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19年12月27日 星期五

2019年12月清華材料系尾牙致詞

201912月清華材料系尾牙致詞

一年中過兩次尾牙,好不幸福

前幾天吃湯圓的時候,想到「冬至到了,尾牙還會遠嗎?」真是「一年容易又尾牙」,尤其今年農曆新年落在明年一月,所以材料系尾牙訂在12月。與2018年年尾牙訂在今年1月,都在2019年舉行,一年中過兩次尾牙,好不幸福。

剛才很高興聽到系主任報告今年材料系成果輝煌,所以今天的「歲末成果檢討」已經可以圓滿收場。另一方面,今晚能同時見到材料系許多退休同仁以及系友攜眷參加,是分外的欣喜。材料系在七、八年前,即有許多教師將屆齡退休的危機感,事實上在未來五年內,仍會有約三分之一的老師會退休,其他同仁有一天也會退休,所以我今天在歲末之際與大家分享一下過去一年「半退休生活」的精要部分,供大家參考,希望「老少咸宜」。


每個人學會游泳很是重要

去年我共出國七次,最驚險的一次是一月份的寮國之旅,在遊河的時候,所乘小汽船翻覆,個人也完全沉入水中,幸好我從高中起即習游泳,所以今天尚能與大家一起過尾牙,因此每個人學會游泳,以備不時之需,很是重要。同時由於全身濕透,身上所攜之手機泡湯報廢,由於手機已是「不可一日無此君」,回台只能新購﹔恰巧新購之   iphone10 像機要比報廢的   iphone6 像機強大很多,在以後旅途中,包括「西安之旅」、「北京之旅」、「德國之旅」、「杭州之旅」、「廈門之旅」都發揮了大用,留下許多高品質的珍貴照片,可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形容。

沒有紀錄就等於沒有發生

另一方面,我今年出了四本書,分別是演講集「一個校長的思考」(二)、(三)以及散文集「清華行思與隨筆」()()。當初動念出演講集,主要是為留存紀念,並與親朋好友分享,後來發現「紀錄的意義大於紀念」,更能體會「沒有紀錄就等於沒有發生」,所以又出了散文集。可能有同仁認為 「出書與我何有哉?」,事實上我在幾年前也並沒有計畫出書,「但計畫趕不上變化」,所以很不一定你哪天也會出書。總之把重要的部分記載下來,撰文有整理思緒及抒懷的優點,出書兼具不僅為個人,也是為團體「紀錄與紀念」的功能,是很值得鼓勵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今年六月我曾有「北京清華」之行,主要是去看望當年與我一起擔任校長的顧秉林前校長,並經安排重遊「工字廳」、參觀「校史館」等地。深深感受到「北京清華」欣欣向榮,近幾年在各方面飛速進步的氣象﹔不可諱言的是比「新竹清華」進步快很多,主要差別是政府支持的力道有很大的差異。例如「北京清華」一年一千兩百億的經費約為「新竹清華」二十倍,甚至比台灣教育部與科技部用於高教的經費總和還要多,是很值得我們警惕的。

展望明年,除已規劃的三次旅遊外,希望在四月底校慶前,出版「清華的故事」新書。文稿已完成約百分之九十,但須稍加補充。「清華的故事」將分三部分,即「北京清華」、「新竹清華」以及「兩岸清華」,請大家熱烈期待。

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新年行大運」,材料系捷報連連,清華校運昌隆。


看不出玄機

天真活潑

2019年12月16日 星期一

2019 未來運算研習會引言

2019 未來運算研習會引言

匯聚海內外學研及產業界菁英

與大會主席吳誠文副校長合影

超越無限-電腦系統結構的精彩未來

未來運算潛力無窮

今天很榮幸在「2019 未來運算研習會」(2019 Workshop on Future Computing) 主題演講時段擔任引言工作並介紹以「超越無限-電腦系統結構的精彩未來」 (To Infinity and Beyond - The Amazing Future Computer Architecture) 為題的主題演講人王文漢博士。

