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今天很高興再次有機會參加兩岸清華合作研究成果發表會,去年約此時兩岸清華合作研究成果發表會在廈門對岸金門大學舉行,所以不少兩次盛會都參加的同仁,去年在金門近身看到「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大字標語之後,今番在廈門又有機會親見 「一國兩制統一中國」巨型標語立牌,世遷事易,相映成趣;同時廈門在面對金門的海岸邊,除林蔭大道外,還有一長條很漂亮的綠帶,據說是因當年兩岸關係劍拔弩張時大規模禁建而得以保留下來,這就是歷史的弔詭了。
很感謝廈門大學協助安排此次「兩岸清華合作研究成果發表會」,廈大在國立廈門大學時期,第一任校長薩本棟先生原是清華教授,薩校長到廈大得到清華的全力支持,可由廈大初期五十一位教授中有四十七位是清華人,而讓廈大有「南方清華」之譽;另一方面, 1949年後,廈門大學第一任校長,任期長達二十年的王亞南先生也曾是清華教授,這是兩校關係又一佳話;所以今天的活動可謂三地清華的共同盛會。
廈門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止於至善」,「自強不息」取自易經乾卦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止於至善」取《易艮卦》「道止於至善」之意,「自強不息」與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相輝映,「大學」開章明義即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大學」為四書之一,為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取《禮記》中的《中庸》、《大學》兩篇文章,與《論語》、《孟子》合為「四書」,自宋代以來是中國人必讀的書。朱熹在「朱子語類」中曾說「先讀《大學》,以定其規模;次讀《論語》,以定其根本;次讀《孟子》,以觀其發越;次讀《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處」。」而「朱子四書集注」在元、明、清三朝是科學標準教科書,影響深遠。
在座許多先進可能知道廈門大學朱崇實校長是朱熹先生的第二十五代後裔,在約四年前與朱校長結識後,對朱子著作更加注意,不久前,閱讀朱子與著《東萊博議》的呂祖謙先生合編《近思錄》,選輯北宋理學家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四人語錄而成書,以為學習四子著作的階梯。國學大師錢穆說:「後人治宋代理學,無不首讀《近思錄》」。書中第二卷「為學篇」中,有許多名言警句,如孔子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伊川先生認為「古之學者為己,欲得之于己也,今之學者為人,欲見之于人也」,又如中庸云:「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伊川先生曰「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伊川先生則曰:「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古人此個學, 是終身事。果能顛沛造次必於是,豈有不得道理?」皆有很精到闡釋,而對現代為學研究有啟發性。
去年在金門時,我曾提到「2011年上海交大兩岸四地大學排名」,北京清華與台灣大學並列第一名,新竹清華排名第四,最近公布的 「2012年上海交大兩岸四地大學排名」,喜見兩岸清華均有進步,北京清華與新竹清華分為第一與第三名,台灣大學則為第二名,第四至十名分為香港科大、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大學、北京大學、新竹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復旦大學;清華雖次於北京清大、台大,但是受限於規模以及資源投入,如將此兩項因素納入考慮,則新竹清華平均表現為最佳,是兩岸清華共同的榮耀。
最後向大家預告,新竹清華籌劃已久的「清華名人堂」,即將完成內裝工程;「清華名人堂」除在前壁上有梅校長與「國學院四大導師」浮雕以及胡適先生墨寶,內部首批胡適、楊振寧與李遠哲三先生半身銅雕已分別洽請兩岸三位雕塑大師進行,如一切順利,預定於十二月十九揭幕,目前已邀請到楊振寧與李遠哲兩先生共同揭幕,盛況可期,未來成為新竹清華高人氣景點,也邀請大家「共襄盛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