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13年10月31日 星期四

就職四周年校務報告


就職四周年校務報告

20131031

大學辦學有多重目標,不僅要在現有基礎上儘量發揮優勢,培養下一代優秀人才,也應將對國家社會與人類有益之事列入重點事項,基本上要存有「利人利己」的精神。回顧這一年來的表現,不論是教師學術研究、學生整體表現、大學部招生情形,以及校務經營管理與創新,都有很好的成果,本人在感謝及讚許各位師生同仁的表現之餘,也期待透過檢視及反饋過程,能激盪出更多的火花,讓清華有美好的成長及發展。

彈性薪資制度禮遇教師加入團隊 起領頭羊之效

教師為大學之主體,清華在建校初期,以累積聲譽,加上庚款經費的優勢,得以延攬最優秀師資加入團隊;多年來清華積極維持延攬人才的優良傳統,因此教師的平均表現始終在兩岸四地大學中居首。三年前本校名譽博士侯貞雄董事長如
及時雨般,於清華設立「侯金堆講座」,作為延攬及留任一流人才,提昇教學與研究品質,朝學術卓越之頂尖大學邁進之經費。這項捐款是清華邁向國際頂尖大學的利器之一。

2012年起,清華新增兩項措施,其一是透過教育部「邁向頂尖大學計畫」經費補助,在現行「教師學術卓越獎勵辦法」內,將原本全校教師除特聘教授、清華講座及清華特聘講座外,獎勵約35%教師的規劃,增加至40%,其新增列的5%用來獎勵助理教授到校服務後,研究、教學及服務表現傑出者。此外,本校也新訂「激勵優秀新聘助理教授獎勵辦法」,透過上述兩項獎勵辦法,除了可以激勵校內優秀助理教授,也希望為延攬國內外年輕優秀學者增加誘因。

在清華校友們的熱心支持下,本校特別設置「葉公超講座」,「葉公超講座」經費用以敦聘當代傑出外交人才來清華任教,意義非常重大。今年本校成立「亞洲政策中心」,該中心將結合清華相關學術及研究資源,扮演中立的智庫角色,發
揮政策建議功能。首任中心主任兼「葉公超講座教授」是由美國在臺協會(AIT)臺北辦事處前處長司徒文博士(Dr. William A. Stanton)擔任。

產學研成果綿延不絕 薪火相傳學術能量持續迸發

清華教師群素以卓越的教學實力及研究能量聞名,老、中、青三代教師研究成果亮麗,教師的平均表現始終在兩岸四地大學中居首。每年發表論文(SCISSCI)篇數,由941,128篇成長到1011,731篇;高引用論文由94年之41篇成長到101年之134篇;Impact Factor1 5%論文由94年的435篇成長到101年的792篇。

延續去年的能量,今年本校教師發表在頂尖期刊發表論文數,更是喜訊連連,迄今已被接受或受邀刊登於《Science》期刊論文共計四篇,為臺灣之冠。此外,教師獲獎不斷,包括王素蘭、陳博現教授榮膺第十六屆「國家講座」;宋信文教授榮獲第五十六屆「教育部學術獎」;方維倫、王晉良、江安世、余怡德、宋信文、宋震國、張介玉、陳福榮、葉哲良及蘇朝墩等10位教授榮獲「101年度國科會傑出研究獎」;李昇憲、段興宇、謝豐帆、闕郁倫等4位教授榮獲102年度「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江國興、張介玉二位教授榮獲2013年「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宋信文及季昀二位教授獲得第十一屆「有庠科技講座」;吳孟奇、孫玉珠、江安世及林皓武等四位教授獲得第十一屆「有庠科技論文獎」。

此外,王素蘭教授榮獲第六屆「臺灣傑出女科學家」殊榮;潘犀靈教授獲頒第十九屆「東元科授獎」;柳書琴、孫玉珠二位教授榮獲101年度「中山學術著作獎」;林秀豪教授獲全球開放式課程聯盟年度大獎;張介玉助理教授獲頒晨興數學銀獎及第七屆建大文教基金會傑出年輕金玉學者獎;陳文華教授獲國際計算及實驗工程與科學會議「終身成就獎」,以及陳柏宇助理教授獲2013TMS美國礦冶與材料學會年輕領袖獎。鄭建鴻教授獲邀國際頂尖期刊德國應用化學雜誌刊登其作者簡歷 (Author Profile),為臺灣學術界第一位獲此殊榮者。

