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22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清材五十 學研卓越

 清材五十 學研卓越

喊水會凍

不可思議

湯瑪斯教授與在台學生

柯漢教授在台灣

繼往開來

歡迎大家來參加「清材五十,精采一百」活動之一的「學研卓越: 教育科研相關內容分享」座談會,與談人都是學研卓越的系友,精彩可期。

清華材料系是在1972年成立,我在1977年加入材料系,當時的清華材料系,共有教師七人,由於台灣當時幾乎沒有博士班,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的教師很稀缺,因此大學大部分領域研究還算是蠻荒地,清華材料系是國內第一個材料系,七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形成國內材料研究的最大聚落,現在看來,很不可思議。

1977年時,大學部畢業生只有兩屆103人 (76及77級各52與53人),碩士班畢業生只有四屆 37人(74、75、76及77級各4、11、10與12人),到1981年,博士班方成立,從1985年起,才有畢業生,1985 -1989年共五屆23人,與之相對照的是,2021年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各105、125與23人,變化相當大,到2021年為止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總計各為3453、3043與750人,由於清華的固有聲譽,以及徐賢修校長遠見,設立了當時即使在世界上都少見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是清華工學院最先成立的三系之一,掌握了先機,招收到眾多優秀學子,五十年後,畢業生在台灣材料界,說喊水會凍,並不太誇張。

材料系的發展,除了同仁們的努力外,也得到不少外部的助力,首先是政府在1980年推動包括材料科技在內的四大重點科技,有特別經費支援,讓材料系購置了不少貴重儀器,也有本錢加入國科會「貴重儀器中心」,得以打造位於
材料科技館底層的「黃金走廊」,同時也協助清華成立「材料科學中心」,以及合金鋼廠的建造與相關設備的購置。

政府能在1980年代初期以材料科技為四大重點科技之一,主要得力於當時「中國材料學會」理事長吳伯楨先生建請行政院科技顧問組設立「材料科學顧問小組」,由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材料系湯瑪斯 (Gareth Thomas) 教授為召集人,最後行政院採納顧問們的建議,而得以成案,對台灣材料科技發展,有重大影響。

這裡不能忽略的是國科會約於同期成立「貴重儀器中心」,先是對審核通過的儀器提供人事與維護費用,其後更在適當時機協助汰舊換新,材料系現今受惠儀器包括高解像能電子顯微鏡 (HRTEM)、場發射掃描穿透式球差修正電子顯微鏡(UHRTEM)、場發射電子微探儀 (FESEM/EPMA)、X光粉末繞射儀 (XRD)、歐傑暨化學分析電子掃描微探儀 (Auger/ESCA)、化學分析電子能譜儀 (ESCA) 以及掃描探針顯微鏡 (SPM),洋洋大觀,也是材料系發展的一大助力。

再者,教育部於1980年代後期,推動材料所系「第二專長」方案,協助各材料系拓展金屬材料以外的研究領域,原由是教育部聘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柯漢 (Morris Cohen) 教授來台評估台灣主要材料所系發展,本人受託陪同參訪各材料所系,柯漢教授給教育部的報告指出,台灣各材料系所師資、課程與設備太偏重金屬材料,建議教育部提供資源,協助各所系發展「第二專長」,譬如在清華以電子材料為第二專長,教育部從善如流,以專案方式,分年挹注,對當時主要材料系所發展幫助很大。

其次則是教育部於2000年左右推動「追求卓越」計畫,雖然不是只針對材料系所,但如經過激烈競爭,得到補助的話,對研究水準的提升,大有助益。本人與約二十位清華教師團隊幸運中選,申請到一個四年兩億六千萬元的計畫,也大大充實了材料結構原子層級臨場動態觀察能量。

由於材料系師生同仁多年來「自強不息」以及一些特殊的機遇,清華材料系五十年來不僅在台灣材料界建立龍頭地位,揚名海內外,同時開枝散葉,除在產業界大放異彩外,也確實做到「學研卓越」,今天邀請的與談人是系友中代表性人物,都是台灣學研界的巨擘,一方面是材料系的榮耀,也希望大家在未來更能「繼往開來」。

