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11年12月31日 星期六

「感恩‧分享-王琇璋作品個展」開幕典禮致詞


很高興參加王琇璋女士的作品個展開幕典禮。本校會計室是很特別的會計單位,在公餘推動行政大樓藝文走廊活動。過去兩年多已有清大師生同仁、退休人員及眷屬超過兩百件作品展出。今年並集結以「遊藝清華」為名出書,而琇璋是藝文走廊主要推手。清華教授,有名的文學家錢鍾書說:「附庸風雅會養成內行的鑒賞」,清華大學很感謝多才多藝的琇璋積極的與社會大眾,特別是清華人分享。

藝術與人文修養對一個人的養成,有深刻的影響。我小學讀「竹師附小」,一、二年級的美術老師孫邦震先生,在講解「蒙娜麗莎的微笑」時煥發的音容像貌,至今歷歷在目。在「新竹中學」唸高中時,美術老師李宴芳先生除了嚴格要求繪畫品質外,常以幻燈片講解世界名畫,從印象派、後印象派到野獸派,獲益良多,至今難忘。英國浪漫詩人濟慈(John Keats)曾說,「A thing of beauty is a joy forever」。也就是說「美的事物是永恆的歡愉」。西哲柏拉圖有云:「美不是別的,只是「善」看的見的形式」。琇璋的畫作令人賞心悅目,與她與人為善的個性相合,予人溫暖健康的感覺。

清華大學深刻瞭解到藝文為大學發展無形資產的重要性,在二十年前即設立藝術中心,藉此幫助同學建立藝術的欣賞能力,提升人生境界,培養創造力與包容的胸臆,增加校園的藝術人文氣氛,發揚大學教育精神。另一方面,學校也積極營造藝文氛圍,除引入羅丹、新宮晉、楊英風、高燦興等大師公共藝術作品,目前正規劃「奕園」的設立。上一與現學年度並分別開始招收音樂、美術資優生,讓原本以理工為主的校園,多了些不同專長領域的生力軍。同時已與台北藝大與台南藝大簽署合作協議,清華與兩校學生自100學年度起可進行相互交換學習,藉由不同的學習場域來激發創意思維,拓展與豐富學習成果。
今天有很多藝文界先進在座,在此除感謝諸位蒞臨,預祝展出圓滿成功外,並盼與諸先進共同努力,普及並發展校園藝術工作


2011年12月29日 星期四

「梁任公來台百年紀念會」致詞

今天很歡迎大家來參加「梁任公來台百年紀念會」。今年適逢民國百年、清大建校百年亦為梁任公來臺百年,是三個百年同慶的佳年,且均與清大有緣。大約兩、三個禮拜前,楊儒賓教授建議舉辦「梁任公來台百年紀念會」,並願配合捐贈有關梁任公來台珍貴文物,感謝圖書館與楊儒賓教授在很短的時間內,積極籌辦此次紀念會,如期在梁任公來台百年舉行,並展示梁任公主題館藏與珍貴文物。
民國3年梁啟超先生在清華的演講「君子論」,引用《易經》乾坤二卦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來勉勵清華學生,後來濃縮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成為代表清華的校訓與清華精神,民國14年清華大學國學院成立時,梁啟超先生與王國維、陳寅恪、趙元任先生並列為四大導師,震動中國學術界,也讓北大黯然失色。值得一提的是梁啟超先生哲嗣梁思成與梁思永先生均為清華人,而於民國37年同時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首屆院士。梁氏一族與清華淵源深厚。

梁啟超先生是百科全書式學者,是百年來中國最重要的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史學家、文學家和、新聞出版家和政論家之一。二十二歲時,即領導「公車上書」,反對清廷簽訂《馬關條約》,二十五歲時,因參與戊戌變法失敗而流亡。一生除積極參與社會與政治改革運動,倡導新文化外,浸淫古今中外多家學說,文思泉湧,著作等身,最膾炙人口的是曾應邀為蔣百里先生《歐洲文藝復興時代》作序,寫成之後,序的篇幅和蔣百里書相當,於是以《清代學術概論》為題,單獨成書。日後更對《清代學術概論》作了重要的補充,出版《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計25萬餘字,反請蔣百里先生作序,一時傳為佳話。



梁啟超先生「新民說」,「論新民為今日中國第一急務」等宏文,曾有多篇載入台灣中學課本中。梁啟超先生以「飲冰室」為齋號。源自,《莊子.人間世》中 「我朝受命而夕飲冰,我其內熱歟」,意為早上接受任命,晚上就得飲冰,以解心中之焦灼。梁啟超先生用此號表現出他一貫的憂國憂民之心。本人在新竹中學唸高一時,作文比賽忝得第一名,獎品即為一本《飲冰室文集》,可謂與梁啟超先生有特別緣分。梁任公百年前來台,對當時正在萌發的台灣民族民主運動以及文化及文學上,都產生相當的影響力。今天大家有幸共同慶三個光輝百年,也要感謝駐校作家岳南主講「梁啟超與西方科學」,台師大國文系許俊雅教授主講「百年之遊:梁任公來台始末」,本校客座教授亦即梁任公曾孫女梁帆女士參與,以最恰當的方式紀念梁任公來台百年。

高中數理資優班專題發表會致詞


首先我代表清華大學歡迎北部八所高中「高中數理資優班」帶隊老師與同學來參加今天的專題發表會。在各位同學未來求學就業過程中,能以簡潔有力的方式發表成果至為重要,因此舉辦專題發表會,提供同學們演練學習機會,別具意義。

本人高三時候,有幸參加當時每所高中僅有一位數理最優代表的「愛迪生科學營」,所以如果我晚生若干年,應該也是「高中數理資優班」學生。另外我也是物理學士與博士,借此機會與各位同學談談讀數理科學的經驗。