不久以前在台北舉行的一個與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 有關的研討會中,有一位主講人在做結論時,提到對人工智慧的展望,「想不到一個領域用不到它」,「在可預見的未來都會很有用」,總言之「可大可久」,簡明而直指核心。在數位科技加速進步,AI更日新月異的今天,要如何面對影響生活日益深廣的AI,是每個人,尤其是相關領域學者與專家,必須關切的問題。

201715-8日,美國「未來生活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曾在美國加州Asilomar召開為期四天的「有益AI會議」(Asilomar Conference on Beneficial AI),聚集了一百餘位AI領域學者、專家以及產業領袖,商討AI對未來生活影響的各項議題,最後共同擬就「Asilomar AI 原則」(Asilomar AI Principles) ,共有二十三項,包括研究、倫理與價值以及長程議題,面向廣泛而考慮周密,可見國際間在三年前即已重視相關議題。[1]

在今年926日,我有緣受邀與昨天的主題演講人郭毅可院士在「人工智能與未來社會」講座後與談,郭院士在講座中談到一門新興學科「機器行為學」,代表性的著作是今年四月「自然」雜誌刊載的「機器行為學」回顧文章 (Machine Behavior) [2],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oratory)學者 Iyad Rawan領銜發表。文中提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Herbert Simon曾在發表論文中問到:「是否也存在所謂『人工』科學,專門研究人造物與所引起的現象呢?」從動物行為研究來看,機器也經歷出生,成長、傳宗接代、演化過程,具有相當的相似性,而藉由研究機器的行為以及與環境的互動,可針對研究、倫理與價值以及長程議題,做廣泛而深入的探討,可視為「Asilomar AI 原則」的衍生成果,是可喜的發展。 

昨天在研討中,有主講人談到是否要擔憂AI發展的未來,我個人認為也許不必「杞人憂天」,但必須要擔心,也就是 One should be worried , but not too much worried at this time. 因為「超人智慧」(super intelligence)一旦實現,會來得非常迅猛,讓人措手不及,悔之晚矣!

同時也有人提到,世界上一定會有壞人(evil people)不顧後果發展AI,但差別是強國動用所有資源強力發展,與少數惡棍國家、組織或個人發展,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如美國在二次大戰的「曼哈頓計畫」(Manhattan Project),在不算長的時間內成功引爆原子彈,並用於轟炸日本廣島與長崎上﹔另一方面,由於聯合國禁用化學與生物武器,二次大戰以後七十幾年,大型殺傷性生化武器並未出現,說明人類還是有相當的選擇,及早提醒與教育大眾,不當AI 發展的破壞潛力與如何作適當選擇在現階段已刻不容緩。

據我了解,國內學界在與「Asilomar AI 原則」相關議題上,不論在教學與研究上,都著力不深,這也許是我們應急取直追的地方。有鑑於此,本人將協助財團法人「中技社」於明年主辦一個與「AI治理」(AI Governance) 相關的研習會,探討關鍵議題,還請大家多多支持。

[1] Asilomar AI Principleshttps://futureoflife.org/ai-principles/?cn-reloaded=1

[2] Iyad Rawan et al. “Machine Behavior,” Nature 568, 477-486 (2019).

2019年12月10日 星期二

廈門「清華海峽研究院交流會」致詞

廈門「清華海峽研究院交流會致詞

剛才郭常務副院長在開場時提到今天是「清華海峽研究院(「海研院」) 遷入新址的第500而我也恰巧於七年前今天   (2012127) 在廈門首次聽到成立「海研院」的發想當時是在「鼓浪嶼」清華體育名師「馬約翰紀念館」落成典禮的場合,由「清華廈門校友會」(校友會) 提出,希望結合兩岸清華的力量,以成立一個實體機構,如「聯合研究院或中心」,具體落實合作雙贏的成果。我個人非常認同這樣的構想,所以在第二年,也就是20138月,率領新竹清華的多位一級主管,包括教務長、研發長、主任秘書、科管院院長、工學院院長等專程到廈門做進一步的商談,並在「校友會」安排下,造訪相關單位以及勘查可能建址等,可惜後來由於政治因素,由兩岸清華共同經營「聯合研究院或中心」的原始構想未能實現,而由「北京清華」與「新竹清華校友會」校友會對接。

