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14年1月29日 星期三

102年第二梯次退休人員茶會致詞 [2014-1-28]

  歡迎大家來參加今天的「退休人員茶會」,由於我三天後就要從校長職務卸任,所以最近常常有人以為我也要退休,雖然我也一再聲明是卸任而非退休,但對退休越來越「有感」也是事實,而按照規劃,我在兩年半以後也要追隨大家,成為名符其實的退休人員,所以也常思索退休後的生活。

2014年1月25日 星期六

校長卸任惜別會致詞 [2014-1-24]

時間過得真快,約四年,在此地就任校長,一愰任期即將屆滿,本月九日,我在 「公立大學院校協會」校長惜別會上,曾向與會的校長透露一個秘密,也就是大學校長是個很好的工作,當時引起一片笑聲,但如果認真回想,擔任清華校長卻真是一個非常好的工作。

2014年1月23日 星期四

清華永續基金記者會致詞 [2014-1-22]

  歡迎大家來參加今天的「永續基金記者會」,有教育家說:「大學是一國皇冠上的明珠,」而清華是台灣高教的明珠;最近上海交通大學公佈的「兩岸四地大學評比」,本校與去年一樣,名列第三,京清華、台大分第一、二名;清華雖次於京清大、台大,但是受限於規模以及資源投入,如將此項因素納入考慮,則清華是「華人首學」,並非過譽,這點是「清華人」可以引以為榮的;但由於近年來政府財政困難,對國立大學支援力道有所不足,譬如說,清華大學學生人均經費為哈佛大學的十二分之一,北京清華的三分之一,長此以往,清華大學很難更上層樓,甚至維持現在的競爭力,因此決定展開籌募 「永續基金」,所募得母金持續穩健投資,投資利得提供清華永續發展:

2014年1月18日 星期六

清華創業日開幕典禮致詞 [2014-1-17]

  首先歡迎大家來參加「清華創業日」(NTHU Entrepreneur Day)這是清華第一次辦「創業日」,從數字來看,台灣社會在創業方面相當吊詭,有人說台灣是董事長密度最高的地方,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統計,101年中小企業有1,302,351家,占所有企業97.67%,而從統計年鑑來看,101年新設公司有37,094家,所以說國人不勇於創業是迷思,中國古代史學名著,《戰國策》《韓策》中即有「寧為雞首,不為牛後,」之語,喜歡「當老闆」,說是深植在國人DNA,或基因中,並非誇張。

2014年1月12日 星期日

洪淑芳女士新書發表會致詞 [2014-1-11]

  很高興來參加本校校友洪淑芳女士「人間有情天 最是愛情」新書發表會,淑芳同時也是本校通識教育中心導師,善於觀察大自然景物之細膩,進而闡述生命中的珍藏與感動,寫作題材與攝影作品皆以有情天地為題,作人世間真情詮釋。

2014年1月8日 星期三

楊儒賓與方聖平教授收藏書畫文物捐贈典禮暨圖錄發表會致詞 [2014-1-7]

今天來參加發表會與捐贈典禮是充滿了感動,剛才有記者問,這次捐贈與我有什麼關係?我想一個間接的關係是楊教授夫婦曾是我的對門鄰居,另外很高興新竹名士林占梅先生玄孫林事樵校長也到場並捐贈一幅珍貴字畫,而林校長是我五十六年未見的鄰居,當時住家正位於我家與劉國平院士家中間,我家後來頂給彭助產士,改建後成為接生醫院,本校科管院傑出校友曾建煌校友即在該醫院出生,如果我說曾校友在我童年時住家原址出生的,可能會讓人大惑不解,但並沒有不對,也是巧合而成的趣事。

