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15年3月7日 星期六

領導力 清大領袖材子營演講

領導力

在領袖材子營裡賴主任希望我談談與 ”How to become a leader” 有關的問題我在行政領導工作上曾擔任過清華大學材料系系主任、工學院院長、校長國科會副主任委員、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副校長以及材料科學學會、顯微鏡學會理事長大概是賴主任覺得還有些值得稱述的績效才以此命題我也就不客氣地談談自己的看法與分享以往的經驗。

領袖是從衣服的領子和袖子引申而來,一件衣服的最外圍、最前端部分是衣領與衣袖,因此用「領袖」指團體裡面身居最高位或是最具影響力的人。領袖做的工作是領導領導顧名思義是率領與導引,段玉裁《說文解字注》之詮釋:「領導」含有治理引導之義《牛津英語字典》 則以leadershipability to lead可以就優秀的領導須具備甚麼條件,如何成為好領導來討論。

在英文裡,正巧有三個很接近的字代表領導力的三大支柱 (Three Pillars of Leadership),即passion, visionmission Passion是熱情,具有使命感 (Purposeful)、奉獻精神 (Dedication)強烈企圖心 (Aspiration) 以及決心毅力 (Determination),能夠全心投入 (Commitment)積極主動 (Proactive)、任勞任怨 (Responsibility)、樂在其中

Vision指願景希望、願意看到的前景、境界、景象是理想 (Ideal) 與核心價值觀 (Core Value) 的表達,領導人要善於規畫願景掌握大勢 (Momentum) 與趨勢 (Trend, See the future)擬定明確長期目標 (Goals)主要是對團體成員的昭示

Mission即使命在社會國家發展中所應擔當的角色和責任。關係到基本理念原則 (Principle)方向 (Direction)定位 (Positioning)在容許的時空環境中,據此制定具體目標策略與藍圖強調的是行動,也是對團體成員與社會大眾的宣示。

清華大學以世界級卓越大學的四個願景來凝聚共識:「人文薈萃的學術殿堂」、「博雅與專業人才的培育場域」、「創新科技的發展重鎮」,以及「多元進步社會的推動基地」,充分運用優勢,積極建構優勢研究教學環境,進行前瞻研究,豐富教育內涵,同時進行組織再造,強化經營體質,善用社會資源,奠定良好基礎,以朝向世界級卓越大學之目標邁進。清華大學期望在5年內可進入世界百大,10-20年內進入世界前50名,並將有5-6個具潛力成為世界級之頂尖重點學術領域。

清華大學以培育德、智、體、群、美五育兼優,具備科學與人文素養,能慎思明辨、具責任感與敬業精神,對社會具影響力的領導者和社會公民為己任。重視學生「堅實深厚的專業素養、自我瞭解與溝通表達、多元觀點與宏觀視野、邏輯推理與批判思考、科學思維與反思、藝術與人文涵養、資訊科技能力與素養、社會反思與實踐」的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

優秀的領導必須要具備強烈熱誠釐訂與闡明願景與界定與完成使命;國立清華大學在徵求校長候選人時,所列應具備條件包括
1. 國際觀之卓越領導能力。
2. 前瞻之教育理念及科技人文兼容之素養。
3. 公認之學術成就與聲望。
4. 崇高品德、民主風範、社會關懷。
5. 協調、溝通、規劃之行政能力。

據此以及我個人的認知優秀的領導素質可歸納為下列幾項:

一、自強不息
易經首掛之乾卦繫辭謂:「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思是說:君子要效法天道運行恆常持久的道理與規律,發憤圖強、鍥而不捨,不斷革故鼎新。領導人於己盡其在我,於事力求達到最高境界,追求卓越,具有一定的成就與聲望才能帶領團體向上提升如領導學大師John Maxwell所說: 「領導的信譽從自身的成功開始。」「自己先有成功的經驗,才能帶領別人登上山頂。」「有能力的領導,贏得別人尊敬。」