為了展現對產學合作業務永續經營的決心,籌建的「產學研發暨創新育成大樓」已於六月底發包興建,預計於103年底落成。另外,建築樓地板面積約5000餘坪的應用科學研究大樓(簡稱清華實驗室)也於近期開工,落成後將由材料系、
化學系、化工系以及物理系四系及研發處共同使用;為能將學術知識轉化成為產業技術精進的觸媒,帶領臺灣產業升級,本校目前有「聯發科技」、「台達電子」及「聯詠科技」等標竿企業在清華大學設置聯合研發中心。而「工研院」、「長庚醫院」、「馬偕紀念醫院」與「臺大醫院新竹分院」等也都與本校簽訂多年期合約。102年本校與「國家實驗研究院」暨「同步輻射中心」簽署合作協議書,未來三方將合作共創完整的育成及產學合作環境。

本校積極鼓勵教師將研究成果推廣運用,也極為重視智財之保護,美國專利獲證逐年成長。而技術移轉成效明顯,101年度完成了146件技轉案,技轉金收入達新台幣6,035萬元,較100年度業績成長54%,也連續五年(96~100)獲得「國
科會績優技轉中心」獎勵。此外,本校育成中心支持師生創業蔚為風氣,成功培育129家公司,其中有64組師生創業,10家公司進駐新竹科學園區,8家完成上市櫃,績效卓著。本校更因研發領域具創新精神,榮獲第一屆「2012年湯森路透臺灣創新獎」的肯定。

多元且優質的學習環境 培育全方位的清華人

今年八月指考放榜,電機系排名躍居第二類組全國第八名,且全校甄試錄取成績與報到率雙雙提高,足見本校務實辦學精神廣為社會大眾肯定。清華的教育目標是要培育「學養均優」、具備獨立思考及判斷能力,且能「推己及人」的清華人。本校創新制度,吸引多元背景且深具潛力的學子加入清華園。為滿足學生的學習慾望,學校不僅在現有的條件下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也全力引進外部資源,使清華學子得以享受充實、豐富與多樣化的校園生活。學生們也能在良師益友的互動下,打好基礎,培養能力,拓展視野,

建立正確價值觀,積聚人脈。學生具備多元背景,方得以豐富校園文化,更有利於彼此間的學習與成長。透過繁星計畫、院學士班及大一不分系等更具彈性的入學管道,讓本校的學生來源更為廣泛,是以,學生不論是課堂間的互動或是課外活動的參與,都瀰漫良好的學習氛圍。而近年來學校提高甄選入學招生名額,並保留名額優先錄取弱勢家庭學生、也首先提出「旭日計畫」甄選新生,除了盡大學教育之社會責任外,也基於「惜珠」的理念,希望讓處於弱勢環境中但有潛質的高中生有奮發向上的機會。

為爭取大陸優秀學生前來就讀,本校自2011年以來,積極至大陸高校舉辦「新竹清華日」,藉由現有與大陸各知名大學交流合作的基礎上來招收大陸學生,並經由本校與大陸知名大學雙聯學制的合作,吸引大陸優秀學生前來就讀。此外,
今年9月,本校開國內大學之先,赴美國招生,獲得很好的迴響。

全球化的浪潮下各大學也以嚴肅的思惟來面對國際化的挑戰。清華積極向海外招生外,也加強提昇英語教學環境及華語授課課程,以滿足不同背景的學生需求。在課程方面,101學年度英語授課每學期開授約331門,約佔全校開課比率13.6%(不含語文課程)。此外,透過臺灣聯合大學系統華語教學整合計畫經費補助,增開各級華語課程,受惠者除學生外,也包括外籍教授及其家屬,使其更能融入臺灣在地生活。

語言中心於100年完成建置「清華英語自學網」(Live ABC)線上英語學習平臺,自102學年度起增開「英檢網」線上平臺提供全民英檢模擬試題,強調本國籍學生英語實力的提升,建構校園友善外語環境。

網路課程日趨成熟,海內外各著名高校莫不投入資源,積極以對,清華亦不落於人後。在全影音式開放式課程(OCW)部分,本校提升影片後製品質、影片輸出格式變更,以多元格式來滿足不同設備使用者,目前提供54門課程,網站訪客除來自臺灣地區外,國外使用者遍及歐、美、亞、大洋洲。101學年度本校也與YouTubeEDU合作,著眼與國際的接軌,其中「熱統計物理」課程更獲得「全球開放式課程聯盟」多媒體類年度傑出開放式課程獎。另外,本校也藉由執行台聯
大雲端經典課程計畫,積極推動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MOOCs)。

自由開放的學風 成就博雅專業的學生表現

清華強調學生專業領域的學習,亦重視博雅教育的養成。鼓勵學生自我挑戰,積極參與各類活動,並培養思辯能力、具同理心,能成就自己,也成就他人。

本校為培養一流人才所需的國際觀、人道關懷、服務與奉獻精神、體察國際脈動及培養互動溝通與群體合作之重要能力,積極推展「國際志工專案」,並已建立口碑,清華大學101學年度組織68位志工帶著臺灣的溫暖,前往尼泊爾、坦尚尼亞、貝里斯、馬來西亞、獅子山等地。坦尚尼亞團今年與ASUS廠商合作募得電腦主機組,帶給當地民眾並教導使用,增進當地數位科技能力;出訪經驗最豐富的尼泊爾團,依舊持續在尼泊爾偏遠地區進行衛生教育與個人保健的宣導服務。101學年度國際志工團首度前往西非獅子山共和國與當地教會進行電腦資訊服務教學。