如今喜見「清華海峽研究院」2015417日成立,是由廈門市人民政府結合兩岸清華大學共同成立的按企業方式運作的事業單位;同時也是北京清華大學繼深圳、北京、河北、浙江之後與地方共建的第五個地方研究院。

「清華海峽研究院」依託兩岸清華大學技術、人才,充分發揮三方優勢,服務於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和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打造創新創業生態圈,積極支援福建省及廈門市快速發展,促進海峽兩岸融合,推動福建自貿區的發展,努力將自身建成國際一流的科技創新、高技術產業化和人才培養基地。有「創新創業沃土兩岸菁英樂園」願景而以「橋梁、搖籃、生態為使命: 有相當正確的方向光明的前景。據今天在場的「海峽院」兩岸產業促進中心的黃小琛執行長說明,在兩岸產業促進各方面已有相當進展,相當令人高興。

從昨天約於中午時分抵達廈門起,首先與兩岸合作EMBA班我曾授過課的學員們歡聚下午到翔安「聯芯集成電路製造(廈門)有限公司」(「聯芯公司」) 參訪並與包括許誌清首席執行官暨副董事長和陳祖謙副總等清華校友座談,在在可見校友們成就非凡,親愛精誠。今天早上我與「北京清華」顧秉林前校長會面時,特別準備了一張我與他今年六月在北京會面的照片,而在這張照片中,我們手持2010年我出任校長一個半月內,顧校長來「新竹清華」訪問時與我合影相片。今早我們再持這張照片合影,是「一張照片,三次會面」的佳話。細數顧秉林前校長有約兩年時間與我同時擔任校長,兩人歷年來交流連這次至少達十六次,可見「兩岸清華」是真正「一家親」。同時今天來參加會議的「兩岸清華」校友更是精銳盡出包括在「海研院」落實開設公司營運的「閎康科技」謝詠芬董事長,謝董事長是清華「三清幫」(學士、碩士、博士)成員,與「聯芯公司」許誌清首席執行官暨副董事長都是我指導的研究生,因此我也與有榮焉。







我在初任「新竹清華」校長時,即有「兩岸清華攜手合作,打遍天下無敵手」的信念,希望「海研院」在「兩岸清華一家親」的基礎下,協助具體落實「兩岸清華攜手合作」,讓「兩岸清華」揚名天下,成就輝煌歷史。

2019年12月7日 星期六

「一張照片,三次會面」- 兩岸清華前校長交流佳話

「一張照片,三次會面」- 兩岸清華前校長交流佳話

前不久接到廈門 「清華海峽研究院」(海峽院) 邀請參加「兩岸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交流會」,得知「北京清華」顧秉林前校長也在邀請之列,多了一分接受邀請的動力,今天很是高興能在廈門再次與顧校長會面。

今天我特別準備了一張我與顧校長於今年六月在北京會面的照片,而在這張照片中,我們手持2010年我出任校長一個半月內,顧校長來「新竹清華」訪問時與我合影相片。所以等下合照,就可留下「一張照片,三次會面」記錄。


六月從北京回台後,寫了一篇「兩岸清華校長交流」文章,細數顧秉林前校長有約兩年時間與我同時擔任校長,兩人歷年來因公務交流至少達十四次,而重點是副標題 -- 「兩岸清華一家親之一例」之「兩岸清華一家親」。這篇文章已收錄在我上月出版的散文集「清華行思與隨筆」() 中。

今天我也帶來 「清華行思與隨筆」()() 兩本新書請顧校長賜教﹔而這兩本書談及許多「兩岸清華一家親」的事例,包括()冊中的「百年追憶王國維之女王東明回憶錄」序言、「清華外交學人小傳」序、「學術大師、「清華文武雙傑 吳國楨省主席與孫立人將軍」、「清華之子 清華之師」、「見故人而思故人」、岳南先生「《大學與大師》清華校長梅貽琦和他的時代」序 、《一個時代的斯文》修訂版序、「兩岸清華校長交流」、「追思李恆德院士」等,()冊中則有「徐賢修教授訪問摘記」、「北京之旅」、參加北京「第四屆國際納米能源及系統會議」紀事,「浪漫古城德國之旅記遊(十三):寧芬堡宮」、紀念黃延復教授兼為「梅貽琦校長逝世五十周年紀念會」文集序、郭毅可院士「人工智能與未來社會」講座與談等。舉例來說我與世界頂尖大數據專家郭毅可院士對談前,談到兩人與清華淵緣,立即一見如故,而在其後餐敘中,同座中除有馬英九前總統外,並有劉兆玄與劉炯朗兩位清華前校長﹔在德國寧芬堡宮之遊中,巧遇「北京清華附中」師生,在得知我是「新竹清華」前校長後,很自然的大家一起合照,留下溫馨紀念。

