦校長是立德不朽的代表。梅校長逝世十周年紀念會中錢思亮先生(民二十年清大畢業,曾任臺大校長、中研院院長)代表各界所致紀念詞:「梅先生對國家的貢獻很多很大,每一件對別的人說都可稱為不朽。梅先生民國二十年接任清華大學校長。那一時期清華的校長連年更迭,學校很不穩定,校長很少作得長久的;自從梅先生接掌以後,就一直安定下來,就只這件事在教育史上已是不朽;清華自梅校長執掌不久,就已在世界有名大學中奠立學術地位,這貢獻對任何人說都是很大的功績;抗戰時搬到長沙、昆明,與北大、南開合組西南聯大,三大學合作無間,並把學校辦得很好,梅先生事實上對學校行政負責最多。只就此一事也足稱不朽;戰後復員到北平,梅校長重整清華園,兩年多的時間,清華的規模與素質比以前更擴大提高了。大陸淪陷後在新竹重建清華,極節省的、一點一滴的親自打下好的基礎,這件工作給任何人,也足稱不朽;建立了中國第一座原子爐,以最少的人、最少的錢、最短的時間,一次就成功了,這件事功給別人一生中都是不朽的。」梅校長主要以「專、大、公、愛」四種高貴品格;梅校長專心辦學、有容乃大、公正廉明,同時愛學校、愛國家、愛同仁、愛學生,深得師生愛戴,而能在兩岸清華擔任二十四年校長;錢思亮先生說:「梅先生一生在清華服務,梅先生忠於國家,敬業不遷,平易近人--雖有崇高學術地位,但對任何人都是那樣平易」,「他的為人作事許多方面,都合中庸之道,平和但有原則,事必躬親,對大事的決定也能果斷」。梅校長受到清華師生校友很高的評價:「提到梅貽琦就意味著清華」,「梅貽琦是清華永遠的校長」。
對於立功,胡適先生接著說:「『功』便是事業,像哥倫布發現美洲,像華盛頓造成美洲共和國,替當時的人開一新天地,替歷史開一新紀元,替天下後世的人種下無量幸福的種子。這便是立功的不朽」。胡適先生在近一百年前,將牛頓、達爾文一類的科學家,列為由立言而不朽;以今日眼光,科學承先啟後,開創近代文明,偉大的科學家為人類立下不朽功勳;清華人中,當然是以華人中最先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楊振寧與李政道先生,以及第一位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李遠哲先生為代表。
至於以立言而不朽,胡適先生說:「『言』便是語言著作,像那《詩經》三百篇的許多無名詩人,又像陶潛、杜甫、莎士比亞、易卜生一類的文學家,又像柏拉圖、盧梭、彌兒斯一類的哲學家,又像牛頓、達爾文一類的科學家,或是做了幾首好詩使千百年後的人歡喜感歎;或是做了幾本好戲使當時的人鼓舞感動,使後世的人發憤興起;或是創出一種新哲學,或是發明了一種新學說,或在當時發生思想的革命,或在後世影響無窮。這便是立言的不朽。」梁啟超先生包括「飲冰室文集」以及胡適先生「胡適文集」等,著述各超過1,400萬及1,800萬字,分別被認為是中國現代化過程中,五四運動前與後,影響國人思想最大的學者;清華國學院的設立是當時曹雲祥校長委請胡適先生設計的。胡氏略仿昔日書院與英國大學制度擘劃,以現代科學方法整理國故。1925年設立國學院,禮聘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四大導師,震動學術界,在文史領域,迅速提升為一方重鎮。王國維先生國學造詣深厚,兼習西方哲學、文學暨美學,深造有得,用西方美學的觀點考察中國文學,獨闢蹊徑,達空前之成就,對於殷墟甲骨研究深細,治遼金元邊疆民族史地。其主要著作收入於《觀堂集林》中,另有《人間詞話》、《宋元戲曲史》、《蒙古史料四種校注》等書。陳寅恪先生評其學術成就「幾若無涯岸之可望、轍跡之可尋」。陳寅恪先生博通多國的語言文字,以外文資料與中土舊籍相參證,多所創獲。其講學研究之範圍不限於晉唐一段,南朝迄元亦多涉獵,兼及中原草原之關係。亦曾授梵文及佛教文獻等課。所著「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為士林推重。專著另有「元白詩箋證稿」等多種。胡適先生稱:「寅恪治史學,當然是今日最淵博、最有識見、最能用材料的人。」 傅斯年先生說:「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趙元任先生是中國語言科學的創始人,當今科學的中國語言研究可說是由他奠定了基石,被推崇為中國語言學之父。英文著作有《中國語字典》、《粵語入門》、《中國語語法之研究》、《湖北方言調查》等。另出版的有《語言問題》、《語言學跟符號系統》、《中國話的文法》、《白話讀物》等。胡適先生與四大導師是「清華人」立言的代表。