2022年10月30日 星期日

厚植未來: 清華材料系「雙百會勒石揭牌」典禮

厚植未來: 清華材料系「雙百會勒石揭牌」典禮

厚植未來

材子材女

第二度揭牌

實力強大

日益壯大

極為精彩

多發揮創意

歡迎大家來參加「雙百會勒石揭牌」典禮,一般以為勒石揭牌只有一次,而今天是第二次,原因是自上次揭牌後,「雙百會」增加了不少新會員,在材料系歡慶五十周年時,再揭一次牌,別具意義。由於「雙百會」仍在持續招募中,依此邏輯,希望可以在不久以後,能第三次揭牌。

這次揭牌,原定在今年校慶時舉行,因疫情影響與材料系系慶一起順延,幸好目前有「疫情感冒化」趨勢,得以在今天順利舉行。

「清材五十,精采一百」,如取采與彩相通之意
對材料系來說,有雙重意義,一是預祝系務欣欣向榮,向百年大業邁進,另外材料系在約十年前清華「百人會」一役中,勇拔頭籌,不管在人數上以及金額上,都是清華所有系所第一,極為精彩。另一方面,材料系首創「雙百會」,是在「百人會」基礎上,加強對系務支持力道,獎助教師與學生;清華許多其他系所主管,都認為是好主意,卻坦承無法做到,可見材料系系友的不同凡響;如果大家繼續努力,到材料系百周年慶時,應該可以說「清材一百,精彩雙百」。值得一提的是,從上次揭牌到今天,新加入的會員包括兩位台積電的副總,一位聯華電子的執行副總以及四位副總,也可見材料系系友實力強大之一般。

「雙百會」在約四年前成立,以加入「清華永續基金」之次基金投資所得孳息方式支援系務發展,首次揭牌是在2019年校慶日,根據紀錄,「雙百會永續基金」入帳從最初2,400萬元增加到現今的3,500萬元,而從2019年起,材料系在每年獎勵優秀新進教師與大學部入學獎學金得以支用金額從約80萬元、120萬元增加到去年的140萬元。今年的孳息由於去年產業情況與股市大好,達288萬元;今天除揭牌外,也同時舉行頒獎典禮,受獎同學除新生外,還有入學後能維持優異成績的以前得獎同學,同時目前也有兩位新進教師得到獎助,系主任與系會會長以及本人等管理委員商議後,決定擴增發放獎勵碩士班甄試入學獎學金,據告知今年甄試生報名人數自220名大增約100人,獎學金鼓勵應有相當大的效果。

展望未來,當然希望「雙百會永續基金」日益壯大,得以對系務發展有更大的幫助,事實上我與系友會陳超乾前會長曾商量配合「清材五十」,再號召系友們進行新一輪的捐贈,由於今年孳息約為去年支用金額一倍,在系裡想出能被會員認同的創造性用途前,也許不太適合,很高興陳主任提出獎勵碩士班甄試入學的想法,也盼望大家以後能多發揮創意。

另一方面,有感於政府在很多地方浪擲納稅人的稅金,個人收入如有餘裕,最好的辦法是依法節稅,捐贈於覺得有意義的地方,「雙百會永續基金」自然是一個理想的標的,年底將屆,請大家好好考慮。我自己今年的做法是預捐出版新書版稅五十萬元,以拋磚引玉,請大家告訴大家。

清華材料話當年: 材料系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設備變遷

 清華材料話當年: 材料系穿透式電子顯微鏡設備變遷

清華材料系慶祝五十周年,規劃「材料話當年」橋段,先是以創系歷史分享號召,最近又加註「軼事趣」,重點不太一樣,限於時間,現就材料系擁有主要設備之一的穿透式電子顯微鏡 (TEM) 設備變遷,談談一些軼事,希望部分有趣味效果。

