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13年8月31日 星期六

全民國防教育傑出貢獻獎得獎感言

清華大學很榮幸獲得本年度「全民國防教育傑出貢獻獎」,據了解,選拔表揚評選指標包括計畫作為(10%)、執行作為(70%)、考核作為(20%):
在計畫作為方面,評選指標為單位辦理全民國防教育「學校教育」、「政府機關(構)在職教育」、「國防文物維護、保存及宣導教育」及「社會教育」等相關法規之研訂或訂頒相關計畫;本校作為提報五項:
一、為激發同學愛鄉愛土愛國之情操,使其關懷土地、認識歷史,圖書館於201238日至18日於圖書館一樓輕閱讀區舉行【釣運文獻館網站啟用暨釣魚台珍貴資料展】,讓同學們對釣魚台事件認識外,也燃起對國事關心與認同,本次陳展資料為本校長期推動「海外留學生刊物暨保釣運動文獻」工作,保存1960-1980年代海外留學生學思軌跡及政治社會參與之珍貴文獻。
二、孫立人將軍臺灣發展有重要貢獻,尤其在國民政府播遷來臺之初,肩負著軍事局勢穩定發展重責,奠定今日臺灣成長進步的基礎,其從1982年開始其軍旅生涯後,參與過無數大大小小的戰役,於101921日假本校合勤演藝廳舉辦【吳國楨主席與孫立人將軍紀念會】會中除邀請孫立人將軍之子孫天平先生外,也請中央研究院朱浤源教授及揭鈞教授做主題講演,主題為孫立人將軍的青年教育思想及孫立人案的來龍去脈。
三、策訂全民國防教育-實彈射擊體驗活動,培養全校師生戰時自我防衛能,使學生了解全民國防教學的多元,藉由射擊活動,凝聚師生國防共識。
四、清華大學校園中最大的湖泊成功湖,位於清華大學校門口左側約50公尺處,從日據時代保留至今,因早期附近的公道五路沿線,是日據時代海軍的油料補給站,因此成功湖早先是日軍海軍為了安全所開鑿的滅火湖,為保存及維護相關文物,校內訂定各項成功湖邊鳳凰木及朴子老樹醫治護育工程計畫;另因水中優氧化嚴重,魚群無預警暴斃,本校策頒相關整治計畫並公告
五、為增強學生體能訓練,鍛鍊個人體魄,使能順利銜接未來服役之各項軍事訓練,藉以強化全民國防教育課程之實效為目的,修習軍訓課學生於101學年度第8週實施,計有923位同學參與
在執行作為方面,評選指標為策辦全民國防「學校教育」、「政府機關(構)在職教育」、「國防文物維護、保存及宣導教育」、「社會教育」等多元化活動(40分),規劃相關文宣作為(10分),建置網站、資料庫等作為(10分),單位執行或策辦全民國防教育創新、積極作為或提供重要興革建議(10分);本校作為提報七項:
一、欲保國防教育恆穩久立,實賴國防教育,而大學國防教育為國防之一環,在整體教育歷程中,扮演舉足輕重之地位,教育是廉價的國防,亦是健全國民教育之基礎,更可為平時戰時轉換之關鍵要素,協教育部年度【全民國防教學卓越與績優論文研討會】有效增進全民國防教育研究發展
二、結合「全民國防教育」辦理101學年度生存遊戲體驗活動,增進同學對戰場肅殺與狀況未明的臨場反應 進而培養同學的抗壓力與決策力,領導與合作之精神,以期提升防衛動員能知,實踐全民國防之終極目標。
三、為精進教育部對軍訓教官教學知能、技巧及品質提升,配合辦理桃竹苗區101學年度第1學期軍訓教官授課計畫提報及教學演示活動。
四、為提升校內師生對意外事件之應變能力、強化自身安全,實施自我保衛能力與危機處理教育,有效建立師生對自身生活意外之認知,同時結合校內外各項人力、物力及資源,積極有效推展心肺復甦術—CPR自救救人的急救教育概念,提升應變處置知能,減少意外事故,達到「保護自己、愛惜生命」之目標。
五、「全民國防教育」不單單只是從正式課程中學習,在潛移默化中有效融入生活體驗與實踐,跨校際推展全民國防教育之實踐理念,赴新竹陽光國小實施全民國防教育。
六、為提升全國各級師生防災與逃生應變能力、強化校園危機管理與教育,有效建立師生對天然災害防震防災之認知,由教官協助拍攝國家防災日宣導教育影片藉由影片宣導讓全國各級學校了解地震之防救,深化防災素養,奠基永續安全校園,並達到「保護自己、愛惜生命」之目標外,也納入101學年度新生訓練-防震防災訓練
七、輔導學生多元職涯發展及協助國軍人才招募工作,每年大專程度義務役預官考選均擴大宣導,獲相關單位肯定與行政獎勵,並且利用校內網頁公告國軍招募之各項訊息,以期讓同學能迅速掌握各相關國軍考試訊息
在考核作為方面,評選指標單位推動全民國防教育工作,獲得主管(或相關)機關辦理獎勵者(10分)、對所屬推動全民國防教育工作實施考核、獎助評鑑 5分)以及單位足額薦報全民國防教育傑出貢獻獎選拔(5分),提報項目有:
一、101學年度第1學期教學意見調查統計結果,軍訓室教學方面有多位教官表現優異,獲教務長感謝函
二、辦理全民國防教育教學卓越與績優論文研討會,獲教育部獎勵。
三、辦理年度義務役預備軍士官考選成效卓著,獲教育部獎勵
四、辦理實彈射擊體驗活動表現良好,獲嘉獎乙次
五、辦理國家防災日地震避難演練活動,表現良好,獲嘉獎乙次。     

