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11年10月22日 星期六

楊福家校長演講「教育的普世理念─兼談中、英、美大學的差異」致詞



很歡迎楊福家校長今天蒞校演講。楊福家校長是中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1991 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楊校長是英國首位華人大學校長、自2001年起擔任英國諾丁漢大學總校長,2004年兼任寧波諾丁漢大學校長至今,在19931999年曾任復旦大學校長,在全球化橫掃世界,各國名校莫不追求國際化的今天,楊福家校長是站在一個曾分別擔任中國與英國名校校長的獨特制高點,與我們分享今天演講的主題「 教育的普世理念─兼談中、英、美大學的差異。」清華大學在一百年前,利用美國退還多索庚子賠款建校,曾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大學,曾有多年美籍教師要比華籍教師多,英國學術大師羅素在1920年代訪問中國時,曾有「清華大學很像一個由歐美移植來的大學」的觀察;同時利用庚子賠款基金,歷年送出近一千位赴美留學生,這些優秀的留美生學成返國後,大多成為各行各業領袖,對中國現代化發揮了很大的力量,同時也清華大學發展成國內的頂尖大學。

另一方面,民國以來,累經軍閥專政、抗日戰爭、內戰、兩岸分治,大陸經文革動亂後的改革開放,台灣則努力於經濟轉型,以致到近二、三十年,兩岸才分別有一個較富足與安定環境來發展學術。大約兩週前,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丘成桐院士在數學系以「從清末與日本明治維新到二次大戰前後數學人才培養之比較」演講,曾列舉出生於十九世紀,歐洲頂尖數學家超過百人,而提到出生於二十世紀,華裔與之同等級的數學家屈指可數,丘院士指出歐洲這些頂尖數學家都有生活無虞的環境,反觀中國,在二十世紀大多處於貧困戰亂中,即使最不需要資源的數學界,受到生活磨難,無暇專注學術,發展都有困難,遑論其他領域。另一方面,中國從不曾以數學大國著稱,是否有偏重實用的深層文化問題,值得探討。總之,學術發展,非一蹴可及,需要良好的環境孕育,才可期待開花結果。

近年海峽兩岸,均以積極措施,支持重點大學邁入頂尖之林,而在許多數據上,也呈現長足的進步。但也有數位英、美名校校長屢屢放話,華人大學要躋身世界頂尖大學之林,仍須相當時日,非積年累月不為功,雖有潑冷水之譏評,不是全無道理,值得深思檢討。1936年,哈佛大學華人畢業生為其建校三百年紀念立碑,有云:「創始也艱,自是光大而擴充之,而其文化之宏,往往收效於數百年間而勿替」。楊校長的建言,當彌足珍貴。吾人尤須珍惜歷史機遇,難得歷經百年現代科學洗禮,積數十年富足與安定環境下發展學術,攜手並進,追求卓越,為人類文明做出重大貢獻。





中研院近代史所長黃克武與出版人林馨琴對談「百年中國的知識份子」致詞


今年六月中透過「時報悅讀俱樂部」買到大陸作家岳南撰述、由時報出版社出版的《南渡北歸》(分《南渡》、《北歸》、《傷別離》三冊)這一套以抗戰到內戰時期知識份子遭遇為主題的書。當初是被該套書副標題「二十世紀學術大師們的情感命運之書」吸引購買。一讀之下震撼不已,不禁蕩氣迴腸。書中第一章,就有副標題「慌亂大逃亡/別了」,「北總布胡同三號/大師雲集清華園/梁啟超與李濟的友誼」,引人入勝,而作者也沒有讓人失望,以順暢的文筆、緊繃的情節,自1925年清華成立國學院振動學術界一路鋪陳下來,到抗日戰爭爆發,大師們輾轉集體南渡,抗戰勝利前後,學術大師們各自的思想變化與不同的人生遭際,最後則敘及兩岸局勢成形之後,這群知識分子的群體命運出現了分叉流轉的各種面貌。時報出版社為本套書所出專刊中,列舉二十八位學術大師,其中至少有十九位為清華人。書中曾引原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馮友蘭先生在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碑文中敘南渡之史:「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晉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吾人為第四次南渡,乃能於不十年間,收恢復之全功。」書中又敘及身為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的陳寅恪先生在對日抗戰初期曾有詩「南渡自應思往事,北歸端恐待來生」,不禁令人惻然。無奈北歸歡慶之餘,不旋踵,因國共內戰又展開了另一波南渡。從一個清華人的觀點來看本書,感覺處處皆見清華人,處處皆見清華事,該書篇幅雖長達一百二十萬字,但劇力萬鈞,讓人不能釋卷,時而不勝唏噓,時而扼腕浩歎,是一個難得的閱讀經驗

