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來見證這場清大、國研院、同步輻射中心合作備忘錄簽署會。在學術與研究機構研發經費相對緊縮的今天,是否有產業效益受到相當的重視,教育部、國科會、經濟部等相關部會無不列為施政重點,祭出各種措施,而民意機構也常表達關心,因此學術與研究機構無不卯足全力衝刺,一方面是對外界期許與壓力的回應,更重要的是善盡社會責任,協助提升國家競爭力,也藉與先進企業合作研發,在經費、設備與重要問題掌握上有所增益。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同步輻射中心與清華大學是三個研發能量很高的單位;希望將產出化為智慧財產、以技術移轉擴散、加強產學合作,替社會培育更多的創新企業,在在都以能將研發成果轉化為對企業界生產有助益的資產,而有實質的經濟效應是共同的目標;但各單位限於資源與經驗,都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在「眾志成城」的理念下,大家一起提出這一個有創意的合作構想,這個構想備忘錄的簽署,一方面宣示我們要一起將現在的構想轉化為將來的行動,另一方面,我們也希望將培育創新企業的共同目標與新構想擴散出去。
21世紀邁入創新經濟時代,美國史丹佛研究院(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SRI)總裁卡爾森曾言:「下一個十年、二十年的競爭是創新的競爭,『創新人才』是企業最重要的資產。」同樣的道理,『創新企業』應是國家最重要的資產,以美國為例,在製造業成長甚至萎縮、人力精簡加上自動化的趨勢下,傳統製造業所創造的工作機會相對有限,而『創新企業』則是改善就業情況龍頭;根據SRI統計分析,美國在2008年以前二十年,就業人口增加了1.8%,由新創公司增加的高達3%,原有公司反減少了1.2%,所以新創公司對創造工作機會貢獻極大;「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是教育的終極精神,而創業是實現這目標的最直接宣告。清華大學不只是培養『創新人才』,同時也培養『創新企業』。清華大學創新育成中心成立12年餘,目前進駐廠商有27家。過去已成功培育了119家企業,清大師生共同創業達61家,其中有11家完成上市櫃,這些比率高居全國大專校院之冠。且歷年來團隊經營績效卓越,榮獲校外單位肯定不斷,例如獲得經濟部A級育成中心獎、績優育成中心獎、最佳創業輔導獎等達10次以上。
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與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同樣都是國家重要的學術、技術研究機構,過去在建構研發平台、支援學術研究、推動前瞻科技、培育科技人才,都有重要成績。現在,他們也要將優秀的核心技術能力,人力及資源,將研發成果產業化,或者用以協助新創企業,這方面,清大育成中心已累積有相當人力與經驗,相信這種策略聯盟,絕對是明智的決定。未來三個單位將合作建立更完整的育成及產學合作環境,為台灣育成聯盟邁入新的里程碑。
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有創業不易的認知,創業家往往有樂觀的特質,勇於冒險是很難能可貴的,低估風險,則是相對危險的,看到機會也要注意危機所在;2002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康納曼在近作「快思慢想」 (Thinking, Fast and
Slow) 舉加拿大政府的數據,創業者偏向樂觀,反而需加以警示,而不聽勸告者,無一得以創業成功,康納曼說,「如果你是樂觀的人,你應該既快樂又擔心」,所以在鼓勵之際,有時需要謹慎過濾,做好把關踩剎車的工作;所以育成中心可能也需要這方面的輔導專業。
最後,清大創新育成中心預計於民國104年年底完成新大樓興建,完工後將是全台校園內最大的育成中心,將來加上結合國家實驗研究院儀器科技研究中心與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之研發能力及技術後,相信將提供新創企業及校園創業團隊更佳的服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