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12年4月28日 星期六

工學院四十周年慶致詞

清華大學工學院在徐賢修校長遠見下,於四十年前成立。與此巧合的是,如再往前推四十年,也就是1932年,北京清華設立工學院,先是由梅校長自兼工學院院長。根據歷史學者史景遷(Jonathan D. Spence)在「追尋現代中國」(The Search for Modern China)一書中提到1932年清華大學在原本已負盛名的文、理、法三個學院之外,增設工學院。徐校長是應用數學家,梅校長則是學電機工程的,兩位校長必然都深感社會需要,而決定設立工學院。
眾所周知,大陸於1952年進行高校院系調整,清華文、法、理、農、太空等院系外遷,吸納外校工科,轉為多科性工業大學,文革後才漸次恢復元氣,但工科獨強。在台灣,很欣慰的是,在四十周年慶的時候,我們也可以宣稱工學院是台灣第一。
十年前,工學院三十周年慶時,我適任工學院院長;當時工學院四系中,有三個系是台灣第一,另一是數一數二。很高興動機系近年來在努力經營下,突飛猛晉,光是這兩年就產生了四位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得主,實力已達台灣第一,同時工學院的小老弟,十年前成立的奈米工程與微系統研究所,由客觀數據與頂尖專家評估,已迅速的發展成亞洲數一數二的研究所。去年在申請教育部第二期邁頂計畫時,研發處統計本校奈米材料與微系統工程研究表現勝過大多數倫敦泰晤士報大學排名前二十的學校,也因此本校所申請的奈米互動頂尖研究中心,獲得順利通過。今年即將成立的生物醫學研究所,師資十分優秀,後勢看好,希望能再現奈微所佳績。
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工學院能有今天,是多年來師生員工與校友努力的成果。工學院目前在清華,無疑表現是最耀眼的,因此責任更為重大。學校與產業不一樣,不應扶強汰弱,但也決不應意一昧濟弱而抑強。所以我期盼工學院同仁,自立自強,以積極作為而引領工程科學承先啟後,發揮優良的傳統,精益求精,得道必然多助,與清華共同早日達成華人首學,世界頂尖名校目標,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