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22年4月29日 星期五

科技藝術巧妙結合: AI Beethoven 與AI 音樂

科技藝術巧妙結合: AI Beethoven 與AI 音樂


AI 應用於音樂推進一個新境界

東京與新竹即時互動

清華有很好的AI 應用於音樂基礎

權充「愛麗絲」

大家應鼓掌喝彩

今天是抱著好奇與期待的心情來參加這場介於科幻與現實之間的AI Beethoven 演奏盛會!這項活動以內涵來說有三個關鍵詞: Beethoven,AI 與 「愛麗絲」;Beethoven 是我最熟悉也最喜歡的音樂家,AI則是我近幾年花了比較多時間了解並協助財團法人中技社辦理各項
活動的主題,而「獻給愛麗絲」是台灣人最熟悉且在大街小巷每天聽到的兩大西洋古典名曲之一,演奏將顯示科技與藝術的巧妙結合,引人入勝。
在上月27日為紀念樂聖貝多芬逝世195周年,清華大學「君山音樂廳籌備處」策畫由「清大人工智慧」樂團在台積館孫運璿演講廳演出致敬音樂會,主要是演奏貝多芬有「第十號」交響曲 ! 對熟悉貝多芬九大交響曲的人說,當然不容錯過,我個人音樂素養相當淺薄,臨場聆聽時確實聽到片片斷斷與貝多芬其他作品似曾相似處,是相當有趣的體驗。
在清華的致敬音樂會中,演出也示範了跟譜、伴奏、虛擬樂手等,2019年,在我協助中技社舉辦的「AI 應用競賽」中,今天稍後的與談人之一的丁川康教授團隊「以 AI 創作 Bossa Nova 風格的樂曲」勇奪冠軍,獲獎四十萬元,本校資訊系蘇豐文教授團隊則以「AI 創作和聲」並配有不同臉譜嘴型的動畫得到佳作,可看出AI 應用於音樂在清華已有
很好的基礎
AI 與音樂交會,其實已有相當時日,最早也許是最有名的是美國加州大學聖塔克魯茲分校的 David Cope 教授,據他自己說,初期在許多情況下,只是將古典大師的慣用的小節預設規律,做重新排列組合或簡單變換;他遠在2012年,就出版了也是名為「貝多芬『第十號』交響曲」,並在 Amazon 網站上架,在Youtube 上可聽到第二樂章與第三樂章開頭中的片段,聽來還真是相當貝多芬! 近年AI 突飛猛進,注入新的創作元素令人期待。
今天的演出,據了解將會讓 AI Beethoven 現身於鋼琴前,為眼前扮演「愛麗絲」的觀眾,即時演奏現代版的《獻給愛麗絲》鋼琴變奏曲。具有人工智能的 AI Beethoven,背後有個「人臉辨識AI系統」將分析眼前這位觀眾的年齡和魅力等特性,並根據這些數據,藉由「貝多芬作曲學習AI系統」自動譜寫出《獻給愛麗絲》的鋼琴曲,讓「虛擬樂手AI系統」於自動鋼琴的琴鍵上即時彈奏。
據陳珠櫻教授說明,日本藝術家也是他在巴黎第八大學共同指導的高足後藤英 (Suguru Goto) 博士於2020年完成的一件AI新媒體藝術作品;為紀念貝多芬誕辰250週年,德國電信貝多芬計畫藉由人與人工智慧技術,完成大師未竟之作《第10號交響曲》,而後藤英教授受委託創作《AI Beethoven》,讓貝多芬復活,再現彈琴身影
,將AI 應用於音樂推進一個新境界。
因疫情關係,今天AI Beethoven互動展演 將透過東京藝大與台灣清大兩地即時互動、同步傳輸方式展演。身兼現代音樂作曲家、樂器自動化發明家、新媒體藝術家,後藤英教授將分享他的 AI Beethoven (虛擬樂手創作) 與 AI Music (人工智能作曲),及淺談他背後的哲學觀: 機器人之藝術化理念。等一下演講以及與談,一定非常精彩。
今天的盛會是藝術學院慶祝今年校慶活動的一部分,清華因有藝術學院讓校園文化與生活更豐富多元,是大家應鼓掌喝彩的,最後祝活動圓滿成功。

