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清華學堂「從胡適的詩看中國夢」演講致詞

很歡迎也感謝台灣積體電路文教基金會陳健邦董事到清華學堂來演講「努力造幾個小晨星:從胡適的詩看中國夢。」陳健邦董事是清華大學傑出校友,也是我台灣大學物理系畢業的學弟,清華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第一屆預官志願國防役進入工研院。曾服務於電子所、台積電,擔任過德碁半導體總經理一年、台積電台南廠區的副總經理等,也擔任過新竹巿清華大學校友會理事長。2001年獲頒清華大學傑出校友,是最熱心的校友之一。
我與陳健邦董事結緣,也有幾分偶然;由於清華劉炯朗前校長擅長舞文弄墨,有時喜歡玩文字遊戲,有一次以沈君山前校長名為上聯,有獎徵求下聯,我是應徵者之一,僥倖入選為三名優勝者之一,獲贈陳健邦董事提供簽名大作新書「挑燈人海外」,該書附標題為「中微子的探索」,而「中微子」正是健邦兄在港台報刊、網路發表評論文章諸多筆名如「微中子」、「中微子」、「陳可中」之一;「挑燈人海外」取自清朝中後期著名思想家、文學家龔自珍詩「人海外,拔劍夢魂中」,想是景仰龔自珍講求經世之務,志存改革,追求「更法」,為後來士人提倡變法圖強的先聲;該書是一個高科技工作者的學習、管理、藝術觀和政治評論。共分為:「打開書本,打開明天」、「不做神州袖手人」、「領袖非天生」、「萬人叢中一握手」、「浮想小記」、「美的行旅」與「台灣思想起」等七輯。以「中微子」--一個微小中國知識份子的特殊見解,道出對家國社會的關懷,見解獨到,當時印象極為深刻,最近因為要來聽健邦兄演講,在書櫥中找出重閱,仍感溫故知新,收獲良多。
健邦兄在序言中說明為何要「挑燈於人海之外」,在廣闊的書堆與無邊的思想海洋探索?他引白居易言:「文章為時而作,詩歌為事而作,」說明他寫文章的用心與企圖;「打開書本,打開明天」主要是一些看書雜感;「不做神州袖手人」主要以知識份子要做世界的眼睛和心靈的看法,談知識份子在大陸、在台灣處境的可能性;「領袖非天生」是談一些和經營領導有關的想法;「萬人叢中一握手」是談幾位有一面之緣的知名人士;「浮想小記」收了一些短文小評論;「美的行旅」由吳冠中、李可染談起,觸及一些文學藝術思索;「台灣思想起」則論述海峽兩岸問題;編輯本書,可說是對其本身思維做一整理;基本上是一個若有所思的旁觀者;文章中有許多是借題發揮意在言外,有些是念念在茲多所重複,有些是故意突出標題,「唯恐有句無人識」,觀察敏銳,見解精到,很能突顯其人文關懷、歷史使命、好學深思的面向。
本書中,有大量篇幅涉及清華大學的人物故事,「重振輝煌的呼喚」,應是他的心思所在;他舉陳寅恪先生「讀書不肯為人忙」秘訣,引出「獨立的精神,自由的思想」不受他人左右的為學態度,樹立了人格豐碑,使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評「中國科技的基石-葉企孫和科學大師們」,該書回顧中國科技發展的重要歷程,特別是葉企孫創建並發展清華物理系,突出其提拔李政道等多位大師以及在「清華學派」核心地位,以「中國科技大師的總設計師」推崇之;讀「九謁先哲書」,作者一一致書梁啟超、王國維、吳宓、胡適、聞一多、馮友蘭等昔日清華大師做假想傾談,由為學、人格、思想發展逐一做著魂兮歸來的呼喚,重組大師們主要人生經歷、事業轉折和學思發展,由清華文科這一系統的升沉,來呼籲建立學統之重要;他並闡釋清華校歌中「器識為先,文藝其從,」句為「氣度、見解為先,知識技術才能發揮作用」,深有見地。
另一主軸則是對兩岸未來的關懷,「不做神州袖手人」以及;「台灣思想起」都聚焦在海峽兩岸問題論述;他認為「在尋找台灣走出困局的思想與觀念方面,和大陸互動是個關鍵,」雖然世事多所變遷,在十二年後看來,仍然正確;他所提出「我們做實驗,結果可能會成功或失敗,但只要適當分析檢討,都可學到教訓。中國大陸追求四個現代化過程中,可以把台灣或香港視為一個中華民族走向現代化的「實驗室」來看,如果用同情、理解的態度來研究,就會有不少參考價值。」的想法,也很具前瞻性,發人深省;而在封面標示的「我認為海峽兩岸最缺少的就是偉大的思想家、藝術家、文學家,因而缺少一種文化提升的力量。而一個根本原因是:缺少寬容自由的環境。」更是語重心長。

「清華學堂n  大師講座從各面相切入,陳健邦董事演講「努力造幾個小晨星:從胡適的詩看中國夢。」以一個博學多聞的科技人,從人才培育觀點切入,必定有助開拓視野,峰迴路轉而精彩非常,讓我們一起歡迎陳健邦董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