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歡迎大家來參加「清華名人堂」開幕典禮。「清華名人堂」的設立是希望突顯清華立校以來,為清華、社會、國家、世界「立德、立功、立言」的清華人;一方面感謝他們的重大貢獻,永誌紀念,「尋清華源流,留世間絕響」,一方面也由彰顯清華人的事蹟,在人格、事業、著作方面有永遠存在的價值。激勵莘莘學子,引為典範,「觀賢人之光耀,聞一言以自壯」。同時也希望能讓參訪賓客與民眾了解清華大學能推出如此鑽石級「名人堂」的特色。
有悠久歷史與優良傳統的大學,「校史館」中常有「名人堂」。清華歷來大師雲集,校友人才輩出,不僅璀璨杏壇,更深刻影響社會思潮、嘉益人群;「清華名人堂」為沈君山前校長所提議設立,原為本校數位校史館的一部份,如今適逢原第一招待所改建為多功能會所,包括名人堂、接待中心、校園導覽中心、教師員工聚會所以及「清華樂集」練習及表演場所,而以「清華名人堂」為名;第一批「名人」,包括大門口梅校長與四大導師浮雕以及胡適、楊振寧、李遠哲三先生半身銅雕,門前「清華名人堂」五個大字則由集胡適先生墨寶而成;規劃中「名人」還包括其他有功清華「名人」、新竹清華傑出校友、名譽博士、歷任校長、講座教授等。特別榮幸與高興的是楊振寧與李遠哲校友以及兩位前校長能親自來參加今天的揭幕儀式,同時也要感謝謝棟樑、吳為山與曹宏恩三位大師分別為胡適、楊振寧與李遠哲先生塑像,並親臨參加。
清華「直接留美班」第二屆校友胡適先生在民國八年,五四運動前夕,於「社會的不朽」一文中說:「『德』便是個人人格的價值,像墨翟、耶穌一類的人,一生刻意孤行,精誠勇猛,使當時的人敬愛信仰,使千百年後的人想念崇拜。這便是立德的不朽。」在清華人中,梅貽琦校長是立德不朽的代表。梅校長逝世十周年紀念會中錢思亮先生(民二十年清大畢業,曾任臺大校長、中研院院長)代表各界所致紀念詞:「梅先生對國家的貢獻很多很大,每一件對別的人說都可稱為不朽。梅先生民國二十年接任清華大學校長。那一時期清華的校長連年更迭,學校很不穩定,校長很少作得長久的;自從梅先生接掌以後,就一直安定下來,就只這件事在教育史上已是不朽;清華自梅校長執掌不久,就已在世界有名大學中奠立學術地位,這貢獻對任何人說都是很大的功績;抗戰時搬到長沙、昆明,與北大、南開合組西南聯大,三大學合作無間,並把學校辦得很好,梅先生事實上對學校行政負責最多。只就此一事也足稱不朽;戰後復員到北平,梅校長重整清華園,兩年多的時間,清華的規模與素質比以前更擴大提高了。大陸淪陷後在新竹重建清華,極節省的、一點一滴的親自打下好的基礎,這件工作給任何人,也足稱不朽;建立了中國第一座原子爐,以最少的人、最少的錢、最短的時間,一次就成功了,這件事功給別人一生中都是不朽的。」梅校長主要以「專、大、公、愛」四種高貴品格;梅校長專心辦學、有容乃大、公正廉明,同時愛學校、愛國家、愛同仁、愛學生,深得師生愛戴,而能在兩岸清華擔任二十四年校長;錢思亮先生說:「梅先生一生在清華服務,梅先生忠於國家,敬業不遷,平易近人--雖有崇高學術地位,但對任何人都是那樣平易」,「他的為人作事許多方面,都合中庸之道,平和但有原則,事必躬親,對大事的決定也能果斷」。梅校長受到清華師生校友很高的評價:「提到梅貽琦就意味著清華」,「梅貽琦是清華永遠的校長」。
對於立功,胡適先生接著說:「『功』便是事業,像哥倫布發現美洲,像華盛頓造成美洲共和國,替當時的人開一新天地,替歷史開一新紀元,替天下後世的人種下無量幸福的種子。這便是立功的不朽」。胡適先生在近一百年前,將牛頓、達爾文一類的科學家,列為由立言而不朽;以今日眼光,科學承先啟後,開創近代文明,偉大的科學家為人類立下不朽功勳;清華人中,當然是以華人中最先獲得諾貝爾物理獎的楊振寧與李政道先生,以及第一位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李遠哲先生為代表。