在民國五十年代,由於受到李政道與楊振寧先生於1957年榮獲諾貝爾物理獎的影響,台灣高中學生曾掀起一股讀物理熱潮。我即是在此背景下,選擇物理系為我第一志願,幸運的保送到台灣大學物理系就讀。在大一時,化學與微積分被學校安排分別與化學及數學系同學一起上課,所以認識不少化學及數學系朋友。當時流行的想法是化學要學好須要物理好、物理要學好須要數學好,數學學好則可多讀一些哲學,因此大學與唸研究所時課內課外讀了不少數學。現在回想起來,在我以實驗為主的研究上,誇張一點說,是毫無用處,英文是absolutely useless,可謂浪費不少時間、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後來在任教與做研究過程中,對數學不但不畏懼,而有親切感,因而在研讀參考書與學術論文時,不會因所涉數學較為艱深而卻步,其實還是有相當收穫的,所謂功不唐捐。但如有機會重來的話,我希望能在有良師指引下,更有效率的學習。

在我唸大學時,另外一個普遍看法是物理基礎性最高,化學次之,生命科學主要是描述性(descriptive)學問,分析(analytical)的成份少。換句話說,物理、化學、生命科學所須數學依次遞減。這種情況因近年來生命科學快速進展,有相當程度的改觀,譬如生物資訊(informatics)吸引許多電機資訊學者投入,有些統計或數學出身學者,也得在生命科學領域揚名立萬。基礎科學從二十世紀後三、四十年到現在,以生命科學進展最快,其應用潛力漸顯,但學門基礎性的排序並不會因而改變。


一個人的成長,人文素養極為重要。為培育寬闊視野之人才,讓學生不以追求高分為唯一目標,而願意致力於學習效果的提升與達成,得以有機會與時間接觸更多其他有義意的事務,清華大學自99學年度起,學生學業成績由百分計分法改採等級制。相信此項重大變革對本校以及台灣的高等教育,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大家在未來學習上,也要注意不要太早獨沽一味。諸位在高中數理資優,可謂為將來上大學打下很好的基礎。清華大學竭誠歡迎各位未來選擇到本校就讀,最好是在座兩百多位同學一個都不少。最後祝大家專題發表順利,抱得優勝錦標歸。

2011年12月27日 星期二

中嶋隆藏教授捐贈畢生所藏的研究圖書典禮


非常感謝各位,今天百忙中參與這個極具意義的典禮。中嶋教授曾任本校客座教授,除了捐贈畢生所藏的研究圖書給清華之外,並將他的新書《靜坐-實踐與歷史》交付本校出版社出版,
四海一家是人類社會的理想,而在學術界最先落實。現今大家熟悉的大學,由中古世紀而來,向有學術無國界的世界精神傳統,學者跨國界雲遊於各大學校園。近世雖曾一度式微,隨著科學思想的推廣深化,喜得再度擴展於學術先進諸國。中嶋教授曾擔任本校客座教授,正是學者間交流、切磋、溝通,欣賞文化,促進了解與尊重的具體表徵,尤其國際學術交流思潮衝擊,往往能擦撞出絢麗火花,更能豐富校園文化,拓展眼界與思想深度,是一流大學不可或缺的滋潤養分。
嶋教授,在本校中文系楊儒賓教授的引薦下,慨然地將珍藏的畢生學術研究使用,5,000本主題涵蓋中國及日本文化研究的專書捐贈給本校圖書館典藏,這批贈書不僅讓清華的文史藏書更加豐富多元,也對文史學科研究有極大的助益。中嶋教授在今年8月開始整理這批贈書、細心製作清單,並打包裝箱;這批珍貴的贈書一共有154箱,前後共分6批,千里迢迢地,從日本仙台飄洋過海,寄到清華。有人說,對一個學者而言,畢生藏書就是他的世界,每本書就像他的小孩,中嶋教授對清華的隆情高誼,將成為清華珍貴史料的一部份,清華也必須善盡典藏之責,發揮珍貴贈書最大的功能。
「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這句話出自論語中孔子學生子夏,德國大詩人席勒在其傳世名作《快樂頌》中亦有云:「All Men Are Brothers」。這首《快樂頌》詩歌後經貝多芬為之譜曲,Ode to Joy 成為他的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的主要部份。而其音樂更以歐洲之歌為名成為現今歐洲聯盟盟歌、歐洲委員會會歌。中嶋教授捐贈畢生所藏的研究圖書給清華,也契合本校校訓「厚德載物」,四海一家、民胞物與,別具深意,
中嶋教授並將他的新書《靜坐-實踐與歷史》交付本校出版社出版,這本書呈現了中國與日本的知識份子之間,文化互相傳播與交流的樣貌;由這三段機緣,可以看出中嶋教授對清華的信任與情誼,就像是知交的老朋友一樣。初唐大詩人王勃曾有詩「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中嶋教授與夫人將永遠是清華的知己,再一次深深感謝中嶋教授。


「通識講堂」鄭愁予教授「第三個百年-和平永續」演講致詞


很幸運參加今晚的演講會。鄭愁予教授是本校講座教授,為莘莘學子授課,引領藝文風氣,豐富校園文化,本校由於鄭愁予教授的加入,星光更為璀璨。上星期二,喜逢鄭愁予教授以所完成百年詩歌、萬載承平-《和平的衣缽》大作,榮獲推動全球熱愛生命運動舵手的周大觀文教基金會-2011年全球生命文學創作獎章盛會,這是清華之光、生命之光,全球清華學子同沾榮耀。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詩是每個愛好文學的人,豐美的經驗。今晚許多聽眾一定拜讀過鄭愁予教授新詩〈錯誤〉,誰能忘懷詩中「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入,是個過客」佳句,鄭教授在創作時,應有想到李白「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中「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遊,良有以也」句。古詩十九首亦有云「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幸好鄭教授秉燭夜遊的時間不多,接受李白的勸告,「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不有佳詠,何伸雅懷?」因而佳作連連,以優美的詩篇滋潤人生,為讀者蒼生福。