在此順便向大家預告,我要出的下本書,已取名「清華的故事」,文稿已大致就緒,但須稍加補充,預計於明年校慶前出版。「清華的故事」將分三部分,即「北京清華」、「新竹清華」以及「兩岸清華」。說起「兩岸清華」,可謂內容豐富。而在我寫的「兩岸清華校長交流-兩岸清華一家親之一例」一文中附了九張我與顧校長歷次交流會面的照片,很可喜的是在之後又蒐尋到兩張照片,將收納於新書中,使紀錄更為完整。

昨天約於中午時分抵達廈門,就承蒙兩岸合作EMBA班校友設宴接待,下午則參訪由清華校友擔任執行官與副總經理的「聯芯集成電路製造(廈門)有限公司」並與校友座談,處處可見校友們成就非凡,親愛精誠,深盼在「兩岸清華一家親」的基礎上,兩岸清華共同更上層樓。





「聯芯集成電路製造(廈門)有限公司」清華校友座談致詞

聯芯集成電路製造(廈門)有限公司清華校友座談致詞

這次是到廈門市參加「清華海峽研究院」主辦的「兩岸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交流會」,能有機會與各位校友與友校談文毅總經理在異鄉見面,是分外的緣分,也讓此行收穫滿滿。





「聯芯集成電路製造(廈門)有限公司」與清華的關係非常深厚,經由許誌清首席執行官暨副董事長和陳祖謙副總以及各位的關連自不在話下,同時「聯華電子」董事會中有三位董事是「清華人」﹔很高興向大家報告,今年四月,在洪嘉聰董事長提議下,董事會通過捐贈一億元協助清華整建大禮堂為「聯電大禮堂,君山音樂廳」,以紀念去年剛過世的沈君山校長,可見關係非比尋常。大家在音樂廳落成後回校,看見「聯電大禮堂」,一定倍感溫馨。

君從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今天我帶來最近一個月內出版的「清華行思與隨筆」()()兩冊各兩本,一套送給誌清,一套則供有興趣的校友傳閱。這兩本書是我整理歷年來,以不同身分所撰寫的文章,共一百八十餘篇。由於內容幾乎全部於個人在清華任教時期所撰,且多與清華直接關連,故以「清華行思與隨筆」命名。

這兩本書的出版是延續我從年起,陸續出版的三冊收錄我擔任清華大學校長後的演講集「一個校長的思考」()()()全三冊,而出的散文集。五本書都與清華密切相關,由於祖謙是我出的書長期訂戶,大家有興趣的話可向他請教一二。另外向大家預告的是,我打算出的下本書,已取名「清華的故事」,文稿已大致就緒,但須稍加補充,預計於明年四月校慶前出版。

「清華的故事」將分三部分,即「北京清華」、「新竹清華」以及「兩岸清華」。說起「兩岸清華」,可謂內容相當豐富。明早我預定與「北京清華」顧秉林前校長會面,我特別準備了一張我與他今年六月在北京會面的照片,而在這張照片中,我們手持2010年我出任校長一個半月內,顧校長來「新竹清華」訪問時與我合影相片。回台後,我寫了一篇「兩岸清華校長交流」文章,細數顧秉林前校長有約兩年時間與我同時擔任校長,兩人歷年來因公務交流至少達十四次,而重點是副標題 -- 「兩岸清華一家親之一例」之「兩岸清華一家親」。明天我打算再持這張新照片與顧校長合影將是一張合影照三次方或一張照片三次會面的有趣照片。這些事例說明,「兩岸清華」是真正「一家親」。