2022年4月24日 星期日

最惜和平發展 : 清華工學院五十周年慶

 惜和平發展 : 清華工學院五十周年慶

工學院50週年紀念NFT


莫負今朝

求新求進

惜和平發展

最近因疫情關係,各項活動紛紛取消、延後或以視訊方式進行,工學院五十周年慶仍能如期實體舉行,甚為難得,
工學院三十與四十周年慶時,本人剛好分別擔任工學院院長與校長,五十周年慶時我又正擔任清華為一分子的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校長,諸多巧合,緣分非淺。
在十進位的世界,逢十常是大家選擇擴大紀念的年份,百年則更具特別意義;五十對一般 「人生不滿百」的人來說,表示百年已過一半,是一個「檢討過去,策勵將來」的重要時刻,清初「詞家三絕」之一的顧貞觀有詩: 「平分一半,最惜今朝;還留一半,莫負今朝,」正有此意。
在台灣工學院最具規模的當屬台大、成大、陽明交大與清大,其中清華成立最晚,師生人數也較少,但在研究能量以及表現上,由於須要謙虛些,可以說並駕齊驅,絕不遜色,是值得清華人引以為榮,可喜可賀的。
以色列籍歷史學家哈拉瑞於二零一五年出版新書「人類大命運」,暢銷全球。該書開宗明義即說,人類發展至今,歷史上的「黑暗三騎士: 瘟疫、戰爭、飢荒」已成過去式,頗能得到共鳴;但目前全球正陷於新冠疫情深淵中,歐陸二戰後最大戰爭開打,由於俄烏兩國皆為世界糧倉,接下來,尤其是在貧弱國家中,大規模的饑荒將不可避免,全球的未來,陷入一片愁雲慘霧中,哈拉瑞慘遭打臉。
從著名歷史學家不久前還為人稱道的預言僅幾年即遭到翻轉,讓人反思,過去五十年來,幸運的是和平發展時代,大家可以一心教學、研究以及服務,未來以俄烏戰爭為鏡,觀諸美國各界,包括政府,媒體與學界,近年對中國種種措施及言論,可能最須要注意的是美國希望台灣成為其挑起台海戰爭的代理人,慎防「被戰爭」,最後讓一切努力成空
另一方面, 以近年世界情勢的發展,如果說,人類正面臨危急存亡之秋,可能也不算危言聳聽;據附屬於聯合國之下的跨政府組織「跨政府氣候變化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綜合報告《氣候變化2022》,以大氣中溫室氣體而言,如不採取減碳措施,到世紀末,世界平均氣溫將增加攝氏4度以上,會危及地球半數物種。近年來各國體認大難臨頭已施行一些方案、但仍將使氣溫增加攝氏3度,而在最近全球氣候會議中承諾的方案,有希望讓氣溫增加減少到攝氏2.4度,仍會造成很大的傷害。所以從物種生存觀點,在教學研究與服務各方面,盡可能注入永續經營的元素,是未來大家應該努力的方向。
這次院慶的一大亮點無疑是發行「50週年紀念 NFT」,也就是非同質化代幣(Non-Fungible Token,NFT);NFT 背後的技術是區塊鏈,承蒙工學院贈送,我也擁有一枚 NFT;這也讓我燃起對 NFT 的興趣;NFT 的發行象徵工學院求新求進,日新又新的作為是五十周年慶的佳音。

2022年4月23日 星期六

樂活退休講座: 清華退休人員聯誼會「預立遺囑」講座

樂活退休講座: 清華退休人員聯誼會「預立遺囑」講座

從倡議到成立歷時約一年

由退休人員組成的義工團體

增進退休人員情誼

成立後第一次活動

藉此回顧自己的一生

檢討一下有何心願未了

歡迎大家來參加清華退休人員聯誼會 (清華退聯會)「預立遺囑」講座,這是「清華退聯會」成立後的第一次活動,也很感謝任秀妍律師擔任講座主講人。
「清華退聯會」在本月十四日才正式成立,但從倡議、籌備到成立,歷時約一年。宗旨是以增進退休人員情誼以及相互關懷扶持。雖然得到學校的助成,但主體是由退休人員組成的義工團體,從目前規劃到年底的活動,包括雙月樂活退休講座、旅遊、聯誼以及會員關懷,可看出努力的方向,今天的講座也是第一場樂活退休講座。以後陸續舉辦的講座,在規劃時自然會考慮到會員的興趣,譬如說很實際也可能有幫助的「以屋養老」問題,也請大家不吝指教或建議。
在去年12月10日,清大「退休人員聯誼活動」與「惜別活動」中,我致詞時曾提到個人以為「預立遺囑」很重要,但由於國人對生死的觀念較保守,常忌諱談往生,所以雖然已遠過退休年齡,也是大家常說的七老八十,一般都不會想到交代身後事;但事實上,「人生自古誰無死」,在身體健康,神智清明,將身後事清楚交代,遠比往生時,親友傷痛之餘,還要代位煩惱他人身後各項事務,並可能與當事人想法不符,甚至引起爭論,所以「預立遺囑」是我們應深思慎行之大事。同時「預立遺囑」的好處還包括可藉此回顧自己的一生,檢討一下有何心願未了,也相當重要。
我個人認為「預立遺囑」是個好主意,也常在朋友間宣揚,但一直沒有「起而行」,主要是了解要有法律效力的話,需要經過一定的程序,應尋求專業律師的協助,由於沒有急迫感,即使今天的主講人任秀妍律師是材料系的媳婦,一年至少也會在歲末聚餐見面,多年來仍始終沒有找機會請教;相信與我情況類似的同仁不少,也多謝任律師抽空到本講座說明。
我以前對任律師的認識,主要知道她是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的高材生,也是有名的才女,由於總幹事請我今天來開場,所以事前在其律師事務所網站上查到她也是台大法律研究所畢業,曾到英國與美國留學,司法官特考、律師高考及格,考取公費留學,七十四年-迄今是碩彥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等,專長為公司法、商務契約、土地 法、民法、民事訴訟法、營建爭議、海商法以及保險法等。經歷包括工商徵信通訊社記者、大學講師、包括清華大學、交通大學、中原大學通識課程特聘講員,以及中華電信獨立董事等,學經歷極為豐富。相信他今天的演講,一定切合大家需要;如有未盡之處,等下「問與答」時間,有機會向任律師請教。
最後要感謝「退聯會」淑嫻總幹事,益芬組長以及所有的工作人員,花費許多時間精力,才讓今天的講座能順利舉行;同時在此波新冠疫情延燒迄未見底之時,還請大家保持警戒,多多保重。