至於以立言而不朽,胡適先生說:「『言』便是語言著作,像那《詩經》三百篇的許多無名詩人,又像陶潛、杜甫、莎士比亞、易卜生一類的文學家,又像柏拉圖、盧梭、彌兒斯一類的哲學家,又像牛頓、達爾文一類的科學家,或是做了幾首好詩使千百年後的人歡喜感歎;或是做了幾本好戲使當時的人鼓舞感動,使後世的人發憤興起;或是創出一種新哲學,或是發明了一種新學說,或在當時發生思想的革命,或在後世影響無窮。這便是立言的不朽。」梁啟超先生包括「飲冰室文集」以及胡適先生「胡適文集」等,著述各超過1,400萬及1,800萬字,分別被認為是中國現代化過程中,五四運動前與後,影響國人思想最大的學者;清華國學院的設立是當時曹雲祥校長委請胡適先生設計的。胡氏略仿昔日書院與英國大學制度擘劃,以現代科學方法整理國故。1925年設立國學院,禮聘梁啟超、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四大導師,震動學術界,在文史領域,迅速提升為一方重鎮。王國維先生國學造詣深厚,兼習西方哲學、文學暨美學,深造有得,用西方美學的觀點考察中國文學,獨闢蹊徑,達空前之成就,對於殷墟甲骨研究深細,治遼金元邊疆民族史地。其主要著作收入於《觀堂集林》中,另有《人間詞話》、《宋元戲曲史》、《蒙古史料四種校注》等書。陳寅恪先生評其學術成就「幾若無涯岸之可望、轍跡之可尋」。陳寅恪先生博通多國的語言文字,以外文資料與中土舊籍相參證,多所創獲。其講學研究之範圍不限於晉唐一段,南朝迄元亦多涉獵,兼及中原草原之關係。亦曾授梵文及佛教文獻等課。所著「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為士林推重。專著另有「元白詩箋證稿」等多種。胡適先生稱:「寅恪治史學,當然是今日最淵博、最有識見、最能用材料的人。」 傅斯年先生說:「陳先生的學問近三百年來一人而已。」趙元任先生是中國語言科學的創始人,當今科學的中國語言研究可說是由他奠定了基石,被推崇為中國語言學之父。英文著作有《中國語字典》、《粵語入門》、《中國語語法之研究》、《湖北方言調查》等。另出版的有《語言問題》、《語言學跟符號系統》、《中國話的文法》、《白話讀物》等。胡適先生與四大導師是「清華人」立言的代表。
胡適先生在同文中提出「社會不朽論」,以為「社會的歷史是不斷的,前人影響後人,後人又影響更後人,個人造成歷史,歷史造成個人。」 「社會的生活是交互影響的:個人造成社會,社會造成個人。」「一代傳一代,一點加一滴;一線相傳,連綿不斷;一水奔流,滔滔不絕:——這便是一個『大我』,是永遠不朽的,故一切『小我』的事業,人格,一舉一動,一言一笑,一個念頭,一場功勞,一樁罪過,也都永遠不朽。這便是社會的不朽,『大我』的不朽。」「把那「三不朽論」的範圍更推廣了。冠絕古今的道德功業固可以不朽,那極平常的『庸言庸行』,油鹽柴米的瑣屑,愚夫愚婦的細事,一言一笑的微細,也都永遠不朽。」正如現代物理「混沌」理論預測相合,有名的「蝴蝶效應」即為一例。所以任何人不應妄自菲薄,而應取法乎上,為自己言行負責。如胡適先生所說:「我應該如何努力利用現在的 『小我』,方才可以不辜負了那『大我』的無窮過去,方才可以不遺害那『大我』的無窮未來?」是社會上所有人都應效法的。