我是在1977年,也就是四十五年前,加入材料系,當時月薪是一萬四千元,約為在美國擔任博士後研究員的四分之一,但很驚喜的發現,材料系已擁有一部十萬電子伏特 (100 KV) TEM,由於我在讀博士以及擔任博士後研究員期間都是以 TEM為主要材料分析工具,因而以此開始從事各種固態材料研究,比較容易上手,可以說是相當幸運。另一方面,系裡的 JEOL-100B TEM 配備的是從上置入的試片基座 (top entry specimen holder),設計脆弱,
很容易損壞,而必須送回日本原廠修理,發揮功能受到很大限制。幸好當時「中山科學院材發中心」有一部同型儀器,但試片基座為從旁置入式 (side entry specimen holder),而主管對支援學術研究很是慷慨,幫助很大。

材料系所擁有的第二部 TEM 型號為200 KeV JEOL-200C。機緣是政府正推動包括材料科技在內的「四大重點科技」,有特別經費支援。材料系申請項目包括 TEM,但起先並不順利,主要是售價20萬美金 (時合台幣800萬) 是當年時空背景下的天價,幸好有機會當面向主管科技的李國鼎政務委員說明,獲得支持而於第二年順利購置,加上所購機型恰當,使用率得以大增,發揮了很大功能,成了材料系研究一大利器

材料系 TEM 更上層樓是購置了型號為 400 KeV JEOL-4000EX TEM,也是台灣第一部具有原子分辨功能的 TEM。這要拜教育部推動材料所系「第二專長」方案,協助各材料系拓展金屬材料以外的研究領域,當時也有別的學校在積極爭取,最後清大得以勝出,除了靠研究業績外,清大材料中心提供配合款的全力支持也是關鍵因素之一。

JEOL-4000EX TEM

具有原子分辨功能

下一階段則是在2003年購置的200 KeV JEOL-2000V TEM,這是一部超高真空 TEM,除真空度高達 10-10 torr 範圍外,最主要配備有兩支電子槍,可臨場沉積金屬原子,同時可通電流以及加熱試片,最強大功能是可以從事原位原子層級動態觀察。這一類 TEM 當時全世界只有十部左右,原因之一是因為售價高達兩百萬美金之譜,當時是因為申請到教育部「追求卓越」項目下一個四年兩億六千萬元的計畫,因而得以訂製一部威力強大而珍稀的儀器;值得一提的是,這部研究利器確實發揮了強大功能,造就了許多傑出的研究成果,包括2008年在頂尖期刊「科學」中出版的一篇文章的成果。

JEOL-2000V TEM

原位動態觀察Cu 原子移動

再次就是在2011年購置的場發射掃描穿透式球差修正電子顯微鏡(型號: 200 KeV JEM-ARM200FTH),這部 超高解像率 (ultra-high resolution) UHR-TEM 特色是配備了球面像差校正器 (spherical aberration corrector),因而解像率可達 0.08 nm,是頂級的原子分辨顯微鏡,當初購置時,因歐元貶值,歐洲廠商 FEI報價極具競爭力,最後日商JEOL 以加碼免費負責裝修要求極高的防震、防磁設施而得標;同時因為在材料系所有場館中,只有合金鋼廠一隅之地才符合防磁要求,所以有點不搭調的設立於合金鋼廠中。在此也可順便一提的是,由於這部UHR-TEM 發揮的功能,助成了清華於2012年在頂尖期刊「科學」中出版的一篇論文成果

JEM-ARM200FTH TEM

頂級的原子分辨能力

從材料系擁有 TEM 的一連串變遷,我最大的感想是充滿感激,可謂因時際會,有機會無役不與,而且有豐厚的回報,事實上在每一階段,要感謝的人都很多,限於時間,無法一一感謝,在此一併致謝。

