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清華大學一個非常值得紀念的日子,剛才我們參與了「手傳手,心連心」傳書活動,將原圖書館最後一批館藏,以接力方式穿過鴿子廣場、循著沈思者的方向,傳入位於學資中心的新總圖,將屬於所有清華人的智慧寶藏帶到新家,而歷經十二年擘劃有成,全新總圖敞開大門歡迎所有清華人的蒞臨。
在兩年前我參加圖書館主辦的活動,曾問圖書館的同仁:「你會鼓勵你的子弟唸圖書館系嗎?」答案可能具有相當的不確定性,反應資訊科技突飛猛進時代,圖書館的角色定位問題;我在學生時代以及到清華任教的前期,是圖書館的常客,但在當校長以前十幾年,幾乎沒有到過圖書館,一方面,所有會查閱的期刊都有電子化,在辦公室裡,或家中甚至在旅途,都可輕易自網路查閱文獻;我在美國時以及在台灣曾分別購買二十幾巨冊的「大英百科全書」,而「大英百科全書」紙本已經停刊,大家現在常看的是「維基百科」,到昨天為止,英文條目達4,176,916條,中文條目達676,652條;條目要比「大英百科全書」約十萬條豐富很多,內容足夠提供初步資訊,且不斷更新,而不收費,逼使約有兩百五十年歷史的紙本「大英百科全書」停刊,僅餘網路與電子版;「世界是平的」暢銷書作者,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Thomas Friedman說:「我寫這本書所準備的資料幾乎全從Google上搜尋而來」;各式電子資料庫與電子書逐漸普及,對傳統圖書館產生很大的衝擊。
清華大學在台建校初期的圖書館位於行政大樓(化學館現址),隨後因應師生人數增加需求擴大而三度遷館。1968年首度遷館至紅樓(台達館現址),1985年遷至綜合二館。2000年校方著手規劃新圖書館興建專案,考量數位時代的圖書館功能轉變,而須反應數位時代的來臨,擬定新館將以學習者為主體的資源利用與交流平台,獲得旺宏電子公司肯定,捐助三億元作為興建基金。由於建物規模龐大,直到2005年才獲得教育部補助預算,2008年通過細部規劃後動工。2010年旺宏電子公司為贊助內部裝修再加碼捐款一億元。
這是清大在台建校超過半世紀以來第三次、也是規模最龐大的圖書館遷建。新館經費主要來自於旺宏電子公司捐款,全館規劃強調互動與共享,因此定名為「學習資源中心旺宏館」,總面積約27,000平方公尺。館內多項創新設施包括:全國大學首創的「手機亭」、專供夜間讀書的「夜讀區」、二十四小時不打烊的智慧型自助還書服務,並透過建置UHF RFID智慧型圖書管理系統,配合多功能空間設計、新穎的多媒體互動與影音視聽設施,為讀者提供更貼心的服務;而呈現清華歷史縮影的「校史展示區」與陳列清華教師著作的「清華書房」,更是清華人多年耕耘成果的具體展現。
常言道:「開卷有益」,不論以紙本或數位形式,讀書仍是深化知識的主要來源,「學習資源中心」作為資源利用與交流平台,配備新穎的多媒體互動與影音視聽設施,重要的是提升學習效能;統計學者Nate Silver曾估計,目前世界上,每一秒鐘所產出數位資訊數量相當於美國國會圖書館紙本館藏三倍的資料,他們大部份是噪音,如何化資訊為知識是學習的要旨;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與思必須並行,館前的羅丹「思索者」雕像是最佳的提醒。
今天活動很感謝旺宏電子吳敏求董事長親自來參加,「學習資源中心旺宏館」沒有旺宏是沒有辦法落成的,在規劃建設期間,大家也念念不忘要達成旺宏慷慨捐助的期望,今天是交出初步的成績單;未來清華必會持續的與旺宏互動,妥善經營並發揮最先進與美奐美侖的「學習資源中心」的功能,讓清華與旺宏品牌同時發光發亮;最後祝大家有豐富充實的學習經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