兩週前我到日本京都大學參加「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Association of East Asian Research Universities, AEARU)會議,京都大學松本校長曾提到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的王國維先生曾在該校講學數年、。王先生人間詞話有云「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又有人說「眼睛看得到的是視力,眼睛看不到的是洞見」,成功的詩人能見人所不能見,將浮生百態,簡潔呈現之外,更能發人深省,沉吟不已。

上週與鄭教授餐敘時,鄭教授提到正著手撰寫有關曹操一書。曹操是一個充滿爭議性的人物,一方面「挾天子以令諸侯」,另一方面能忍受誘惑,終其身未篡位自立。曹操曾自云:「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受「三國演義」影響,一般人均以奸雄視之,至多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而「三國志」陳壽評價曹操為「為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同時曹操文學素養很高,「短歌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龜雖壽」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等名句,均為人傳誦沉吟不已。蘇東坡前赤壁賦曾說他「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最近我剛好看到一本「說曹操,曹操就到」新書,書名取自俗語,用以形容曹操用兵如神,而兵貴神速,但他一生征戰,曾多次屠城。鄭愁予教授素有仁俠詩人之美譽,仁者與詩人如何看充滿矛盾的曹操,與今天的演講一樣,是很值得期待的。


2011年12月24日 星期六

北京清華「新竹清華日」開幕典禮致詞

很高興今天能到北京清華舉辦「新竹清華日」。首先我要感謝顧校長與北京清華同仁的鼎力支持。今年七月我在成都參加「兩岸四地大學校長會議」時,向顧校長提出舉辦「新竹清華日」的構想,顧校長「二話不說」,當即應允,為兩岸清華再締造新里程碑!據了解今天活動也開北京清華舉辦台灣高校日活動的首例,可見兩校的不凡關係。事實上世界上沒有兩所大學有這麼密切的關係。不僅同根同源,有相同校名、校訓與校歌。二十年的交流,兩校建立起的關係,展現的善意、誠意,以及情意,是沒有其它學校可以比擬的。兩岸清華不僅都擁有美麗校園,而且辦學的精神、教育的理念一脈相承。
誠如顧校長剛才指出,兩校的交流事項,從清華盃圍棋橋牌賽,到能源、奈米領域的學術研討會;從早年的學生交流協議,一直發展到兩校的全面合作協議;從剛開始的學生暑期項目,到今日北京清華規模最大的校際交流生的交換,無不生動的體現了兩岸清華交流日見頻繁、合作日益深入的發展態勢。兩校每年各投入相當經費,進行共同研發合作已達兩年,並已簽署碩士研究生聯合培養協議。在今年百年校慶之日,更共同舉辦校慶的系列活動,也互派代表致賀觀禮,分享慶典的喜悅。

從今天開始的「新竹清華日」活動,一連兩天,首先於今天下午由新竹清華12位鑽石級的名師分三場次做公開演講,這些名師都是在相關領域上學有專精,並善於將知識學問清楚轉譯成學生認知所能了解的形式的教師。晚上將有兩校學生乒乓球友誼賽。明天早上將進行新竹清華大學教、學、研說明會、交換生座談及茶會。最後我要呼應顧校長所說,衷心期望兩校能夠以新竹清華大學日為新的起點,進一步拓展深入合作的模式和渠道。希望不久北京清華也能於新竹清華舉辦北京清華日,更期待兩岸清華能攜手到全世界的名校舉辦兩岸清華日,而能在新的百年當中攜手邁向世界頂尖大學的行列,共同譜寫清華更加美好的未來篇章。

2011年12月21日 星期三

鄭愁予教授榮獲「周大觀文教基金會2011年全球生命文學創作獎章」頒獎典禮致詞


很感動參加今天的頒獎典禮。清華大學講座教授鄭愁予,所完成百年詩歌、萬載承平-《和平的衣缽》大作,榮獲推動全球熱愛生命運動舵手的周大觀文教基金會-2011年全球生命文學創作獎章,為清華大學增添卓越的詩篇,這是清華之光、生命之光,全球清華學子同沾榮耀。
清華大學有幸在建校百年之際請到名詩人鄭愁予教授為講座教授並為莘莘學子授課。據了解,愁予筆名出自屈原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及辛棄疾菩薩蠻:「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聞鷓鴣。」鄭愁予教授人如其名,與歷史上兩位愛國詩人一樣,譜出謳歌生命的千古絕唱。1948年,鄭愁予教授15歲時所寫的第一首詩〈礦工〉發表在校刊上。16歲時,出第一本詩集《草鞋與筏子》。兩年後,創作〈老水手〉一詩。成為在台灣發表的第一首詩。從此他開始在新詩刊物上發表作品,名聲漸揚。而今經六十年的歷練,從為誰寫詩,到為靈性寫詩;從為藝術寫詩,到為國魂寫詩;從為中國寫詩,到為和平寫詩。一代詩人,作品總是引人入勝,讓人沉浸醲郁,含英咀華。
今年八月二十三日,適與鄭教授同在金門慶祝世界和平日,承蒙鄭教授贈予新近完成大作《和平的衣缽》,拜讀之餘,不勝欣喜。和平不僅是屢經戰亂黎民大眾所共同嚮往,也是普世共同追求的理想。我國在近世紀飽受軍國主義強敵侵略摧殘,加以内戰頻仍,生民塗炭,所幸兩岸已多年無戰事,平和交流日益緊密,目前正是休養生息之大好時機,允應把握歷史機遇,為萬世開太平。只有打開和平之門,我們才能一起飛揚,跨越海峽、跨越世界。鄭教授一本任俠的精神和悲憫的無常觀,詩寫生命、詩寫家國、詩寫天下,深富情感與美感,這本《和平的衣缽》期能引發共鳴,得到廣大迴響,為生民幸,為家國幸,為人類幸。歡迎大家人手一冊《和平的衣缽》,到清華大學成功湖等十大校園美景走讀,一定能欣賞仁俠詩人鄭愁予輕靈筆觸、柔美詩質與浪漫情懷,一定能解開仁俠詩人鄭愁予「和平的密碼」。
周大觀小朋友的童詩「用詩的歡愉來征服生命的悲哀」與事蹟,動人的詩句、純潔的心靈,多年來感動無數的成人與孩童,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發揚大觀勇敢、達觀、不屈不撓、大愛大願的精神,繼續嘉惠人群,照耀人間。如今鄭教授獲頒周大觀文教基金會-2011年全球生命文學創作獎章,確屬實至名歸。今天承蒙高齡的單國璽樞機主教抱病蒞臨參加,讓我們一起為令人感佩的大觀、悲天憫人的鄭愁予教授以及傳播大愛的單國璽樞機主教致敬與歡呼。