今年七月十九日,岳南先生專程到清華拜謁梅貽琦校長墓園。本人適因在台北開會,未能親自接待,乃相約於時報出版社見面。晤面當天又剛好碰到時報出版社安排岳南先生與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黃克武所長在當晚於台北誠品書店對談,本人也就欣然受邀參加對談。另一方面,也趁機邀請岳南先生到清華大學擔任駐校作家,獲得正面回應,據教務長告訴我說,迄今接洽與辦理手續都相當順利,預期岳南先生大約下月初即可到校,也算是分外有緣。同時也要特別感謝黃克武所長與林總編輯,不僅為美事佳話無意間做了冰人,今晚並專程來校為清華通識講堂就「百年中國的知識份子」對談。誠如「南渡北歸」書中所展現,清華人在百年中國知識份子群中,占有舉足輕重地位,兩位的精闢對談,必將更豐富聽眾對近世中國士人的認識,讓我們一起洗耳恭聽。




2011年10月20日 星期四

「臺中-清華講座」合作簽約典禮致詞


很高興也很感謝參加今天「臺中-清華講座」合作簽約典禮。最近看到胡市長多年以前所著的一本書,其中說到,他在做外交官時,與某國人打交道,對方如果說yes,代表may be,如果說may be,代表no,另一方面,在約女朋友出遊時,對方如果說no,代表may be,如果說may be,代表yes,今天清華大學到臺中市來開設講堂,則是有十二萬分誠意的 yes yes,毫不含糊。

「沒有三兩三,怎敢下台中」, 這次到台中,清華大學精銳盡出,所有講座講師都是鑽石級陣容。但對人文鼎盛的台中市提出建議時,仍不免擔心胡市長會認為野人獻曝,大膽下台中。很感謝胡市長慧眼識英雄,才有今天的機緣。

現代大學的任務是研究、教學、服務,以往服務多指校內外行政服務或在學術社群中服務,但近年來在「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理念下,社會服務成為很重要的一環。今年清華大學在歡慶百周年時,在校園舉辦「清華學堂」開放民眾參與,由大師學者擔綱演說,反應出乎預料地熱烈。台中市是台灣的中樞、而台灣則是亞太地區樞紐,這麼重要的地位,清華不能缺席,因此決定更進一步與中部民眾共享各領域的知識,提出「台中清華講座」構想,很感謝獲得台中市政府,特別是胡市長的支持,讓清華大學進軍台中的願望得以實現。

清華大學在一百周年前,利用美國退還多索庚子賠款建校,歷年送出九百餘位赴美留學生,這些留美生學成返國後,大多成為各行各業領袖,對中國現代化發揮了很大的力量同時清華大學也迅速發展成一流名校1941,也就是清華建校三十年後,即有美國名校校長以「西土一千年,中邦三十年」稱譽清華大學的成就。而新竹清華於民國四十五年建校後由於承繼優良的傳統在庚子賠款基金政府以及校友的支持下也在短期內成為台灣的頂尖名校,在許多領域居領先地位。「臺中-清華講座」在服務鄉親之餘,也盼望鄉親能進一步認識清華,鼓勵中台灣子弟兵源源開進清華,未來學成再返鄉投入實現大台中「文化、經濟、國際城」發展願景工作,對台中市與清華大學是共利雙贏之舉。

「台中-清華講座」每個月進行1次,已安排的講座包括前自然博物館館長、清華生命科學院教授李家維教授主講「面對第六次生物滅絕?我們能做什麼?」,12月是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主委清華系統科學與工程系教授蔡春鴻主講的「夢想與現實」,而明年1月則是前校長、清華資訊工程系教授劉炯朗教授主講的「劉炯朗與您談天說地」,期盼透過城市與大學的合作,提供市民高永續性的終身學習機會,促進幸福城市的知識分享,以及擴散的社會效益。


2011年10月16日 星期日

省立新竹中學辛志平校長百齡紀念活動開幕典禮致詞


今天很高興並以感恩的心情參加辛志平校長百齡紀念活動開幕典禮。在辛志平校長擔任新竹中學校長的三十年間,學生們在校期間有些是六年,有些僅三年,但幾乎所有受教的學生都極為感念辛校長。他的人格風範、教育理念、對誠慧健毅校訓的身教言教,深深的影響新竹中學師生。