此次到廈門是應邀參加「海峽院」活動。當年「廈門清華校友會」倡議成立「海峽院」時,「新竹清華」曾有相當程度的參與,2013年我曾率「新竹清華」多位一級主管專程到廈門做進一步商談,並到可能院址勘查,可惜後來因政治因素,無法由「兩岸清華」共同經營,錯失「兩岸清華攜手,打遍天下無敵手」的良機。目前「海峽院」是由「北京清華」與「新竹清華校友會」對接,力道自然稍弱,前幾天聽今天在場的「海峽院」兩岸產業促進中心的黃小琛執行長(核工73)說明,在兩岸產業促進各方面已有相當進展,相當可喜,但希望未來兩岸情勢能「柳暗花明」,讓「兩岸清華」能真正發揮1+1遠大於2的威力。而大家作為兩岸交流的先頭部隊,也盼望有一日能夠有更大的貢獻。



2019年11月20日 星期三

閎康科技謝詠芬董事長演講致詞

閎康科技謝詠芬董事長演講致詞

來聽講有多重意義

至少在三篇文章中出現

2008年「閎康科技」園區分公司開幕

台灣材料領航者人生故事座談

贈送新書

「雙百會」最新會員

世界級分析公司

由蔡能賢與游萃蓉老師開授的【半導體製程】課程很難得的請到「閎康科技」謝詠芬董事長來演講。今天我來聽講有多重意義,一來謝董事長是我指導的碩士生與博士生,二來我很希望了解「閎康科技」近來的成就,三來也是藉此機會贈送我的新書「清華行思與隨筆」(上)以感謝她參加為支援材料系發展籌募「永續基金」而成立的「雙百會」。同時我也要贈書給蔡能賢與游萃蓉老師,蔡能賢老師是「雙百會」的最新會員,游萃蓉老師則是老牌會員。

大家也許記得九月份我也在此贈書給台積電余振華副總經理,為免大家誤會我因出版的書銷路不好,而到處送書,在此特別聲明當時送的是我的演講集「一個校長的思考」第三冊,今天送的則是最新出的散文集「清華行思與隨筆」(上)。這本書是我整理歷年來所寫的文章全二冊的上冊,特別的是至少在三篇文章中有謝董事長照片或對她有所報導﹔其一是在「科學工業同業公會三十周年」專刊序言一文中。附有2008年我以國科會副主委身分,參加「閎康科技」園區分公司開幕典禮的合影照片,其二是1997年3月我擔任「中國材料學會」理事長時所寫會員動態,報導「謝詠芬博士榮獲『電子元件與材料協會』傑出青年獎」,再者是1998年9月報導「謝詠芬永久會員喜獲麟兒」。

很湊巧的是我在上週五「中國材料學會」年會中曾與謝董事長同台。當時是參加由「中國材料學會」彭裕民理事長主持的「台灣材料領航者人生故事座談」,我與謝董事長都忝列「領航者」,應邀以代表身分與會。在第一輪發言完畢後,彭理事長問我謝董事長在就讀研究所時,是否能夠看出他將來的成就? 雖然我不太可能給否定的答案,但我可以很肯定的說,是很清楚的看到,而這是根據大數據分析得來的結論。

謝董事長在發言時曾提到她在我的研究室曾擔任過總務工作。上個月我指導的第106位博士生畢業,在這些博士生中比較有成就的共同的特色正是曾在研究室擔任總務。而研究室總務通常不是由我指定,是在同儕中自然產生,必備的條件是具有服務精神以及領導能力。現成的範例除了謝董事長外,當天在場的有今年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得主交大吳文偉教授、榮獲今年「中國材料學會」唯一會士榮銜的台大楊哲人教授,還有今年國科會「哥倫布計畫獎」得主以及榮獲「中國材料學會」青年學者獎的清大呂明諺教授等。他們另外的共同特色就是善於溝通,就學期間就會與師長比較親近,增進彼此了解。

