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13年6月10日 星期一

第六屆台法前鋒科學論壇致詞

首先歡迎各位來參加「第六屆台法前鋒科學論壇」(6th France-Taiwan Frontiers of Science Symposium)。清華大學很榮幸接受國科會委託辦理這項盛會;在國科會國際合作項目中,台法科技合作一向是強項;而本研討會的重點在聚集台法優秀年青學者共同研討國際間發展中最熱門或前瞻之研究主題,激發彼此更具開創性之研究主題及開啟跨國界與跨領域的知識交流新管道,擴展思考研究的範疇邊界。施行六屆以來,已建立優良傳統。
去年626日在第五屆台法前鋒科學論壇開幕時,我曾於致詞時提到在稍前,也就是522日,訪問清華大學的1997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法籍Dr. Claude Cohen-Tannoudji,在演講中,歸因獲得非凡成就,受到在法國學院(College of France)擔任教授時經驗的深刻影響;法國學院教授可自選所教課程,但每年必須教不同課程,促成他擴展知識範圍,嘗試新領域,而他榮獲諾貝爾獎的代表作,即是他在進法國學院以後投入新領域的成果;巧的是2012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Dr. Serge Haroche正是College of France的「量子物理講座」,並在得獎前被推舉為該機構的administrator;尤其特別有意義的,他在1967-1971年師從Dr. Claude Cohen-Tannoudji 做博士論文研究,1972-1973年到Stanford大學從日後(1981年)得到諾貝爾物理獎Dr. Arthur Schawlow 做博士後研究,而Dr. Schawlow曾是1964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Charles Townes的博士後研究員,並娶了其妹為妻;另一方面,Dr. Claude Cohen-Tannoudji 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師從1966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Alfred Kastler,這五位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共同的研究領域是雷射物理,做研究人脈很重要,這株「家族樹」(family tree)是很好的例子;同時能親炙世界頂尖學者,也必然對提升視野、專精術業、增廣見聞有莫大的幫助。
得到諾貝爾桂冠,可能是幾乎所有從事科學前沿研究的學者至少在某個階段的夢想;諾貝爾獎自1901年設立以來至今,得主一共863人,也就是一年平均不到10人,以科技領域獎項而言,物理、化學、醫學得獎人次各為194163201人次,獨得各為476338人,兩人合得各292231次,三人合得各291833次,以得獎平均年齡而言,各為555757歲,女性則各為2410人,由於Madam Curie個人得到1903物理獎以及1911化學獎,John Bardeen得過兩次物理獎(19561976),Frederick Sanger 得過兩次化學獎(19581980),所以物理、化學、醫學得獎人共為555人,女性僅15人,值得一提的是Charles TownesFrederick Sanger現年分別為9895歲,是科學家成就感越大,因而心情愉悅以致長壽研究結果的具體見證。
與其他諾貝爾獎相較,文學與經濟學得獎人次各為10971人次,獨得各為10022人,兩人合得各416次,三人合得各05次,以得獎平均年齡而言,各為6467歲,女性則各為121人,值得注意的是諾貝爾獎文學獎得主,女性在19091人,1926-19383人,1945年與1966年各1人,1991-19962004-2009年各3人,顯示近二十年,女性得獎比率大增。
從諾貝爾獎,我要特別一提,由台灣首屈一指的企業家尹衍樑總裁最近捐贈設立的「唐獎」,是台灣第一座真正的國際級大獎,獎額超過諾貝爾獎盛唐之世,是東西方文明交會、政治經濟顛峰時期,唐人對世界展現的自信、兼容各文化的胸懷氣度,即係唐獎要發揚的理念;獎掖永續發展 Sustainable-development、「生技醫藥Biopharmaceutical、「漢學Sinology與「法治Rule of Law四領域世界頂尖人才,鼓勵更多有利於地球與人類、保護自然的重要研究,並發揚中華文化與盛唐精神,充分展現寬廣心志與高瞻遠矚的睿智。大家在青春盛年,可能還不到得獎時刻,但可幫忙傳遞資訊,讓各該領域頂尖學者有機會問鼎,同時也祝大家學術生涯順利,有一日成為「實至名歸」得獎人。

本次論壇選擇在法國最知名的酒鄉波爾多 (Bordeaux) 的美麗莊園Relais de Margaux舉行,昔人有言:「酒不醉人人自醉」,相信大家陶醉於美景與美酒之際,更會為此次交流留下美好的回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