辛志平校長辦學強調「德智体群美五育並重」,造就了竹中樸實中不失活潑的學風。在入學新生訓練時,即約法三章「不打架、不作弊、不偷竊」,觸犯者一律退學。在智育上,採文理並重,一直到五十年代中期,仍然堅持不分組教學,使新竹中學成為台灣光復後極少數能擺脫升學主義陰影,辦正常教育的地方。体育方面每年「陸上運動會」要求所有學生參加五千或六千公尺越野賽跑,水上運動要能游過二十五公尺才能畢業,使學生從青少年起即養成鍛鍊身體好習慣。在戒嚴時代為培養民主自由風氣,讓學生在「動員月會」中「大放厥詞」,而由校長說明或答辯,是身教言教的典範。學校對音樂美術的訓練要求極為嚴格,常有學生因為美術、體育、音樂不及格而被留級,但也普遍培養學生美育的基本素養以及具有健康的體魄。

竹中校訓「誠慧健毅」,誠取禮記大學篇中「正心誠意」、論語為政篇「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之訓。慧代表智慧,如禮記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健」本易經乾卦象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意,「毅」則取自論語泰伯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在校時每蒙辛校長「耳提面命」,而其行誼是「身體力行」的最好榜樣,讓竹中畢業生終生謹記,受益無窮。而竹中人在進入社會後,在各行各業都有傑出的表現與卓越的貢獻,發揮的力量更遍及台灣社會,辛校長曾被台灣極有影響力的雜誌選為全台50位風雲人物之一,被稱為「當今最有影響力的教育家」,當非過譽。

辛校長揭櫫的「德智体群美五育並重」,「誠慧健毅」,看似平易,能堅持健全教育理念、貫徹始終「三十年如一日」則甚為不易。辛校長生前常簡要地說,他一生只做過兩件事:參加抗日戰爭,和擔任新竹中學校長。而他能在威權時代、「升學主義」盛行時期建立竹中優良傳統,持續發揚光大,「不居高位,未得大獎」,看似平凡而實偉大,是真正的一流人物,是台灣教育界一個不斷被傳誦的典範,值得我們崇敬效法。

很感謝新竹市政府,尤其是文化局,規劃一系列的紀念辛志平校長百齡活動。對一位畢生從事教育事業而有卓越貢獻的教育家來說,是實至名歸,對新竹中學校友提供了許多溫馨懷舊的機會,當然最希望在座的竹中學弟們能深切了解賢人之風範,自勉勉人。最後祝紀念活動圓滿順利。

