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22年12月23日 星期五

2022年清華材料系歲末聚餐

2022年清華材料系歲末聚餐

大人的世界比較複雜

文采飛揚

很高興來參加材料系「歲末成果討論分享餐會」,今天有許多小朋友在場,可能會好奇歲末聚餐為什麼叫「歲末成果討論會」? 事實上歲末聚餐以前是前叫尾牙,民俗有「做牙」傳統,每個月兩次的土地神祭祀活動,源自古代軍旗,因旗竿上一般以象牙為飾,稱作「牙旗」,牙祭即為出兵時以祭拜軍旗之神,後來逐漸演變一年最後一次「做牙」,叫尾牙,大家分享豐盛的祭品,也是歲末聚餐的由來。

至於為何像清華一樣的公家機關稱尾牙為「歲末成果討論會」,應該是民國九十七年馬英九出任總統時,倡導廉潔,首先是喜慶不送花,餐飲有節度,公務機關到年終對是否辦尾牙有所顧忌,後來似乎是由行政院暗示改叫「年終業務檢討會」解套,沿用至今,也成為尾牙笑談,也許會讓小朋友領會大人的世界比較複雜。

不曉得材料系的同仁有沒有試用過最新網路聊天機器人 ChatGPT,以前只聽說有些軟體可寫出相當水準的文章,而美國非營利人工智慧研究組織 OpenAI在11月30日推出ChatGPT (其中 GPT 為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 之縮寫,意為「預習式文本生成器」,Chat即聊天),能夠提供複雜、冗長甚至有趣的回應。一般的反應是能產生具有相當巧妙並無缺誤的文章。由於ChatGPT目前為研究預覽階段,開放用戶免費試用,我在上週末上網一試,只能以感到震驚形容,如果問了適當的問題,ChatGPT所寫文章,從內容來看,恐怕要比現在一般大學生寫得要好。難怪有許多論者說: 「大學作文已死」 (The college essay is dead),甚至「文學已死」(Literature is dead)。

我個人的感覺,同仁們要趕快了解這項工具,同時在往後帶回家的考試或作業出題時要特別小心,否則難以判斷考試或作業是否有抄襲與剽竊情事。另外建議您也趁現在免費試用期,上網一試
ChatGPT,不儘可了解未來的挑戰是甚麼,更進一步利用這有力工具,幫助你寫文章初稿,或了解一下主要是人文社會相關的議題。

材料系在今年歡慶五十周年,辦了許多紀念活動,也出版了紀念專刊,活動主軸是「清材五十,精彩一百」,材料系在過去五十年,確實很精彩,也有相當的機遇,可謂得天獨厚,教授與系友表現都非常傑出,尤其歷年培育出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總計超過七千人,開枝散葉,在台灣材料界,不論是產業界與學研界,都舉足輕重。

尤其難得是,系友們對母系向心力極強,除了多位長期擔任學生業界導師外,在清華兩次較大型的捐贈活動中,包括成立「百人會」與「雙百會」,材料系友都一支獨秀。未來五十年,精彩一百可期。

這次系慶,系主任與許多同仁都花了許多心力,讓活動辦得有聲有色,值得大家深深感謝。前幾天碰到系主任與「材料學會」秘書長一起為了明年要在清華舉辦年會及國際會議探勘場地,因此大家明年又有得忙,不過本系的傳統是越忙越能看出本事,願與大家共勉之。

2022年12月15日 星期四

增強退休力: 退聯會歲末聚餐

增強退休力: 退聯會歲末聚餐

地動天搖

快樂退休生活

發揮聯誼功能

身體健康最重要

增強社會連結

熱心義工同仁

今天是退聯會成立後第一次歲末聚餐; 首先歡迎各位來參加今天的餐會,剛才大家一定感受到整個餐館地動天搖,根據網上資訊,是發生了芮氏規模6.2有感地震,似乎顯示老天也格外重視這次餐會。

退聯會自今年四月成立以來,因受疫情影響,原定每月舉辦一次活動,略有延宕,但也辦了三次樂活講座,一次入厝與慶生以及一次旅遊活動,再加上今天聚餐,以及人事室辦理的年度聯誼活動,約八個月時間,辦理了七次活動,每次會員們參加情況也相當踴躍,大致而言,發揮了原來意想的聯誼功能。另一方面,退聯會的關懷活動也積極展開,目前是鎖定住在學校宿舍,包括東院、西院與金城各期公教住宅,八十歲以上的同仁,中間要感謝葉副會長、張淑嫺總幹事,胡益芬、孫海珍、施竹東、高天慶組長以及其他許多熱心的義工同仁,當然我們也要感謝清華校方,尤其是人事室,的全力支持。

「聯合報」在最近一週有一系列關於「退休力」的報導,「退休力」是指退休後仍能快樂生活的能力,包括健康、財富、社會連結、自在獨立、好學活躍等共五個面向,以健康、財富為支柱,在財富以及自在獨立方面,「退聯會」較施不上力,但透過聯誼,可增強社會連結,並經由各項活動,有可能增進健康以及助成好學活躍,是聯誼會努力的方向。