2022年10月28日 星期五

馬英九前總統「追憶愛國才子沈君山」演講引言

 馬英九前總統「追憶愛國才子沈君山」演講引言

相知相惜

當代博雅典範

瀟灑走一回

為所當為

珍惜和平繁榮得來不易

君山已隨黃鶴去

把握時機與貴人相助

成就「千秋萬世名」

很歡迎大家來參加今天清華通識人物主題座談會
,特別感謝馬英九前總統專程來主講;沈君山前校長是當代博雅典範,通識中心為緬懷沈校長,在他九十冥誕之際舉辦系列演講,包括10/18日由科博館孫維新前館長講: 「書劍風流一才子」,10/20日由通識中心謝小芩前主任談「沈校長與清華通識人文發展」,10/25日由中國時報林聖芬前董事長主講「沈校長與台灣自由民主化過程」,今天則談「愛國才子」,下周有遠見、天下事業高希均創辦人講「擁有中華情懷的沈校長」.以及沈校長的好友蔣亨進教授談「沈校長的清華與橋棋緣」.從這些講題,我們可以約略體會到沈君山前校長是一位精於橋棋、倜儻風流的清華才子,是擁有中華情懷的君子,對清華通識人文發展有重要貢獻,在台灣自由民主化過程扮演重要腳色,但沈校長的行誼,有更多更豐富面向。

馬總統曾與沈校長同時擔任政務官,兩人是「相知相惜」的同僚,沈校長臥病陷入昏迷時,我曾陪同馬總統到西院宿舍探望,見證兩人不凡的深厚情誼,相信接下來馬總統在追憶老友行誼時,會加以詳細說明。

清華國學院導師之一的趙元任先祖趙翼曾有句: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五百年」,沈校長不論從何觀點,都堪稱「一代才人」,他在圍棋方面,曾經連續三屆榮獲美國「本因坊」冠軍,也曾獲兩屆世界橋牌大賽百慕達盃亞軍,在台大時是籃球校隊隊員
足球隊守門員,他悠遊於科技與人文領域,書法與文筆都有相當高的造詣與修為,一般說「人不風流枉少年」,沈校長則有「風流中年」,有多位高知名度的紅粉知己,在現今較開放時代,中年單身男子多交幾位女朋友,不會引人側目,但在台灣社會風氣較保守年代算是驚世駭俗,由此可看到沈校長特立獨行的一面

沈校長是如何不刻意追求,而成為一代傳奇的,也許可以從清華校友,也是華人中最早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院士在記者問他何以可歡度一百嵩壽時所說:「與基因有關」得到部分答案,沈校長在台大因必修的德文不及格而遲了一年畢業,很明顯不是「三更燈火五更雞」苦讀型的學生
但能悠遊於科技、人文與藝文領域,不能不說是天賦異稟。楊院士曾補充說他每天走一萬步以保持健康,而沈校長成就大才是否另有路數,則不得而知

沈校長在台灣是大名鼎鼎的才子,一個人有才氣不一定有名氣,有名氣不一定有才氣,而沈校長才名遠播,不可忽略的因素是「把握時機與貴人相助」。他留學美國時,受惠於美國面臨蘇聯搶先發射人造衛星的「斯普尼克」時刻,決定傾力發展科技,而得以在得到博士學位後,順利在美國名校任教並得到終生教職,在國內則受到清華徐賢修前校長以及父執輩行政院蔣彥士秘書長提攜,屢任清華理學院院長以及政務委員,有貴人相助,加上本身過人的才華,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名列台灣執政黨「四大公子」之列,難得的是,沈校長將其才名,充分運用到對國家與社會有益的地方,真正成就「千秋萬世名」。

馬總統今天「追憶愛國才子」,沈校長在台灣被逐出聯合國,釣魚台事件民怨沸騰,台灣風雨飄搖之際,是美國華人學界「革新保台」的主要倡導人,同時身體力行,在留學生鮮少回台服務的年代,他先以短期講學,並早於1973年級辭去美國終身教職回台服務,在清華,開闢了通識人文發展,也參與或協助規劃成立了清華的原科院.理學院.人社院、生科院、電資院以及科管院。

他的才子名流身分,讓他在台灣邁向自由民主過程中,得以對蔣經國總統建言,並充當政府與異議人士的橋樑,介入而不招忌,進退拿捏得宜,展現出過人智慧,再者在兩岸交流中,能夠與中共最高領導人江澤民主席有三次的直接晤談,表達當時台灣主流民意對兩岸關係的看法,尋求共識,也成功地在兩岸名稱問題上達成諒解,為台灣重返奧運會與參加國際科學組織等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他也是台灣推廣天文與科普教育的指標人物。