2011年10月14日 星期五

教學大樓台達館啟用及台達與清華啟動雲端合作計畫典禮致詞

教學大樓台達館啟用及台達與清華啟動雲端合作計畫典禮致詞

很感謝各位今日專程撥冗參加本校教學大樓-台達館的落成啟用典禮。在鄭董事長鼎力支持下,配合政府補助清華「邁向頂尖大學」款項,台達館9710月動土,在座的多位貴賓,三年前也在這個位址參加過台達館的動土典禮,今天能再度聚首於此,除見證清華第一棟綠建築的落成啟用,也見證清華推動「新能源綠色校園」,為環境永續發展盡心力的決心。今年六月清華大學畢業生聯誼會舉辦畢業舞會,主辦同學精心策劃了一個以「出嫁」為主題的行動劇在舞會前演出,將校長裝扮成原北京清華大學中文系系主任朱自清先生的父親,穿上長袍馬掛,手中拿著一袋橘子,將身穿白紗的畢業生代表,交給企業主,象徵清大畢業生與業界結為連理。事後我對此有所思索,清華要培育什麼樣的人才,託付給什麼樣的企業主。我想清華要培育像鄭董事長一樣,樸實努力、奮發進取、注重創新研發、愛護員工、回饋社會的人才,另一方面,如果清大把畢業生交給鄭董事長這樣卓越的企業家將是最放心不過。鄭董事長是台灣企業家的典範,台達電是台灣企業的標竿,榮獲天下雜誌最佳企業公民,以及標竿企業電子業的榜首,今年又以「綠建築的倡導者」榮獲「2011遠見雜誌企業社會責任獎」首獎。2006鄭董事長獲頒清華大學名譽博士,代表清大同仁最高的肯定。
鄭董事長多年來深耕「節能環保」與「文化教育」二大永續事業,也與清華大學努力目標一致。台達電子是世界電源供應器龍頭企業,而將電源供應器效率提升到九成以上同時積極投入實施綠色製程、資源回收再利用、廢棄物管理等計劃。首次推出節能效率達90%的發光二極體(LED)燈泡,即是以堅強的技術能力為全球氣候變遷作出具體貢獻的表率。本人於2010就職清華校長時即宣布,首要推動的工作之一,即為打造清華成為新能源綠色校園,這與台達電子秉持「環保 節能 愛地球」的經營使命不謀而合。
在「文化教育」方面,鄭董事長與台達電多年以來,慷慨捐資興學。清華大學與鄭董事長結緣始自2000年,鄭董事長捐贈時值一億元台達電股票,以現金股利設置「孫運璿講座」;2008年除捐助興建台達館並與清大合設「台達/清華聯合研究中心」,從事新能源開發、儲能、節能與環境電子、電源供應器等相關技術研究計畫,攜手共創產學合作新契機。今天更加碼捐贈台達館所須太陽能發電與教室投影設備,以及雲端科技相關軟硬體與合作研發經費,清華大學對鄭董事長的青睞與厚愛,充滿感激之情,除戮力於早日晉身於世界頂尖學府之林,並將以具體研發成果有所回饋。
前幾天有一位與我合作研究的UCLA教授透過Dropbox跟我共享雲端資料,讓我驚覺到雲端科技時代已進入研發領域,不再是遠在雲端。昨天我回想去年以來與鄭董事長在公眾場合的互動時,就在網路上輕易找到:
一、  去年一月十一日在總統府月會中,邀請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三次普利茲獎得主湯馬斯.佛里曼(Thomas L. Friedman)演講,而與會者都獲贈一本其所著《世界又熱又平又擠》中文版新書,而這本闡述啟動「綠能革命」,解決人類危機新書,正是由台達電贊助出版。
二、  台達電贊助推動環保的美國前總統克林頓於去年十一月十四日在台北國際會議中心以「預瞻台灣2010年起經濟前景及方向」為題發表演講。
三、  今年七月五日故宮博物院舉辦台達之夜活動,觀賞黃公望「剩山圖」與「無用師卷」合璧之「富春山居圖」。
也代表未來行事曆記事等各種資料,儘可自雲端取用,發展潛力無窮。清大擁有堅實卓越的雲端科技研發領域團隊:例如本校資工系學生團隊榮獲去年全球最大規模的超級電腦研討會「國際高速計算會議學生叢集電腦計算競賽」世界冠軍,今年則勇奪微軟全球潛能創意盃「嵌入式系統組」冠軍;將在鍾葉青教授領導下,整合校內外十餘位教授與約五十位研究生與台達電子進行合作,研發分散式雲端運算中介軟體,運用台達電子捐贈,置於校區內的雲端機櫃提供日常研發所需之運算及儲存資源。也將進一步透過網路連線,彈性擴充到遠端台達電子的「超節能雲端資料中心」,成為雙方的研究與教學平台。
台達館設計之初,就將台達電子致力於環境保護,推廣綠建築的實踐力納入設計構想中,將地形、氣候、風向及温濕度等因素進行分析考量,以創造一個永續、宜人、節能且環保的綠色建築。台達館不僅通過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綠化量指標、基地保水指標、日常節能指標、室內環境指標、水資源指標、污水垃圾改善指標等六項綠建築指標,更取得銅級綠建築標章,將能有效降低未來大樓使用的耗能支出。
台達館外觀設計上除保留「紅樓」的原始意象,更以「兼重人文藝術與科技」、「綠能校園」為主要的訴求。樓地板面積約為29,185平方公尺8,828),啟用後,除提供資工系、材料系及奈微所等單位共同使用外,「台達/清華聯合研究中心」也將座落於台達館內。值得一提的是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 公司,於今(2011)年四月公布全球大學工程與技術領域排名,本校材料與資訊科學領域,排名分別在全球51-100101-150名之間,而奈微所目前為亞洲地區屬一屬二研究所,三個表現優異系所,必會善用新增空間,更上層樓可期。
感謝台達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及在座貴賓長期對於清華的支持,並再次感謝各位貴賓撥冗參加「教學大樓」落成啟用典禮。最後,祝福各位身心健康愉快、萬事如意!