領導人必須有卓越的學養與見識,才能夠明瞭現況、洞察世事、掌握大事與趨勢,了解卓越的內涵,釐訂適切的願景與界定與規劃感召力崇高、明確、具有可行性的使命,主動積極,力求實現。

有人說:學識好不一定有領導能力有相當的真實性但對知識含量高的學術單位與高科技產業而言學養不足見識有限,缺乏宏觀視野與國際觀,具有前瞻之教育理念及科技人文兼容之素養就很難掌握大方向而有好的領導能力以大學為探索、創造、累積與傳承知識的學術及教育機構觀點來看,學術領導應該是大學校長的一個主要工作。校長不具有「公認之學術成就與聲望」則很難「眾望所歸」,對學術研究的精神所在、學術生態及發展的遠景有深切的理解,善用資源,進而帶動提升學術的工作。民國七十四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講座教授柯亨教授(Morris Cohen)接受教育部委託考察我國大學系所教學研究狀況時,曾經在公開場合述說以其當時在麻省理工學院工學院任教近四十年的經驗,最有成就的工學院院長還是以「學術卓越」而非僅以管理見長的院長,頗足發人深省。在多年前一次「大學校長遴選與治校風格」研討會中,林孝信先生提出:「依統計指出,負責美國大學校長遴選的校董的組成以企業經理及專業人士(如醫生、律師、會計師等) 占絕大多數。不僅促成了美國大學的管理企業化,在校長的遴選標準上,也深受美國企業管理的影響。相對地,學術領導的比重就下降了。六、七零年代,美國大學水平的平庸化,正和美國大學領導的高度企業化傾向同步的。」論點雖然略失之「以偏概全」,但也相當程度的說明大學校長「學術卓越」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領導人如有多方興趣,樂於持續學習,學識持續進步,在工作中日新又新,不斷成長,自然有助於領導力的提升

二、開物成務

《易·繫辭上》有開物成務。」語 也就是:能開通萬物之理,成就天下之務。拿破崙說:「規劃得好很好說得好更好做得好才最好領導人能看到前景,也有能力執行、達成目標。提出腳踏實地的執行方案,把理想及願景付諸實現,展現傑出的執行能力才能讓人信服,樂於追隨。

說得好可指對內對外的溝通愈協調闡明理念,確定方向激勵成員,傾注熱情和心血盡心盡力以做到盡善盡美也用以尋求內外支持爭取校友與社會人士認同注入資源

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對領導力下的定義是:「激勵和組織人力資源去實現使命。」領導除要知人善任組成堅強團隊能集思廣益外,也要確保團隊合作、分層負責,群策群力達成任務

領導學大師John Maxwell認為: 領導必須努力不懈地以實際行動證明以下三件事,方能贏得別人的信賴:1. 主動:你必須起身,才能前行。2. 犧牲:你必須有捨,才有所得。3. 成熟:你必須成長,才能進步。

清華大學為強化行政效能,自2010年推動「精實管理(Lean Management) 行動方案。藉由全校動員,由上而下課責,先針對全校一、二級主管進行 「精實管理主管一日營」,再以秘書處及總務處的同仁為先鋒種子團隊,進行密集的精實管理教育訓練,以組(中心、室)為單位,選定一項以上的業務,依精實管理的原則及工具進行實際操作,六個月後,檢討實施成效及進行回饋修正,再將全校職技人員及行政育訓練與評審,以及組成「全面品質管理顧問小組」,協助持續推動品質提升。自2012年起導入全面品質管理與策略規劃以建立「中長程校務發展策略規劃」之機制,並和每年定期舉辦「校務發展諮詢委員會」和「校務發展規劃顧問委員會」的檢討與建議整合,定期更新中長程校務發展規劃報告,並使校務卓越經營目標和各教學行政單位的長期策略規劃結合,達到「綱舉目張」的層級展開和PDCA的改善循環。由於持續的努力,清華大學經過嚴謹的評審過程,於20138月,榮獲第23屆「國家品質獎-機關團體獎」殊榮。「國家品質獎」為我國最高經營品質榮譽,除了必須貫徹「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之永續價值,使組織邁向高卓越經營及高附加價值化目標。挑戰國家品質獎,必須通過嚴謹的評審程序及標準檢驗,榮獲國家品質獎的得主,堪稱是全方位優質的企業體及研究推廣的實踐者,可謂台灣業界的領導指標,經營管理的最高品質典範。