對於退休人來說,現時心境當然與年輕時不同,最近看到知名作家王文華所寫的一篇文章「陸上相識,海上重逢」,很值得大家思索與參考;這篇文章光從標題看不出是甚麼意思,後來發現是講朋友相聚,年輕時和中年後的差別;年紀越大,相聚的次數越少、時間越短,相聚的原因越來越少,而不見的原因越來越多,相聚的目的越來越抽象,以至於不急著發生。最大的差別是年輕時,在「陸地」相遇,中年後,在「海」上相聚。意思是年輕時,生活環繞著自己,所以可以百分之百控制步伐、速度、和目的地,就像行走在陸地。中年後,生活環繞著很多人,自己能控制的比例越來越小,像在海中漂浮。但對退休人員,情況又不一樣,以現代生活型態來說,生活環繞的人不多,自己能控制的時間較多,有一定的安定感,現在不流行串門子,大家也不太會呼朋引伴聚會,所以有退聯會號召,是個能與許多舊時老友相聚的機會,這也是退聯會最能發揮的功能。

大家生活受新冠疫情到現在已接近三年,一定迫不急待希望能恢復正常生活,但從台灣與美國最近的數據,可能是受冬天大家比較容易群聚於室內影響,確診人數不降反升,如美國從約每天兩萬人低點,到今天的六萬六千人,所以目前還不能高枕無憂,未來也可能要準備與病毒共存,因此身體健康,維持較強的免疫力非常重要,盼望大家多多保重。最後祝福大家身體健康,不愁財富,好學活躍,自在獨立並有滿意的社會連結。

2022年12月7日 星期三

少年子弟江湖老: 「烽火尺牘―1949的戰爭記憶」展覽

 少年子弟江湖老: 「烽火尺牘―1949的戰爭記憶」展覽

非凡歷史意義

少年子弟江湖老

家書抵萬金

烽火遍地

流離生活

很高興又一次參加本校文物館的活動。前一陣子接到邀請來參加今天「烽火尺牘――1949的戰爭記憶」展覽盛會時,就覺得展覽應與策展人楊儒賓教授有關.一方面楊教授本就是「清華文物館」的重要推手.另一方面.我曾拜讀多本楊教授大作包括「1949禮讚」與「多少蓬萊舊事」等書.知道楊教授能超越政治紛爭以外.對1949年.中共建政、國府遷台在台灣、中國與世界史的非凡意義,有很嚴肅深刻的思索,並有很公正客觀以及獨到的論述。同時楊教授也是知名的收藏大家,此次展覽,必定內容豐富,精彩可期。

這次展覽的關鍵詞是 1949、戰爭記憶與烽火尺牘;烽火尺牘包括戰亂時期,各式書信,其中以家書最為感人;杜甫在《春望》詩中說「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在戰爭期間,書信往來有許多不確定性,至少有一方是處於漫天烽火、生死交關或顛沛流離的境地,唐朝初年大作家李華在《弔古戰場文》中有: 「其存其沒,家莫聞知。人或有言,將信將疑。悁悁心目,寤寐見之」,很真實的描寫陷於烽火戰亂中士兵親友的心情,相當悲催。

在這方面,我本人剛好可作部分見證;因為我正是1949年十二月國民政府在大陸最後據點四川成都淪陷前幾天,隨家人乘飛機離開成都經海南島,再乘船到高雄上岸;據我在網上查到的資訊,1949年12月10日,蔣介石和其子蔣經國乘飛機從成都鳳凰山機場飛往台灣, 12月27日胡宗南部成都守軍指揮官宣布投共,中共進占成都,所以我到台灣來,應是在10日到27日中間。據家人敘述,當時情況緊急,許多人無法搭上飛機,悲憤之餘,在機場焚燒無法運出的財物,另外也有飛機在起飛後失事墜毀,送行親友聞訊大哭悲傷情景。當時真正是烽火遍地,是久處承平時期的台灣人無法想像的。

我和一部份家人所以能幸運的逃難到台灣來,是因為我父親是駐守四川胡宗南部將領,當戰況危機時,有指令先讓將領眷屬撤離;另一方面,因為局勢變化很快,導致家父反而沒能及時撤退到台灣來,如此我母親帶了我們姊弟四人來台,與我父親兩地相隔,一直到1980年家父才得以到美國探親,與我們姊弟相聚,但家母已於之前四年仙逝,夫妻倆始終未能再見一面。很遺憾的是,因為種種原因,也未能有書信往來。