胡適先生在同文中提出「社會不朽論」,以為「社會的歷史是不斷的,前人影響後人,後人又影響更後人,個人造成歷史,歷史造成個人。」 「社會的生活是交互影響的:個人造成社會,社會造成個人。」「一代傳一代,一點加一滴;一線相傳,連綿不斷;一水奔流,滔滔不絕:——這便是一個『大我』,是永遠不朽的,故一切『小我』的事業,人格,一舉一動,一言一笑,一個念頭,一場功勞,一樁罪過,也都永遠不朽。這便是社會的不朽,『大我』的不朽。」「把那「三不朽論」的範圍更推廣了。冠絕古今的道德功業固可以不朽,那極平常的『庸言庸行』,油鹽柴米的瑣屑,愚夫愚婦的細事,一言一笑的微細,也都永遠不朽。」正如現代物理「混沌」理論預測相合,有名的「蝴蝶效應」即為一例。所以任何人不應妄自菲薄,而應取法乎上,為自己言行負責。如胡適先生所說:「我應該如何努力利用現在的 『小我』,方才可以不辜負了那『大我』的無窮過去,方才可以不遺害那『大我』的無窮未來?」是社會上所有人都應效法的。
今天很感謝許多貴賓遠道而來共襄盛舉,包括北京清華的顧秉林前校長與西南聯大的延續真傳雲南師大葉燎原書記與諸位師長;而現址在兩岸清華交流上正有歷史性意義,在民國80年,清華慶祝80周年校慶,邀集四位頂尖科學家清華校友,即楊振寧、李政道與李遠哲先生、數學沃爾夫獎得主陳省身先生,同時蒞臨新竹校園,一日在第一招待所早餐時,促成兩岸清華1949年以來第一次正式「通話」;當年兩岸之間沒有任何正式的往來,還是處於「不接觸、不迴避、不……」的時代,兩岸的清華大學也沒有正式聯繫;在陳省身先生提議下,劉兆玄校長即席寫了幾句話給北京清華的張孝文校長,大意是兩岸清華共同慶祝建校八十周年,傑出校友楊振寧、李政道、陳省身、李遠哲同蒞新竹校園共襄盛舉,特此致意。兩岸清華從1949年以來,有四十多年不相往來,第一次的正式「通話」卻是在這種情況下完成,實在令人感慨。
清華百年風華,有大師前賢光耀,發揚光大是現今清華人的責任與使命。我師生同仁、校友更當效法先賢,再樹典範,為「清華名人堂」注入活力,歷久彌新,光輝燦爛。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台灣與以色列生命科學研討會致詞
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
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年會致詞
2013年12月8日 星期日
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與歐洲研究型大學協會聯合會議致詞
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
亞洲政策中心「台灣的亞洲政策與未來發展」研討會致詞
2013年12月4日 星期三
陳琦覺先生中南半島文物捐贈典禮致詞
台日國際光譜與表面科學研習會致詞
2013年11月29日 星期五
傑出產學合作獎與新進人員研究獎等頒獎典禮致詞
2013年11月26日 星期二
「生命故事講堂」王健壯先生演講會致詞
2013年11月21日 星期四
102年全校運動會開幕致詞
2013年11月20日 星期三
「夢想者聯盟」演出致詞
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清華大學國際教師聚餐致詞
2013年11月16日 星期六
2013國際奈米科學與技術研討會致詞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頒授張懋中院士名譽博士學位典禮致詞