楊儒賓與方聖平教授雅好收藏書畫文物以及台灣研究及初期漢學研究藏書,窮二十年以上的時間,花了許多珍貴的精力與金錢,聚積了相當可觀的收藏,今天一舉將多年來收藏的498件珍貴書畫文物,以及台灣研究與初期漢學研究藏書747冊捐贈給國立清華大學典藏;他們開闊豁達的思維、慷慨與人分享的胸懷、歷史傳承的情操令人敬佩,對清華的熱愛讓人動容。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認為,人活著就要擁有人生的目標,但今生今世累積的地位、名譽、財富,不得不全數放下,只有帶著更美麗、高尚一點的靈魂離開這個世界,才是人類存活的意義。楊儒賓與方聖平教授的義舉,深得其中三昧。
楊教授並協助國立清華大學出版社為該批書畫文物出版《鯤島遺珍:臺灣漢人書畫圖錄》、《瀛海掇英:臺灣日人書畫圖錄》。在我翻閱兩書的《珍》與《英》時,不禁興起莊嚴的歷史場景感,《鯤島遺珍》收錄的是臺灣漢人水墨繪畫與書法為主的作品,多出自文人士子之手,第一單元是宦遊來台的士人所留下的,第二單元是「兩種兩岸:『中台』與『日臺』的徘徊」,收錄日治時期台人書畫,頗多「中台」、「日臺」兩地友誼之作,留下彼時兩岸往來的鴻爪,「日臺」之間一些唱和之作,也見證當時部份歷史,第三單元是殖民地下的文化傳承,書法大致維持傳統的面貌,扮演同化而非被同化的角色,第四單元是竹塹雅集,顯示日治時期新竹文風相當興盛,不僅包含知名的林占梅、劉銘傳、陳寶琛、辜顯榮以及林獻堂、杜聰明先生作品,也包括其他許多文人雅士高水準作品。
《瀛海掇英:臺灣日人書畫圖錄》收錄了十二位總督,除一位之外另有畫作,從其書法作品,可看出都具備漢學修養,有相當漢詩與書法水準,發揮了某種程度日台磨合作用,在軍人與官僚部份,包括伊藤博文、後藤新平、犬養毅等名人,六位日本軍司令官多參與過日本侵華戰爭,日治台灣明顯是殖民統治;其次是文人學者與僧侶作品,台灣做為異類的存在,提供了日本文人雅士異國風味的想像空間,另有部份與台北帝大有密切關係的文人學者;最後則是書畫家作品,山川留勝蹟,我輩復登臨,和軍人政客相比之下,日本旅台畫家比較能正視台灣山川與人文的特殊性。
楊教授在「為什麼是清華?」一文中,提及「我常被問:為什麼要將文物捐獻給清華大學?」「為什麼要問「為什麼」?」「由於我的工作環境以及蒐集文物的資金主要來自於工作單位給的薪資,趨勢已經很清楚。但更關鍵的因素是臺灣的國立清華大學的特殊位置使然,」「選擇清華就是交給清華選擇,」「清華的校史說明了一切!」「成立清華的錢是由美國的「庚子賠款」退款所支付的,義和團事件—中華民國成立可以視為中國的原生現代性面對西方的現代性的一個調節過程,1900年是第一個歷史點。」「清大成立的機緣是20世紀破曉時分的罩頭烏雲,義和團的「扶清滅洋」是全球性的反抗西方現代性的一個著名的案例。」「但清大也是近代中國科學成就的搖籃,諾貝爾獎的得主,兩彈一星的貢獻者,都聚集於此。接納與反抗一體,屈辱伴隨榮譽共生,清華大學的校史就是近代國史的一個縮影。」
「清華校史上第二個重要的日子是國立清華大學於1956年在臺復校,」「在1949這個關鍵的年分,代表文化傳統價值的于右任、張大千、錢穆、徐復觀等人,以及代表自由民主價值的胡適、傅斯年、梅貽琦等人都選擇了渡海,而不是待在故國,這種選擇的意義非常深遠。我相信文化傳統與民主自由理念的接枝乃是中國歷史發展的正途。」「1949後的中華民國最後的結果是華人在自己的土地上,運用自己的文化力量,完成了民主的轉化,也建立了一個大致符合人性發展、社會正義的社群,」「在臺灣的國立清華大學正是1949的產物,也可以說是1949的象徵。」「臺灣的國立清華大學脫離了北京的老校址,原有老清華的人員南下臺灣,在新竹另立旗幟,這種與共產中國的決裂以及與原來校名、理念的承續,正顯示了臺灣清大的重要意義。」「它的「可能性」遠遠超出「現實性」。」楊教授語重心長的說:「我很期盼上述所說的「可能性」轉化為「現實性」後,歷史的天平能往更公正的部位平衡一點,兩種現代性匯合的內涵可以再豐富一點。」