中國歷史上有多次大舉衣冠南渡,清華大學教授馮友蘭所撰「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文中有言: 「晉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又言:「稽之往史,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他認為抗戰期間,政府遷都大後方,「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於不十年間,收恢復之全功」,如此1949年國民政府遷台,可以說是第五次南渡,有些人可能知道,蔣介石在1950年3月,復任「總統」一職後,在《復職的目的與使命》文告中,將「反攻」時間界定為「一年整訓,兩年反攻,三年成功」,淪為口號,照目前看來,前人意義的「北返」,應該是無法達成了。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是戰爭記憶,從各種尺牘,包括軍政人物公私函件、家書、遺屬陳情等各種面向書信,讓人有更全面的體認,能深深感受到在大動亂時代,大眾所受到的戕害,對當事者而言,戰爭即是災難,徹徹底底的浩劫。誠如楊教授所說:「少年子弟江湖老,」國共大戰雖然已是超過七十年以前的事,但透過各種媒體報導,仍能讓人感受到過程的慘烈;在冷兵器時代,李華形容古戰場「枕骸徧野,無貴無賤,同爲枯骨,荼毒生民,人其流離,萬里朱殷。傷心慘目,有如是耶!」現代戰爭,對生命財產破壞的力道,更勝百倍,台灣人民應牢記歷史慘痛的教訓,盡一切可能,避免完全不必要的戰爭,才能對歷史有較妥善的交代。

2022年12月3日 星期六

顯微鏡學會二三事 : 111年度年會致詞

 顯微鏡學會二三事 : 111年度年會致詞

前身是「電子顯微鏡學會」

已非昔日吳下阿蒙

不可思議

1978 年湯瑪斯教授參觀大同公司

1979 年第一屆學術研討會

1991 年於日本岡山大學

2001 年學會理事長交接

2004 年於日本金澤

2005 年橋本教授在清華

啟窗來清風

很高興來參加111年度「顯微鏡學會」年會暨第42屆學術研討會。如果追溯起來,
第一屆學術研討會應是在民國 69年舉行,前兩天我在學會網站上看到論文集的複印本的電子檔,了解是在民國 68年9 月11-12 日舉行,所以中間學術研討會漏了一年,還望知者補正。

也許不是每個人都知道「顯微鏡學會」前身是「電子顯微鏡學會」,而之前更有「材料科學學會」於民國 68年3 月17日成立「電子顯微鏡委員會」;該委員會任務之一就是推動成立「電子顯微鏡學會」;學會改成現在的名稱,是因應各式其他高功能顯微鏡,如掃描穿隧式顯微鏡、共軛焦顯微鏡等的興起;根據我從個人論文目錄分析,應發生在民國86年或87年,確切日期待查。

我自己與學會有不解緣,除參與「電子顯微鏡委員會」與「電子顯微鏡學會」的成立,民國88年至90年並擔任學會理事長,到約十年前才逐漸淡出,或可提出一些親身參與而與學會有關的軼事與大家分享。

一是我曾在民國 68年擔任「電子顯微鏡委員會」會同國科會進行「台灣區電子顯微鏡使用情況」調查小組召集人,在報告中指出「目前國內各公私學校機關已裝有各式電子顯微鏡五十餘部,而且此數目有快速增加之勢。近年來主管推動國家科技發展大計的國科會,常有人以國內電子顯微鏡數目太多為例而備加責難。然而目前國內所有此類儀器僅及日本現有總數八十分之一,比例上型號亦較陳舊,數目及投資均不為多。無可諱言的,多年來,國內使用電子顯微鏡一班成效不彰,目前仍常有不用及誤用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為:

(一) 受過適當訓練的研究及維護人員嚴重缺乏,

(二) 製造廠商及其代理商售後服務不理想,

(三) 一般研究環境不能配合;如研究人員不能專心工作,技術較精熟的技術員不得安其位。各位雖籌措鉅款購買昂貴儀器,但缺少常年維護預算等
」並提出改善建議。如今欣見國內在電鏡研究與應用上已非昔日吳下阿蒙,與當年情況相比不可以道里計

第二是「電子顯微鏡學會」的成立與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湯瑪斯 (Gareth Thomas) 教授大力倡導有密切關係,他當時任行政院科技顧問組中「材料科學顧問小組」召集人,而他也是第一屆學術研討會大會主講人。同時由於湯瑪斯教授的引介,日本大阪大學橋本初次郎 (Hatsujiro Hashimoto) 教授也成日後與學會互動密切的日本重量級學者與友人。

至於兩岸交流,我是於1991年橋本教授在日本岡山大學主辦「日中電子顯微鏡研討會」中結識當時「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理事長郭可信教授
,從此開始赴大陸參加多次相關會議以及此後好幾次「海峽兩岸顯微鏡研討會」,目睹大陸顯微鏡研究從肇始到蓬勃發展,人才輩出。

民國88年至90年我擔任學會理事長期間,曾主辦「國際電子顯微鏡研習會」(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lectron Microscopy),邀請到英國牛津大學 David Cockayne教授、美國斯丹福大學 Robert Sinclair教授、喬治亞理工大學王中林教授、IBM研究中心 Francis Ross 博士、布魯克海汶國家試驗室 Yi-Ming Chu博士、北京中國科學院李方華院士以及橋本初次郎教授等頂尖學者為主講人,盛況空前。