2011年10月7日 星期五

「大師講座」丘成桐院士演講致詞


首先非常感謝丘大師蒞臨大師講座演講。丘院士是公認的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數學家之一,同時他也長期關注華人地區數學發展與教育,促成1998年國科會理論科學中心在本校的設立,並擔任理論科學中心顧問委員會主席多年。

約兩個月前承蒙丘院士見贈他與科普作家Steve Nadis合著的The Shape of Inner Space一書,拜讀之餘,一方面興味盎然,對丘院士學思歷程略有了解,另一方面則勉力為之,對丘院士成名作Calabi-Yau Manifold以及String Theory有了初步認識。很高興今天擠滿講堂的許多聽眾是莘莘學子,藉此機會,略敘我閱讀丘院士大作與求學以及研究相關部份所得:

一、             成功的人,往往是很用功的人,非常成功的人,常是極為用功的人。丘院士僅花了兩年時間在二十一歲時即獲得博士學位,1982年三十三歲時獲得有數學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茲獎1985年獲得有天才獎之稱的麥克阿瑟獎。大家因此可能以為丘院士天縱英才,談笑間,難題源源而解。但據丘院士自敘,他是極為用功的人。他很服膺孔子:「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之說,另一方面,他的成就也很符合數學家英雄出少年的剪影。

二、             做研究要學會問問題、選題目、選工具。丘院士博士論文指導教授陳省身院士曾建議他去解 ”Riemann hypothesis”,但他認為要解這麼難的題目,必須要打心底感到興奮,有內在的熱情,而他對幾何學才有無比的熱情,因此沒有接受, 而 ”Riemann hypothesis” 一直到現在還未解開。另一方面,丘院士1979在普林斯頓高等數學研究所擔任教授時,曾邀請全球十餘位幾何學者共同商討,確認幾何學待解決的約有120個重要問題,而這些問題如今一半以上已完全解開。常言道 如果你手握一把鎚子,所有的問題都像釘子,手握鎚子的人碰到問題會傾向用鎚下釘子方法解決。解問題有適當工具很重要,而丘院士習以幾何分析為主要工具,由於精熟而常得心應手。同時丘院士提醒找到適合個人天分與思路的題目有時要靠運氣,而證明Calabi conjecture是他學術生涯的高點,並主要因此得到菲爾茲獎

三、             丘院士說每個人生長都有他的特殊使命召喚 (calling),也就是天生我才必有用,而Calabi-Yau manifold正是他命中註定的特殊使命。丘院士是數學,尤其是幾何學,最佳代言人。全書常見以elegance, beauty, majesty, power, magical, mysterious, master, dynamic, thriving形容數學。

四、             學物理的人必然會感受到數學的威力,知道數學好是學物理的先決條件。由牛頓力學定律與萬有引力定律,可導出「克卜勒行星三大定律」;由Maxwell 方程式可看出電場與磁場的對等性,預測位移電流、電磁波;了解繞射現象,Fourier轉換是關鍵;由Dirac方程式可預測正子的存在等,不能不讓人嘆為觀止。丘院士提到,理解在相對論裏,重力與時空曲率是一体兩面,使他開始對幾何學著迷。而與Calabi-Yau manifold對應的弦論可能是統一重力、電磁力、強與弱作用力理論的關鍵。專家們常思索數學到底是發明或發現,也由於幾何分析與弦論的交互作用,賦予新的意義。幾何分析不僅因弦論而貴(廣受注目),弦論非祇因幾何分析而富(內涵豐富),幾何分析與弦論都因而有極大的進展(富而貴)。數學既是發明,也是發現,視各別情況而所佔比例不同。

五、             數學問題一旦經嚴密邏輯推理證明,是永恆的,物理問題雖經百般驗證,當量測尺寸、精確度不同時,可以有新的詮釋,如牛頓力學與量子力學、相對論的關係。丘院士證明Calabi conjecture是在弦論發展以前,而弦論尚未經實驗證實也未歷經測試。證實Planck長度 (10-30 cm) 尺寸弦論目前似毫無頭緒,但未來並非絕無可能。另一方面從數學是理論物理驗證主要工具來看,弦論背後的數學具備一致性,預測與粒子物理現象一致,並與屢經測試的量子場論一致,與廣為接受的規範理論緊密相聯,而其又是量子化重力適切理論,已確保其在物理學有力工具地位。丘院士認為物理學家主要聚焦於現今實體空間,數學家則對整體空間有興趣,物理與數學相互為用,可能有助於尋求對實體空間有用之通用法則與指導原則。

今年適逢清華大學百周年校慶。清華大學百年來出了許多數學巨擘,包括在世界數學界揚名立萬的華羅庚、陳省身先生,他們都是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華羅庚先生曾識拔本校徐賢修前校長在美修習製造原子彈科技,陳省身先生為丘院士博士論文指導教授,而兩人同於2001年成為本校名譽博士。三段佳話,都是清華數學光榮傳統的一部份。本校數學系擁有多位教育部國家講座、學術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吳大猷獎學者,有相當優良的表現,但仍有很大進步空間。清華很榮幸為國科會理論科學中心東道主,希望以後理論科學中心與丘院士創辦的北京清華數學論壇中心密切合作,幫助數學系更上層樓,願與大家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