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13年11月19日 星期二

清華大學國際教師聚餐致詞

歡迎大家來參加清華大學國際教師聚餐;今天可能是清華擁有相當數目國際教師後第一次聚餐,有歷史性的意義。
國際教師可能有多重意義,如果說擁有外國國籍,則本校有許多原在台灣生長,出國留學後,獲得其他國籍,可以算為國際教師,但今天邀請的國際教師,則為非台灣出生,不曾擁有中華民國籍的教師。所以做這樣的區別,是因為各位離鄉背井,有類似的經驗,而這正是本校在行政服務上,亟待改善的區塊。值得一提的是,馮達旋副校長出生於印度,成長於新加坡,擁有美國國籍,是在本校較狹窄定義下的國際教師。本校另一位副校長,葉銘泉副校長,在澳門出生以迄高中畢業,到臺灣讀大學畢業後,轉到美國得到博士學位,再回到台灣教書,擁有中華民國國籍,則不在今天受邀之列,可見要細數本校國際教師有複雜性。

不久前,我以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Association of East Asia Research UniversitiesAEARU)現任會長身份受邀到歐洲大學聯盟(European University AssociationEUA)年會演講,在與主辦單位立陶宛科技大學校長晤談時,他問我清華有多少國際教師?與我同行的同事答約十位,當時我就覺得遠為低估,心中默算了一下,已達約二十位;回來後,知道至少有三十七位,我想能較精確的掌握數字,是一項進步。
最近幾年,本校國際教師人數逐漸增加,原來由各用人所系接待與服務模式顯有不足,且缺乏效率,所以在馮達旋副校長建議下,在秘書處下增設專人,主要工作是應國際教師的需要,做為窗口,在各方面加強服務;因為是在草創初期,業務或有不夠熟稔地方,還望大家有所海涵,不吝指教,讓工作能加速邁入正軌,發揮應有功能。
各位到清華時間或長或短,在華語方面,有些流利,有些僅達基本所需,也些則是初學,來自不同地方,分佈在不同單位,到清華碰到各式問題,可能事涉教務、學務、總務、研發、全球處業務,再加上事權或不清楚,業務熟悉度不一,如果沒有適當窗口,即使有各用人單位協助,效率上會差很多,我們期待由專人的設置,未來會有大幅度的改善;另一方面,國際化雖是台灣追求的目標,但政府機構與相關法令規章並沒有都能相應改進,尤其對國際教師諸多規定,並不合時宜,這些問題,有些學校耳熟能詳,也在各個場合,甚至聯合其他學校,呼籲或具體建議改善,也展現了部份效果,但也有許多仍待改善之處;同時,若各位有什麼意見,也可經研商後,透過學校提出,進行各項可能的努力,未來才有改善的可能。

對於海島台灣,各位都可謂遠渡重洋,來到清華,將您的學識、經驗與人脈賦予清華,豐富了校園文化,在清華國際化的努力上扮演重要角色,在此我要代表清華感謝諸位,清華也當全力為各位服務,使賓主盡歡,相得益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