再者是2004年參加在日本金澤舉行的「第八屆亞太電子顯微鏡研討會」,該會同時舉辦「慶祝橋本初次郎教授八十誕辰研討會」
,在此特別場合世界電子顯微鏡領域先驅與巨擘雲集,尤其我在發表演講時段,談到最近在原子分辨疊差研究的成果,不僅1950年代以電鏡研究疊差的先驅英國劍橋大學 Archie Howie 與 Michael Whelan 教授以及疊差與原子分辨電鏡研究先驅橋本初次郎教授等在座,時段正是我在清華教電鏡課應講到疊差分析時段,重重巧合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限於時間我的懷舊就此打住,對於未來我寄望於學會的是資料的保存與刊載;近年來我整理歷年文稿與演講稿,出版了六本文集或演講集,預計兩、三個月內,第七、八兩集將可問世,過程中深深感悟「沒有紀錄,就等於沒有發生」,相信學會至少保有歷屆理監事會會議紀錄以及學術研討會手冊,如能全部轉成電子檔,而上傳於學會網頁中,同時在每年大會手冊中能記載學會歷史大事記,對學會傳承與發揚光大將具有重大意義。

2022年11月12日 星期六

「未來大學的想像與治理」校長論壇引言

 「未來大學的想像與治理」校長論壇引言

未來捉摸不易

由趨勢看端倪

堅守基本價值

關照迫切問題

歡迎大家來參加大學教師創新教學研討會「校長論壇--未來大學的想像與治理」場次,同時感謝今天應邀而來的四位具有代表性大學重量級校長來分享。

本研討會是以未來學習為關鍵議題,於「未來大學的想像與治理」、「深化數位教學與學習」、「元宇宙與未來學習」 及「創新教學」進行研討,邀請全國大專院校教師共同參與,以激盪更多高等教育的火花。

「校長論壇」是以「未來大學的想像與治理」為主題,大家應會同意,未來捉摸不易,三年以前大概沒有人會想到百年大疫會降臨到我們身上,現在還不見底,今年初也極少人會料到俄烏大戰,連綿超過八個月,也還看不到盡頭,在台灣的人幾年前也很難想像台灣會成為許多英美國家人士眼中世界最危險的地方。

預測未來本來就是很困難的事,尤其是在科技快速變遷時代,但由趨勢可看出一些端倪,同時有必須關照的迫切問題以及須要堅守的基本價值;很明顯的「數位教學與學習」、「元宇宙與未來學習」一定扮演重要的角色,而AI 會無所不在,包括協助製作生動精緻的教材,加速與精進研究,衍生的問題,如AI 會撰寫論文、創作藝術等都必須面對,再者,以俄烏大戰無人機大顯身手為例,如何將「AI為善」深植於教育中,將是一大挑戰。
另一方面,傳統大學的任務,堅持學術自由,做為社會的良心,有效監督掌握大量資源的執政者。任務雖艱鉅,但必須堅守,再者,全球在氣候變遷方面,正處於危急存亡之秋,世界強國如一如既往 (business as usual),將導致地球一半物種在世界末滅絕未來大學必須竭盡全力從事科技研發與培育人才,力挽狂瀾,

同時目前世界面臨的更迫切的危機,恐怕是美中衝突,如果我們從國際能源署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 數據看,2018年美國與中國每人每年平居消耗能源分別是4.4與1.4噸油當量 (ton oil equivalent,toe),而據聯合國估計美國與中國人口約各為3.3億與14.2億,如果中國人均消耗能源,達到美國水準,總量將約為現今美國的13倍,而美國消耗能源約占全球15%,可看出如果中國追平美國,一國消耗能源將為目前全球的1.65倍,而美國自立國以來,自以為是,二戰後成為單極霸權,更是為所欲為,幾乎沒有人檢討自己必須有所節制,近年來一昧壓制中國崛起,依此趨勢,恐怕世局會更紛亂,所以在台灣談未來大學,如何在混沌情況下,探討應對中美爭霸,闡述自衛自保以致避戰謀和之道,以求和平發展,言人之不敢言,也是大學應負起的責任。

今天研討會邀請在論壇主講的的四位校長,不約而同的是其代表大學和本人深具特色,「台灣大學」是台灣歷史最悠久,學程最完整的龍頭大學,管中閔校長在就任前因為長達一年多的「卡管案」聲名大噪,奇蹟式的突破執政黨傾黨政之力打壓,仍以金剛不壞之身上任,為台灣高教守下一片淨土,這裡值得一提的是,「卡管案」在教育部一度宣布拔管時,「清華大學」當時的賀陳校長與本人等卸任校長在第一時間共同發表聲明聲援,突破寒蟬效應,言所當言,也樹立了大學自治的好榜樣;「政治大學」是國內人文社會以及財經領域的翹楚,而李蔡彥校長則是在台建校以來第一位理工人出任的校長;「台灣科技大學」無疑是國內科技大學的領頭羊,而顏家鈺校長則以台大人的身分出掌;至於地主「清華大學」是台灣頂尖大學,高為元校長背景更為特殊,小學未畢業即離台,在美國接受完整教育,並在美國與香港名校任教多年,半年前才履新上任;四位重量級校長同堂與大家分享各自對「未來大學的想像與治理」的看法,甚為難得,精彩可期。