沈校長在約四年前,撒手人寰,為友朋與識者留下無限思念,在九十周年冥誕之際,除緬懷「一代才子」對清華的卓越貢獻以及其精彩傳奇的一生以外,他善用過人的才名,關心國家民族前途,而為兩岸人民福祉所做的種種努力,堪稱當代知識份子的典範,尤其值得我們深深感念。

今天稍早承蒙馬總統惠贈其口述「八年執政回憶錄」一書,想起馬總統最近所說: 「八年中沒有人會擔心兩岸會有戰爭」,面對現今兩岸險局
,使人不禁感慨萬千同時昨天馬總統在遠見高峰會上透過視訊連線與澳洲前總理、中西事務專家陸克文對談時指出,避戰謀和非投降,語重心長對照馬總統執政時,台灣人民從不須擔心兩岸開戰,而在幾年當中,兩岸情勢在少數政客配合美中對抗變局,弄得劍拔弩張,陷入惡意螺旋,讓人痛心,也更敬佩馬總統的睿智,珍惜和平繁榮得來之不易。

2022年10月19日 星期三

111年「清華大學退休人員聯誼活動」

111年「清華大學退休人員聯誼活動」

歡迎退休同仁加入「退聯會」

坐享其成

加強會員聯誼

過樂活第三人生

感謝清華對「退聯會」的鼎力支持

指向未來

今天很高興看到許多平常不常見的老同事,我在卸任校長後,有很多年沒有參加退休人員活動,一個主要原因是我在屆齡而被教育部除籍後,承蒙學校約聘,可以繼續指導研究生,近兩年並擔任台灣聯合大學系統校長,所以身分上算不算退休人員有些疑義。另一方面,從去年開始籌畫的「退休人員聯誼會」的同仁們,從頭就認定我算退休人員,大概以退休人員自居,也不為過。

在去年「退休人員聯誼活動」活動中,當時的金仲達主秘很清楚地說明籌組清華大學退休教職員工「聯誼會」背景。經過好幾次籌備會,在今年4月14日正式成立;我本來是答應做榮譽會長。計畫趕不上變化,不小心就當上了會長,既然蒙同仁們抬舉,自然要盡力而為,協助「聯誼會」打好基礎。很幸運的「聯誼會」有約二十位熱心的志工,包括葉銘泉副會長,張淑嫺總幹事,胡益芬、孫海珍、施竹東、高天慶組長等,凡事辦理的妥妥當當,我則是「坐享其成」。

「聯誼會」的宗旨就是加強會員聯誼,以及相互關懷,希望對大家過樂活的第三人生有幫助。很感謝活動組胡益芬組長的規劃,本來是每月固定一項活動,唱歌和郊山健行輪辦;每半年舉辦一次慶生會,;每半年舉辦國內旅遊(一日遊及多日遊各一次);每兩年舉辦一次國外旅遊(疫情期間暫停)。雙月樂活退休講座(與人事室合辦或聯誼會自辦)以及會員關懷。

由於疫情關係,很多活動無法進行,到目前為止辦的樂活講座有4月22日的「預立遺囑」講座,本月14日與「人事室」合作辦理「退休後的住房規劃—住房的自由人生」,另外在上月27日辦理「圓山飯店參訪」,本月5日則有「聯誼會會所啟用及慶生會」活動,可以大概看出「退聯會」活動的方向;樂活講座正如其名是探討如何快樂生活,選的題目希望有啟發性與趣味性並重,例如「預立遺囑」可能適合某些退休同仁,打破忌諱,預做規劃,較無遺憾。例如在財產上,預留足夠快樂生活,對家人有所安排部分外,妥善處裡如何運用剩餘資產於自己覺得最有價值的事,也是同樣重要。

與「人事室」合作辦理「退休後的住房規劃—住房的自由人生」講座,由張金鶚教授主講,張教授是國內著名房地產專家,當天除暢談退休後的住房規劃外,也分享他對退休人生的看法,如在退休後開始學習繪畫,做一些以前想做但未能做到的事,同時規劃花錢到淨現值 (net present value,NPV) 為零,持續從事傳承經驗公益事業,移地居住體驗等;其本人雖已自職場正式退休,但活力十足,以大眾福祉為念,很明顯有個快樂的退休人生,很有參照價值。