很感謝評審委員的肯定,讓本校榮獲「全民國防教育傑出貢獻獎」,清華大學自將再接再厲,在全民國防教育上有更卓越的表現與成就。

國家品質獎得獎感言

感謝各位評審委員的鼓勵和指導,有賴於全體師生同仁長期的齊心努力,清華校務創新及績效有目共睹,此次獲得「國家品質獎」,除給予本校極大肯定外,更賦予清華任重道遠的社會責任。
作為頂尖大學的一員,清華大學不但堅持校訓「自強不息」的精神,持續追求學術卓越與培育傑出人才,更與產業緊密合作共同開發前瞻產業技術,以創造經濟效益,並共同促進台灣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秉持校訓「厚德載物」的校風,清華師生亦持續參與社會服務與國際志工,照顧弱勢,建立服務社會的視野與能力,帶動國內高等教育之整體發展。
清華大學以培育德、智、體、群、美五育兼優,具備科學與人文素養,能慎思明辨、具責任感與敬業精神,對社會具影響力的領導者和社會公民為己任。重視學生「堅實深厚的專業素養、自我瞭解與溝通表達、多元觀點與宏觀視野、邏輯推理與批判思考、科學思維與反思、藝術與人文涵養、資訊科技能力與素養、社會反思與實踐」的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
清華大學以世界級卓越大學的四個願景來凝聚共識:「人文薈萃的學術殿堂」、「博雅與專業人才的培育場域」、「創新科技的發展重鎮」,以及「多元進步社會的推動基地」,充分運用優勢,積極建構優勢研究教學環境,進行前瞻研究,豐富教育內涵,同時進行組織再造,強化經營體質,善用社會資源,奠定良好基礎,以朝向世界級卓越大學之目標邁進。清華大學期望在5年內可進入世界百大,10-20年內進入世界前50名,並將有5-6個具潛力成為世界級之頂尖重點學術領域。
清華全面品質管理的推動是從校務永續發展為策略目標,也是教育創新與持續改善的歷程。清華自1956年在新竹建校起,即引領國內學術的發展與國家科技研發息息相關,從行政電腦化、行政合理化、校務評鑑、教務創新、校友-品牌-社群 (ABC) 策略、組織再造等一連串推行規劃-執行-檢驗-調整 (PDCA) 循環的歷程,來落實世界級卓越大學願景理念。
清華透過學校自我定位之強項、弱項、機會、威脅 (SWOT) 綜合分析及以世界頂尖一流大學之標竿分析,進而由各單位根據單位使命,擬訂5-10年中長程計畫,分別送經內外部專家審核,參照專家意見修訂後,提送「校務發展委員會議」審查,修正通過後再送至「校務會議」通過後實施。在執行方面分為學術卓越、優質教研環境、高品質教學、卓越校務經營等策略展開,擬定各項具體行動方案,依據內外部迴圈之各種檢驗機制加以確認品質成效並修改計畫,不斷追求更高品質。以下藉由不同階段的主要代表性活動來說明清華推動卓越經營與全面品質管理歷程。
清華自2012年起導入全面品質管理與策略規劃以建立「中長程校務發展策略規劃」之機制,並和每年定期舉辦「校務發展諮詢委員會」和「校務發展規劃顧問委員會」的檢討與建議整合,定期更新中長程校務發展規劃報告,並使校務卓越經營目標和各教學行政單位的長期策略規劃結合,達到「綱舉目張」的層級展開和PDCA的改善循環。
清華為強化行政效能,2010年推動「精實管理」行動方案。藉由全校動員,由上而下課責,先針對全校一、二級主管進行 「精實管理主管一日營」,再以秘書處及總務處的同仁為先鋒種子團隊,進行密集的精實管理教育訓練,以組(中心、室)為單位,選定一項以上的業務,依精實管理的原則及工具進行實際操作,六個月後,檢討實施成效及進行回饋修正,再將全校職技人員及行政助理皆納入調訓對象,已逐步推動並落實校內精實管理。並邀請外部顧問、專家學者協助教育訓練與評審,以及組成「全面品質管理顧問小組」,協助持續推動品質提升。
對於當前全球所面臨的經濟衰退、環境污染、地球暖化與人口老化等重大課題,清華亦積極思索,整合相關資源,提供永續經營、永續發展、高齡照護等因應策略,期能對社會、國家、乃至全人類做出重大貢獻。
「行勝於言」為清華的校風,也是清華團隊追求「高品質」執行力的保證。「國家品質獎」的肯定將鞭策清華更積極推動全面品質管理,持續改善。