2011年12月20日 星期二

頒授金庸先生名譽文學博士典禮致詞

清華大學今年歡慶建校百週年,名譽博士人選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精神為推舉方向。金庸(本名:查良鏞)先生同時為中國近代文學重要作家與華人世界最有成就的報人,為本校校訓最佳典範,本校名譽博士審查委員會據以一致通過授予金庸先生名譽文學博士學位。

金庸先生早慧,15歲即與同學合著「獻給初中投考者」一書,大受歡迎,開始其寫作生涯。成年後,曾任記者、翻譯、編輯、編劇、導演。31歲創作第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至48歲發表巔峰之作《鹿鼎記》,共寫下15部長、中、短篇武俠小說,廣受讀者歡迎,作品多被改編為電影、電視劇、廣播劇和舞台劇,以及電腦動畫、遊戲,為華人世界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


中研院鄭錦全與曾志朗院士曾分析金庸多部著作,最長的「天龍八部」、「鹿鼎記」兩部書,各約一百萬字,用字都不超過4500字,約與長約73萬字「一百二十回紅樓夢」相當,其中代表正面情緒的喜、樂、笑、愉、悅、愛、親等字遠多於代表負面情緒的怒、哀、悲、憤、怨、悵等字;武俠招式又與現今認知心理學最新發現若合符節,說明金庸大師利用大眾能夠認識的有限文字,運用豐富的閱歷、廣博的知識、洗鍊的文章,塑造出一個令人目炫神迷的武俠世界,同時承襲中國古典文學傳統,揉合現代敘事風格,自成一家,對人性世事,刻畫入微細膩,情節波瀾起伏、扣人心弦,豪情俠義,耀然紙上,融合歷史與文化的菁華,將中國文學推上頂峰。金庸小說受到學術界重視,在各個研討會從文學、歷史、宗教、心理、社會及政治層面進行探討。

金庸先生從事新聞工作數十年,「滿腹詩書氣自華」、「左手寫社評,右手寫小說」,為報章雜誌撰寫社評與專欄約千萬字,具有高度社會正義感,提倡民主自由,處處以蒼生福祉為念,是華人社會最有成就的報人。專欄涵蓋歷史、考古、詩詞聯謎、琴棋書畫、電影京劇、中西文學、文化生活、旅遊札記,博學多聞,識見超群,令人嘆為觀止。金庸先生好學深思,研究涉及法律、歷史和佛學領域,82歲以「初唐皇位繼承制度」論文獲得劍橋大學碩士學位, 再以86高齡完成論文「唐代盛世繼承皇位制度」獲劍橋大學哲學博士學位,金庸先生可能是人類有史以來年紀最長的博士。其決心毅力,令人感佩,足為楷模。
金庸先生與清大也有很深的淵源。其叔伯兄弟查良錚,筆名穆旦,清大外語系畢業生及教師,是第一流的詩才與詩人,另一叔伯兄弟查良釗,自清華留美預備學校畢業,1938年出任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教授、訓導長,懂教育與重視教育,處事穩重、無私無畏,人格學問均受普遍敬重;2001年清大頒贈金庸先生榮譽講座教授,他並與劉兆玄前校長、楊振寧博士進行「歲月的智慧大師真情」對談。金庸先生與本校沈君山前校長「以棋會友」交往多年,沈校長一直希望在清大校園中建置奕園,清大也樂觀其成,除已完成奕亭的建築,目前已有吳清源、林海峰、木谷實、曹薰鉉、聶衛平、陳祖德等六位中日韓頂尖圍棋高手完成提字及定棋譜,將刻成碑石立於園中,而金庸先生已為奕園提字,未來此一別具紀念意義的奕園必將成為圍棋聖地,與墨寶交相輝映。金庸先生並允諾以清華校歌中「行健不息須自強」、「東西文化,薈萃一堂」、「春風化雨樂未央」深具意義的三句歌詞提字,勉勵清大學弟學妹,共建校園美景。

各位親友與貴賓,清華大學今天很榮幸頒予金庸先生名譽博士學位,讓我們一起恭賀及歡迎清華大學最新校友金庸博士。

2011年12月15日 星期四

接任「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會長致詞(英文)


It is a great pleasure, indeed, a high honor of mine that I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serve you as the Chair of our association in the next two years, starting on January 1, 2012.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in 1996, AEARU has developed and become one of the most active organizations that brought together the leaders of elite research universities in East Asia; provided us with a network through which we communicated and cooperated with each other.