很高興地看到謝董事長創立以及持續經營的「閎康科技」建立了很好的口碑,業務蒸蒸日上,成為世界級的分析公司。這裡我必須要承認的是,當年她打算辭掉待遇優厚的職位創業時,我是極力勸阻的一位,顯示謝董事長不是很聽老師話的學生,而闖出今天的成就,這告訴各位同學不一定要聽老師的話。但要注意的是也不能完全不聽話,否則你要學成畢業可能會有困難。

2019年11月15日 星期五

材料科學學會年會領航者人生故事座談發言

材料科學學會年會領航者人生故事座談發言

忝列「台灣材料領航者」之列

千金難買早知道

沒有紀錄,就等於沒有發生

人人可做到的基本待人之道

去年蒙「材料科學學會」諸先進抬愛,忝列「台灣材料領航者」之列,今天「材料科學學會」在年會中舉辦「領航者座談」,我也自然應邀參加共襄盛舉。

「材料科學學會」在年會中舉辦「領航者座談」,應不會是希望「領航者」講自己的豐功偉業,而是談談由自己的經歷,給大家甚麼建議。無疑的,今天在場的「領航者」各有勝場,在思索今天我要與大家分享甚麼的時候,我想到比較特別的是,我在之前約一年半時間,出了五本非專業的書,今天也藉此機會談談,為什麼會出這些書?有甚麼領悟?給大家甚麼建議。

我的出書,從長期看,純屬偶然,是在我擔任清華大學校長以前,從未動過的念頭。機緣是在擔任清華校長期間,有很多致詞機會,由於我得益於一位高中師長的教誨,養成在公眾面前講話事前想好內容大綱的習慣,演講時較有條理,並減少疏漏﹔同時儘量把握不講重複話、有意義並給聽眾帶來新知、具啟發性的原則,得到相當多的正面迴響。而個人認為,致詞同時也是一個宣導治校理念的機會,所以將部分特殊場合致詞文稿上載於清華官網上﹔有校外人士看到後,主動提議編輯出書,當時雖認為不是適當時機,但也開始刻意儘可能將所有致詞轉換成文稿,以備未來不時之需。在校長四年任期中,累積下來,竟達370餘篇。

卸任校長職務後,逐步將致詞轉換成文稿轉載於「部落格」中;其後在許多場合致詞也一併轉載於部落格,以與同儕友朋共享。幾經考量,認為或有出版價值,2018年起,陸續將講稿整理出書,「一個校長的思考」(一)於同年9月出版,「一個校長的思考」(二)、(三)(全三冊)則分別於今年4月與5月出版。

在將致詞稿上載於「一個校長的思考」部落格的過程中,發現利用部落格是一個整理各種文稿有效率的方式,也逐步將歷年於不同場合及情境撰述的文稿上載於另闢「文章彙集」、「清華一百問」部落格,幾年陸續上載下來,「文章彙集」已有一百八十餘篇,約三十餘萬字。根據出版演講文集的經驗,最好的留存「紀念與紀錄」方式,就是整理集結出書,「清華行思與隨筆」(),已於本月初出版,「清華行思與隨筆」() (全二冊)已完成三校,預定於下月初出版。

今天我帶上台的是最近出版,還在發燙的「清華行思與隨筆」() 內容包括清華材料系系刊、國科會與新竹科學園區專刊、科學月刊等與材料科學相關邀稿。另有1995-1999年間,本人擔任「材料科學學會」理事長於會訊發表之材料科學理事長報告及學會會員動態以及兩岸材料界的互動。所以從材料人的觀點,你可以看到1980年代初與1990年,清華材料系的師資、學生、課程、設備、研究情況,也可以看到「材料科學學會」1995-1999年間重要活動以及會員動態,在世殊事異之際,為材料界留下一段彌足珍貴的紀錄。