大學中揭櫫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由於人力物力精力等限制推動工作,須依本末先後,考慮可行性排定優先順序;例如大學首重學生學習效果,而成績往往影響學習過程,清華自建校以來,始終以百分制計分,但也使部分同學「分分計較」鑑別度常不到12分些微成績之差異而花費不成比例的學習時間,因此清華從九十九學年度第一學期起,校內學業成績評量將從百分制改成等級制,在適宜的級距區分下,讓學生不以追求高分為唯一目標,而更願意致力於學習效果的提升,得以在大學時有機會與時間接觸更多其它有義意的事務。清華大學近年來積極推動之服務學習(到山區、災區、弱勢家庭之課輔…)、國際志工等各種活動,推動繁星入學,推展暑期到世界各國大學之交流,皆是沿著此一教育理念主軸之不同作法。希望能培育有堅實的學術基礎,具有領導者所須有的同理心、溝通領導能力、以及視野與氣度。

在研究卓越方面,台灣在多年努力下,發表學術論文,在量方面有相當的成績,但受到高度注目的論文偏少,針對此問題,清華於2011年修正獎勵辦法,著重獎勵出版優質論文論文品質有顯著提昇。尤其發表在「科學」與「自然指標性期刊頂尖論文20132014年共八篇超過 2007-2012年共七篇之數最為突出。

西諺有云: Activity is not equal to achievement,許多活動,看是熱鬧,其實成效可疑,譬如教育部看到台灣近年出國人數銳減,推出新制公費出國留學制度,與以往不同的是並不要求錄取學生在未來回國服務,可謂資源錯置的經典之作。

開物成務就字面而言也可以解釋成「開發資源,達成任務。」在國內高教資源普遍不足的情況下,如何爭取認同,取得資源成為領導一項重要工作;由於台灣社會對支援高教風氣不盛,要爭取認同而慨予支持,除人脈因素外,訴求與時機都很關鍵;例如清華大學最早的體育館落成於1971年,較新的體育館於1993年完工;當年在校生不到六千人,近年來,學生人數倍增,體育館舍設施嚴重不足;在2011年清大百周年校慶時,結合校友的力量,成立清大百人會,以每位校友捐贈一百萬元的方式,共同募集建造總經費達一億七千萬元的多功能體育館,在校友的熱烈響應下,順利達陣,經命名為「校友體育館」已於201211月啟用,可謂集天時、地利、人和的大成,是一個高度成功凝聚校友向心力的募款活動。

、以德服人

論語中說:「政者,正也,己身正,不令而從。」孟子《孟子·公孙丑上》有云:「以德服人」,梁惠王篇又云: :「仁者無敵」,領導有崇高品德、格局與風範,言行如一,言而有信,才能上下一心,眾志成城,是無人可敵的。如《孫子兵法》中說「上下同欲者勝。」 領導人有哲人說: 「格局決定結局,個性決定命運,態度決定高度。」是很有道理的。

在歷史上成就偉大功業而可能並無崇高品德的例子,自管仲以降,所在多有,但在資訊透明,民主意識普及的現代,領導人身教更勝言教。如在私德上讓人質疑,最輕也會影響工作的推行,不得不慎。

古樂府「君子行」裡有「君子防未然,不處嫌疑間。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整冠。」詩句,意思是說:不要讓人誤會或懷疑。領導人在做決策時,凡對自己有利者,應該迴避,否則即使有很好的理由,也會讓非利害人生疑,不滿者藉以批判,讓良法美意大打折扣。正直無私,以身作則,才能令人信服,為人表率領導眾人。

