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18年9月30日 星期日

清華科管院厚德會成立大會致詞


清華科管院厚德會成立大會致詞

首先我要恭喜「清華科管院厚德會閃亮登場,同時很榮幸成為科管院光輝歷史的見證者,尤其「厚德會」的成立與清華百人會以及清華材料系「雙百會」異曲同工,都是熱心菁英校友組合,更有效的協助清華校務或各學術單位的永續發展。

上個月到英國與愛爾蘭旅遊重遊了牛津大學與劍橋大學這兩所舉世知名的學府是我以往三次到英國都必列的行程可謂舊地重遊。與以往不同的是這次重遊是在我擔任過清華校長以後,特別注意到清華與這兩校資源的差異。

牛津大學是世界最古老的大學之一,距今約有九百年歷史,在各項排名中,一直列為世界上最好的大學之一。牛津大學教育了許多著名的校友,包括29位諾貝爾獎獲得者,27位英國首相以及世界各地的許多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2016年學生共23,195人,包括本科生 11,728人,研究生10,941人,教師1,791人。截至2017731日,他的校務基金約56億英鎊,也就是約兩千兩百億台幣,2016-17預算為14億英鎊,約560億台幣。

劍橋大學成立較牛津大學略晚,也有超過八百年歷史,同樣是世界上最好的大學之一。截至2017731日的財政年度,教育了許多著名的校友,截至20188月,共有116名諾貝爾獎得主,和15 位英國首相曾是劍橋大學的學生,校友,教師或研究人員。該大學的總收入為17.1億英鎊(680億台幣),其中4.58億英鎊(184億台幣)來自研究補助金和合同。校務基金約為49億英鎊(約兩千億台幣)2016/17年度學生共19,955人,包括本科生12,340人,研究生7,610人,學術人員7,913人。

如果與清華比較,兩校與清華在學生數上,相差並不大,但在人均經費上劍橋、牛津與清華比約為3.4: 2.4:0.4。也就是劍橋、牛津學生人均經費各約為清華的八倍與六倍。

如果我們回頭來看北京清華大學學生人數為47,762人,包括大學部人數15,619人,研究生人數19,062人,博士生人數13,081人,2018年預算269.4億人民幣(1,200億台幣),校務基金約73億人民幣(330億台幣)。學生人均經費250萬台幣,約是新竹清華的六倍。

猶憶2001年,本人以工學院院長身分,隨劉炯朗校長到北京參加兩岸清華九十年校慶,當時也共同與會的耶魯大學校長萊文(Richard Levin)曾在接受記者訪問時,很婉轉的說北京清華與世界一流大學相較,還有一段距離﹔到2010年萊文在出訪倫敦時接受英國媒體訪問,中國不僅有意願而且有資源可以達到這個目標,按照目前的投資力度,中國的名牌大學在25年內將可以趕上美國的“長春藤”名校和英國劍橋、牛津等世界著名學府。事實上2019QSTHE世界大學排名,北京清華分居1722名,不僅近年節節進步,而且後勢看好。這自然與大陸近年來,投入大量資源息息相關。

根據上海交通大學「大中華地區大學排名」,北京清華在2011-2017年連續七年均排第一,新竹清華在2011年為第四名,2012-2013年進步為第三名,2014-2015年高居第二名,2016-2017年為北京大學趕上,再居第三名,可見目前清華尚能與大陸龍頭大學一爭長短﹔值得警惕的是,如以北京清華積分為100為基礎,2011年新竹清華為93.1, 2017年僅有69.9, 而北京大學為84.2分。同時台灣大學在 2011年為100, 與北京清華同居第一,但2017年僅有59.5, 與復旦大學同居第九。新竹交通大學2011-2013年均列第八名,2014年後都落在十名以外,也反應台灣的大學逐漸落後。而最直接的原因,即是投入資源的巨大差異。

從近代歷史看,「大學強則國家強」,要振興國家,一定要有一流大學培養人才,創造新知。從近年台灣政經發展,很明顯地,支持頂尖大學晉身世界一流之林,政府在政策上要鬆綁,落實大學自主,同時要靠民間力量,在經費上多所支援。「厚德會」與「雙百會」主要的宗旨就是為清華籌募「永續基金」,雖然現在尚不能與前述世界名校基金相比擬,但正如荀子勸學篇中所說:「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凡事起頭難,積少成多,聚沙為塔。在此預祝「厚德會」積善成德,協助科管院「更上層樓」。





