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參加兩岸清華研討會,昨天晚上與今天早上我在台灣都有重要會議,所以未能參加開幕式,後來我注意到在金門會議後北京清華同仁還會訪問新竹清華,所以打算在新竹再與各位見面;據主辦單位告知,到新竹後會依領域分組,沒有大家聚在一起的機會;後來我說安排把大家聚在一起並非難事,又得知北京清華同仁有部份會直接回北京,因而與大家在此見面,一方面表示歡迎,另一方面也感謝金門大學熱誠協助接待。
剛才看到台上金門大學李金振校長題的「兩岸清華同根生,千里金大一線牽」佳句,真正反應三校的情誼;上個月我參加101年暑期大陸交換學生歡送會,在北京清華交換學生表演時,安排了一個唱校歌的節目,結果是兩岸清華師生合唱,看得其他學校交換學生驚訝羨慕不已;兩岸清華不僅同根同源,而都有同是一家人的認知;目前北京清華陳吉寧校長預定於十月八日訪問新竹清華,顧秉林前校長則預定于十月下旬來參加「梅貽琦校長逝世五十周年紀念會」,都將對深化兩校交流,有很實質的助益。
很高興看到近年來兩岸清華都有長足的進度。大陸清華「三個九年,分三步走」計畫, 在1994-2002與2003-2011執行的前兩個九年計畫,成績斐然,今年起,第三個九年,目標是整體推進,全面提高,努力在總體上達到世界第一流大學水準,2020年後爭取早日成為世界著名一流大學; 七月底在南京舉行的「兩岸四地大學校長會議」中得知,北京清華今年的總經費達到十八億美金,以學生人均經費來說要比台灣任何一個大學要高許多,也為第三個九年計畫,奠立了良好基礎,可喜可賀。
兩岸清華聯合研究,最主要的目的還是提升研究水準,往高層次發展。在比較容易量化的科學領域,如果我們看世界學術研究大勢,以科學引用指標(Science Citation
Index, SCI)期刊論文數來說,美國在2007-2011年五年間,每年都巧合的發表約50萬篇論文,中國大陸自2007年15萬篇增加至2011年22.1萬篇,增幅達47.4%,日本自2007年11萬篇減少至2011年9.7萬篇,減幅達11.7%,與此對應的,台灣增幅為16.4%而韓國增幅為17.5%;可見美國大致持平,中國大陸快速增加,日本則在下跌中,解讀這些數字變化雖只是反應學術實力的一種方式,但也與印象中各國的經濟甚至國力消長趨勢一致。
在頂尖標竿期刊方面,「科學」與「自然」兩期刊是科學界公認的涵蓋各科學領域論文的頂尖標竿期刊。在1991-2000年 (前十年) 與2001-2010年 (後十年) 間,「科學」 期刊各出版9,710與8,452篇論文 (article),「自然」期刊對應的數字是9,804與9,192篇論文。在世界研發經費與人力於後十年較前十年均大增背景下,可能是基於希望維持高影響指數的考量,「科學」與「自然」兩期刊所出版論文數沒有大增而反各減少13%與6%,也表示投稿被接受難度更高。
在1991-2000年,台灣、韓國、中國大陸與日本在「科學」 期刊發表論文比率在前十年各為0.22%、 0.17%、1.01%與 5.43%。2001-2010年間各為0.75%、 1.21%、4.70%與 9.54%:在「自然」
期刊發表論文比率在前十年各為0.19%、 0.25%、0.85%與 8.35%,後十年各為0.65%、 1.27%、3.82%與 10.16%。可看出日本在1991-2000年間科學已嶄露頭角,到2001-2010年更為強勁;韓國進步速度較臺灣快,但考慮人口因素,兩者在伯仲之間;中國大陸則進步驚人,且後勢看好。
再看科學超強美國,在「科學」 期刊發表論文比率在前十年與後十年各為百分之53.07%與72.73%:在「自然」
期刊發表論文比率在前十年與後十年各為44.42%與65.09%。與一般印象相反的是,美國主導地位,更為顯著。不可忽視的是,各地與美國合作而在「科學」與「自然」兩期刊發表論文均有顯著增加,一方面反應國際合作趨勢,另一方面,也難免有實際考量。
再看兩岸清華,在「科學」 期刊發表論文,2003-2007年新竹與北京清華各6與2篇,2008-2012年各5與13篇,2012年各2與6篇,在「自然」 期刊發表論文,2003-2007年新竹與北京清華各2與2篇,2008-2012年各5與19篇,2012年各2與4篇。北京清華在近五年有長足進步,而今年兩岸清華均表現突出,相信這種正向趨勢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尤其在兩校進行共同研發合作架構下,屢見亮點,發揚光大。
去年上海交大的大學評比結果,在兩岸四地三千多個大學中,北京清華第一,新竹清華第四,如果考慮規模因素,新竹清華是第一。兩岸清華合作,打遍天下無敵手,一加一遠大於二,相信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在不久的將來,達成共建華人首學,邁進世界頂尖目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