總之,我在十年前仍毫無規劃情況下,在近期出版了頗具「紀錄與紀念」價值的五本書,如有甚麼領悟的話,就是順勢而為,但一環緊扣一環,
一、由於我擔任校長需要在很多場合致詞,而我很珍惜與重視這樣的機會,逐漸養成習慣留存文稿,累積下來,共約四百餘篇,得以整理出約七十五萬字的文稿,
二、深切體會「沒有紀錄,就等於沒有發生」的意義,出書兼具不僅為個人,也是為團體「紀錄與紀念」的功能,
三、在養成撰寫致詞稿的習慣後,體會到利用撰文整理思緒及抒懷的優點,所以在碰到感受比較深的事件時,也盡量抽時間撰文以「紀念與紀錄」﹔
四、由於影像「勝於千言萬語」的威力,文稿配合照片,常可使臨場感增加很多,在收尋照片之時,深感在現今資料存儲日益簡易與廉宜時代,基於保存「紀憶」以及宣導的強大威力,應值得各單位在記錄活動方面,多付一分心力。
五、撫今思昔,常想如果在擔任「清華工學院」院長以及國科會副主委時,能夠將致詞內容轉成文稿留存,應可為「清華工學院」以及「國科會」記錄加分不少,所謂「千金難買早知道」,同時在一口氣寫完二十篇「德國之旅記遊」、四篇「2019杭州之旅」後,對於以往數十次以上旅遊世界各地,以及遍歷大陸各省沒有做類似的記遊,深感婉惜,雖然沒有把握當時能抽出足夠時間,克竟全功,但部分留存則是觸手可及,只有「悔不當初」了。

每個人都有許多值得「紀念與紀錄」的經歷, 如果能夠及早動念,刻意地投入心力,效果自然會更好。尤其對年輕人來說,有許多機會創造值得「紀念與紀錄」事蹟的機會。最後我引在我「清華行思與隨筆」() 書中兩位智者的話,勉勵大家,一是美國知名的領導專家、演說家John Maxwell說:「人們會以一句話總結你的一生」 (People will summarize your life in one sentence, pick it now),勉勵人及早擇定目標並努力以赴。另一則是美國大學籃球賽保持得到冠軍次數最多記錄的教練John Wooden說,他希望熟人記得他「對待別人的方式是『善良與體貼』(kindness and considerateness)」,他想的不是僅有少數人可達到的豐功偉績,而是人人可做到的基本待人之道,願與大家共勉之。

2019年10月30日 星期三

人工智慧與生命2.2

人工智慧與生命2.2

今天很高興在中技社主辦的大陸學子來台交流參訪行程中與兩岸學子談談人工智慧與生命2.2」(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Life 2.2,AI and Life 2.2。生命2.2大家以前可能沒聽過,這是我自造的名詞,等一下再向大家說明。

自造的名詞

目前我們頂多處於生命2.1階段

美國「未來生命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 的創辦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鐵馬克 (Max Tegmark) 在去年出版「生命3.0:人工智慧時代,人類的蛻變與重生」(Life 3.0: Being Human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一書,將自然形成生命依複雜程度分成三個階段,生命1.0為純粹生物性演化,生命2.0為文化面演化,自身的軟體可以訂製,生命3.0則為科技性演化,同時大幅改變自身的軟硬體措施。

「超人工智慧」(Super Intelligence) 指的是能力超乎人類水準的AI,理論上這種AI能理解自己被賦予的任何任務,並為了完成任務進行思考和學習,並且在任何觀乎智能的能力上,都優於人類。生命3.0即「超人工智慧」,這本書試圖勾勒「超人工智慧」出現之後的未來。

目前我們頂多處於生命2.1階段,有許多科技突破,深度增強學習,在遊戲、機器人動作等、卓越的人機合作,AI能幫助人類看得更深入,進而實現未來仍會快速進步在大多數領域能力與人類不相上下

在近未來,也就是在5-10年內姑且稱為生命2.2,會是一番甚麼情況,我們應如何因應呢?

一、科技進步將加速:
在科學研究上,常會遭遇海量並複雜數據問題,以往即使將數據數位化,利用計算機處理,仍有所不足,甚至常有遺珠之憾但有AI的協助如在高能或粒子物理搜索太陽系外行星人類基因組P53蛋白質研究、新材料開發等都均有很突出的表現未來論文發表與研究計畫書,甚至可能由AI審核。

科技進步將加速

大幅改變我們生活型態﹕
便利生活方式如精準廣告、線上購物行動支付普惠金融智慧電網、語音辨識語文翻譯、智慧助理、無人駕駛車、手術機器人、人工智慧診斷系統等,幫助我們減少意外疾病貧窮勞役不公不義