學生創意不斷,策畫多項特色活動,舉凡101學年新生手冊_導茫手冊、第四屆清華馬術節、101學年度社團展演、2012萬聖舞會、2012衝三校-校園演唱會、2013人社院鐘塔跨年、2013癸巳梅竹工作會-潘達弗克斯盃系列活動、2013
涵文學獎系列活動、57th校慶園遊會與校慶演唱會、2013合唱團「吾‧拾歲樂」五十週年音樂會、2013三社聯合舞展12週年、2013萬國博覽會、2013風箏大會、2013「漫天夠嗨:十三王牌」畢聯會畢業系列活動、2013第十二屆兩岸清
華研究生學術交流互訪活動等,均順利進行,頗受好評。

清華大學本著五育均衡的教育理念,對於體育的重視一脈相承,培養學生健康體魄、訓練學生團結合作,更再度榮獲教育部大專組體育績優學校獎,對於清華是莫大的鼓舞與肯定。清華代表隊在102年全國大專運動會上大放異采,創新竹清華校史上最佳戰績。以1639銅的成績,在今年163所參賽學校中高居第六,且為非體育科系學校第一;而棒球隊在眾人的期待中,奪得101學年度全國大專棒球聯賽一般組冠軍;足球隊以21擊敗強敵臺灣大學,首度奪得冠軍榮
耀,並於明年晉升公開男子組第一級。此外,首度舉辦的台清校際友誼,共進行14項競技,有體能、有益智,清華最後以九比五的總成績獲得友誼賽的勝利。

學生勇於挑戰自我,發揮「自強不息」的校訓精神。每一年出國交換的學生很多,分生所羅聿是第一位到了國外還去關心當地華僑,為思鄉的遊子寫故事的清華學生。他用行動表達對社會的關懷,展現「厚德載物」胸懷。回臺後,羅聿將
在瑞典當交換學生期間的所見所聞,撰寫成「在世界盡頭遇見臺灣」專書,由清華出版社出版,獲邀在今年台北國際書展中發表。

清華學生也在為國家拼外交,善盡親善大使的角色。由本校承辦的「台美加暑期研究生研習計畫」(簡稱SITSummer Institute in Taiwan)已邁向第13年,2013年共邀請美、加地區共29位研究生來台進行學術交流,清華12名學生組成接待
小組,帶領外國學生參觀臺灣在地文化,感受臺灣之美。而清華學生今年暑假有兩個團隊,分別代表中華民國外交部到加拿大及斐濟進行文化及議題上的交流,讓臺灣在世界地圖上動起來,也要讓外國人更瞭解臺灣。

豐富且優質的校園資源與大眾共享 克盡社會責任

101學年度本校開始執行「大學院校協助高中優質精進計畫」,課程支持方案分為「體驗探究物理之美與妙」、「體驗科學之美與妙」二種課程,101學年度共辦理17次研習,共有650人次高中生參與。而由本校提供優越的教學環境和卓越
師資,與國立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中自98學年度起共同辦理高中科學班,以培養學生從事個別科學研究的能力和創造力。第1屆學生已順利完成高中科學班學程,並於101學年度大學甄選及考試入學取得優異成績。八八水災後,為培育原住民菁英於屏東屏北高中成立的「小清華班」,不但發展具原住民文化特色及生態保育課程,還引進清華學院實施的住宿教育,今年第1屆畢業生交出漂亮成績單。

本校於1027月辦理54夜科學營活動,對象為武陵高中、國立科學工業園區實驗高中、新竹高中及新竹女中學生。由本校教師進行專題演講,並安排參觀同步輻射中心、腦科中心、反應爐等,學生反應甚佳,未來將視舉辦狀況將名額
開放給其他高中學生參與。從101年起推動「國立清華大學高中學術列車」,與各地高中合作,由本校各領域教師巡迴各縣市,於周末午後安排2~3場演講,各界迴響熱烈。102年度除金門外,更跨海行駛至澎湖馬公高中,希望能給予偏鄉地區學子更多知識的探索和啟發。為使準大學生們可善加利用大學甄選入學放
榜後至開學此段珍貴時間,有別於他校安排「功能性課程」,於1025月舉辦「文學一日營」活動,參與活動學生近百人。清華開放學堂及通識講堂開辦以來一直深受好評,102年度賡續辦理,讓新竹市民有機會體驗「一日清華人」,並
讓社會大眾享受大學豐沛的資源,以及領略跨領域的通識內涵。