「行所當行,言所當言」領導人要顧慮的面向較廣,也要作長遠考量,凡事不免有人不滿,雖然要避免不必要的對立,但必要時,必須 「行所當行,言所當言,」以免混淆視聽,不利團體發展;有些事,不在位時,說起來較為容易,在位時,動見觀瞻,堅持原則恪守價值觀,適時發言或行動,才能發揮應有的影響力。

例如台灣施行民主政治,雖已有相當時間,但成熟度仍有待加強,亂象叢生近年來相對純潔的校園也不免受到政治紛爭的波及,部分師生呼應校外政治人物的訴求,一方面高喊公民政治口號,另一方面經常嘗試打壓不同意見者發言,不願意理性對話是典型的打著民主反民主由於這部分師生較有組織人雖不多但聲音不成比例的大此時領導人更應「行所當行,言所當言。」勇於面對不理性的行為才能振聾發聵發揮教育功效

台灣高教由於二十年前教改廣設大學政策的錯誤導致以僅有兩千三百萬人口之地,擁有超過一百六十所大學,高等教育資源遭到嚴重稀釋而在民粹氣氛濃罩,在教育部限制下,已有十年之久,學費無法合理調漲侵蝕教育品質呼籲合理調漲學費應是負責任校長分內之事,但僅有少數校長願意挺身而出,殊為可惜。

、止於至善

大學開宗名義有三綱之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領導除要有高度的自我要求外對所引領的團體要具有強烈的認同感與熱忱對遠大目標有旺盛的使命感、企圖心使命感 ( Strong sense of purpose) 是在一定時空環境下,對賦予的使命的感知和認同讓人不斷的自我鞭策,正如孟子所云:「舍我其誰?」。使命感和責任感是成就偉大事業的強大動力。領導雖有光鮮的一面與時刻但身負重任也有相對的重擔與壓力地位越高「高處不勝寒「名滿天下謗亦隨之」要任勞任怨必須要對所從事的工作充滿熱忱 (Desire) 與使命感遇到頓挫時才不致心灰意冷而是堅強的面對挑戰;台灣現今許多學者出身政務官深苦:「官不聊生而有大不了回學校教書」之嘆是典型的反面教材能人志士能做的事很多如果喚不起熱情就不容易有決心毅力,勇於承擔,全力以赴還是不要勉強為之為宜

如何成為好領導?

領導不是人人都適合、都有機會,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有能者居之」,一旦因緣際會成為領導,也要珍惜把握機會;但如何成為好領導?有些與天賦有關,更重要的是後天的努力與養成。

美國前總統杜魯門曾說;「除非你先成功領導自己,否則你無法領導別人。」如何成為好領導?針對優秀領導人的四大特質,加以增進補強,中國傳統中對君子的要求,可做參考,要點是修身與學習;

中國文化科舉制度在南宋大儒朱熹之後有約七百年時間,四書成為基本教材,如果看四書共58,941字中,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各1,8273,756 16,114 37,244 字,字數相差許多,相當不平均;而朱熹所以如此制定,應是認為大學、中庸是儒家學說的精華,由於大家對中華文化的熟悉度,要遠勝其他文化,我推薦不如以大學、中庸兩篇的要義為起點,收效會較大。

大學中有所謂八綱,即「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有謂:「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講求修身,必先窮究事物而獲得知識、念頭真誠、無私、端正自己的心意。
在學習方面,中庸講到求學必須具備── 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層工夫。「博學」是廣博學習;「審問」是仔細追問;「慎思」是審慎思考;「明辨」是明白辨別;「篤行」是確實執行。
在學習上,除專業能力的培養,多所涉獵,吸收古今中外賢人智慧,了解世界歷史與時事,國際大勢,掌握現代思潮,加強文字、語言、溝通、協調能力都相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