Looking back, we can say that all of us have invested a great deal of our time and effort to cultivate and strengthen cooperative spirit within our Association. We not only met periodically to discuss and share our ideas on the management, as well as the promotion of AEARU; member-universities have also volunteered their time and expertise to organize and sponsor workshops, seminars that allowed our faculty members to exchange their research findings and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for joint research endeavors. Moreover, we have also provided opportunities, through various programs for our students to meet, interact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In short, collectively we owe a big thanks to all who have served as officers of our association previously. It was due to their devotion and efforts that we can sit here today and reflect on what we have accomplished with a smile and a sense of satisfaction.

While we might all be very happy with what we have done so far, may I also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invite you to think about what else we can do in the future. What can we do as a group that will further strengthen our organization and provide more opportunities to a larger and larger number of our colleagues and students for them to collaborate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For example, can we think of some ways that will allow us to keep all our colleagues and students better informed on the new academic programs, research initiatives and accomplishments that are developing in all of our campuses? Many, if not all of us have bilateral student-exchange arrangements with other member-universities, but, is it desirable for AEARU to design a program through which students from one university can easily enroll and study for a semester or so on other AEARU campus? Shall we promote an AEARU open courseware program? Is it beneficial to establish an AEARU Lectureship so that the chosen scholars can get together to hold an Academic Festival on significant occasions

I don’t mean to layout new agenda for the years to come. What I really wish to do is simply offering some examples that we can ponder, as a group, and find additional mechanisms that will allow us to better serve our colleagues and students alike.


I look forward to working with you. Together, I am sure, we can further enhance our Association in the years to come.

2011年12月9日 星期五

頒授翁啟惠院長名譽博士典禮致詞


清華大學今年歡慶建校百週年,名譽博士人選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精神為推舉方向,而翁啟惠院長很快就獲得審查委員共識,認為是最具代表性的人選之一。
孔子曾說三十而立,換一句話說,也就是人到三十歲之後,不容易再作改變,但是翁啟惠院長三十歲前後卻非常不一樣。翁院長三十歲前的表現,依世俗的眼光,並不是很亮眼,但三十歲以後的表現不凡。前清華大學教授錢鍾書,是知名的文史學家、中國文化批評大師。他的學術代表作取名《管錐編》,意取錐處囊中,就像錐子放在口袋中總會冒出口袋。又如明珠,盒子打開,自會放出光芒。翁院長三十歲過後,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讀書研究表現非常亮麗,以三年時間拿到博士學位,日後在學術研究上的表現都很令人激賞。他是中央研究院院士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獲得許多其他榮譽,在生物有機化學及醣分子科學研究上居於世界領先地位,是自強不息的典範。
另一方面,翁院長長期從事生技製藥、疫苗開發、疾病防治研究,發展出新的觀念,進而帶動新一波生物科技研究。於公元兩千,在他學術生涯高峰時,接受時任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邀請,回到臺灣主持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多醣體研究室,20032006間以中央研究院特聘研究員兼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主任,帶領團隊從事世界前沿研究。2006獲總統特任為中央研究院第9任院長,由於其領導卓越,獲得高度肯定,2011經過程序,連任為第10任院長。翁院長長期悉心關注國內生技產業發展,促成「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的開發,同時基於「國家正面臨空前的人才失衡危機」,廣邀國內重要的產業、教育、科技、媒體與藝術等各界代表,共同連署「人才宣言」,也獲得行政院回應,將重要建議納入修正之科技基本法中。其對社會與國民福祉的關懷以及貢獻,堪為厚德載物表徵。


翁院長在約四十年前畢業於台南一中,曾保送清華大學化學系,因家人期待他讀醫科,所以放棄保送,與清大失之交臂。同時,在翁院長學術生涯中,其實也屢與清大交會。他大學就讀台大,而台灣大學自民國四十年起,六十年來,前兩任校長,錢思亮與閻振興校長分別是清華化學系與土木系畢業生、任期長達三十一年。翁院長擔任中研院院長,而中央研究院自民國四十七年起至翁院長到任,四十八年中,歷任五位院長,其中四位即胡適、錢思亮、吳大猷、李遠哲四位院長歷時四十年是清華人,今天翁院長成為清大名譽博士,將正式成為清華人,也是清華第五位中研院院長,更是清華的新榮耀,讓我們一起歡迎與恭賀翁啟惠校友。「名譽理學博士」學位給他。

2011年12月8日 星期四

圖書館RFID智慧圖書系統啟用剪綵典禮致詞


今天很高興來參加圖書館RFID体驗活動。據知清華大學圖書館RFID系統建立是國內圖書館首創,採用1次可以讀取多本書籍的晶片,比起以前的條碼要逐本讀取,對藏書量龐大的圖書館而言,方便又有效率,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圖書館同仁盡心盡力,求新求進,為清華大學在圖書服務上再度拿到一個第一,本校RFID智慧圖書系統啟用我要感謝與恭喜諸位同仁,同時也要謝謝承辦專案的艾迪訊公司蘇亮總經理以及工作人員如期完成系統的架設。

近年來 RFID日漸風行,用於識別或追蹤庫存、資產、人員,特色是大量、平行與及時讀寫、記錄與傳送。廣泛用於車輛、設備、書籍等貨品。另一方面,現代技術已可將RFID標記(tag)縮小到頭髮直徑大小,不久以前報載有科學家將RFID標記黏在活螞蟻身上,藉以追蹤以研究其行為,可見其潛力無窮。
清華大學學習資源館不久後將落成啟用。圖書館在屢創新猷之餘,必須要思考圖書服務,甚至視聽教育的未來以及因應方案。約兩個禮拜前,我曾接受IC之音的專訪,主要是談讀書的趣味,行前我特別數了一下我在校長宿舍書房裏的書,大約約略有七、八百本,由於這些書極少例外,都是我當校長以後買的書,算起來,平均每天買書超過一本,因此我可稱為愛書人。另一方面,近十幾年來,我僅到本校圖書館兩次,一次還是去年在此召開的新書發表會。一個愛書人近十幾年來幾乎沒有上圖書館,可看出大學圖書館正面臨巨變。