2022年11月8日 星期二

「退休旅遊,暢行世界」樂活講座引言

 「退休旅遊,暢行世界」樂活講座引言

暢行世界

有益身心健康 (陳永鎰攝)

增廣見聞 (陳永鎰攝)

有福之人 (陳永鎰攝)

很高興來參加今天的樂活講座,聆聽葉副校長分享他的旅遊經驗。今天演講題目是「退休旅遊,暢行世界」,似乎是指葉副退休後所作的旅遊,由於葉副在去年才退休,時間上有所壓縮,如果是指退休人以往所做的旅遊,則時間跨度可長的多,

旅遊是現在台灣人普遍有的經驗,但並非一直都是如此,對已屆退休年齡的人來說,相信大部分人年紀輕的時候,較少旅遊,原因是交通不是很方便,經濟情況不允許,旅遊設施不完善,資訊不發達等,回想起來,我在到台北唸大學以前,從來每有去過中南部,不要說去東部了;隨著時代的進步,這些因素逐漸消除,大家開始注重旅遊起來;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台灣以前有個「警備總部出入境管理局」,出入境都要申請,到1987年解嚴後才撤銷,現在大家只要有護照,隨時可以出國,是當時無法想像的
現今出國旅遊也漸漸普遍有趣的是據一位歷史名家的說法,出國旅遊成為時尚,並非自然演變,而是旅遊業大力推廣的結果。

最近聽到一個「三高族」的說法,是指高壽、高智能、高資產的人,可能大家都屬於這一個族群,這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的七十幾年,世界沒有大規模的戰爭,尤其在先進國家間,得以和平發展,科技進步導致經濟繁榮,醫療進步,不僅比較能夠注意健康,平均壽命顯著增加,以前常說半百老嫗或花甲老翁,現在六、七十歲的人大部分都如生龍活虎,同時比較有機會受到較好的教育、也有比較好發揮智能的空間,種種因素,累積下來,造就了可被稱為幸運的一代,最具有暢行世界的條件。

清華國際志工在招募新團員或募款時,常會提到「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中國歷史上孔子周遊列國,太史公司馬遷遍歷名山大川,以及明朝徐霞客都是旅遊名家,
李白執劍走天涯,也膾炙人口,同時還有張遷出使西域,玄奘法師西天取經,鄭和下西洋等負有特殊任務的出行。這裡值得一提的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最先語出明代繪畫大師董其昌。當時他認為讀書與旅行有益作山水畫,清朝道光年間筆記大家梁紹壬先生闡述為多讀書,則見多識廣,後人進一步引申為人不僅要多讀書,而且要行萬里路,才有足夠的見識。

所以旅遊的一個主要好處,就是增廣見聞,所謂百聞不如一見,譬如從小就聽說在外太空上,唯一可用肉眼可見到的人造建築物是長城,但親眼目睹長城的壯麗,是真正勝過千言萬語,另外一大功能則是調劑身心,旅遊可藉機舒散身心,暫時遠離工作繁忙
人際關係等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煩惱,放鬆心情,有益身心健康;同時不可忽略的是提供體會文化深度學習的機會,例如可以有文學、歷史、地理,建築、繪畫、音樂之旅等,對少部分人則是可能是為了探險,挑戰極限,完成某種設定的艱難任務。

另外或許值得與大家分享的是寫遊記,我個人回想以往旅遊的經驗,如果沒有特別記述,除了片段外,其餘都很模糊,但如果有記述下來,則歷久彌新,尤其配以現在人人都有的手機攝得高品質照片,翻閱時,常感覺又重遊了一次,大家不妨試試。

對應剛才提到的「三高」,樂遊的人實際上是「五有」的人,具備的條件是有健康、有時間、有金錢,再加上有興致,同時不可忽略的因素是有好同伴,具備「五有」,是有福之人,祝大家經常能有快樂而豐富的旅程,快快樂樂出門,平平安安回家。

2022年11月1日 星期二

清材五十 精采一百

 清材五十 精一百

精彩五十

見證材料系蓬勃發展

今天臨時受命代替有微恙而無法參加的高為元校長致開幕詞,其實我本來很盼望剛到清華不久,對材料系尚不熟悉的高校長今天能前來參加各項「清材五十一百」活動,見證材料系五十年來的蓬勃發展。

