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23年9月18日 星期一

潛力無窮: 台灣聯大與大馬34所獨中簽署學術交流合作協議

 潛力無窮: 台灣聯大與大馬34所獨中簽署學術交流合作協議

強化緊密的夥伴關係

 潛力無窮 (中央社提供)

深化交流 (政治大學提供)

可歌可泣 (中央社提供)

台灣聯合大學系統 (以下簡稱台灣聯大) 各校代表們今天是抱著興奮與嚴肅的心情與馬來西亞34所獨立中學簽署學術交流合作協議。也非常感動與感謝各校校長與代表自大馬各地趕來參與盛會。

台灣聯大現由中央大學、政治大學、清華大學以及陽明交通大學等四校組成,整合四校專長,發揮四校互補性,以提昇四校教育品質與追求學術卓越。四校學生可依其生涯規劃及志趣考量,經由申請即可跨校轉入不同領域學系和學位學程就讀,且可跨校選修學分學程、跨校修讀輔系及雙主修。系統內提供了優質以及多元化的選擇,讓學生在一校就讀即可享受其他三校的資源,目標是四校如一校,二十年來,績效斐然。

大約四個月前,台灣聯大通過由成員之一的政大提案,加強與馬來西亞獨立中學交流合作;除盤點各校馬來西亞學生在校情況,發現人數高達約930人,且在校表現優秀,並確定交流項目,因而促成今天的簽約典禮。期盼透過本次簽約,達到強化雙邊交流及共同培育國際人才,並成為更緊密的夥伴關係。本次學術合作項目包括資訊交流、開放網路課程、舉辦學生營隊及教師交流活動,期能讓獨中學生提前體驗大學課程及生活。此外大學提供優秀學生入學獎學金,鼓勵中學學生申請就讀。

目前馬來西亞籍學生在台灣聯大各校僑外生中都佔很高的比例,期盼在落實各項交流合作協議後,能夠招收更多優秀獨中學生,個人深感在交流合作方面,潛力無窮,而可盡量發揮。舉例而言,我在十年前擔任清華大學校長期間訪問新加坡時,承蒙丹斯里李金友接待,並慷慨捐贈台幣一千六百萬元為馬國學生留學生獎學金,後來李先生獲頒清華大學校友,到新竹領獎時,馬英九前總統還親自蒞臨參加,膾炙人口的是校友與馬前總統結緣,是與他經營金馬酒店,門前有幾匹金馬雕塑有關。

昨天與政大李校長一行抵達吉隆坡後,承蒙以政治大學為主的許多先進熱情接待,不僅進一步體會到「華僑式革命之母」的意義,並且了解從1953年起,馬來西亞約有十萬人到台灣留學,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
獨立中學的畢業生; 而獨中為維護與宏揚中華文化,多年來在困難環境中仍然持續提供學子優質教育,並得到許多僑胞慷慨資助,歷程可謂可歌可泣,容我在此代表台灣聯大向各位勞苦功高的教育先進致敬

從抵達吉隆坡後很強烈感受到各校校友對母校的熱情,也可以推想到台灣頂尖大學留學,絕對是物超所值,另一方面,由於各種因素,馬國留台學生從最高每年一萬數千人降到現今約四、五千人,顯示各校有很大努力的空間。

最後要深深感謝政治大學的多位同仁妥善安排與校友們熱心促成,讓此次簽約活動圓滿成功。

2023年9月9日 星期六

西方媒體的偏差: 2023年 UST 亞際學程師生迎新交流會

 西方媒體的偏差: 2023年 UST 亞際學程師生迎新交流會


實體交流效果較好

真正的國際學程

推動國際化不遺餘力

很高興來參加亞際學程師生迎新交流會。距上次我現場參加同樣的活動,已是三年前的事。前面有兩年都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必須要在線上舉行迎新交流會,相信大家一定會覺得實體交流效果會比較好,尤其線上無法享用中心準備的精美茶點。

