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劉兆玄會長「漢字文化對於世界文明的影響」演講致詞

今晚很歡迎文化總會的劉兆玄會長蒞校演講。劉會長在清大任教多年,在校長任內被徵召擔任交通部部長,後來陸續擔任國科會主委、行政院副院長、院長等職,是清華之光。劉會長在中華文化總會弘揚漢字藝術不餘遺力,今天返校正是演講「漢字文化對於世界文明的影響」。
由於文字是傳遞思想的主要工具,文明的建立與文字有密不可分的關係,有文字為開啟通往文明的密碼之說。「淮南子本經」記載「昔者倉頡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造化不能藏其密,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北京清華中文系教授朱自清論述為「人類對傳播革命的天生恐懼;眾人皆可食矣,魍魎聞之懼焉」,總之驚天動地。我國雖有倉頡造字傳說,但多認為造字非一時一地一人之功,戰國七雄時代,七國文字「異構叢生,形體雜亂」,秦始皇命李斯、趙高等整理使「書同文」,才統一文字,一方面使統一文字綿延兩千年,同時讓漢字成為世界連續使用最久的文字,另一方面也維持華夏地區「分久必合」的局面。
文字的發明是由發明文字衍生。東漢許慎編寫「說文解字」,創立了六書理論,把漢字的構成和使用方式歸納成六種類型,總稱「六書」。漢字以象形字為基礎,發展成表意文字,增加了其他的造字方法,以拼合、減省或增刪象徵性符號而成。發展指事會意形聲、假借、轉注。象形、指事是「造字法」,會意、形聲是「組字法」,轉注、假借是「用字法」。「說文解字」收9,353 其中象形、指事會意形聲約各佔4%<1%13%82%形聲以形符喻義,聲符傳聲,是漢字主要造字方法,假借、轉注則佔很小比率。另外有人認為指事會意可以歸為象形字,象形、假借、形聲是文字發展邏輯程序。一般認為「六書說」只能夠代表東漢以前最典型漢字組織特性,有些不完備清楚之處,而目前所用漢字,形聲字已占九成以上。但「六書說」對於漢字如何形成與分析有助解構漢字,對文字的認讀及字義的理解亦有幫助。
漢字為視覺文字,單音獨體。『說文解字』錄 9,353 字,清朝『康熙字典』共有 47,035 字,教育部的『異體字字典』共有 106,230 字,電腦的 Big-5 字集共有 13,056 字,電腦的 Big-5E 字集共有 17,010 字,『中文標準交換碼全字庫』共有 76,067 字。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的『異體字字典』,最新版為民國九十三年一月正式第五版,內容含正字與異體字,將字典加以數位化,檢索甚為便利。
一般認為常用漢字約三至五千字,九十六年版的《國語小字典》收4,305字,應足夠閱報無礙。根據中央研究院鄭錦全院士分析,『史記』用5,122字種;二十四史,除『清史稿』用近八千字種,其餘多在六千字種以下。另外中研院鄭錦全與曾志朗院士曾分析金庸多部著作,最長的「天龍八部」、「鹿鼎記」兩部書,各約一百萬字,用字都不超過4500字種,約與長約73萬字「一百二十回紅樓夢」相當,與此相應的許多西洋名著,用詞也在五、六千詞種之內,故有「詞涯八千」之說,認為人類語言符號認知上限是八千。
漢字具有「形、音、義」特點。漢字為形符文字,音義宗乎形,音符文字有音有義,義符文字有義無形,如科學符號。以現已習用的科學符號,形符與音符文字皆非對手。在表達思想語言上,形符與音符文字各有勝場。音符文字為語言工具,受語言習慣制約、限制,語言傳遞思想在瞬間,形符文字可細看,要求較嚴。在觸控輸入時代,形符文字在資訊科技的應用上更趨利便,可兼顧地域個性與生活特性。另一方面,漢字的書法藝術,韻律與空間之美,則是舉世獨步。

文字、語言與思想一貫相聯,互為表裏。柏拉圖說:「思想是靈魂在對自己說話」。但文字、語言與思想也常有一定的距離,老子『道德經』開宗明義即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文字、語言未得思想精微希微,而顯得粗疏,「無詞以對」,「文不達意」,「欲辯已忘言」,清華才子錢鍾書曾引經據典有言:「從具體到抽象而表達事物,總不能絕對準確的表達人意」,「像一隻笨拙的百靈鳥,不斷的繞者不可言傳的事物鳴叫盤旋」,是所有文字的挑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