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

「朱自清:文學教育與清華記憶」演講致詞

很歡迎與感謝香港教育學院語文學院陳國球院長蒞臨通識講堂以「朱自清:文學教育與清華記憶」為題演講;今年六月人社院舉辦「文學與語言:中國文學批評研究工作坊」,有幸首度結識陳國球院長;在那次聚會上,我曾對朱自清先生「文學的標準」一文,將標準分為直接承受不自覺的標準與經過衡量的尺度兩類,略有闡述。從蔡院長處喜聞陳院長對朱自清先生很有研究,因此今天的演講至少對我個人而言是盼望已久的。
在一九五零年代以後數十年間,在台灣長大的學子們,應都在教科書中讀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匆匆」、「春」、「背影」與「荷塘月色」等,「匆匆」開頭「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裡呢?」「春」起頭「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 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長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背影」裡「這時我看見他的背影,我的淚很快流下來了。」「荷塘月色」裡「月光如流水一般,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霧浮起在荷塘裡,葉子和花彷彿在牛乳中洗過一樣;又像籠著輕紗的夢。」都給人留下不可磨滅的印象,有人形容「讀他的文字常使人感到靈魂被蕩漾一番,」是很真切的寫照,堪稱現代白話文的經典作品。
近年來很驚喜的發現朱自清先生是清華人,而且結緣達二十三年之久,因此不免刻意選購閱讀朱先生的著作,一方面知道他原名自華,改名自清,想是因為常言「飽讀詩書氣自華」,而「飽讀詩書氣自清」對他的風格與著作形容更為貼切之故,但也巧與「水木清華」合趣;另一方面發現他的學問「博大精深」,閱讀朱先生的大作宛如置身寶庫之中;他的成就,並不限於散文創作,並是一位傑出的學者;朱先生到清華後,即「以國學為職業,文學為娛樂。」自1932年開始擔任中文系系主任後,殫精竭慮注重「古今會通,中外會通」,並親自開課達十六門之多;以北京大學出版社所出崔樹強先生所編「荷塘清韻」中,編選他在文學創作以外最有代表性的學術研究成果與學術隨筆,可謂「洋洋大觀」;第一編「經典常談」,選錄其編定出版的古代文化的普及讀物,「包括群經、先秦諸子、幾種史書、一些集部」,也就是經史子集四部要籍的簡要介紹。第二編「生命吟詠」,收錄其在詩歌、歌謠與朗讀等方面的研究心得,第三編「語文影輯」,搜集其關於日常語言的精微意義的討論,第四編「雅俗共賞」,討論的是文學舊的標準與新的尺度的問題,第五編「人生一角」,對人生與生命深刻感悟,他說「我自己只站在『一角』上冷眼看人生,並不曾跑到人生的中心去」;由此選集可看出朱先生為學的廣度與深度;另一方面,他除是散文大家外,既寫新詩,也寫舊體詩,同時寫了不少校歌班歌,同時也留下日記、書信與譯文,「博通古今,學貫中西,」豐富而多元。
就做人而言,朱自清先生是一個有真情、很謙虛、很敏感、富正義感的人:
一、真情:他在「新詩雜話」後,自云:「愛不釋手,說我敝帚自珍也好、舐犢情深也好,我認了」,可見一般, 他的「背影」與「給亡婦」寫父子與夫妻之情,極富有真情實感,
二、謙虛:他在一篇序中說「二十五歲以前,喜歡寫詩;近幾年詩情枯竭,擱筆已久。我覺得小說非常的難寫,不用說長篇,就是短篇,那種經濟的,嚴密的結構,我一輩子也學不來!至於戲劇,剪裁與對話,都有謹嚴的規律,必須精心結撰,方能有成,我更是始終不敢染指;我所寫的大多是散文,即不能運用純文學的那些規律,而又不免有話要說,便只好隨便一點說著,我是自然而然採用,」
三、敏感:他在1931年日記中記載兩次夢到因研究不夠,而被解聘,1936年又夢到被學生縛手,痛責其從不讀書,研究毫無系統,要求他辭職,對一個名滿天下,又長期任清華中文系系主任的學者,從這些夢魘,可看出他對自己的要求很高,部分也反應他在「大師如林」的清華所受的壓力,
四、正義感:他不是激進的革命者,他的政治立場,既非保守,也不激進,只是一種基於超然的溫和;但親身參與「五四運動」以及反對政府乖張措施行動、他庇護逃避軍閥追捕的同學,在被刺的同事聞一多教授紀念會致詞,主動承擔起整理編輯聞一多遺著的重任,抗議美國扶植日本而拒購美援麵粉,倡導知識分子「向民間去」, 以世俗眼光看,朱自清先生不是一個很幸運的人;他唸大學時,因父親出事引發家庭變故,家道中落,大學畢業後,生活不穩定,五年中,至少任教七所中學,年紀輕輕,家庭負擔很重,而妻子武氏早逝,留下三子三女,後娶陳氏,又添了了三子女;到清華十一年後,隨抗戰後撤,流離到昆明「西南聯大」,雖絃歌不輟,入不敷出,生活至為艱困,他的同事,著名的文學家沈從文回憶:「沒有散文沒有詩,默默過了六年,憔悴清瘦的影子,在同住老同事記憶中,終生不易消失」;繼而在國共戰爭方酣,憂慮時局中病逝;甚至在身後三年,長子朱邁先被以莫須有的「匪特」罪處死,年僅33歲。直到1984年平反。

朱自清先生只活了五十歲,創作時間並不長,他為人清雋,為文清新雅潔、文風樸實清新、文筆清麗、意境清雅絕塵、如荷塘清韻、姣月清輝,如一股清風,永遠令人懷念。他的作品「都使人感到是那麼實在、平易、透徹,而沒有絲毫的虛、浮、躁、厲之氣,頗有一些『溫柔敦厚』之風」。郁達夫評價朱自清:「他的散文,能夠貯滿一種詩意。」可代表多數方家的看法。

最後要向大家介紹兩部大書,一為「朱自清經典大全集『超值白金版』」,為中國華僑出版社於2010年12月首印,收入了朱自清的所有經典力作,分為散文和詩歌兩部分, 「散文篇」收入《蹤跡》、《背影》、《你我》、《歐遊雜記》、《倫敦雜記》、《標準與尺度》、《論雅俗共賞》、《語文影及其他》等集子。此外,「補遺」還收入了朱自清生前未曾編成集子的散文、雜文、論文、書評、小說等100餘篇。「詩歌篇」共收新詩、歌詞和舊體詩300餘首,所收新詩大部分曾收入朱自清親自編定的集子《蹤跡》以及他與其他詩人作品的合集《雪朝》中,歌詞大部分是校歌或某一年級的級歌,舊體詩絕大部分收在朱自清生前編定的《敝帚集》和《猶賢博弈齋詩鈔》裏,共約一百萬字。編輯甚為細心,印刷也在水準之上,離譜的是定價不到人民幣三十元,可謂「以白金當銅板賣」,絕對超值,也要佩服中國華僑出版社的大手筆。另一為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年出齊的12卷本《朱自清全集》,凡400萬字,是迄今收納朱自清作品最齊全、最完整的作品總集;其中共收入日記70萬字,自1924年7月至1948年8月,中間有些殘缺。從中可知朱自清遺留下來的書信是很多的,朱自清生活、思想和感情的世界都鮮明地反映在這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