清華材料系在1972年成立,是工學院最先成立的三系之一,仰仗當年徐賢修校長遠見,得以設立了當時即使在世界上其他先進國家都少見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再憑藉清華的固有聲譽,掌握了先機,招收到眾多優秀學子,到2021年為止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總計各為3453、3043與750人,開枝散葉,在台灣材料界,不論是產業界與學研界,都舉足輕重。

在學術上,材料系教師與系友囊括國內材料所系僅有的中研院院士一名、國家講座兩名
,另有教育部學術獎三名、不可勝數的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新進人員吳大猷獎得主等,同時至少有八人擔任過大學校長,在清華,包括教務長、學務長、總務長、全球長以及工學院院長,在其他學校,尤其是國立大學,從北到南,清華系友出任許多大學副校長及一級主管、院長,以及所有主要材料系都各至少有兩位系主任,坐實了台灣材料學研龍頭。

在產業界,系友創業成功,經營上市公司,可謂比比皆是,在大型高科技公司經理人中,僅從四位台積電副總,聯華電子一位執行副總與五位副總為系友來看,就可感受到材料系的實力驚人,同時母校從2000年起選拔校級傑出校友,材子材女有十位入選,與清華其他所有系所相較比率超乎尋常的高。

尤其難得是,系友們對母系向心力極強,除了多位長期擔任學生業界導師外,在清華兩次較大型的捐贈活動中,材料系友都一支獨秀,這包括約十年前為籌建綜合體育館而發起成立的「百人會」,材料系友在人數以及金額上,都勇奪清華所有系所第一;同時在系友與教師的倡議下,為籌措永續基金,於2018年成立「雙百會」,號召「百人會」系友捐贈第二個一百萬,並連同其他系友捐贈,加入「清華永續基金」之次基金投資所得孳息方式支援系務發展,獎助教師與學生;「雙百會永續基金」入帳從最初2,400萬元增加到現今的3,500萬元,而從2019年起,材料系在前三年已支用金額約340萬元。今年的孳息高達288萬元,除用以獎勵新進教師及大學部新生外,將擴增發放獎勵碩士班甄試入學獎學金,已發揮相當效果。

另外值得特別一提的是,材料科技在台灣蓬勃發展,並使台灣成為世界製造業重鎮,材料系除培育大量優秀人才外,更積極參與政府各項鼓勵材料科技發展政策制定,包括行政院於1980年明定材料科技為四大重點科技之一,教育部於1980年代後期,推動材料所系「第二專長」方案,協助各主要材料系拓展金屬材料以外的研究領域,例如讓清大與成大分別重點發展電子材料與陶瓷材料,都開花結果,達到預期目標。

同時清華材料系在台灣材料社群中無疑也居領導地位,以材料科技最主要的「材料科學學會」而言,理事長原來長期都是由擁有較多資源的主要研究單位首長擔任,本系教授是首位以學界身分出掌學會,打破傳統,並證明毫無窒礙,其後另有兩位本系教授出任理事長,可見一般。

這次系慶主題是「清材五十,精采一百」,采與彩雖通,要區別的話,采特指精神煥發,所以清材人歡慶五十,精神抖擻破表,另一方面,精彩代表出色;顧往思昔,清材五十,確實可謂「精彩五十」,還待大家繼續努力,達成「精彩一百」目標。

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清材五十 學研卓越

 清材五十 學研卓越

喊水會凍

不可思議

湯瑪斯教授與在台學生

柯漢教授在台灣

繼往開來

歡迎大家來參加「清材五十,精采一百」活動之一的「學研卓越: 教育科研相關內容分享」座談會,與談人都是學研卓越的系友,精彩可期。

清華材料系是在1972年成立,我在1977年加入材料系,當時的清華材料系,共有教師七人,由於台灣當時幾乎沒有博士班,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的教師很稀缺,因此大學大部分領域研究還算是蠻荒地,清華材料系是國內第一個材料系,七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形成國內材料研究的最大聚落,現在看來,很不可思議。

1977年時,大學部畢業生只有兩屆103人 (76及77級各52與53人),碩士班畢業生只有四屆 37人(74、75、76及77級各4、11、10與12人),到1981年,博士班方成立,從1985年起,才有畢業生,1985 -1989年共五屆23人,與之相對照的是,2021年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各105、125與23人,變化相當大,到2021年為止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總計各為3453、3043與750人,由於清華的固有聲譽,以及徐賢修校長遠見,設立了當時即使在世界上都少見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是清華工學院最先成立的三系之一,掌握了先機,招收到眾多優秀學子,五十年後,畢業生在台灣材料界,說喊水會凍,並不太誇張。

材料系的發展,除了同仁們的努力外,也得到不少外部的助力,首先是政府在1980年推動包括材料科技在內的四大重點科技,有特別經費支援,讓材料系購置了不少貴重儀器,也有本錢加入國科會「貴重儀器中心」,得以打造位於
材料科技館底層的「黃金走廊」,同時也協助清華成立「材料科學中心」,以及合金鋼廠的建造與相關設備的購置。