上週六(123日),在成功大學舉行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成果發表會中,廣達電子林百里發表「高等教育的社會運用」專題演講說,現今「C (雲端科技)世代」,「學習搜谷歌、交友玩臉書、集會靠推特、購物上亞馬遜」,重視人性化設計,進行毀滅性的革命(destructive revolution)。曾經引領風潮的「隨身聽」,而今安在?喧騰一時的 Erickson, Nokia手機,甚至對資通訊產業有推波助瀾之功的Intel, Microsoft, Yahoo無不面臨被取代的威脅。今天教務長也在座,前幾天我跟他談到現在網路上許多開放式課程,精緻而動人,學習不受時空限制,未來課堂教學必會受到極大的衝擊,本校必須未雨綢繆。

現今書籍相對便宜,愛書人喜歡的書,儘可買回家看,同時電子書逐漸風行,電子期刊幾已完成取代紙本期刊,在科技發展日益加速的此時現刻,圖書館不誇張的說,正面臨生存危機,必須警惕,認真思考未來方向。各位同仁可想想我們是否會毫不猶疑的鼓勵我們的子弟投身圖書館專業? 必能體會到急迫性。在今天本校超高頻無線射頻智慧圖書系統啟用之際,願與各位共勉之。


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清華通識講堂岳南先生「二十世紀知識份子的南渡北歸-以西南聯大為主軸的起承轉合」演講致詞


很感謝現在擔任本校駐校作家的岳南先生今晚演講「二十世紀知識份子的南渡北歸」。一九九六年遠流出版大陸新銳作家岳南先生「風雪定陵」一書,不僅榮獲當年中時開卷十大好書獎,並且狂銷超過十七萬冊。岳南先生目前已是大陸作品銷售達數百萬冊的馳名作家。著作另有《萬世法門》、《復活的軍團》、《日暮東陵》,及《尋找北京人》等,將歷史與考古新發現融進自己的文學作品中,並在讀者、考古及歷史學家中引起注目,深受讀者歡迎,是紀實文學大師。其中《復活的軍團》和《風雪定陵》被譯成日、英、韓、德等國文字出版;勤於筆耕的他,為讀者在古今交織與中外錯綜的敘事宏構裡,重現古帝國文明。今年六月時報出版社出版岳南先生《南渡北歸》,是以民初到內戰時期知識份子遭遇為主題的巨作。時報出版社為本套書所出專刊中,列舉二十八位學術大師,其中至少有十九位為清華人。從一個清華人的觀點來看本書,感覺處處皆見清華人,遍地皆為清華事,情節扣人心弦。岳南先生有意以三年時間,撰寫「梅貽琦大傳」,兩岸清華共同永久校長行誼,在岳南先生史家筆下將得以廣為流傳,是所有清華人所深切期待的。
今天演講主題包括「以西南聯大為主軸的起承轉合」。西南聯大是對日抗戰時期,由國內頂尖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在大後方成立的聯合大學,名師雲集。有人比喻彷彿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與耶魯大學在美國西南部成立的聯合大學,是中國史上最強大學。西南聯大成立之初,包括原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學生各約六百、三百、一百餘人,四大學院院長,理、工、文學院院長來自清華,法學院院長原在南開,另外三常委中,唯有梅貽琦校長長駐昆明,為實質校長,所以許多西南聯大人都以清華人自居。1946 10 月,清華在北京復校,依物理系學生志願,繼續到北京與清華大學就讀的各為10人與53 人,可是清華的主導性。值得一提的是,西南聯大教授不滿兩百人,學生最多時不過兩千人左右,在物力極為艱困時期,卻能培育出如未來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李政道等一流人才。抗戰時期,政府決定大學不可因處於戰時而廢,戰後建設才有人才可用,實為明智。
最近傳記文學社出版了由前西南聯大美籍教授易社強 (John Israel)所著「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Lianda: A Chinese University in War and Revolution),該書英文原書於1999年完成,在大陸卻無人敢翻譯出版,因易社強堅持翻譯本不容刪改。該書有一段文字大意是說西南聯大許多激進師生抨擊國民政府貪腐、專制,迎來了加倍貪腐、專制的共產政權,這些人有許多也遭遇到家破人亡慘劇,歷史的弔詭,發人深省。同時該書翻譯本由西南聯大校友劉紹唐先生創辦的傳記文學社出版,也是美事一樁。
剛才看到岳南先生在白板上寫下一串學術大師名字,絕大多數列在清華大學欄下,但列在北京大學欄下的胡適與曾招掄先生,中國營造社的梁思成、林徽因先生,其實也是清華人。清華百年風華,有大師前賢光耀,發揚光大是現今清華人的責任與使命,能不凜然?論語泰伯篇有云「任重而道遠」,願與所有清華人共勉。
今年清華歡慶百歲,在六月份有幸拜讀《南渡北歸》,震撼不已,適逢岳南先生於七月十九日,專程到清華拜謁梅貽琦校長墓園,因而結緣。很高興近日岳南先生已到校擔任駐校作家,展開一連串活動,包括參加今天由人社學士班、中文系與歷史所合辦「歷史與敘述」研討會。最近幾個月,閱讀了岳南先生好幾部大作,感想頗多,但我今晚並無意代他演講,現在讓我們歡迎岳南先生,聆聽他必然精彩的演講。


「歷史與敘述」研討會致詞


本研討會的源起是因為今年清華大學由人社院提名,而經審查委員會一致通過頒予金庸先生名譽博士,人社學士班蔡主任與中文系劉主任建議配合頒授名譽博士學位盛典,與歷史所合辦「歷史與敘述」研討會,以表慶賀。當初是期望有最具影響力華人作家美譽的金庸先生能共襄盛舉,不意金庸先生因健康狀況不克來台領獎。雖然最後決定將頒授典禮改於本月十九日在香港舉行,但辦理研討會的計畫不變,有呈示金庸小說在文史傳承發展中的地位重要意義,很高興能恭逢盛會。