這裡要特別感謝學校各單位對「退聯會」的鼎力支持,尤其在學校生活機能最強的「綜四館」提供空間作為會所,讓會員在會所休憩聯誼之餘,也可以很方便的利用同在「綜四館」的診所、郵局與便利商店以及「自強基金會」所辦的樂活課程等,堪稱「五合一」會所。

最後歡迎還沒有成為會員的退休同仁加入「退聯會」、也希望大家對「退聯會」多所建言,讓「退聯會」發揮最大的效益。

2022年10月17日 星期一

依於仁遊於藝:「第一屆台灣聯合大學系統運動會」

 依於仁遊於藝:「第一屆台灣聯合大學系統運動會」

開始起風

一同指向未來

典範轉移

增進四校情誼

明年清華大學見

很高興看到「第一屆台灣聯合大學系統運動會」如期舉行;代表「青春、活力、健康、智慧」的大學校際運動會無疑會大大增進四校情誼,提升師生合作精神,帶動運動風氣「台灣聯大」明年將慶祝成立二十周年,所以會在今年才舉辦「第一屆系統運動會」有許多因素,但總算開始起風,是很值得慶賀的喜事。

一般人都知道「台灣聯大」四校學術卓越,事實上各校在「大專院校運動會」上也都是名列前茅,獎牌累累,各項競賽精彩可期;此次各項競賽均分男、女組,反映男女平權時代的趨勢,但文化典範的轉移不是短期內可以竟其功;以往大家看到體育場的好手,多以「健將」、「健兒」稱呼,精神飽滿是「雄赳赳、氣昂昂」,勉勵運動員「積健為雄」等,已不再合乎時宜,而仍為人常用,許多事原來看是順理成章,必須與時推移,才能造成觀念的徹底改變。

本次運動會約在一年前「台灣聯大校長會議」通過,委由中央大學主辦。很感謝期間四校的全力支持,尤其是體育室同仁的鼎力協助,出動體育菁英以及舞蹈友誼賽隊伍參加,也要特別感謝中央大學周校長、顏副校長以及體育室張主任等同仁積極承辦,尤其體育室張主任光是在一個贊助企業形象廣告問題上由電子郵件聯繫就來回至少四次,可見籌備工作的繁複,但不辭辛勞,一一妥善辦裡,讓運動會有一個好的開始。

今天運動會的順利舉行,要非常感謝溫世仁基金會聯華電子威剛科技與台灣運彩東和鋼鐵群聯電子以及益實實業熱情贊助,「台灣聯大」當初議決辦理運動會時,為不讓各校在經費上增加太多負擔,決定向外募集部分經費,首先就鎖定一向長期對高等教育與「台灣聯大」支持不遺餘力的基金會與企業,很幸運地也得到熱情的回響,第一輪就達標,這裡要特別感謝從「台灣聯大」成立以來,就慷慨贊助各項活動,包括歷年來邀請近二十位諾貝爾獎得主來台講學的「諾貝爾講座」溫世仁基金會,可謂一路走來,有貴人相助,感激不盡。

本次運動會遵循教育部「大專院校運動會」競賽規則規定,凡本學期在四校完成註冊的在學學生均可報名,惟具體育運動相關科系學籍之學生、運動績優保送生與單獨招生入學者不得參與。力求在公平、公正的原則下,進行競賽交流,達成發揚運動精神,促進情誼,推展體育運動風氣目標。

今天開幕典禮是在
依仁堂舉行,孔子說過:「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又說: 「仁者,二人也「以文會友以友輔仁」,大家在運動場所,在技藝上大展身手,但要抱持仁心,以運動會友互相砥礪,親愛精誠,最後預祝各位運動會主角,也就是運動員,在兩天賽程中,表現非凡,抱得錦標歸。造就成功的經驗,將是未來運動會能每年持續辦理的基礎。

