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12年11月24日 星期六

浙江大學「新竹清華日」開幕典禮致詞

很高興今天能到浙江大學舉辦「新竹清華日」。首先我要感謝楊校長與浙江大學同仁的鼎力支持。常言道:「親不親,故鄉人,美不美,故鄉水」,本人是浙江人,到浙江大學倍感親切,據知楊校長從小在北京清華園長大,今天會面真可謂一家親了。
浙江大學與清華大學的交集可溯自擔任浙江大學校長十三年的竺可楨校長;在新竹清華圖書館有珍藏「第二次庚子賠款留美榜單」詳細紀錄了學生的姓名、籍貫與原就學學堂。胡適先生於1942南京竺可楨校長家中發現舊時油印榜文,托他抄寫一份以供保存,後來轉贈給梅貽琦校長,因校長為第一批庚子賠款留美學生之一,胡適先生與竺可楨校長同為上海澄衷中學同班同學,第二次庚子賠款留美學生,故胡適先生題寫:送給月涵「前輩」;竺可楨校長,任職期間可謂厥功至偉。他被公認為「浙大學術事業的奠基」;本次新竹清華來訪團隊中,歷史所教授李卓穎,去年即以探討十五世紀明代江南地區的地方水利專家和官員,如何通力合作,以新思維、新方法,進行水利改革,解決了江南長期的水利問題,獲頒三年頒發一次的「竺可楨科學史獎」。
在兩校交流方面,自2008年起,新竹清華已有45名本科生到浙大學習,而自2005年起,浙大到新竹清華學習的學生歷年來也已累計73名;8月底,新竹清華的基層文化服務社也到浙大進行長達一個月的社團互訪文化交流活動,加上一直在推動的兩岸學生暑期交流活動,以及兩校教師學術間持續的交往,以及完成簽署的校級「雙聯學位協議」,顯示浙江大學與清華大學情誼深厚;尤其清華大學自去年開始招收碩士班研究生,到校就讀的,連續兩年浙江大學校友都高居第一名,這就不能不說是有特別緣份了。
新竹清華在1956年由前北京清華梅貽琦校長在新竹建校,原以理工見長,現設有理學院、工學院、電機資訊學院、人文社會學院、生命科學院、原子科學院、科技管理學院及共同教育委員會,已成為一文、理、工均衡發展的學府。全職教師人數有640人,本科生及研究所人數各約6,000人。新竹清華的優勢在教師的平均表現始終在台灣的大學中居首,台灣重要的獎項,包括中央研究院院士、教育部國家講座與學術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得主,清華教師獲獎的比率都遠比台灣其他大學高;今年公佈的中央研究院「年輕學者研究著作獎」與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這兩項專給年青學者的大獎,清華年輕教師同樣表現亮麗,顯示清華後勢看好。此外,清華在台灣已培育近六萬名畢業生,校友對母校的向心力比任何其他學校強。
新竹清華本次來到浙江大學進行專題演說的學者都是校內一時之選,化學系教授季昀(講題:過渡金屬錯合物在發光二極體與染敏太陽電池的應用)、化工系教授宋信文(講題:多功能奈米微粒做為口服蛋白質藥物載體的研發)、光電所教授黃承彬(講題:任意光波形產生與其應用)、經濟系教授賴建誠(講題:《綠野仙蹤》不是童話故事)、工工系教授王茂駿(講題:工效學與創新設計)、資工系教授金仲達(講題:如何讓電腦消失?)、工科系教授曾繁根(講題:從浩瀚銀河到奈米蛋白質單分子陣列偵測)、歷史所教授李卓穎(講題:國家與地方社會:明代江南水利研究的幾點反思)、EMBA教授簡禎富(講題:高科技產業經營決策分析與全面資源管理,所發表的主題都是當前國際學術界各領域中最前沿與受到重視的研究。另一方面,也感謝威剛科技王根旺總經理一起到浙江大學來,以清華傑出校友身份「現身說法」,協助介紹新竹清華大學。

這次在浙江大學舉辦「新竹清華日」,主要目的是深化兩校交流,清華大學與浙江大學多年來已建立很綿密的交流關係,未來將可在此平台基礎上,加強互動,親上加親,尤其「雙聯學位協議」的推動與落實,有賴雙方師生深刻的互相了解;今天「新竹清華日」活動代表一個嶄新的開始,我們也誠摯的邀請楊校長在不久的將來率團到新竹清華辦「浙江大學日」,預祝貴我雙方在未來加強合作,攜手並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