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13年12月10日 星期二

台灣與以色列生命科學研討會致詞

歡迎各位到清華大學來參加「台灣與以色列生命科學研討會」,這是台灣與以色列有始以來最大規模的生命科學研討會,而據以色列駐台代表何璽夢Simona Halpern女士表示,這也應是以色列與東亞國家間所辦理的雙邊研討會中,最盛大的一次會議。由以色列科學與人文研究院院長露絲.阿儂(Ruth Arnon)率領,包括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傑哈諾佛(Aaron Ciechanover)及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尤娜特 (Ada E. Yonath))等12位以色列學者及11位博士生與博後研究員來台交流,有歷史性意義。

在台灣學者方面,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台灣大學校長楊泮池、國家衛生研究院院長龔行健、清華大學侯金堆講座教授伍焜玉及清華腦科中心主任江安世等台灣在生命科學及生物醫學領域重量級的學者,都將在研究會中發表研究成果。大會主題涵蓋所有現代生命科學的開拓性領域,包括癌症疾病的研究,神經科學,生物工程,蛋白質結構,疾病的分子機制和轉譯醫學等。
去年清華舉辦的「諾貝爾雙響宴」,邀請到傑哈諾佛及尤娜特二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到校發表演說,獲得熱烈廻響,也充分了解到以色列在生科的研究實力;而清華大學生科領域也是居國內領先群,若能建立雙方良好的合作平臺,將能創造雙贏局面。相信藉由台以學者之學術交流,探究未來科技之研究發展及高等教育相關課題,將能有效催化台以合作及師生交流,並落實國際化人才培育之目標。
在去年本校舉辦「諾貝爾大師月」時,很驚訝的發現,五位大師都為猶太裔,開始注意到猶太裔學者得到諾貝爾獎的比例達四分之一以上;尤其今年諾貝爾物理、化學、生醫獎八位得主中,六位是猶太裔,更為驚人;長期以來,以色列致力於高等教育的投資與高科技技術的研發,在國際間具有舉足輕重之角色。以色列目前已有10位學者獲得諾貝爾獎之殊榮,包含4個化學獎、3個和平獎、2個經濟學獎和1個文學獎。由此可知以色列在科學領域研究及人才培育的成功;今年一月蒙以色列駐台代表處邀請與安排,發現以色列又是「創新之國」,清華代表團所參訪的Technion 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都在技轉方面有傲人的成績;不久前欣聞今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以色列裔學者Arieh Warshel正是Technion Weizmann Institute of Science的校友,而就在上星期五,於國科會舉辦的科技諮議會議中,曾任以色列Chief Scientist of the Ministry of EconomyDr. Yehoshua Gleitman,以「以色列的創新政策」(National Policy for Innovation)作專題報告;提到以色列在科技人均研究品質與創新、資訊技術、研發投入均為世界第一,創新能力與風險投資居世界第二,以色列人是如何做到的?Dr. Yehoshua Gleitman認為主要因素為教育、科學基礎建設、均衡的系統、高度執行力、長期投入以及國家DNA,他解釋國家DNA也就是以色列的優勢(Israel Advantages),為人力資源、科學基礎、在IT與生命科學的卓越,政府支持、破壞性的思維以上及支持環境,我個人的理解與體會是猶太民族有幾個讓人崇敬的特色,包括
一、    好學勤問,熱愛求知並善於發問,不畏權威,勤於發問,養成批判式思考能力,
二、    有社會責任感、行動力,深受猶太智慧之書「塔木德」(Talmud)影響,「塔木德」要猶太人時刻牢記三個問題: 「不是我,是誰?」「不是現在,是什麼時候?」「不幫助別人,人生有什麼意義?」養成捨我其誰、行動及時,
三、    有歷史傳承(legacy)感,將理念與價值觀傳承給後人,例如很多猶太裔學者投入普及科學讀物寫作,嘉惠社會大眾。
當然擁有這些特色不能保證出類拔萃,對從思考到行動面,都是極佳的起點;學習猶太裔學者過人長處,是此次「台灣與以色列生命科學研討會」在增進台以合作與學術交流以外,另一重大意義。

此次研討會得以順利召開,何璽夢女士與台灣駐以色列代表處功不可沒,雙方經過一年多的籌備,終促成本次的活動。誠如何璽夢女士表示:「台灣與以色列都具有世界一流的科技人才。台灣生命科學研究扎實,以色列擅長將基礎科學移轉到產業,兩國學術合作將可開啟新的機會。」「雖然台灣和以色列科學界的規模相對較小,但是若能緊密且持續的合作,一定能創造讓人類世界更為美好的價值。」最後感謝多位重量級學者積極參與,祝會議圓滿順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