2018年9月7日 星期五

「高熵材料研發中心」開幕揭牌典禮致詞


「高熵材料研發中心」開幕揭牌典禮致詞

首先我要恭喜葉均蔚教授領導的團隊,在激烈競爭下脫穎而出,同時獲得教育部「深耕計畫」及科技部共同補助而成立「高熵材料研發中心」。這是繼前年十一月清華主辦「第一屆國際高熵合金材料會議」另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期間我們喜見科技部以大型計畫支持「高熵合金原理及開發專案計畫」在今年六月底於香港城市大學舉行的Nano-2018,也就第14届國際奈米結構材料會議,「高熵合金奈米結構」(Nanostructure in High Entropy Alloys) 也是主題之一,可見「高熵合金」研究仍繼續為國際學術界極為重視的前沿領域,備受國內外肯定。

「高熵材料研發中心」受到支持的力道與廣度皆為空前,可喜可賀。清華是「高熵合金」領域誕生地之一,此時此地在「高熵材料」發想人葉均蔚教授領導下,整合清華材料系、化工系、工科系、物理系以及台灣大學、交通大學、中興大學、逢甲大學、明志科大相關領域28位優秀教授參與研究開發,跨校跨領域,甚為難能可貴﹔據了解,共執行九個子計畫:(1)鑄造及鍛製高熵合金之開發及應用、(2)高熵超硬合金及超耐溫複材之開發、(3)功能性高熵薄膜之開發及應用、(4)高熵材料腐蝕及防制之開發及應用、(5)耐火高熵材料之開發及應用、(6)高熵合金在核能結構材料電化學行為探討、(7)功能性高熵陶瓷之開發及應用、(8)生醫高熵材料之開發及應用、以及(9)微結構分析及學術理論之強化。從塊材的鑄造及鍛製、薄膜、超硬合金及超耐溫複材、耐火材料、陶瓷材料、生醫材料、腐蝕及防制之開發及應用,涵蓋面甚為廣泛。

除學術研究外,中心另一目標是發展高熵材料技術及建立智財權,推廣於5+N中「智慧機械」、「綠能科技」、「國防」領域。如發展工具、模具、刀具,解決鈦合金、超合金、非球面玻璃模造、高熔點塑膠射出、IC封裝加工業之耐磨耗、抗黏、長壽命等瓶頸;又如發展發電及推進系統之葉片葉輪以及超臨界水發電系統管路之耐熱合金都相當令人期待。

政府以專案支持大學實體研究中心,在以往即使不是空前,也是極為少見,所以政府支持大學實體研究中心是一種新的嘗試,也是一種考驗。同時教育部「深耕計畫」及科技部補助為期五年但依我主持教育部追求卓越」五年計畫的經驗,時間過得比想的快,如何永續經營,可能是現在就可以開始思考的問題。

中心的的兩個主要目標追求學術卓越以及發展臺灣特色產業都切合目前台灣學術界與產業界的需要但也是知易行難的目標也是未來的挑戰。拿破崙說﹕「規劃的好很好,說的好更好,做的好最好」,「高熵材料研發中心」做了很好的規劃,也因有很適切的陳述才能獲得評審青睞,所以在發展技術方面,要落實做的好才最好。這點可能要早日與產業界合作才辦得到,今天很高興看到許多產業界的先進光臨,是一個好的開始。另一方面,在學術卓越方面,做的好仍有不足,要在頂尖期刊如Science and Nature發表論文,會講動人的故事,也就是說的好同樣重要,「高熵材料研發中心」在「高熵合金」領域起源地成立,集跨校跨領域學者專家於一堂,又有相對長期與豐厚的資源支持,同時有天時、地利、人和,希望能期許或鞭策中心扮演領頭羊角色,在國際上大放異彩。

今年二月我曾協助財團法人中技社舉辦AI對科技經濟社會政治與產業影響與挑戰研討會,在準備「AI對科技影響與挑戰」演講資料時,材材料方面,最先想到的就是在「高熵合金」方面的應用。因為高熵合金結構的複雜性,不論是結構分析、理論模擬、製程控制、特性量測,應是AI可以發揮很大助力的地方﹔科技部工程司從107年度剛開始補助進行的「智慧仿生材料與數位設計平台」專案研究計畫,即明白要求導入材料數位基因平台模擬運算及運用人工智慧能力,而中心擁有相當資源,有條件領導風氣,或可做為參考另一方面我也要提醒一個執行九個子計畫的中心密切整合相互支援才能發揮綜效,這些可能是中心主任與副主任最重要的任務。

最後我要再次祝賀葉均蔚教授領導的團隊促成中心的成立﹔並預祝中心運作順利,捷報連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