2013年8月30日 星期五

東元國際綠色科技競賽團隊參訪致詞

歡迎參加東元國際綠色科技競賽團隊到清華參訪,有人說「相逢自在有緣」 Every meeting has its reason),西洋人也有云:「不期而遇」(No one knows whom you will meet next second),相當能寫照諸位的來訪;緣起今天一早學校收到「東元科技文教基金會」蘇執行長電話,說明參加東元綠色科技競賽團隊原定到阿里山旅遊,因颱風康芮(Kong-Rey)過境,無法成行,改為在台灣北部參訪,希望順道到清華參觀;由於清華與「東元基金會」多年來的良好互動關係,以及非常認同「基金會」辦理國際綠色科技競賽活動的意義,自然極為歡迎各位來清華參訪,由於擔心風雨以及大家在清華時間有限,我們僅安排各位參觀落成啟用不到五個月的圖書館;由於圖書館中有許多現代化設施以及貼心服務,大受以學生為主的使用者歡迎,應很值得大家一看,也很感謝圖書館莊館長以及多位同仁在短促的時間內,協助安排導覽的工作。
圖書館中現代化設施自然是拜高科技之賜,而與綠色科技息息相關,譬如說,建築如何達到「綠建築」標準,龐大的空間所需的空調要如何節能,專供夜間讀書的「夜讀區」照明要如何運用自動控制技術管控,都是相當大的挑戰;據了解,綠色科技競賽主題包含太陽能發電、電動車馬達、再生能源、列印技術等節能技術開發,且具節能減碳效益的創意作品,也許等一下大家參觀圖書館時,可以思索如何節能減碳,以冀學以致用。
最後我要一提,今天的颱風名為康芮(Kong-Rey),是今年的第十五個颱風,據了解康芮是柬埔寨所命名的,是高棉傳说中可愛的小女孩,雖然對照颱風對各地可能造成的重大傷害很有諷刺性,但颱風有時也會帶來乾旱時期的「及時雨」,不盡然只有破壞性;另一方面,颱風聚積了巨大能量,近年來,由於地球暖化,海面溫度升高,導致更多水氣蒸發,為颱風的形成與其威力,增加了動力,因此不僅頻率增加,暴風威力也屢創新高,挾帶的豪雨更是驚人;台灣許多防洪設施,原來頂多可防百年一見的超大豪雨,近年來屢屢「破表」,如一旦發生原預估兩百年才得一見的超大豪雨,自然會造成重大災害;綠色科技很直接的目標是節能減碳,減緩地球暖化,大家致力於綠色科技創意研發,間接的有助於颱風產生與發威,但更直接的是否可消弭颱風於成形之時,甚至能找出辦法來利用充沛的能量,有發揮創意的無比空間,或可作以後綠色科技競賽參考題目之一。
剛才蘇執行長告訴我,主競賽參賽單位為在國內設立之大專院校在校師生(含碩、博士生)國際賽則主動邀請中國大陸、日本、香港、新加坡、俄羅斯等亞洲國家的大專院校在校師生 (含碩、博士生) 組隊參加,在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日本部份,提到的學校幾乎都有與清華的交流合作計畫,交換生可到清華作六星期暑期交流,或一學期到一年較長期交流,同時清華也與部份俄羅斯大學有交流合作計畫,希望大家多多利用,那就更緣份非淺了。

