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歡迎大家來參加今天「中國新時期文學成就、現況與展望」通識講堂,也感謝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何建明先生主講與協會成員閻晶明先生、彭學明先生、王久辛先生分別闡述中國文學評論、散文、詩歌等成就、現狀與展望。
這次邀請大陸重量級作家來訪,主要緣起本校駐校作家岳南先生,去年先有幸拜讀岳南先生大作「南渡北歸」,該書是以民初到內戰時期知識份子遭遇為主題;從一個清華人的觀點來看本書,感覺處處皆見清華人,處處皆見清華事,劇力萬鈞,內心震撼不已,是一個難得的閱讀經驗,後來也順利邀請到岳南先生擔任駐校作家;岳南先生於去年十月初到校,除講學外,並積極主導及參與各項活動,包括四月份邀請清華名師後裔來訪,以及今天的活動,同時他也會在下月二十六日舉行的「梅貽琦校長逝世五十周年紀念會」演講,在此也特別感謝岳南先生對清華的協助與貢獻。
誠如「南渡北歸」書中所展現,清華人在百年中國知識份子群中,佔有舉足輕重地位;清華自1925年設立國學院,延聘四大導師,震動學術界,即建立起卓然的人文傳統;以到台灣的清華人而言,今年三月底台師大修復梁實秋先生的故居「雅舍」,正式開放參觀,成為台北市第五個文學家故居。在此之前台北市有四位文學家,包括胡適(第二屆直接留美生)、林語堂(教授)、錢穆(西南聯大教授)、殷海光(西南聯大哲學系,清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畢業)諸先生的故居開放參觀,這五位先生的共通點是他們都是清華人;另一方面,大陸在1952年科系調整後,清華人文社會科系受到重創,依據今年中國校友會網發佈的「2012中國大學傑出校友排行榜」,1952年(含)以後畢業傑出校友,在政界英才、兩院院士、社科學家、億萬富豪中,北京大學分別有48、144、 182、82人,共456人,清華大學分別有49、144、18、84人,共292人,清華大學在其他各項均與北京大學在伯仲之間,唯有社科學家類大幅落後,學術受政治干擾,莫此為甚。新竹清華大學在1984 年方成立人文社會學院,1990 年成立國內第一個通識教育中心,2000 年則成立國內第一個科技管理學院,人文社會領域教師約占全校教師之百分之三十,歷年來,在教學研究上有相當優異的表現。
清華作家中,在台灣最知名的應是「腹有詩書氣自清」朱自清先生,他的散文作品:「背影」、「荷塘月色」、「匆匆」、「春」等均曾收錄在中、小學教科書中,自清先生所以能有此際遇,也正因他在國民政府遷台前已經溘然長逝;另一方面,台灣在1987年解除戒嚴,廢除「台灣省戒嚴期間新聞紙雜誌圖書管制辦法以前」,查禁魯迅、巴金、茅盾、老舍、沈從文等留在中國大陸的五四運動後的知名作家,他們的著作、翻譯書籍都被列在查禁的範圍內,清華大學名譽博士「腹有詩書氣自華」的金庸先生,是公認的武俠小說大師,他的作品在台灣長期被禁,也因被標明為「左傾文人」之故;當然「陷匪」、「附匪」文人作品,如聞一多、穆旦等清華名家,更不能倖免,種種顯示兩岸文學交流的意義。
朱自清先生在「文學的標準」一文中,以為中國封建集團主導的傳統文學標準大概可以「風流儒雅」一語來代表。載道或言志的文學以「儒雅」為標準,緣情與隱逸的文學以「風流」為標準。曹丕的《典論.論文》,明白揭示文學價值,「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而不再是依附在「載道」重任下的附庸。另一方面:「年壽有時而盡,榮樂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無窮」,是古今的對話。自清代中業,西力東漸,國學國故在現代化浪潮下,備受西方文明考驗與衝擊。文學不僅是古今的對話,也是中外的對話,如今更是兩岸的對話,希望這次中國作家協會的參訪,能對兩岸文學的交流,有長足貢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