2022年4月8日 星期五

造就光輝前景: 台北政經學院招生暨空間啟用典禮

 造就光輝前景: 台北政經學院招生暨空間啟用典禮


台灣高等教育創舉

突顯政經探討重要性

很高興來參加今天的盛典。台北政經學院成立對清華來說可謂美夢成真,因為這對清華人文社會領域是拼圖的重要一塊;約十年前,在我擔任校長時期,校內即有成立政治相關系所的倡議,當初我是持開放態度,但先決條件是能延攬大師級的學者協助規劃籌辦,因客觀條件不成熟,未能繼續進行。台北政經學院是由私人基金會捐助,明智的決定在清華設立,以「校中校」的模式運作,是台灣高等教育的一項創舉。由於財務自主,可突破公立大學的經費限制,延聘全球一流師資,符合清華追求卓越的目標,在清華辦學的優良基礎上,是強強合,互利雙贏的局面,在培育頂尖政經人才上之成就可期。
從邀請函中我注意到台北政經學院英文名為Taipei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簡稱TSE,應該是從倫敦政經學院簡稱 LSE 而來,據報導該校在許多場合校方使用簡化後的校名來自稱,「The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成了倫敦政經學院的正式簡稱。至於為何中文名不是台北經政學院,或者台北經濟學院,還待方家解說。
從人類歷史與大眾體驗
,政治對民眾生活影響至鉅。以近年世局發展來看,政治經濟學探討的重要更形突顯,一九九一年蘇聯解體之後,很多人以為人類歷史發展將以美國為代表的資本主義大勝終結;不料卻見美國以單極霸主地位,認為自己是「不可或缺的國家」,以「正義之師」之態,長年東征西討,讓世界動盪不已;2016年全球飽受矚目的暢銷書「人類大歷史」預言在科學昌明時代,人類歷史的黑暗三騎士「瘟疫、戰爭、飢荒」將不再肆虐,誰知從2020年初,新冠疫情席捲全球,今年又看到俄烏戰爭,事實上是俄國與美國及西方盟國代理人的戰爭,由於烏克蘭是世界重要糧倉之一,飽受戰火摧殘之餘,可以預測不久後大規模的饑荒會在貧苦國家發生,雖說世事難測,但也不乏睿智的政治家能夠透析進程,提出政策建言,當然是否能夠鼓吹推行,是更大的挑戰與試驗、
倫敦政經學院成立於1895年,到1900年,被倫敦大學認可為其所屬的一個經濟學院,並與同年開始招收大學部生和博士生,是一所於全球政、商、法、學界極負盛名的菁英貴族大學。倫敦政治經濟學院一向被譽為「世界一級的高等教育與科學研究機構」,對社會科學的重視於全英國,甚至放到國際間來說,都是屬一屬二的。
在清華與基金會簽約典禮時,黃煌雄董事長表示,基金會決定與培養過無數頂尖理工人才的清華合作,優勢互補,創造雙贏,正與世界公認的社會生物學翹楚愛德華威爾森在所著「人類存在的意義」一書中論點相同,他強調現今由於漸能了解人類的一些特質是如何形成的,科學與人文具有共同的基礎,因而得以做出比較明智的抉擇,開啟「新啟蒙時代」的契機,創造豐碩的成果,也是台北政經學院的挑戰。
倫敦政經學院成立時,政治經濟學意指泛社會科學,所以倫敦政經學院的系所設置和研究範疇非限於政治和經濟;台灣聯合大學系統各校在社會科學方面都有相當的基礎,是學院可以享用的資源。另一方面,在清華科管院已有經濟系、計量金融系、科法所、科管所,人社院有社會所、人類所等與社會科學相關系所,所以台北政經學院雖定位在清華內以「校中校」的模式運作,因屬創舉。未來在清華校內,會有一段逐漸摸索融合的過程,相信清華人必然有足夠的智慧,攜手向前行,造就光輝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