最後祝大家有個愉快的台灣之旅。

2013年8月29日 星期四

2013清華先進醫院管理論壇致詞

很歡迎大家來參加2013清華先進醫院管理論壇,當初我接到邀請致詞時略感納悶,因為辦理先進醫院管理論壇在新竹清華是首次,而清華雖經努力,放棄開辦醫學院也超過了十年,似沒有充分條件主辦先進醫院管理論壇;後來知道本論壇是由兩岸清華合辦,而本校生物醫學科技中心與先進製造與服務管理研究中心參與協辦,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系參與執行,才了解是一個適切組織與堅強團隊的組合,同時也要感謝國科會工業工程與管理學門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長庚紀念醫院、新竹馬偕紀念醫院、台大附設醫院新竹分院等重量級單位協辦、中華卓越經營決策學會協助執行,讓論壇得以順利舉辦。
論壇專題演講,包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的管理與特色、台灣醫院評鑑制度、台灣醫院醫療供應經驗分享、大陸醫院DRGs-PPSDiagnosis Related Groups-Prospective Payment System)經驗分享、以病人為安全的評鑑模式、一個醫學中心搬遷的經驗分享等,內容非常豐富,切中現時先進醫院管理關心議題,而排在最後的兩岸先進醫院管理模式標竿學習綜合座談,更提供一個絕佳交流機會,精彩可期。
最近馬英九總統出訪中南美,在巴拉圭指出,全球200大醫院中,台灣就有14家,僅次於美國與德國;2000年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評比,台灣在健康指標、醫療保健支出、醫療資源品質各方面成就,全球排名第2,僅次於瑞典;近年來國際醫療觀光或跨國醫療,在全球各地都非常盛行,台灣許多醫療機構擁有夠水準的設施提供這樣的服務,每年都有超過11萬外國人士到台灣接受治療,是非常重要的肯定。
另一方面,八月八日出版的天下雜誌,以「大陸重金挖角 我的醫生不見了?!」為封面故事,文中指出「台灣病人,找不到權威醫師看病、開刀的現象,已拉起警報。台灣醫院最缺的外科、婦產科醫師,大陸正夯。對岸高薪挖角,愈來愈多醫生登陸賺人民幣,變身「假日飛刀手」。台灣為什麼留不住好醫生?該如何挽救缺醫師、醫生外流造成的醫療崩壞?」「對於醫師荒,大家已知:台灣368個鄉鎮,66%沒有急診醫師;47%沒有外科醫師;43%沒有婦產科醫師;36%沒有兒科醫師。 還有,每四個醫師中,就有一個做醫美。監委黃煌雄等人在《全民健保總體檢》中調查,更發現每年內、外、婦、兒四大專科醫師都缺額,外科平均每年短少37%、婦科每年短少31%。」則是很不一樣的景象;而「全民健保」自1995年上路以來,一方面獲得相當的國際肯定,民意滿意度居高不下,但「民眾因為負擔減輕導致增加醫療需求,醫院因為以量計酬而導致增加醫療開支,所以現行全民保險本身就有傾向過度成長的誘因。而由於保費的調漲又受到非經濟的政治力左右,而非常困難,不能迅速反應醫療開支的增長。這兩個結構性的因素致使全民健保的財務問題始終在難以永續執行的破產邊緣徘徊」,可謂前途堪慮,先進醫院管理更形重要。
成功學大師史蒂芬科維(Stephen R. Covey)在第三選擇 (Third Alternatives) 一書中,曾就已開發國家不斷爆漲的健康照護支出提出看法:他引用了健康照護的一句老格言:「你可以有廣泛的涵蓋率、高品質,或者是低成本只是,都不能同時擁有」;他認為,真正要完成的工作,是預防疾病,而不是治療疾病,當今已開發國家中的問題是所謂的「生活型態的疾病」,如心臟病、癌症與糖尿病,這些疾病在拯救生命與經費上非常昂貴,但常可透過生活型態的改變,加以預防;但目前整個醫學體制都是以治療疾病為考量,而非預防疾病,而幾乎全部資源都用於急性照護,而讓健康照護成為一項昂貴的商品,醫生忙著拍蒼蠅,而沒有時間修理紗窗上的破洞,結果便是在醫院急診室擠滿原本不應生病的許多人;科維舉了一個不斷跳下河去救人直到精疲力竭的醫學生例子,如不阻止不斷推人下水的人,終歸無濟於事,又如處理洪水,應將爭論處理辦法,轉移焦點到停止或減緩洪水上漲的選擇。在人口老化,健康照護支出節節高生而缺乏足夠資源下,也可看到一些成功的嘗試;
一是設於美國田納西州Gallartin市的「健康生活中心」(Living Well Health Center),擁有人稱為「以病人為中心的醫療診所」,診所像老年市民聚集場所,設立宗旨為了顧客的健康,醫生了解每個病人,而且發展出彼此間的信任聯結;「健康生活中心」的一項關鍵目標,是讓病人有需要時才到醫院看病,每一件工作都以慢性疾病的預防和管理為目標,所產生的成本節省,則以健康和品質方式與醫生共享;醫生的薪酬是根據把需要完成的工作做好,協助人們在生活的各層面維持健康,根據美國國家品質標準,「健康生活中心」的績效水準,比起「老年醫學照護」(Medicare)的平均水準,要高出55%,意味著:顧客要健康許多,而顯著的節省醫療及社會成本。另一方面,趨勢學家Chris Anderson在「免費」(Free)一書中,提到大陸某地有類似的努力,如果有與會嘉賓了解概況,相信必是大家同感興趣的議題。
二是「山際健康照護聯盟」(Intermountain HealthcareIHC)範例,IHC是一家由15間醫院所組成的連鎖體系,在1980年代末期,一位生物統計學家及外科醫師Brent James說服醫院主管,跟他花幾天時間學習如何以科學方法改善流程,醫院主管階層最後讓James進行一項實驗,測量一個外科小組所照護的病人所發生的所有事情:從診斷、入院、術前準備、麻醉、手術本身、護理、復原、飲食、醫藥、出院,一直到後續追蹤,再與涉及的各部門開會,展示蒐集的資料,並徵詢改善意見,而得到熱烈回應,大家把這些想法凝聚起來,進一步實行到工作上。醫院主管對成果相當滿意,而要求James把他的「科學專案」轉變成管理照護的完整體系,最後,超過50項重要的臨床程序都經歷同樣的徹底檢查與改進。最後的結果可以傑出來形容,醫院感染事件,顯著的下降,藥物不良事件的數量少了一半,住院肺炎死亡率少了40%,心臟手術死亡率從全國平均的3%降到1.5%,同時大幅度降低成本,「山際健康照護聯盟」的醫院向病人的收費,相較於美國一般醫院,平均要減少30%