政府能在1980年代初期以材料科技為四大重點科技之一,主要得力於當時「中國材料學會」理事長吳伯楨先生建請行政院科技顧問組設立「材料科學顧問小組」,由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材料系湯瑪斯 (Gareth Thomas) 教授為召集人,最後行政院採納顧問們的建議,而得以成案,對台灣材料科技發展,有重大影響。

這裡不能忽略的是國科會約於同期成立「貴重儀器中心」,先是對審核通過的儀器提供人事與維護費用,其後更在適當時機協助汰舊換新,材料系現今受惠儀器包括高解像能電子顯微鏡 (HRTEM)、場發射掃描穿透式球差修正電子顯微鏡(UHRTEM)、場發射電子微探儀 (FESEM/EPMA)、X光粉末繞射儀 (XRD)、歐傑暨化學分析電子掃描微探儀 (Auger/ESCA)、化學分析電子能譜儀 (ESCA) 以及掃描探針顯微鏡 (SPM),洋洋大觀,也是材料系發展的一大助力。

再者,教育部於1980年代後期,推動材料所系「第二專長」方案,協助各材料系拓展金屬材料以外的研究領域,原由是教育部聘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柯漢 (Morris Cohen) 教授來台評估台灣主要材料所系發展,本人受託陪同參訪各材料所系,柯漢教授給教育部的報告指出,台灣各材料系所師資、課程與設備太偏重金屬材料,建議教育部提供資源,協助各所系發展「第二專長」,譬如在清華以電子材料為第二專長,教育部從善如流,以專案方式,分年挹注,對當時主要材料系所發展幫助很大。

其次則是教育部於2000年左右推動「追求卓越」計畫,雖然不是只針對材料系所,但如經過激烈競爭,得到補助的話,對研究水準的提升,大有助益。本人與約二十位清華教師團隊幸運中選,申請到一個四年兩億六千萬元的計畫,也大大充實了材料結構原子層級臨場動態觀察能量。

由於材料系師生同仁多年來「自強不息」以及一些特殊的機遇,清華材料系五十年來不僅在台灣材料界建立龍頭地位,揚名海內外,同時開枝散葉,除在產業界大放異彩外,也確實做到「學研卓越」,今天邀請的與談人是系友中代表性人物,都是台灣學研界的巨擘,一方面是材料系的榮耀,也希望大家在未來更能「繼往開來」。

2022年10月30日 星期日

厚植未來: 清華材料系「雙百會勒石揭牌」典禮

厚植未來: 清華材料系「雙百會勒石揭牌」典禮

厚植未來

材子材女

第二度揭牌

實力強大

日益壯大

極為精彩

多發揮創意

歡迎大家來參加「雙百會勒石揭牌」典禮,一般以為勒石揭牌只有一次,而今天是第二次,原因是自上次揭牌後,「雙百會」增加了不少新會員,在材料系歡慶五十周年時,再揭一次牌,別具意義。由於「雙百會」仍在持續招募中,依此邏輯,希望可以在不久以後,能第三次揭牌。

這次揭牌,原定在今年校慶時舉行,因疫情影響與材料系系慶一起順延,幸好目前有「疫情感冒化」趨勢,得以在今天順利舉行。

「清材五十,精采一百」,如取采與彩相通之意
對材料系來說,有雙重意義,一是預祝系務欣欣向榮,向百年大業邁進,另外材料系在約十年前清華「百人會」一役中,勇拔頭籌,不管在人數上以及金額上,都是清華所有系所第一,極為精彩。另一方面,材料系首創「雙百會」,是在「百人會」基礎上,加強對系務支持力道,獎助教師與學生;清華許多其他系所主管,都認為是好主意,卻坦承無法做到,可見材料系系友的不同凡響;如果大家繼續努力,到材料系百周年慶時,應該可以說「清材一百,精彩雙百」。值得一提的是,從上次揭牌到今天,新加入的會員包括兩位台積電的副總,一位聯華電子的執行副總以及四位副總,也可見材料系系友實力強大之一般。

「雙百會」在約四年前成立,以加入「清華永續基金」之次基金投資所得孳息方式支援系務發展,首次揭牌是在2019年校慶日,根據紀錄,「雙百會永續基金」入帳從最初2,400萬元增加到現今的3,500萬元,而從2019年起,材料系在每年獎勵優秀新進教師與大學部入學獎學金得以支用金額從約80萬元、120萬元增加到去年的140萬元。今年的孳息由於去年產業情況與股市大好,達288萬元;今天除揭牌外,也同時舉行頒獎典禮,受獎同學除新生外,還有入學後能維持優異成績的以前得獎同學,同時目前也有兩位新進教師得到獎助,系主任與系會會長以及本人等管理委員商議後,決定擴增發放獎勵碩士班甄試入學獎學金,據告知今年甄試生報名人數自220名大增約100人,獎學金鼓勵應有相當大的效果。