[後記] 運動會在16日下午四時於「依仁堂」舉行閉幕典禮,雖然因為天公略不作美,原定在室外舉行的網球項目必須取消,所幸其他八項競賽仍能順利進行,經過兩天的鏖戰,選手們「依於仁而遊於藝」,競賽激烈精彩而不傷和氣,共同為「台灣聯大」寫下得以永久誌念的光輝一頁。同時決議於明年十月由清華大學主辦第二屆運動會,也見證「台灣聯大」優良傳統的成形

「台灣聯大」在今年開辦「系統運動會」,著眼於藉由運動員的切磋增進四校情誼,同時希望藉交流而讓四校師生
增加對系統認同,有更緊密的歸屬感,再者也有帶動四校師生運動風氣的重要意義。

2022年10月15日 星期六

「退休後的住房規劃—住房的自由人生」研習

 「退休後的住房規劃—住房的自由人生」研習

退休人生典範 (孫海珍攝)

住房的自由人生 (孫海珍攝)

很感謝人事室與「退聯會」共同辦理「退休後的住房規劃—住房的自由人生」研習,並邀請張金鶚教授演講;張教授是國內頂尖的房地產專家,經常可在報章雜誌上看到他對國內房地產發展趨勢發表看法,尤其對「居住正義」的執著,讓人印象深刻。

「清華退聯會」是在今年4月14日才正式成立,宗旨是以增進退休人員情誼以及相互關懷扶持,推動「樂活的第三人生」,預定每兩個月舉辦一次「樂活講座」,首次是4月23日的「預立遺囑」講座,本來規劃緊接著是「以房養老」講座,並預定邀請張金鶚教授主講,因為疫情而有所延宕;「預立遺囑」以及「以房養老」對現今台灣社會都還不是大家習以為常的作法,但是可能是趨勢並適合部分同仁對未來的規劃,值得大家探討。

「居住正義」在舉世來說,可以說是「可望而不可及」,尤其離奇的是從比較自由民主的美國,到制度大不相同的台灣與中國大陸,都有嚴重的偏斜現象,讓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望屋興嘆。而在華人地區,由於家族觀念較為強烈,以及以往父母與子女同居的關係,常見的是長輩把房產遺留給下一代,但如今社會型態改變,成年子女多不再與父母住在一起,而可能仍期待繼承房產。另一方面,父母在老年如未受子女奉養,經濟上感到結据時,「以房養老」也許是好主意,或者是不得已之舉。

今年三月份時,在「聯合報」上看到張金鶚教授所寫的「多元以房養老 享受第三人生」文章頗有共鳴,張文重點是從財務規劃觀點,「以房養老」有助於讓老年人有品質的快樂生活,一方面是心態的改變,另一方面指出一些進行管道,如由銀行推動的「逆向抵押貸款」的利弊,建議政府應仿效國外作法,積極推動由壽險業者主導的「售後租回」方式,也期待政府推廣由社福團體主導的「社會照護贈與」的以房養老方式,這讓老人不是拿到現金,而是住在自家且獲得長期的照顧服務,百年之後,再把房屋捐贈給該社福團體,達到「利人利己」目標。同時建議政府透過立法提出「以房養老條例」,明確規範相關參與單位,提出配套措施,建立監督評鑑機制,以確保老年人享有尊嚴且樂活的第三人生!都非常有見地。

今天張教授的講題是: 「退休後的住房規劃—住房的自由人生」,當然不止「以房養老」,譬如說老年人不見得每個人都有房,但還是有居住的需要,有房的老年如子女孝順,又樂意同住,贈與房產可謂名正言順,但有時又並沒有自己樂意贈與房產的子女,有的老年人需要專人照護,同時可能分階段而有所差異,種種情況,有各種處理方式,需要好好的規劃,重點還是達到張教授擬定的題目所說的「住房的自由人生」,值得探索,找到最佳方案。

[後記] 張教授幽默風趣,除了闡述「住房的自由人生」方方面面,更介紹其參與創建的「好時價」公益網站,只要鍵入現在住址,說明屋齡、房屋形式、樓層、坪數、停車位等,立即可對住屋估價,事後一試,發現相當實用,值得推薦。