大幅改變我們生活型態

三、逐漸走入人類生活的進步AI科技,更需要確保可靠值得信任,照我們意思行事,當科技的威力越來越強,如AI當機,導致金融市場、輸配電網或核武器系統故障,後果不堪設想,應該用積極主動的方式取代被動回應,在事前做好安全性研究以防患於未然。可以從驗證 (verification)、驗效 (validation)、管控 (control )和資訊安全 (security) 四大AI安全性研究主要技術著手

四大AI安全性研究主要技術

在星際探索方面幾次災難性事件,說明軟體驗證的重要,恰巧AI能幫助我們改善驗證工作。如何讓目前已發展出的工具功能更加齊全更易於上手並大量推廣是重要的挑戰。

在金融、生產製造、交通運輸醫療領域方面,經驗顯示,除驗證外,驗效同樣重要,驗證是看「有沒有把系統做好?」驗效「有沒有把系統做對?」也就是說,角色是否有時效﹕有甚麼方式可以改進不確定問題?

在交通運輸、能源配置、醫療領域方面有時候,通過完整的驗證和驗效都不足以避免意外發生,還要能做到有效管控,讓操作的人類監控運作狀況,並在必要時介入改變系統的運作方式。必須要在人與機器之間,建立有效的溝通方式,包括友善的介面。不只要讓機器本身能維持正常運作,還要讓機器能與人類緊密合作。

通訊產業市售電腦影響最大的領域,增加的挑戰是提高對抗惡意軟體和駭客入侵的資訊安全等級。不遭駭客入侵是未來發展AI,必須追求的目標,但在資訊安全攻防未曾停歇的對抗中,目前尚無必勝的防守之道。

四、人類發明了法律體系創造誘因,促進合作,AI系統可讓人類的司法體系更公平,更有效率。法律程序可看成是一個運算過程,輸入的資訊是證據與條文,輸出的結果是判決。「機器法官」讓人期待。原則上可以實現「法律之前,人人平等」,消除人為偏見,避免無心之過。機器系統不會疲累,熟稔法律條文、專業技術和知識,高效率的審理案件。

五、在法律執行之外,法律體系也須迅速跟上AI發展腳步,避免AI對個人隱私、資訊自由、責任義務和法令規範造成的問題。立法時要提供最大的誘因,促使AI研究成果以最大的可能,朝有益社會的方向前進

「機器法官」讓人期待

六、在武器方面,AI控制武器的可靠度為最高指導原則,毫無妥協餘地,並應針對某些自動化武器制定國際禁令

現在檯面上的武器都屬於「人為查核點」系統但由於使用者介面的混淆仍可能失效。把AI發展出新穎的殺人工具,絕對不是選項之一。讓人憂心的是,2016年美國用於民用AI的投資金額雖超過10億美元,但美國國防部在2017年提報AI相關計畫達120-150億美元。

在制定國際禁令上雖然困難重重但以生化武器之例,禁令的頒布讓生化武器擺脫不了惡名,仍達到限縮使用的效果,國際禁令有其必要。

另一方面,AI在軍事運用上,可發動網路戰。自動化程度越高的社會,遭AI攻擊影響的層面越大,損失越慘重。優先鞏固好對抗網路戰的防禦工事,會是短期內發展AI最重要的目標。

針對某些自動化武器制定國際禁令

六、機器取代人力,則是現在進行式,就業問題,將是主要挑戰。未來應尋求機器不擅長的工作,包括需要與人互動,充滿不可預測性,同時又需要具備高度創造力的工作。樂觀的人認為被取代,會轉換為更好的工作,悲觀的人則認為大多數人類將淪為失能一族,但可能短多長空。

過去四十年來,財富分配不均惡化益發明顯,數位科技發展使問題更為嚴重。整體社會要能妥善分配AI所能創造財富中一小部分,以免分配不均的問題會更惡化同時應努力找出改進財富分配方法全民基本收入是一個值得嚴肅思考的問題

全民基本收入值得嚴肅思考


八、低度就業社會,人類可以透過其他活動,尋求重視的使命感


有獎徵答

贈書紀念

與交流參訪團領隊合影

兩岸青年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