兩教授曾表達希望學校建立博物館的願望,這點清華已有初步規劃,甚至預定地的環評都已完成,是在「只欠東風」階段,希望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早日實現;楊教授另一願望是希望學校能「另請高明」編輯捐贈文物後續圖錄,這點恐怕不容易做到,如果大家看到這次出版精美雅緻的《鯤島遺珍:臺灣漢人書畫圖錄》與《瀛海掇英:臺灣日人書畫圖錄》,都會同意楊教授是最理想的不二人選,還請楊教授「好人做到底」,清華則會在聘任助手與其他方面盡力配合,早日得以「功德圓滿」。

2014年1月7日 星期二

校外獎項晚宴致詞 [2014-1-6]

上月18日,清華也在此設宴,除了宴請校務諮詢委員外,也為楊振寧院士伉儷洗塵,楊院士此次來校,一方面是參加次日,也就是1219日「清華名人堂」開幕典禮;清華歷來大師雲集,校友人才輩出,不僅璀璨杏壇,更深刻影響社會思潮、嘉益人群,適逢原第一招待所改建為多功能會所,包括名人堂、接待中心、校園導覽中心、教師員工聚會所以及「清華樂集」練習及表演場所,而以「清華名人堂」為名;第一批「名人」,包括大門口梅校長與四大導師浮雕以及胡適、楊振寧、李遠哲三先生半身銅雕,門前「清華名人堂」五個大字則由集胡適先生墨寶而成;胡適、楊振寧、李遠哲三先生分別為北京清華、西南聯大與新竹清華代表。

2014年1月5日 星期日

生醫科學館動土典禮致詞 [2014-1-4]

很歡迎大家來參加「生醫科學館」動土典禮,這是本校三天來第四個動土典禮,先是前天有學人宿舍動土典禮,昨天則進行綠能館清華實驗室動土典禮,再加上六月份動土的育成中心,校園熱鬧滾滾,顯示學校欣欣向榮之氣象,是非常讓人欣喜的。各場館從籌建到發包,本校總務處、校規室同仁備極辛勞,首先我要代表學校向大家致謝。

2014年1月4日 星期六

清華實驗室動土典禮致詞 [2014-1-3]

歡迎大家來參加「清華實驗室」動土典禮,清華實驗室原先規劃為跨領域研究大樓;由於主要供電資學院使用的「台達館」新近落成,又有李偉德校友捐建「綠能館」,尹衍樑先生協助捐建「生醫三館」,可滿足部份需要,情況改變,加以經費龐大,在998月「籌建委員會」會議中決議暫緩,而適逢擬議已久的「雙化館」籌募經費也遇到瓶頸,無以為繼,經考量各方的需要,並與理、工學院充分溝通討論下,決議動員物理、化學、化工、材料四系主要是校友的力量,由四系籌募各至少五千萬元,再加上學校配合款興建,很高興得到熱烈迴響,募款工作進行相當順利,基本上已經達標,因而積極展開籌建工作,而促成今天的動土典禮。

綠能館簽約與動土典禮致詞

綠能館簽約與動土典禮致詞

歡迎大家來參加「綠色低碳能源教學研究大樓」(綠能館)簽約與動土典禮。今天的典禮代表的意義在清華校史上創造了許多第一,首先李偉德校友捐助金額高達一億五千萬元,創清華校友獨自捐贈的記錄;其次是以捐贈者尊翁李存敏先生大名命名,再者,是先建後贈,「綠能館」完全由李偉德校友出資興建,完工後再贈與學校。

2014年1月3日 星期五

學人宿舍動土典禮致詞

學人宿舍動土典禮致詞 

歡迎大家在風和日麗,喜氣洋洋的大日子來參加學人宿舍動土典禮。清華在新竹建校開始,就很重視教師的居住問題,這由第一批建築就包括學人宿舍可以看出。這第一批建築也就是名建築師王大閎先生所設計建造的東院1-10號宿舍。在梅貽琦校長日記中,多有記載。清華教師自建校伊始迄今人均表現在台灣一直最為優異,追溯原因,與早期能夠充分提供教師職務宿舍有重要關係,一方面利於延攬優秀師資,一方面讓住校教師得以「安身立命」、「安居樂業」,以校為家。

2014年1月1日 星期三

2013年清大鐘塔跨年活動致詞

很高興來參加學生會舉辦的2013年清大鐘塔跨年活動,還有4個小時,2014年即將翩然來臨,相信大家回顧2013年,都依依不捨但也倍感充實;英文有句話叫You ain’t seen nothing yet也就是「精彩的還在後頭」,清華的教育目標是希望透過健全的教育讓學生能活出精彩人生。也在此祝大家在2014年有可圈可點的生活與學習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