清華大學於明民國十四年成立清華國學院,自四大導師以還,史學大師雲集,在史學界建立起屹立不搖的地位。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等鴻儒揭櫫「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陳寅恪先生「王國維先生紀念碑銘」有云:「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我國素有春秋史筆,亂臣賊子懼的說法,要以發掘真相,求真實供鑒誡。梁啟超先生有言:「史者何?記述人類社會賡續活動之體相,校其總成績,求得其因果關係,以為現代一般人活動之資鑒也」。另一方面,近世著名哲學家克羅齊Benedetto Croce) 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All history is contempory),認為往事只有在當代人生活中發揮作用才成為歷史。因此,同樣的歷史在不同的時期會有各自的詮釋。在專制時代,湯武革命是否「弔民伐罪」,商紂是否「酒池肉林,暴虐無道」,評價是否公正客觀讓人存疑,秦始皇「焚書坑孺」,豈無「藉政治黑手統一口徑」之心;中國歷代均設置專門記錄和編撰歷史的官職,司馬遷在殘暴的漢武帝虎視眈眈下修史,能把漢高祖劉邦寫的血肉真實,殊為難得,想必也有難言苦衷;司馬光撰「涑水紀聞」,在宋太宗子孫當朝之際,就「燭光斧影」公案難免有為尊者諱之嫌。「漢書」開創了斷代為書的先河;「斷代史」由史官編纂前代王朝的官方歷史,評述前朝政事,危疑較少,較易發揮;但蜀漢亡而徵入西晉為著作郎的陳壽編寫「三國志」,尊被迫禪讓給晉的曹魏為正統自不為奇;乾隆朝編纂《四庫全書》,「全毀,抽毀,剜去以外,並且刪改古書內容」,以求政治正確,「不但藏之內廷,還頒之文風較盛之處,使天下士子閱讀」,又是對史料之另一番摧殘。所幸這些史料問題,在民主自由、資訊發達社會大有改善,但「曾子殺人」,「謊話講一百次,會讓人以為是真的」,在現代社會也屢見不鮮。

本研討會以「歷史與敘述」為名,點出歷史分記述史實與研究敘述兩部份。這也是歷史迷人處,每個人、社會、國家、甚至人類與宇宙萬物,都有過去,都有歷史。即使以人類有文字記載以後時期為分界稱歷史,「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是向來史家所寄。歷史有必然卻又充滿了偶然,大家都常問,我們所讀的歷史是否是信史,真相為何?是否有定論?歷史有長久的合理性嗎?歷史發展是否具有規律性?歷史是循環的嗎?英雄造時勢,還是時勢造英雄?歷史的教訓有用嗎?讀史能使人明智嗎?一連串的問號,都可有膾炙人口,正反不同說法。尤其有趣的是,人人可插嘴,本人一向對歷史學者最為敬佩,因為歷史學者要功成名就,必須藝高膽大,方能殺出重圍。

歷史的敘述可有多種形式,古典小說如「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對其背景時代以及人物都有很深刻的刻劃,其影響可能比正統史家所言更為遠大。熟讀金庸先生小說「越女劍」、「天龍八部」、「射英雄傳」、「神俠侶」、「倚天屠龍記」、「碧血劍」、「鹿鼎記」、「書劍恩仇錄」的讀者,對范蠡、西施、北宋時代大理國、契丹族、成吉斯汗、南宋襄陽守將、朱元璋、崇禎、袁崇煥、康熙、吳三桂、乾隆不免有新的觀感。金庸先生在後期,也多有改寫之舉,似是提醒世人,不可照單全收。據了解,金庸先生改寫重點在邏輯性與合理性。這也說明歷史研究,除發掘史實外,敘述邏輯性與合理性的掌握,也很關鍵。另一方面,從不同角度看歷史,饒有新意,也會讓人欣於所得,沉吟不已。最近我閱讀大陸作家李開元所著「秦崩」一書,提到漢高祖比秦始皇僅小三歲,他們有四十七年是並存於世的幾近同齡人,秦朝歷時十五載,秦始皇死後三年而崩,楚漢相爭不過四年,項羽自刎烏江,僅得三十歲,李斯聰明一世,年過七十歲,仍參與合謀易儲,不二年被腰斬於咸陽,趙高深受秦始皇器重,主謀沙丘之變和望夷宮政變,沙丘之變不滿三年,「指鹿為馬」,並誅秦二世迎立子嬰繼位,子嬰即位五天後趙高與家人同遭處死,讓人有「既有今日,何必當初?」之嘆。杜牧阿房宮賦有云:「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歷史興亡衰替有如此者。

學歷史講求史料證據,人類發源可上溯近百萬年,文字發明迄今只有幾千年時間,在有文字以前,要了解史前社會的唯一途徑就是考古學。甲骨文的出土,促進了各國學者對中國上古史和古文字學等領域的深入研究。王國維先生利用甲骨文的實物資料證實了司馬遷《史記·殷本紀》中對商朝的記載,即自商湯建國到商紂滅亡,有三十一王,歷經六百多年;同時,也更正了一些《史記》中的錯誤。而目前在清大擔任駐校作家的岳南先生正是能將歷史與考古新發現融進自己的文學作品中,並在讀者、考古及歷史學家中引起注目的知名作家。從敦煌石窟到漢墓,從定陵到秦兵馬俑坑,從大國衰榮到滄桑歷史……,先後出版的《風雪定陵》、《萬世法門》、《復活的軍團》、《日暮東陵》,及《尋找北京人》,深受讀者歡迎。其中《復活的軍團》和《風雪定陵》被譯成日、英、韓、德等國文字出版;《風雪定陵》獲一九九六年《中國時報》開卷版 「十大好書獎」,銷售量高達十七萬冊以上,勤於筆耕的他,為讀者在古今交織與中外錯綜的敘事宏構裡,重現古帝國文明。今年六月時報出版社出版岳南先生《南渡北歸》,是以民初到內戰時期知識份子遭遇為主題的巨作。時報出版社為本套書所出專刊中,列舉二十八位學術大師,其中至少有十九位為清華人。從一個清華人的觀點來看本書,感覺處處皆見清華人,遍地皆為清華事,情節扣人心弦。岳南先生有意以三年時間,撰寫「梅貽琦大傳」,兩岸清華共同永久校長行誼,在岳南先生史家筆下將得以廣為流傳,是所有清華人所深切期待的。