以上兩例,是在一片唱衰全民健保前景聲中值得觀摩學習的範例,而可供今天論壇與會先進討論分享,最後祝論壇圓滿成功。

2013年8月28日 星期三

2013清華營始業式致詞

很高興來參加2013清華大學幹部訓練研習營,也就是清華營始業式;這是每學年將開始前學務處辦理的研習營,大家身屬的社團名稱包括會(association)、社 club)、隊 teamsquad)、團(group)以及學會(society)等,雖常約定成俗,並沒有一定的規定,如另有其他名稱,在交流時間不妨提出,供大家參詳。
從研習營活動時程表來看,活動包括團隊塑造、魅力形領導、修法議程、企畫書撰寫、資源維護與管理、場地協調、團隊影響力、座談等,套句英文中有句常言All you want to know about (what) … but are afraid to ask即是All you need to know about the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這句話的中文是較簡潔的「課外活動須知」,也就是相當豐富與多元,希望大家在為期三天的研習營中,在領導統御以及行政管理方面能有豐碩的學習經驗。
課外活動是大學生活中重要的一環,許多人對大學最愉快而津津樂道的回憶常是課外活動的點滴;社團幹部身負領導與服務的重任,將社團活動辦得轟轟烈烈或雲淡風清,不僅關係到個人,而且擴及到團體的體驗與成長,用有系統而有效率的方式,積極主動,達成社團成立的宗旨,是寶貴的人生經驗,值得大家珍惜愛護。
大學生活中,課堂學習與課外活動鼎足而立,不可偏廢,有很多人因為「玩」社團,讓課業荒廢,是須要竭力避免的,要兩全其美,取得平衡,時間管理就非常重要了;最近有一本關於時間管理的翻譯新書「時間,愈用愈有價值」(Extreme Productivity),或譯「極限效能」,很值得參考;該書首先提出三個重要觀念,一為明確闡述目標,排列優先順序,並依目標區分輕重緩急 first thing first),在設立目標時,先列出所有事項,包括必要工作項目、工作期望,再依時間跨度整理項目,次依重要性排序,仔細思考想做的事、擅長的事以及被期待的事,並考慮較短期但有助於推動長期目標的「促成目標」與「指定目標」,再次估計實際的時間配置,讓時間配置符合目標優先順序;另一方面;成功學大師柯維(Stephen Covey)在「與成功有約」一書中,強調生活管理的觀念,「做好「優先而迫切」的事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去做「優先但非迫切」的事,這些事通常被我們忽略、擱在一邊。如果沒有顧好這些「非緊迫但重要的事」,例如你的健康、規劃長期目標、防患未然、發掘新機會,建立人際關係、調適身心等」,很值得參考。
二為講求最終成果,成功不能只靠辛勤工作和周密計畫,雖然這兩件事也很重要,成功主要是靠正確的心態,你要講求預計實現的工作成果,而不是投入的工作時數,要有「功效」(effective),而不只有「效率」(efficient),以「逆向工作」(work backward)為要,要有效率的完成計畫,先暫作總結,依照目前所知,重新評估未來成果,做為後續工作引導。
三是別為小事耗費力氣,為優先目標爭取更多時間,在電子郵件時代,遇到請求充分利用很實用的「只處理一次」(Only Handle It OnceOHIO)準則,也就是說,先決定是否忽略或回應,如果可能,立即回應重要請求,遇到低度優先事項應一次解決。積壓這些小事,日後會浪費不少時間,也會造成心理負擔。如果等一小時、一天或一週才處理應該回應的請求,可能要花一、兩倍時間尋找與重讀內容,同時也讓請求者認為你不重視他們。而在管理電子郵件方面,別忍不住一再查看電子郵件,在點擊「回覆所有人」前三思,避免僅有「謝謝」兩字回信等,都是很好的勸告;同時接納自己無法事事做到完美,不重要的事,B+就好,如此才有時間把重要的工作做到A
另一方面,要完成高效能工作,須要提升三項個人技巧:閱讀、寫作和演說技巧,所謂的「個人效能」是指達成個人目標時,成果的質與量;大思想家與哲學家培根曾說:「閱讀給人以樂趣,給人以榮耀,給人以能力」,閱讀可用於理解重要觀念,蒐集重要統計數字、要點與實證,挖掘資訊來源、評估分析與輔助工作;2003年美國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大學畢業生的閱讀能力,程度達「精通」的僅占31%,而閱讀是專業工作者必備的成功利器。在社團工作上,蒐集相關資料並有效率的正確解讀,實踐主動閱讀三原則為:掌握文本結構、由閱讀導言與結論開始、先瀏覽每段開頭,成為「策略型」讀者,而非「直線型」讀者;標題是理解文件的重要關鍵,由於更易於掌握文本結構,閱讀效率大為提升。仔細閱讀導言,能找出破題的主題句或主題段落,涵蓋整篇文章的構想與結構,結論透露總結論點,以及文章精華。看過導言與結論,閱讀正文已經縮小為拓展對重點的理解,或是釐清複雜觀念,主動的瀏覽可幫助專注於重點,略過其他內容。
寫作是通知、引導與說服他人的工具,尤其在電子郵件取代電話時代,寫作能力更重要;如果不知所云或語焉不詳,必然會溝通不良;綱要是寫作路線圖,用以勾勒脈絡,寫作時規劃、表達、潤飾都在爭奪大腦「工作記憶區」資源,分階段施行才是有效率的作法;在研擬綱要時,先多方聯想、分類整理,導言包括背景資料、主旨、本文結構,摘要覆述文件濃縮重點,各段落以表達該段要旨的主題句起頭,結論必須要有摘要外之其它見解,要包括提出可供其他主題借鏡的課題,指出更深公共政策寓意以及建議可深入研究的特定問題,實際寫作方法,文字要有力,用語要簡潔,使用主動語態,用字精準,拼字和文法準確無誤;根據美國2006年的一項調查,求職履歷表有一字拼錯,就會被47%召募主管丟棄,有兩個錯字更會被84%主管丟棄,可見即使是拼字無誤小節都有大影響。
演講是多數專業工作者的重要技能,或在內部登台報告,或對贊助與合作單位作簡報,或應邀對公眾演講;在事前準備上,關鍵是暸解聽眾、架構講綱以及實際演練;演講時,要有不同凡響的開場白,並設法以笑話或故事讓聽眾心情放鬆,提升效益,並先以導言說明講題和聽眾的相關性,提出明確的架構,讓聽眾明暸演說論述的邏輯脈絡、觀點所在,演講正文應該結構分明、推演合乎邏輯,借助於分析與實證資訊,爭取認同,以肢體動作和語氣變化,加以強調,演講結尾列出精華摘要,可能的話,帶入情緒高潮,演講時間以不超過三十分鐘為度,末了安排問答時間,對於可能的問題類型預做準備。
最後我要談談學生會的問題;「大學法」將學生會定位為學生自治組織,明定「大學應輔導學生成立由全校學生選舉產生之學生會及其他相關自治組織,以增進學生在校學習效果及自治能力。學生為前項學生會當然會員,學生會得向會員收取會費;學校應依學生會請求代收會費」; 在清華大學「組織規程」第五十二條亦相應規定「本大學保障並輔導學生成立自治組織,以處理其自身之事務」,「前項學生自治組織,應經由民主程序產生,其中大學部及研究生得合併或各自成立之,其組織原則經校務會議通過後實施」。但實務上產生問題是一般認知繳納會費並不是學生的義務,學生會或校方也不得因學生未繳交會費而作出懲處,事實上前幾天就有同學寫信給我,認為「學生會費出現在 『註冊單』,會讓人以為學生會費好像就是學費的一部分」不妥,同時「學生繳交學生會費,應該是在學生自己認同學生會,且願意自掏腰包奉獻學生會的情況下繳交,而學生會方面,也應該是要對學生有所作為,甚至是一點點的廣告,爭取學生認同」,代表一部份同學意見,據了解,學生會會費繳費單是由學生會另製,而其上有註明「志願繳納」,以後如何減少誤會,是可以討論的
另一方面,學校輔導也容易被解釋成干涉,由於學生為學生會當然會員,如絕大多數學生不繳費、不投票,學生自治組織的代表性自然會遭到質疑,以清華大學來說,201120122013研究生聯合會與大學部學生會投票率各為3.02%1.67%1.03%3.93%12.33%5.33%,正如本校一位教授在網路上發表的文章指出,「這樣的現象成因可能很複雜 (大學的文化生態、學校風氣),但清大自治團體得票率不到2%的代表性問題的確存在 (當然沒有要怪當選的人,可能要從制度改善)」;由於本校並無如「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六十三條「得票數須達選舉人總數百分之二十以上,始為當選」規定「最低得票數」,自治團體幹部的合法性應無問題,但對本身的代表性能抱持合情、合理態度,才不致誤導社會大眾,也才合乎民主自治的原理。這裡我也希望釐清代表性的觀念,譬如,《大學法》與清華大學「組織規程」均明定校長代表學校,校長仍不應對與學校相關事務與教育理念無涉的事務發言,希望學生會幹部對外發言,也能抱持審慎態度。
《大學法》與清華大學「組織規程」將學生會定位為學生自治組織,目的是增進學生在校學習效果及自治能力,以處理其自身之事務,可謂良法美意,學校也十分肯定參與同學有意學習與熱心服務,也很感謝學生會辦理新生杯、紫荊季等有意義活動;但長期以來,同學們自發的參與率低,這部份我已請學務處與同學們多溝通,學校願與熱心參與學生自治團體同學共同努力改善。
最後祝大家有一個充實的學習經驗。


