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13年12月23日 星期一

大陸學生冬至湯圓同樂會致詞

很高興來參加今天的同樂會,冬至日在《尚書》「堯典」中稱為「日短」,是一年白天最短之日,根據曆法,今年落於1222日,剛好讓大家在星期天辦同樂會,共慶團圓、圓滿。

今年由於來攻讀學位的大陸學生增加很多,所以在校園中大陸學生數目達到新高,包括交換生與學位生超過160人,以後應會繼續增加,是可喜的現象。而從以往的了解,陸生對學校與台灣的印象都頗為正面,期待大家學習告一段落,回到大陸,都會成為「知台派」,做非官方的友善大使,「一日清華人,一生清華人」,大家共同為清華的未來努力。
就在三天前,也就是1219日,清華舉辦了「名人堂」開幕典禮;
「清華名人堂」的設立是希望突顯清華立校以來,為清華、社會、國家、世界「立德、立功、立言」的清華人;一方面感謝他們的重大貢獻,永誌紀念,「尋清華源流,留世間絕響」,一方面也由彰顯清華人的事蹟,在人格、事業、著作方面有永遠存在的價值。激勵莘莘學子,引為典範,「觀賢人之光耀,聞一言以自壯」。同時也希望能讓參訪民眾了解清華大學能推出如此鑽石級「名人堂」的特色。
清華歷來大師雲集,校友人才輩出,不僅璀璨杏壇,更深刻影響社會思潮、嘉益人群,適逢原第一招待所改建為多功能會所,包括名人堂、接待中心、校園導覽中心、教師員工聚會所以及「清華樂集」練習及表演場所,而以「清華名人堂」為名;第一批「名人」,包括大門口梅校長與四大導師浮雕以及胡適、楊振寧、李遠哲三先生半身銅雕,門前「清華名人堂」五個大字則由集胡適先生墨寶而成;胡適、楊振寧、李遠哲三先生分別為北京清華、西南聯大與新竹清華代表。李遠哲先生在新竹清華就讀時,全校僅有研究生而學生不超過五十人,同時在我上週參訪雲南師範大學「西南聯大博物館」時,看到陳列的「西南聯大清華研究院」畢業生名冊,除註明楊振寧先生為19446月碩士畢業生外,發現整個研究院畢業生也不過幾十人,如此高的諾貝爾獎命中率,著實讓人嘆為觀止;另一方面,我也趁此機會向大家報告,最近上海交通大學公佈的「兩岸四地大學評比」,本校與去年一樣,名列第三,京清華、台大分第一、二名;清華雖次於京清大、台大,但是受限於規模以及資源投入,如將此項因素納入考慮,則清華是「華人首學」,並非過譽,這點是身為「清華人」的大家可以引以為榮的。
剛才了解,因受限於場地,今天的活動是由學位生主辦,也就是在場的都是研究生,而楊振寧先生的「我的學習與研究經歷」演講最主要的是針對研究生;他談起「和同學討論是極好的深入學習的機會,」「在芝加哥大學嘗試做實驗論文不成,做研究生的兩年半間,自己找了四個理論題目: 1. Ising Model2. Bethe’s Hypothesis3. Gauge Invariance4. 核反應中的角分佈,只有第四個有發展。」「研究生找题目感到沮喪是極普遍的现象。」「可是自己找的四個題目後來都有極好的發展,只是當時沒有意識到 。」他認為「研究三部曲為興趣、準備、突破,」「沒有準備,就沒有後來的突破。」「有好想法,不輕易放棄。」「要解決基本問題。」最後以「發現自己的興趣,培養自己的興趣,發展自己的興趣」作結,極為精彩,值得大家參考。
楊振寧先生在物理學上的貢獻,是眾所周知的,1991年長期任美國 「物理教師」期刊編者Cliff Swartz列舉歷史上最偉大的十八位物理學家,包括伽利略、哥白尼、牛頓、法拉第、愛因斯坦、波爾、海森堡、薛洛丁格、居理夫人、哈伯等人,楊先生是唯一的東方人以及唯一在世並列於「英雄榜」的物理學家,歷史地位非凡,但他甚為平易近人,而且以九一高齡記憶力驚人;我原從清華檔案中找到六次楊先生訪問清華的記錄,但與楊先生晤談之下,又增加了兩次;一是1986年,也就是1971年以後十五年,楊先生再度來台,另一次則是1992年,清華為楊先生辦「七十壽辰研討會」之時,而且楊先生各講了一段軼事,甚為有趣。楊先生的睿智以及學術與為人的風範,皆不愧為一代偉人。

最後我要祝大家在冬至吃湯圓甜甜蜜蜜,同樂會其樂融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