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13年4月25日 星期四

「遊藝清華II」新書發表會致詞

很高興來參加「遊藝清華II」新書發表會;藝文走廊啟動自今,已屆滿四週年,對協助營造校園文藝氛圍,功效已逐漸顯現;自49日藝文走廊聯展開幕、410日鄭愁予教授八十壽誕詩樂禮讚、413日許芳宜舞蹈表演、415日誕生於清華的藝術份子聯展、同日清華藝術家朋友新書發表會、420日駐校藝術家吳興國總監演出「李爾在此」、421日清華合唱團五十周年音樂會、今天新書發表會以及晚間微電影發表會、明天「百年追憶--王國維之女王東明回憶錄」新書發表會、426日校慶演唱會,428影像博物館巡迴演講,一連串的藝文活動,熱鬧非常;前一陣子與一位學校有美術系與音樂系的大學校長談起,他說幾乎每天都有美術展或音樂會,讓人好生羨慕;清華雖沒有藝術相關院系,美術、音樂活動不遑多讓,讓校園充滿藝文氣息。
剛才提到明天將舉行「百年追憶--王國維之女王東明回憶錄」新書發表會,王國維先生是清華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被認為是中國近代美學最早的開拓者;早在1902年,他翻譯日文書,用了「美學」、「美感」、「審美」、「美育」、「優美」、「壯美」等詞彙,並介紹「美學者,論事物之美之原理也」。1906年,王先生並主張文科大學的各分支學科,都必須設置美學課程,提高學生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優美情操;清華校友、文學與語言學家季羨林先生留學德國十一年,回憶幾乎所有德國大學都設有藝術史系,俄國則要求文科大學學生定期參觀普希金畫廊,算是上課,可見對藝術教育的重視;他曾撰文緬懷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回憶在清華上其所授「文藝心理學」課不同凡響,是他最滿意的一門課,聽起來津津有味,每周盼望上課,成為樂趣;另外敘述其在「文化大革命」時與朱先生關在同一「牛棚」情景,他說朱先生在「牛棚」打太極拳、練氣功,有一份對生命的執著,不像許多其他學者感到對前途絕望;朱先生有「人生藝術,藝術人生」之說,認為「藝術是人生情趣的表現,以藝術家的眼光,觀察人生,超越功利,人生才有情趣」,「把自己的事業當做一件藝術品來看,只求滿足理想與興趣」;朱先生引用西人所言:「藝術家將他們的眼光借給我們來看世界光景」(Artists lend their eyes for us to see),見到事物的真實面,而「藝術具釋放性」(art is liberative),能開放心胸,富於想像,道德起于仁愛,仁愛就是同情,同情起於想像,藝術可使人達到道德之善,因而由美而求真求善,從兩千多年前柏拉圖以來,被公認的人生三種最高價值真善美可由藝術出發至而次第達成,非常發人深省。

前一陣子有調查顯示,台灣去年一年出約四萬本書,台灣人一年平均讀兩本書,扣除大賣暢銷書,如「快思慢想」銷售超過十四萬本,也就是說平均一本書賣不到一千本,所以出版業是艱苦行業,一般出書要有些勇氣;「遊藝清華II」新書將藝文走廊這兩年來的作品及旺宏館校友聯展作品集結成冊,為參與藝文走廊活動的師生同仁、校友以及家屬與舊雨新知留下永久紀念,傳播美的種子,別具意義;在此要感謝今天到場的各位「藝術家作者」熱情參與,策劃同仁的費心編輯,讓精美的新書得以在今年校慶前如期面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