2013年8月19日 星期一

清華學堂校友座談會引言

很歡迎大家來參加「清華學堂」校友座談會,今天參與座談的校友包括校友會曾子章理事長、清華企業家網絡(Tsing Hua Entrepreneur NetworkTEN)蔡能賢副會長、北京清華企業家協會(Tsinghua Entrepreneur & Executive ClubTEEC)李泉生會長、北京清華繼續教育校友會劉小明會長、清華高階經理管理碩士班(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EMBA)林建宏理事長等,陣容可謂「鑽石級」,首先要感謝他們的熱心參與。
清華校友的特色是對學校向心力極強,去年十二月,材料系84級校友周立人教授不幸患病去世,我到安寧病房看他時,他剛好從昏迷中醒來,要求我與他一起唱校歌,不久,又要求再唱一次,唱完後,顯然得到很大的安慰,閉眼睡去,到九小時後逝世;校友在臨終前要求與校長一同唱校歌,一定是因為清華是它魂縈牽繫的最愛,而這種精神可以在許多清華校友身上看到;有人說,因為清華校友對學校強力支持,清華的校長很好做,對後一部份,本人略有保留,對前一部份,則全心強力認同。
以本人擔任校長以來而言,有1969級李偉德校友捐贈一億五千萬元協助興建「綠色低碳能源教學研究大樓」,校友以「百人會」方式籌募捐贈全部一億七千萬元經費興建的「校友體育館」, 已於去年十一月15日正式啟用,值得一提的是當初成立「百人會」是希望有一百位熱心校友各捐贈一百萬元協助學校興建「多功能體育館」,獲得校友們熱烈的響應,約有一百五十位校友「共襄盛舉」,迅速的募得一億七千兩百萬元,學校並決定以「校友體育館」命名;這裡要感謝「清華學堂」許多學員,如朱效鴻、朱銘清董事長、曾建煌董事長、施義成總經理、馬國鵬總經理,參與座談的曾子章理事長、TEN蔡能賢副會長以及今天在場的盧崑瑞董事長、謝詠芬董事長、呂正理董事長、許明德董事長,同時台灣北京清華EMBA校友會沈會承會長以及香港清華校友會李佳林會長都是會員;由於「百人會」對學校的幫助以及加強校友間以及與學校互動的積極作用,學校決定擴大「百人會」的成員為所有已為清華認同而就各種項目捐獻的校友;我們很高興昨天有一位最新的會員加入,她就是今天與談的劉小明會長;由於兩岸通匯的問題,捐款無法直接由大陸帶來台灣,而昨天劉會長剛抵台,即得到朱效鴻董事長的協助,由銀行經理帶來一百萬元現鈔,也就是一千張千元大鈔,很是壯觀,本人謹代表清華,再次歡迎並感謝劉會長加入「清華百人會」。
另一方面,物理系73級蔡宏亮校友捐贈價值不菲的有二十世紀最偉大雕塑家之譽的羅丹大型銅雕「沉思者」,已成清華地標之一, 由材料系、化學系、化工系以及物理系四系進行跨領域的實驗研究使用的清華實驗室,部份工程款由使用單位主要向校友籌募,目標兩億元,基本上已達標,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上週大師講座陳繼仁董事長即獨捐五千萬元;同時本校最近成立「亞洲政策中心」,中心之下設置「葉公超講座」,邀請美國駐華代表處前處長司徒文博士擔任,「亞洲政策中心」的成立,也獲得多位校友捐款支持,包括在場的施義成總經理、曾子章理事長、蔡能賢副總經理、盧崑瑞董事長、謝詠芬董事長等,總之學校一有需要,校友必然熱烈支持;另一方面,由企業界校友籌設的大清華基金,自去年起更以部份獲利所得挹注母校,兩年累計已達一千四百萬元。
今天「清華學堂」舉辦校友座談會,首先由葉副校長介紹「校友服務中心」業務,再請幾位與談校友分享清華經驗與期待;各位學員下月結業後,即將成為清華最新校友,「一日清華人,一世清華人」,同時兩岸清華一家人,歡迎大家加入清華大家庭。


