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13年7月22日 星期一

第九屆兩岸四地大學校長座談會致詞

很榮幸擔任兩岸四地大學校長座談會主持人;今早我們聽到了兩岸四地三位校長報告各地高等教育現況,剛才又聆聽三位校長報告各地推動「線上教學」現況,也都有很熱烈的討論與交流;今天的座談會是希望在報告議題之外就大家感到興趣的問題,作初步的交換意見,或可作往後幾天大家在各種場合進一步交流的參考;身為主持人,我首先提出幾個問題,以為拋磚引玉;
大學主要的目的之一是培育人才,在這方面,台灣在過去六十餘年來有幾個趨勢:
一、科系選擇:台灣從日據時代以來,醫學一直是很熱門的學科,吸引了很多優秀學子,但醫科畢業生絕大多數以行醫為業,很少從事醫學研究,而一般來說,中等人才行醫已經足夠,所以一方面有相當的人才錯置,一方面在醫學研究方面並不突出;再者,由於各種政經因素,理工科系也長期是優異學子所愛,而且人數眾多,也因此造就今日台灣在科技方面有相當好的表現;比較讓人遺憾的是文法科較為冷門,連帶的投入領域的優秀學子較少,也造成今日國內文法科頂尖人才缺乏的窘境。
二、與大學科系選擇有關,讓人不禁感嘆的是,由於專業傾向,從政與擔任治理工作的人以有文法科背景者為多,而國家大計包括資源分配如由非頂尖人才掌握,結果可知;公部門掌握許多資源與公權力,職位越高影響越大;以台灣現況,政務官往往為立法院頻繁不著邊際的質詢羈絆與粗魯對待所苦,未來將無法吸引一流人才,一國的盛衰繫於人才的走向,以此觀點,台灣的未來是很讓人憂心的。
三、俗語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果我們一方面享受接近舉世開發國家最低的稅負,一方面期待有大有為政府,無異「緣木求魚」,台灣財稅政策很明顯向富人傾斜,到接近年青人一年薪資還買不到工作地點附近一坪房子時,社會的公平正義就蕩然無存了,未來社會穩定性堪憂。
四、「人才、人才、人才」是企業蓬勃發展、永續經營所繫,現今常聽企業主談「學用落差」,找不到適用人才,但就台灣頂尖大學現況來看,一方面與世界名校資源相比,以每位學生計不到其十分之一,而八年來學雜費受教育部所限制不得調漲,超低學雜費收入總額不到大學經營成本的十分之一,艱困可知;教育鬆綁刻不容緩,而企業界應在培育人才方面多所挹注,就不只是利人利己,對整過社會競爭力都會有很大助益。
五、學生自治:臺灣大學生對自治一般相當冷漠,很難組成具有代表性的學生自治團體,以清華大學來說,201120122013研究生聯合會與大學部學生會投票率各為3.02%1.67%1.03%3.93%12.33%5.33%,但這些自治團體對外表達意見並不會以不具代表性有所保留,是對民主自治的誤解,很不妥當,因此在媒體常看到以不到2%投票率產生的以清華大學研聯會會長名義發表對調漲學雜費的看法,是嚴重的扭曲視聽,而應有所導正。
以上是我看到台灣高等教育相關比較明顯的問題,「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希望兩岸四地大學校長們多所指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