張教授也不吝分享對退休生活的看法,提出一些值得參考的建議,如「做一些以前想做但未能做到的事」、「規劃花錢到淨現值 (net present value,NPV) 為零」,持續從事傳承經驗公益事業,移地居住體驗等;其本人雖已自職場正式退休,但活力十足,以大眾福祉為念
可謂退休人生典範。

2022年10月5日 星期三

清華退休人員聯誼會會所啟用及慶生會

 清華退休人員聯誼會會所啟用及慶生會

大日子也是大喜日 (鄭毅強攝)

兩個第一 (鄭毅強攝)

校園生活機能最強的地點 (鄭毅強攝)

大家活得精彩 (鄭毅強攝)

協助退休同仁樂活 (鄭毅強攝)

生日快樂 (鄭毅強攝)

當我們同在一起 (鄭毅強攝)

長長久久 (鄭毅強攝)

圓山飯店參訪 (孫海珍)

今天是「退聯會」的大日子也是大喜日,很歡迎大家來共襄盛舉。會所啟用,一般說入厝,代表「退聯會」未來會有個方便聚會活動的場所,慶生會則是首次舉辦,所以今天有兩個第一。一方面要感謝校方在校園生活機能最強的地點,難得的是在同一「綜四館」內診所、郵局、便利商店等一應俱全,提供寬敞的場所,一方面要祝賀壽星們生日快樂。

「清華退聯會」是在今年4月14日才正式成立,宗旨是以增進退休人員情誼以及相互關懷扶持,首次活動是4月22日的「預立遺囑」講座,本來規劃緊接著辦「以房養老」講座,並預定邀請科管院榮譽講座教授,也是國內頂尖的房地產專家,張金鶚教授主講,因為疫情而有所延宕,很感謝人事室在下星期五,也就是本月14日與「退聯會」合作辦理「退休後的住房規劃—住房的自由人生」研習,並邀請張金鶚教授演講,對「以房養老」概念將有所闡發;「預立遺囑」以及「以房養老」對現今台灣社會都還不是大家習以為常的作法,但是可能是趨勢並適合部分同仁對未來的規劃,值得大家探討。

也是因為疫情導致延宕,「退聯會」剛在上星期二,即 9月 27日,舉辦第一次戶外活動,該日「圓山飯店參訪」活動包括精彩的飯店導覽,從建築外觀到室內景點、歷史足跡、東西密道、總統套房等,一覽無遺,對宮殿式建築,從外觀到內部,紅柱金瓦,處處可見龍形雕刻所展現的東方藝術之美印象深刻。中午則享用「總統國宴餐」美食,餐後並安排走訪附近的「士林官邸花園」,在自然美景中,除遠近馳名的玫瑰園外,正舉行為期約一月的「秋季蘭花及盆花展」,觀賞到許多珍稀蘭花,美不勝收,一直到下午四點才盡興而歸,「圓山之旅」要特別感謝長期在圓山飯店擔任義工的活動組胡益芬組長的精心安排,可惜益芬當天染疫隔離中,未能親自導覽。這裡也要提醒大家,台灣疫情仍持續中,目前每天確診人數,竟然與人口為台灣十四倍的美國相當,現在還看不到底,自我防護還是要多注意。

今天另一活動是慶生會,這也是退聯會未來將定期舉辦的活動,「退聯會」希望協助退休同仁樂活,也就是快快樂的生活,與老同事們共同慶祝生日,可以說「不亦樂乎」? 在此先祝賀壽星們生日快樂。同時希望各位會員對往後「退聯會」的活動提供寶貴的建議,讓大家活得精彩,活得快樂。

最後我們要感謝當初金仲達主秘與人事室賴主任倡議,清華各單位一路協助,讓「退聯會」順利成立與發展,同時也要感謝熱心的義工同仁,包括張淑嫻總幹事等最強的工作團隊,由於人數太多就不再此一一點名致謝,但讓大家對他們無私付出報以熱烈的掌聲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