台灣聯大系統 (UST) 是由四所頂尖大學組成的大學系統,以整合、卓越、提升為宗旨,現在有約三千三百位專任教師,六萬八千位學生;
亞際學程是系統唯一的人文社會領域學程,而文化研究國際中心則是系統兩個跨校研究中心之一,從學程提供的資料中,我注意到102-112學年,共招收錄取121名學生,其中有45名本地生,76名外籍生,而截至目前共42名畢業生,其中有12名本地生,30名外籍生,是真正的國際學程。據了解,目前在學同學有四位來自烏克蘭,提供師生一個很好探討烏克蘭情勢的機會。另一方面,我也注意到學員中有七位來自馬來西亞,已有兩位畢業生,而我與 UST各校代表將於本月十八日,在吉隆坡與三十五所獨立中學簽約,加強學術交流合作,顯示台灣聯大在推動國際化方面不遺餘力。

亞際文化研究國際中心所以會成為現今台灣聯大僅有的兩個跨校研究中心之一,除了歷史因素,也因為中心成員,尤其是主任,的努力,爭取到不少的外部資源,讓中心能順利運作。

當然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亞際文化的重要性;很多指標顯示,二十一世紀國際關係的重心往亞洲移動,有很多人認為「亞洲世紀」將來臨;但我們也看到,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因中國大陸的崛起,正全力打壓;在西方媒體上,幾乎完全是負面報導,學術界人士如果不反華,很難拿到研究資源,企業界人士如果講中國好話,就會被國會議員質疑,有人比喻美國對中國的敵意比二次世界大戰與日本的「熱戰」,蘇聯解體前與其的「冷戰」,都要激烈,似乎與現況相差不遠。

美國有所謂的「印太戰略」,極力拉攏印度共同抗中,吹捧印度將取代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碰巧的今、明兩天正舉行印度主辦的 G20 高峰會議,印度大張旗鼓全力籌備希望一展國威之時,反而招來西方主流媒體幾乎一致的冷嘲熱諷,從貧民窟髒亂、空氣汙染嚴重的婦女不安全到種族暴亂等社會問題都被放大檢視,近幾天更將焦點放在猖獗的猴子危害的問題,讓印度也體驗近年中國在西方媒體飽受的待遇;也讓大家體會到西方媒體的偏差,尤其具有嚴重的「殖民心態」,不樂見被踩在腳下幾世紀的亞洲人「出頭天」。

對亞際關係學者而言,目前面臨最重要的問題可能是美中抗爭,幸與不幸,台灣此刻正是國際的焦點,有許多人把台灣的處境與烏克蘭相比,從做研究觀點,題材很豐富,在實務面,則影響巨大。

下星期一,我有機會參加一個「地緣政治高峰論壇」,是新加坡每年辦的「香格里拉對話」之台北場,「主題是「雙象衝突,台灣何在?」該論壇可謂名家雲集,實體參加的包括芝加哥大學米爾斯海默 (John Mearsheimer)、長期擔任新加坡常駐聯合國代表馬凱碩 (Kishore Mahbubani)、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史蒂芬・華特(Stephen Walt)、曾任芝加哥大學政治系名譽教授查爾斯・利普森(Charles Lipson);以視訊參加的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教授約瑟夫・奈伊(Joseph Nye)與格里翰·蒂利特·艾利森(Graham Allison, Jr.)以及牛津大學當代中國歷史與政治教授芮納・米德(Rana Mitter),都是地緣政治最權威的國際學者與專家。

其中米爾斯海默教授對烏克蘭與台灣處境的觀點都受到相當的注目;在烏克蘭方面,他認為北約東擴與美國推動的「顏色革命」是促成俄烏戰爭的「罪魁禍首」,對台灣,他原主張美國應「放棄台灣」,理由是不合美國利益,但近年來,又認為美國應該協助保衛台灣,因為他推測,中國崛起過程可能會招來武裝衝突,難以和平崛起。這些看法可謂見仁見智,值得探索分析;美國哈佛大學有前任校長曾說「在別人胡說八道時,做個明白人」是大學教育的價值之一,中國經典中庸名具有「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為學之道。也盼望同學們在學程中除養成思辨的能力,也能博學、審問而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