2013年8月17日 星期六

102年暑期大陸交換學生惜別晚會致詞

在台灣小學生作文中,有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 的套話,今天與大家惜別,真有中學生常用套話 「光陰如白駒過隙」 的感覺,用白話說,就是「時間過的真快」;說到「套話」這個詞彙,還是我今年五月底在重慶開會時學來的;當時是在我開幕致詞後,一位與會者跟我說:「一聽就知你就不是大陸人,因為你不講這裡領導講的套話」,頗為達意而新鮮,這也是兩岸交流有趣的地方;最近我聽到一個有關兩岸交流的笑話,不妨在今天晚會輕鬆場合與大家分享;話說一個台灣人到蒙古遊覽,與一個當地人聊天,台灣人問:「蒙古大夫」這名稱是怎麼來的?當地人想了想說:「大概是與矇混有關吧」,台灣人藉機說:「那這裡的大夫都是蒙古大夫囉」?當地人無奈只好說:「算是吧」,隔一回兒,蒙古人笑瞇瞇的問:「台灣人都是小偷嗎」?台灣人說:「這話怎講」?蒙古人說:「要不然為什麼叫『抬完』人」?台灣人的回應則可想而知。
前天我才從廈門訪問回台,在廈門所住賓館附近,環島路邊矗立了「一國兩制統一中國」標語巨型立牌,與對岸小金門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標語遙相對應,饒有趣味,而在面對金門的海岸邊,除林蔭大道外。還有一長條很漂亮的綠帶,據說是因當年兩岸關係劍拔弩張時大規模禁建而得以保留下來,這就是歷史的弔詭了,兩岸近年來化干戈為玉帛,是可喜的現象,為大家所樂見。
這次我與幾位本校同仁到廈門訪問,是應「廈門清華校友會」與「台灣北京清華校友會」邀請商談成立「兩岸清華交流中心」事宜,「兩岸清華交流中心」將由兩岸清華校友捐資成立,目前有初期由兩岸清華合辦高階經理人管理碩士班(EMBA)、學分班以及「線上教學」等方案構想,在現有兩岸法令架構下,應甚有可行性,如順利進行,將是兩岸高教交流的里程碑。
在上月22日,參加「第九屆兩岸四地大學校長會議」的校長們曾來清華訪問,首先是參觀「奕園」;「奕園」是在本校服務長達三十餘年的沈君山前校長手書心願,希望捐助清華大學一座奕園,今年六月1日正式啟用;奕園入口的「奕園」二字,是久居香港的金庸先生所書,路徑上矗立中、日、韓六位國際圍棋大師墨寶與經典名局立牌,開幕時,圍棋大師林海峰、聶衛平和曹薰鉉專程來台,並在現場對弈三十手紀念棋,「奕園」不僅將成為世界圍棋勝地,而且是由兩岸三地攜手促成,別具意義。另一方面,沈君山前校長也是兩岸交流的先行者,對兩岸關係的發展投入尤深,他於1990年代初,兩岸開始解凍之際,出任國家統一委員會委員,提出兩岸分治之觀念,並三次與江澤民主席晤談,對於和緩兩岸,啟動交流很有貢獻。沈前校長的好友張作錦先生以一句話概括其生平:「先生之道無他,為兩岸和解一以貫之耳!」沈前校長為兩岸找出制度性的和平共存之道的積極作為,令人懷念。
其次是參觀「學習資源中心旺宏館」,去年參加「第八屆兩岸四地大學校長會議」的校長們在蘇州參訪「旺宏電子研發中心」時,承蒙吳敏求董事長特地從台灣趕往親自接待,並曾「相約在清華旺宏館」,大家如約相聚,緣分非常;同時「學習資源中心旺宏館」是在今年四月正式啟用。據了解,「學習資源中心」「諮詢委員會」中多位諮詢委員是兩岸四地友校圖書館主管,規劃新圖書館時,本校負責同仁也多次到各友校圖書館去參觀、請教、取法,以各友校圖書館為標竿,精益求精,承蒙大家發揮夥伴精神,讓台灣圖書館建設一同向前跨了一大步,也是兩岸合作實質成果「外一章」。
在歡迎會上致詞時,我曾提到清華大學在台灣叫國立清華大學,在兩岸交流時,我們自稱新竹清華,才不會與北京清華混淆在一起;事實上新竹清華是原來北京清華梅貽琦校長於1956年在新竹建校,當初有傳說清華梅校長把清華大印帶來台灣,後來證實是誤傳,2010年台灣主要報紙之一的聯合報曾專訪我與北京清華顧校長,問到美國退還多要庚子賠款基金,即所謂「庚款基金」的事,顧校長答覆是「有了解,未過問」,道出兩校同根同源,而新竹清華是「庚款基金」孳息的唯一收受學校。
大家有緣來清華,「一日清華人,一世清華人」,上月28日,本校舉辦的「清華學堂」開學,我利用「清華一百問」的方式介紹清華,大家如上網,可在「校長演講彙集」看到這一百問(目前已是114問)是什麼?但網上並沒有附答案,而我在此可透露三個答案;一問是慈禧太后、袁世凱與張之洞與清華歷史有什麼擦撞?答案是慈禧太后曾對美國發動外交攻勢,間接促成美國退還多要庚子賠款基金,用以成立清華,袁世凱則曾主張利用「庚款基金」從事「經建」,如果成功的話將看不到清華的成立,「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張之洞則主張選派「直接留美生」都須具有深厚的國學根基,而奠立清華留美生對中國現代化產生重要影響的基礎;二是胡適是清華校友嗎?答案是胡適是清華第二屆「直接留美生」,曾協助清華成立振動學術界的「清華國學院」,同時正式的國立清華大學題字是胡適的墨寶,三是校園中第一湖成功湖是人工湖嗎?名稱由何而來?答案是成功湖是日據時代日本為海軍訓練所開鑿的「滅火湖」,清華建校後因當時聯合國臨時總部設於美國紐約州成功湖邊而用同名命名;此三問到目前為止,大概即使是清華校友,能通通答對的也一定不多,所以大家身懷答案,可謂一舉達到身為清華校友制高點,可喜可賀。