2013年11月13日 星期三
社會企業研討會與觀摩會引言致詞
「國家安全與台灣的未來」演講致詞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102學年度清華高中學術列車感謝會致詞
亞洲政策中心開幕致詞
亞洲政策中心開幕致詞
歡迎大家來參加「亞洲政策中心」開幕典禮,清華自七月中開辦「亞洲政策中心」,匆匆已過了四個月,今天是趁「亞洲政策中心」空間裝潢完工之際,舉辦開幕典禮,在此恭喜中心同仁正式擁有自己的家,同時中心下月將舉辦的研討會,是中心成立第一次辦理的較大型活動,也象徵「亞洲政策中心」運作漸上軌道,可喜可賀。
「亞洲政策中心」的開辦與清華能延攬司徒文博士來擔任首任主任有直接關係;學校發展的優先順序,有時要審度時勢,發揮最大的效能,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來,第一次有美國籍大使級外交官決定長居台灣,而他又富有豐富的外交官經驗、擁有英國文學博士學位、珍視清華與美國外交與政經特殊關係,可謂「天作之合」,也促成了「亞洲政策中心」成立。清華的目標是「華人首學,世界頂尖」,對「亞洲政策中心」自然有相應的期望,而盼望在司徒文博士領導下落實。
在學術機構,最重要的是要有充分的自由,表達自己的看法,清華並不期待司徒文博士與其他同仁對各種議題有同樣看法;今年諾貝爾獎自然科學項下八位得主,有六位屬猶太裔。猶太裔科學家在自然科學界大放異彩並非新鮮事,但為何全球兩千五百萬猶太裔人,僅占全世界不到千分之四人口,能獨獲超過百分之二十五諾貝爾獎?很多人認為與其善於思辯(critical
and independent thinking)傳統有關,不僅好學深思,而且不畏辯正;在討論中,需有人扮演「魔鬼辯護師」的角色,也就是如果人人都認為某人是妖魔,或某事萬萬要不得,一定要有人從各種可能的角色為他辯護,才不至落入「從眾附合」(Conformity)的陷阱;如最近很賣座的「末日之戰」(World War Z)中,以色列耶路撒冷城所以能夠支撐到最後一步,照情報主管(Mossad
chief Jurgen Warmbrunn)的說法,是因為以色列養成的十個人中,如已有九人認同一件事,第十人一定要極力反對,因而在世界各地傳來隱晦不明的「活死人瘟疫」(Zombie
Epidemic)時,才得以斷然在耶路撒冷城四週樹立高牆,阻隔「活死人瘟疫」入侵,頗能道出猶太傳統鼓勵「另類思考」特色。清華鼓勵大家有不同思維,集思廣益,挑戰「預設立場」,擦撞出有開創性、建設性研究成果。另一方面,在「亞洲政策中心」,主管因有代表性,而「政策」與「政治」不容易拿捏,避免參加公開的政治活動而模糊政策焦點應是上策。
自本學期開學後,司徒文博士已給了三次演講,因時程關係,我僅能參加第二場演講,「亞洲崛起,美國衰落了嗎?」(As Asia Rises,Is American in Decline?)這是司徒文博士在三年前,主講「以矛攻盾的美國」 (The Paradox of America),去年演講「數位時代外交之潛力與問題」 (Digital Age Diplomacy: Potential and Problems),我第三次聽司徒文博士演講,很能感受他準備充份,清晰與真誠表達他的看法的特色,這也是司徒文博士在清華可貴的地方之一,大家沒有必要有同樣的看法,但能聽到理性的「異見」,而有檢視、思索、辯正的機會,同時我也邀請大家來參加明天司徒文博士的演講:「國家安全與台灣的未來」(National Security and Taiwan’s Future),也是他本學期第四場演講,「國家安全」與「台灣的未來」是大家高度關心,但也非常複雜而困難的問題,我們聽過很多官方說法,但一位前美國外交官與清華研究中心主任的觀點如何?相信大家都會同感興趣的。
最後我要感謝多位校友的支持提供「亞洲政策中心」與「葉公超講座」初期的經費,相信「亞洲政策中心」必能不負期望,在清華校史上增添華美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