展望未來,當然希望「雙百會永續基金」日益壯大,得以對系務發展有更大的幫助,事實上我與系友會陳超乾前會長曾商量配合「清材五十」,再號召系友們進行新一輪的捐贈,由於今年孳息約為去年支用金額一倍,在系裡想出能被會員認同的創造性用途前,也許不太適合,很高興陳主任提出獎勵碩士班甄試入學的想法,也盼望大家以後能多發揮創意。

另一方面,有感於政府在很多地方浪擲納稅人的稅金,個人收入如有餘裕,最好的辦法是依法節稅,捐贈於覺得有意義的地方,「雙百會永續基金」自然是一個理想的標的,年底將屆,請大家好好考慮。我自己今年的做法是預捐出版新書版稅五十萬元,以拋磚引玉,請大家告訴大家。

清華材料話當年: 材料系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設備變遷

 清華材料話當年: 材料系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設備變遷

清華材料系慶祝五十周年,規劃「材料話當年」橋段,先是以創系歷史分享號召,最近又加註「軼事趣」,重點不太一樣,限於時間,現就材料系擁有主要設備之一的穿透式電子顯微鏡 (TEM) 設備變遷,談談一些軼事,希望部分有趣味效果。

我是在1977年,也就是四十五年前,加入材料系,當時月薪是一萬四千元,約為在美國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四分之一,但很驚喜的發現,材料系已擁有一部十萬電子伏特 (100 KV) TEM,由於我在讀博士以及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期間都是以 TEM為主要材料分析工具,因而以此開始從事各種固態材料研究,比較容易上手,可以說是相當幸運。另一方面,系裡的 JEOL-100B TEM 配備的是從上置入的試片基座 (top entry specimen holder),設計脆弱,
很容易損壞,而必須送回日本原廠修理,發揮功能受到很大限制。幸好當時「中山科學院材發中心」有一部同型儀器,但試片基座為從旁置入式 (side entry specimen holder),而主管對支援學術研究很是慷慨,幫助很大。

材料系所擁有的第二部 TEM 型號為200 KeV JEOL-200C。機緣是政府正推動包括材料科技在內的「四大重點科技」,有特別經費支援。材料系申請項目包括 TEM,但起先並不順利,主要是售價20萬美金 (時合台幣800萬) 是當年時空背景下的天價,幸好有機會當面向主管科技的李國鼎政務委員說明,獲得支持而於第二年順利購置,加上所購機型恰當,使用率得以大增,發揮了很大功能,成了材料系研究一大利器

材料系 TEM 更上層樓是購置了型號為 400 KeV JEOL-4000EX TEM,也是台灣第一部具有原子分辨功能的 TEM。這要拜教育部推動材料所系「第二專長」方案,協助各材料系拓展金屬材料以外的研究領域,當時也有別的學校在積極爭取,最後清大得以勝出,除了靠研究業績外,清大材料中心提供配合款的全力支持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JEOL-4000EX TEM

具有原子分辨功能

下一階段則是在2003年購置的200 KeV JEOL-2000V TEM,這是一部超高真空 TEM,除真空度高達 10-10 torr 範圍外,最主要配備有兩支電子槍,可臨場沉積金屬原子,同時可通電流以及加熱試片,最強大功能是可以從事原位原子層級動態觀察。這一類 TEM 當時全世界只有十部左右,原因之一是因為售價高達兩百萬美金之譜,當時是因為申請到教育部「追求卓越」項目下一個四年兩億六千萬元的計畫,因而得以訂製一部威力強大而珍稀的儀器;值得一提的是,這部研究利器確實發揮了強大功能,造就了許多傑出的研究成果,包括2008年在頂尖期刊「科學」中出版的一篇文章的成果。

JEOL-2000V TEM

原位動態觀察Cu 原子移動

再次就是在2011年購置的場發射掃描穿透式球差修正電子顯微鏡(型號: 200 KeV JEM-ARM200FTH),這部 超高解像率 (ultra-high resolution) UHR-TEM 特色是配備了球面像差校正器 (spherical aberration corrector),因而解像率可達 0.08 nm,是頂級的原子分辨顯微鏡,當初購置時,因歐元貶值,歐洲廠商 FEI報價極具競爭力,最後日商JEOL 以加碼免費負責裝修要求極高的防震、防磁設施而得標;同時因為在材料系所有場館中,只有合金鋼廠一隅之地才符合防磁要求,所以有點不搭調的設立於合金鋼廠中。在此也可順便一提的是,由於這部UHR-TEM 發揮的功能,助成了清華於2012年在頂尖期刊「科學」中出版的一篇論文成果

JEM-ARM200FTH TEM

頂級的原子分辨能力

從材料系擁有 TEM 的一連串變遷,我最大的感想是充滿感激,可謂因時際會,有機會無役不與,而且有豐厚的回報,事實上在每一階段,要感謝的人都很多,限於時間,無法一一感謝,在此一併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