今天很感謝許多貴賓遠道而來共襄盛舉,包括北京清華的顧秉林前校長與西南聯大的延續真傳雲南師大葉燎原書記與諸位師長;而現址在兩岸清華交流上正有歷史性意義,在民國80年,清華慶祝80周年校慶,邀集四位頂尖科學家清華校友,即楊振寧、李政道與李遠哲先生、數學沃爾夫獎得主陳省身先生,同時蒞臨新竹校園,一日在第一招待所早餐時,促成兩岸清華1949年以來第一次正式「通話」;當年兩岸之間沒有任何正式的往來,還是處於「不接觸、不迴避、不……」的時代,兩岸的清華大學也沒有正式聯繫;在陳省身先生提議下,劉兆玄校長即席寫了幾句話給北京清華的張孝文校長,大意是兩岸清華共同慶祝建校八十周年,傑出校友楊振寧、李政道、陳省身、李遠哲同蒞新竹校園共襄盛舉,特此致意。兩岸清華從1949年以來,有四十多年不相往來,第一次的正式「通話」卻是在這種情況下完成,實在令人感慨。
清華百年風華,有大師前賢光耀,發揚光大是現今清華人的責任與使命。我師生同仁、校友更當效法先賢,再樹典範,為「清華名人堂」注入活力,歷久彌新,光輝燦爛。
本部落格原僅收錄2010-2014年,本人擔任清華大學校長期間,在各種場合演講全文,凡370餘篇;原載清華官網;本欲以一年期陸續上傳,意外發現拜現代科技飛快進步之賜,上傳文章可同時編錄,計畫提前完成。其後在許多場合致詞也一併轉載於此,以與同儕友朋共享。因致詞內容多以一個校長的立場出發,故部落格名稱維持原名「一個校長的思考」不變。 「一個校長的思考」第一、二、三冊 (全三冊) 均已由「致出版社」出版。自序、目次與主要通路銷售管道請分見: 第一冊 https://lihjchen1001.blogspot.com/2018/09/blog-post_6.html, 第二冊 https://lihjchen1001.blogspot.com/2019/04/blog-post.html, 第三冊 https://lihjchen1001.blogspot.com/2019/03/blog-post_22.html。
文章分類
- 人才 (16)
- 人文社會 (128)
- 人生 (2)
- 大學 (76)
- 小清華 (1)
- 工學院 (9)
- 中技社 (6)
- 中技社; AI; ChatGPT (6)
- 中技ㄝㄝ (1)
- 中研院 (1)
- 中基會 (1)
- 文物館 (1)
- 台聯大 (4)
- 台灣聯大 (29)
- 交流 (146)
- 交流會 (5)
- 企業 (15)
- 同步輻射中心 (7)
- 百人會 (37)
- 竹中 (4)
- 材料系 (35)
- 材料學會 (14)
- 兩岸 (80)
- 典禮 (161)
- 社會人士 (30)
- 表演 (19)
- 研究 (28)
- 研討會 (79)
- 研習會 (30)
- 科技 (145)
- 紀念會 (13)
- 英文 (15)
- 展覽會 (14)
- 座談會 (22)
- 捐贈 (55)
- 校友 (152)
- 校友會 (1)
- 校史 (26)
- 記者會 (40)
- 追思會 (9)
- 退聯會 (12)
- 參訪 (11)
- 惜別會 (9)
- 教職員工 (124)
- 清華 (106)
- 產業 (39)
- 產學研聯盟 (5)
- 報告 (2)
- 發表會 (38)
- 會議 (31)
- 運動 (16)
- 頒獎 (28)
- 頒獎會 (3)
- 頒獎繪 (1)
- 榮譽 (46)
- 演講 (103)
- 聚會 (69)
- 與談 (5)
- 慶祝會 (21)
- 箴言 (11)
- 學生 (163)
- 營隊 (10)
- 講座 (7)
- 藝文 (43)
- 競賽 (13)
- AI (24)
- ChatGPT (1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