在《風雪定陵》與《南渡北歸》中,清華人因歷史敘述而下場悽慘的所在多有,而歷史公案往往由政治需要論斷,牽涉之人甚至因而慘遭奇禍。如清華激進教授吳晗,在共軍進佔北京後,曾奉命接管清大,後任北京市副市長,先是應毛澤東鼓勵,頌揚明朝諫官海瑞直言敢諫,但文化大革命期間卻因為《海瑞罷官》劇作而被當權者批鬥,最後不得已在獄中自殺,家破人亡。另外,太平天國領袖李秀成是忠是奸,各方引經據典,爭辯不休,最後由毛澤東號稱「鐵證如山」拍板定案。政治干涉學術橫行,益發彰顯陳寅恪先生一生治學秉持「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可貴。可悲的是,陳寅恪先生不能見容於當道,晚景悽涼,在文革批鬥中,滿腔悲憤離世。「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清華人「典型在宿昔」,當惕厲奮發,承先啟後,光大前人嚴肅治學精神,為往世繼絕學。


清華通識講堂岳南先生「二十世紀知識份子的南渡北歸-以西南聯大為主軸的起承轉合」演講致詞


很感謝現在擔任本校駐校作家的岳南先生今晚演講「二十世紀知識份子的南渡北歸」。一九九六年遠流出版大陸新銳作家岳南先生「風雪定陵」一書,不僅榮獲當年中時開卷十大好書獎,並且狂銷超過十七萬冊。岳南先生目前已是大陸作品銷售達數百萬冊的馳名作家。著作另有《萬世法門》、《復活的軍團》、《日暮東陵》,及《尋找北京人》等,將歷史與考古新發現融進自己的文學作品中,並在讀者、考古及歷史學家中引起注目,深受讀者歡迎,是紀實文學大師。其中《復活的軍團》和《風雪定陵》被譯成日、英、韓、德等國文字出版;勤於筆耕的他,為讀者在古今交織與中外錯綜的敘事宏構裡,重現古帝國文明。今年六月時報出版社出版岳南先生《南渡北歸》,是以民初到內戰時期知識份子遭遇為主題的巨作。時報出版社為本套書所出專刊中,列舉二十八位學術大師,其中至少有十九位為清華人。從一個清華人的觀點來看本書,感覺處處皆見清華人,遍地皆為清華事,情節扣人心弦。岳南先生有意以三年時間,撰寫「梅貽琦大傳」,兩岸清華共同永久校長行誼,在岳南先生史家筆下將得以廣為流傳,是所有清華人所深切期待的。

今天演講主題包括「以西南聯大為主軸的起承轉合」。西南聯大是對日抗戰時期,由國內頂尖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在大後方成立的聯合大學,名師雲集。有人比喻彷彿美國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與耶魯大學在美國西南部成立的聯合大學,是中國史上最強大學。西南聯大成立之初,包括原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學生各約六百、三百、一百餘人,四大學院院長,理、工、文學院院長來自清華,法學院院長原在南開,另外三常委中,唯有梅貽琦校長長駐昆明,為實質校長,所以許多西南聯大人都以清華人自居。1946 10 月,清華在北京復校,依物理系學生志願,繼續到北京與清華大學就讀的各為10人與53 人,可是清華的主導性。值得一提的是,西南聯大教授不滿兩百人,學生最多時不過兩千人左右,在物力極為艱困時期,卻能培育出如未來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李政道等一流人才。抗戰時期,政府決定大學不可因處於戰時而廢,戰後建設才有人才可用,實為明智。

最近傳記文學社出版了由前西南聯大美籍教授易社強 (John Israel)所著「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Lianda: A Chinese University in War and Revolution),該書英文原書於1999年完成,在大陸卻無人敢翻譯出版,因易社強堅持翻譯本不容刪改。該書有一段文字大意是說西南聯大許多激進師生抨擊國民政府貪腐、專制,迎來了加倍貪腐、專制的共產政權,這些人有許多也遭遇到家破人亡慘劇,歷史的弔詭,發人深省。同時該書翻譯本由西南聯大校友劉紹唐先生創辦的傳記文學社出版,也是美事一樁。

剛才看到岳南先生在白板上寫下一串學術大師名字,絕大多數列在清華大學欄下,但列在北京大學欄下的胡適與曾招掄先生,中國營造社的梁思成、林徽因先生,其實也是清華人。清華百年風華,有大師前賢光耀,發揚光大是現今清華人的責任與使命,能不凜然?論語泰伯篇有云「任重而道遠」,願與所有清華人共勉。

今年清華歡慶百歲,在六月份有幸拜讀《南渡北歸》,震撼不已,適逢岳南先生於七月十九日,專程到清華拜謁梅貽琦校長墓園,因而結緣。很高興近日岳南先生已到校擔任駐校作家,展開一連串活動,包括參加今天由人社學士班、中文系與歷史所合辦「歷史與敘述」研討會。最近幾個月,閱讀了岳南先生好幾部大作,感想頗多,但我今晚並無意代他演講,現在讓我們歡迎岳南先生,聆聽他必然精彩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