最後我要藉此機會感謝指導老師、贊助的企業以及接待家庭,讓離鄉學子有充實而溫馨的台灣經驗,也祝各位交流同學未來一切順利。

2013年8月12日 星期一

清華EMBA/MBA團圓晚宴致詞

很高興來參加EMBA/MBA校友會會員大會晚宴,清華與民國同壽,EMBA則與二十一世紀同壽,屆別很容易記,MBA歷史相對較複雜,要參詳一陣子才弄得清楚,但正如本人所收到的請柬上所註明:「團結清華,緣聚一堂」,大家都是清華人,有緣聚於一堂,當依照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團結自強。
過去一年,EMBA/MBA校友對學校各種活動多所襄助,甚至可以「無役不與」來形容,先是由許多校友捐助興建的「校友體育館」於去年十一月十五日風光啟用,今年四月為慶祝校慶在「學習資源中心旺宏館」辦理「校慶特展與校友藝文聯展」,也承蒙近二十位EMBA/MBA校友參與,同時本校同學在今年大專運動會大放異彩,拿下歷年來最多金牌與獎牌數的1639銅的成績,在今年163所參賽學校中高居第六,且為非體育科系學校第一,這項優異表現更締造了清華參與全大運以來排名的巔峰紀錄,也感謝唐迎華與余明光校友到校頒贈獎勵金,另外,本校於今年七月一日成立「亞洲政策中心」,中心之下設置「葉公超講座」,邀請美國駐華代表處前處長司徒文博士擔任,「亞洲政策中心」的成立,也獲得多位EMBA/MBA校友捐款支持,包括曾建煌、唐迎華、余明光與白妍云校友,另一方面,黃貞純校友自今天暑假起,義務擔任「清華紫荊大使」社團,也就是協助學校接待來賓的學生社團指導老師,曾建煌校友則特別趕往杭州參加本校在浙江大學舉辦的「新竹清華日」,尹秀蓮、鄺麗君校友協助原住民學童「一日清華人」活動,許多校友加入暑期陸生「接待家庭」,對學校多方協助,不勝枚舉。
在此要特別向大家報告的是MBA12鍾現校友利用公餘,花了約三年時間,準備了122power point的「校務建言」,包括由內而外,一以貫之定位為先、現況分析、做法,校譽行銷篇中有目標對象與做法、內部行銷、外部行銷,校務發展篇包括學術、影響、其他等,非常詳盡而有見地,當我邀請他向本校一級主管作簡報時,他才告知當天下午是利用了在僅餘的兩天假期中的半天,專程從台北到校向我說明,更是感人;清華正好好檢視他的建言,擇其優者加以推行,事實上鍾現校友所提出的「邁向華人首學,進入世界頂尖」口號,已用於「清華百年郵摺」中,而他建議強調的兩期教育部「五年五百億」專款以每個學生計清華所獲最多的訊息,我也已在許多場合中提出。
最近我在兩岸四地大學校長座談會中擔任主持人,為拋磚引玉,先提出一些對培育人才的看法,在與國家競爭力相關部份包括:
一是台灣光復後,約六十年期間,由於各種政經因素,醫科與理工科系也長期是優異學子所愛;比較讓人遺憾的是文法科較為冷門,連帶的投入領域的優秀學子較少,也造成今日國內文法科頂尖人才缺乏的窘境。由於專業傾向,從政與擔任治理工作的人以有文法科背景者為多,而國家大計包括資源分配如由非頂尖人才掌握,結果可知;所以在台灣高等教育中,積極培養文法科人才,非常重要,一方面儲備未來從政人才,一方面也協助教育與引導民眾「選賢與能」;在此要特別要強調絕無認為文法科人才不如醫科與理工科人才之意,而在當天座談會隨後發言的一位文法科背景校長就很清楚的點出我拋出問題的用意;同時我在很多場合都強調不應有領域間偏見,抱持偏見的人不是因為他有高見,而是見識不足。
二是我們一方面享受接近舉世開發國家最低的稅負,一方面期待有大有為政府,無異「緣木求魚」,台灣財稅政策很明顯向富人傾斜,貧富不均現象越趨嚴重,到接近年青人一年薪資還買不到工作地點附近一坪房子時,社會的公平正義就蕩然無存了,未來社會穩定性堪憂。
三是人才是企業蓬勃發展、永續經營所繫,現今常聽企業主談「學用落差」,找不到適用人才,但就台灣頂尖大學現況來看,一方面與世界名校資源相比,以每位學生計不到其十分之一,清華生均經費不到北京清華三分之一,而八年來學雜費受教育部所限制不得調漲,超低學雜費收入總額不到大學經營成本的十分之一,艱困可知;教育鬆綁刻不容緩,而企業界應在培育人才方面多所挹注,就不只是利人利己,對整過社會競爭力都會有很大助益。
以上是我看到台灣高等教育與競爭力相關比較明顯的問題,各位校友都有相當的社會歷練與成就,唯有靠我們共同努力以赴,才有機會逐步改善,共創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