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科學與藝術:傑出學人書法展」致詞

很高興「科學與藝術: 唐詩、宋詞、元曲--傑出學人書法展」到清華展出,很感謝開展的書法大師親臨盛會,並歡迎大家來參觀,這次書法展邀集兩岸三地包括:中國工程學院潘雲鶴院士、何繼善院士、謝和平院士、徐揚生院士,以及鄭培凱教授、金耀基院士與王汎森院士等學者共五十三件書法作品展出,期能透過科學與藝術的對話,開啟理性與感性的激盪。展期自1111日至121日,剛好三星期。

書法是我國獨特的傳統藝術,流傳許多佳話逸事,如書聖王羲之因練字而「墨池」,他曾經在池塘邊練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裡洗筆硯。時間一久,整個池塘的水都變黑了;另有一次,別人將他寫在木板上的字,拿去給木匠雕刻,木匠在雕刻時發現王羲之寫的字竟然已經深入木頭達三分,因而有 「入木三分」之說;同時他寫的千古傳頌「蘭亭集序」,其中有二十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也讓人驚嘆不已,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行書第一」;傳說唐太宗李世民對「蘭亭集序」十分珍愛,死時將其殉葬「昭陵」,留下來的只是別人的摹本。
另一方面,歷朝皇帝中,宋徽宗自創「瘦金體」,得到很高的評價,但徽宗任用奸相,大斥神宗熙寧、哲宗元祐時代反對新政的人士,追貶官爵、開列名籍,指為「奸黨」,「皇帝書而刊之石,置於文德殿門之東壁,永為萬世臣子之戒」,稱為「元佑黨籍碑」,包括大文學家與書法家司馬光、蘇軾、蘇轍、黃庭堅、秦觀等309人為奸黨,令人唏噓不已,是書法令人扼腕的一例。
在清華大學,最醒目的書法是出自胡適、于右任與金庸三位先生之手,由於胡適是清華第二屆直接留美生,對北京清華與新竹清華都有重大貢獻,所以新竹清華校方在正式場合所用「國立清華大學」六字是胡先生墨寶;而在大禮堂正面上方牆壁上,清華校訓「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八字以及紀念梅貽琦校長的「梅園」勒石則為于右任先生墨寶,另外由沈君山前校長捐建的「奕園」則由金庸先生題字。另外,在去年春節前,承蒙王汎森院士贈送「閒靜高明,清華朗潤」春聯,因為其中包含有清華兩字,也可視為送給清華的聯語;大家可能知道,清華大學是因設立在北京清華園而得名;至於清華的典故,一說是遠溯於東晉文學家、名相謝安之孫兼駙馬謝叔源《游西池詩》詩「景仄鳴禽集,水木湛清華」。另有一說是出自唐太宗李世民《大唐三藏聖教序》「有玄奘法師者,法門之領袖也,幼懷貞敏,早悟三空之心;長契神情,先包四忍之行。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由於北京清華近鄰北京大學有「朗潤園」,所以有人認為可能出自後者;而有趣的是,在「西遊記」最後一回,即第一百回,載有《大唐三藏聖教序》全文。

書法與文字的巧妙結合,是獨特的表現藝術;在中國文化中,唐詩、 宋詞、 元曲,可以「千古美文、絕代風華」形容,國學大師王國維說:「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後世莫能繼焉者。」詩和詞 既各有所長,又互為補充,「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的王國維先生認為:「詞之為體,要眇宜修,能言詩之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又讚譽:「元曲是中國最自然的文學」、「傑出之處在於『自然』、『有意境』」,是中華文化的瑰寶;非常感謝香港城市大學郭位校長之引介,清華始有機緣與香港城市大學、逢甲大學「共襄盛舉」,邀請兩岸三地七位傑出學人之書法作品在學習資源中心展覽廳展出。展出作品的學人,都是學有專精且有卓越學術成就的學者,並同時具備了優秀的中國文學底蘊與書法造詣,是博學多藝的複合型人才;他們的學術專業與書法作品說明了科學之真、人文之善、藝術之美是共容並存的,也見證了科學與藝術的相得益彰與交相輝映;期待這場藝術盛宴激發清華師生創新的靈感以及對藝術探索的興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