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

通識講堂王健壯先生「知識份子--一個正在消失的名詞」演講致詞

很歡迎與感謝王健壯先生到通識講堂作「知識份子--一個正在消失的名詞」演講;王健壯先生自台灣大學歷史學系畢業後,留學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擅長新聞評論寫作,曾任「新新聞」週刊社長,「中國時報」記者、採訪主任、總編輯、社長等,是國內知名記者、作家、新聞編輯、政治評論者,王先生博學多識,是國內屈指可數的「公共知識份子」,而他的講題「知識份子--一個正在消失的名詞」,必會讓我們得到許多啟發。
剛才用餐時證實我原先的假設:王先生今晚要談的是「公共知識份子」,即就公共議題,對公眾發表文章、言論及意見的知識份子;上星期在本校舉行了一場「食品衛生管理法修訂」公共論壇,我在致詞中曾提出:「學者專家在提供專業知識外,最有能力扮演『公共知識份子』的角色」,而公共知識份子要發揮影響力,必須要有公信力,公信力的取得則須通過以下的檢驗標準:
一、在知識層面了解問題,具有必備知識,掌握事實,並對相關議題具備常識:長期浸淫或做過充分的準備功課,具有必備知識,掌握可信的數據,支持主張,
二、處理資訊態度嚴謹:在資訊泛濫時代,要嚴謹處理並分辨資訊的正確性,以免以訛傳訛,不傳播空穴來風或捕風捉影之言論。同時須定義清楚,
三、遵守誠信原則:誠信是上策,誠信是長久之策,不對知識作選擇性處理,不誇大有利訊息或淡化不利資訊,羅馬哲學家西塞羅說:「沒有誠信,何來尊嚴?」良有以也,
四、超然無私:超脫於利益與政治之上,如與不論執政或在野政團亦步亦趨,否則只會被視為化妝師、傳聲筒或外圍組織,
五、公正客觀:不受意識形態影響,因而有不同立場,對近在眼前明顯問題不顧,另做選擇性的撻伐,如對理念有所堅持,即須客觀審視促成之可能途徑,
六、標準一致:只能有一套標準,不應有雙重標準,或甚至多重標準,對己對人一致,不致有時多方曲容,有時又百般挑剔,時而錙銖必較,時而視而不見,真理越辯越模糊,偏見越加越深刻,
七、具有寬廣視野以及批判式思考能力:博學多聞,見多識廣,得以擷精取華,從多面向作合乎邏輯思考,
八、具有道德勇氣:橫眉怒對千夫指,而非隨波逐流,陷於班達 Julien Benda)所謂的集體激情的組織 the organization of collective passions)情結。
在民主自由時代,高等教育普及而生命生計無虞,「公共知識份子」行列反而萎縮,何以致之?孰以致之?是值得深切探討的問題;薩依德(Edward W. Said)在「知識份子論」中分析,「知識份子」受到知識專業化、專業術語化且自成群體、身份(公務員或雇員)限制以及被威脅利誘等壓力,而逐漸成為稀有行業。同時當時現代傳媒的影響,必須正視,薩依德說:「知識份子在最能被聽到的地方發表意見,而且能影響正常進行的過程,有效而長久」,前提是能在被聽到的地方發表意見,健全的媒體扮演了關鍵的角色。
對媒體效應與知識份子的風範,王健壯先生在最近兩篇文章中,有所闡發;一是三月十三日在「聯合報」專欄所發表題為「拜託別再傷害台灣」,引述美國電視節目「每日秀」主持人司徒爾特(Jon Stewart)舌戰 CNN 「火網」(Crossfire)談話性節目的兩位主持人的情節;Stewart 受邀上「火網」時,正值2004年美國總統大選,他開口第一句話就問兩位主持人:「你們為什麼要鬥來鬥去?」接著他要求兩位主持人各「說幾句對方候選人的好話」,他說「我每天看你們的節目,卻害怕得受不了」,也修理兩位主持人是政黨的打手,「你們沒有盡到公眾論述的責任」;他甚至數度拜託兩位主持人:「請你們別再傷害美國」。兩個月後,CNN 決定停播「火網」,理由是:Stewart的批評言之有理,可嘆的是美國現在的新聞性談話節目內容卻比「火網」更趨極端,而放眼目前台灣,問題可能更嚴重;王先生說:「哪個名嘴不是『隨聲附和』的盲從?『一知半解』的盲言?『感情衝動、不事詳求』的盲動?『評詆激烈、昧於事實』的盲爭?」。
另一則是在三月二十六日在「天下雜誌周一專欄」發表的「德沃金 (Ronald Dworkin) 那隻刺蝟離開以後」,「Dworkin一向主張言論自由,觀點犀利,但言詞文明,是個具有十足刺蝟性格的人,始終執著於知識與信念,數十年持續不停地在法學、哲學與政治學領域裡與人相互辯難,有人形容他是『最愛辯論也辯論最多的學者』,但他對與他辯論的學者的態度是「我們從來不是敵人」?他的對手之一桑斯坦 (Cass Sunstein) 在悼念Dworkin的一篇文章中,寫了這樣一段話:「如果你夠幸運輸掉一場跟他的辯論 (要贏他是想都別想的事),你對問題的瞭解將會有難以估量的增進」,而讓王先生我感慨最深的,是像Dworkin那一代的知識分子,在辯論與論戰中所表現出來的那種「文明」(civilized),怎麼在台灣學術或知識分子圈中,就從來不曾讓人有過這樣的感受?

由王健壯先生對媒體效應與知識份子的風範所發表的兩篇文章,我們可預知今晚演講會非常精彩,也希望大家「滿載而歸」之餘,能共同營造知識分子能在社會發揮良性功能的環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