當前全球的經濟局勢對企業經營是一個挑戰的年代,而做好企業管理在這個階段益形重要。「清華」是一個很好的品牌,有能力整合產、學、研資源,打造一個專業的終身學習平台,是以首次開辦「清華學堂n次方」,結合業師及本校教授,傳承產業智慧。學員背景多元化,師生間雙向交流熱烈,產出更多火花。

本校積極與國際著名大學及學術研究機構進行學術交流及研發合作,本年度共簽署23項學術合約,累計已與全球160所學校與著名機構締結姊妹校,透過國際學術合約之簽署,推動本校國際學術交流之相關業務,緊密與國際接軌,並接受
教育部委託,於印度設立四所「印度臺灣教育中心」,深獲好評。

為拓展學生國際視野,鼓勵同學至海外一流大學進行交流,本校選送出國交換生人數年年成長,由9933位擴增至10271位。至今,本校學生參與之國際交流計畫已遍佈全球18個國家、48所姊妹校。另外,為擴大招收優秀外國學生,
多元校園文化,積極招收外籍學生,本校外國學生人數(含僑生)自397(97學年)增加至489(101學年),呈穩定成長的狀態。

強力的行政支持 共創璀璨清華
經過嚴謹的評審過程,本校榮獲第23屆「國家品質獎-機關團體獎」殊榮,證明清華不僅學術聲譽傲人,校務經營管理績效也是頂尖。而為了活化校務資金以及解決校務基金不足等問題,財務規劃室成立「永續基金」,期能善用企業及校
友所贊助之資金,在穩健投資之原則下,增加投資收益,取得中長期之投資報酬,以強化校務基金之收入、管理及運用,有利於大學永續經營。

校友體育館、學習資源中心(旺宏館)、奕園公共藝術設置計畫「對奕、對藝」和清齋新建工程公共藝術設置計畫都已於101學期正式啟用,第一招待所B棟也將於近期完工,再加上包括自來水支線接管、公共區域路面及人行鋪面修繕、同
位素館周邊改善、理學院共同管道支管埋設、駐警隊區支管埋設、巴歇爾量水堰新設、小吃部前木作平台(野台)整體翻修、教學館舍周圍路面及設施修繕、工科館周邊道路及排水改善等9項基礎設施新興及改善工程的完工,不僅為清華校園增添新風貌,也使校園環境更加完備。

此外,包括創新育成中心、學人宿舍、生醫科學館、清華實驗室、綠色低碳能源教學研究大樓等5棟房屋建築新建工程,和多項基礎設施新興及改善工程、變電站設備更新改善等工程刻正進行或規劃中。

在行政管理上,持續推動「電子公文線上簽核」、「精實管理」等專案。「電子公文線上簽核」上線以來,除每學期舉辦教育訓練、對新任主管抽樣訪談簽核使用情形外,並舉行業務座談,也積極推動檔案應用及優質管理。推動「精實管理」行動方案係為達成調整組織,建立支援校務卓越化的制度,增加行政人員之專業能力,提升校務之經營管理效能;今年除賡續落實精實管理與全面品質管理文化外,更邁入進階綠色精實階段。而統整電資學院及主計室專案之􀀀國外差旅費報帳系統」也於今年正式上線,嘉惠全校同仁。

依「上海交大兩岸四地大學排名」公布2012年排名,若將規模以及資源投入兩項因素納入考慮,清華已是名符其實的「華人首學」。校務發展是一項「承先啟後,繼往開來。」的工作,端賴各位師生同仁持續不懈的努力,成果方得維持,並進一步追求精進。在此,深深地感謝各位無私的付出。

另一方面,臺灣各大學正面臨極大的挑戰。清華在校務發展上,目前面臨兩大困境,一是博士班招生問題,二是學校經費問題,在博士班招生方面,今年招收的學生數約為教師人數的一半,如此趨勢不變,未來每位教師平均每兩年只能收到一位博士生,在臺灣普遍缺乏長聘研究支援人力的情況下,對許多領域的競爭力將造成很大的衝擊;同時,由於政府長年編列高教預算不足,近年來雖然有「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挹注每年12億元,讓校務能比較順利推動,但根據教育部的
規劃,未來三年將各減少1.834.2 億元,這兩個問題都需嚴肅正視,並動員清華所有的力量,加以克服。

由於中國大陸以及新興亞洲國家的快速崛起,亞洲對勇於挑戰新世界秩序人士吸引力日增,清華擁有很好的機會;外國學生到亞洲學習日益風行。臺灣是一個連結歐美、日本、中國以及新興亞洲市場的理想中繼站,在世界經濟中扮演重要角色,清華如何以當前具前瞻性的研究水準及環境,把握機會,將大環境的逆勢轉化為優勢,將是我們下一步重要的課題,也仰賴各位集思廣益,共同創造新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