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12年10月31日 星期三

李歐梵院士主講「文學、科技與日常生活」通識講堂致詞

很感謝李歐梵院士今晚在通識講堂主講「文學、科技與日常生活,」也很歡迎大家來通識講堂。
李院士是我新竹中學的學長,他的父親李永剛先生是新竹師範的音樂老師,而我出自新竹師範附小;剛才在晚餐時談起,才知道他也是新竹師範附小的學長,真可謂有緣;據知其取名「歐梵」是李永剛先生由希臘音樂之神(Orpheus)的名字中譯而得;由於李院士學貫中西,有人以為歐與梵分別代表東西文學,也是恰如其分。
李院士人文造詣非凡。除通古今中西文學外,常發表有關音樂、電影與建築的文章與演講,他曾說:「小說是十九世紀最重要文學形式,古典音樂也在十九世紀顛峰,電影是二十世紀最重要也流傳最廣藝術形式,建築則是二十一世紀文化表徵。」他悠遊於這四種藝術之間,是當世難得的文化傳播者。
最近新竹中學為慶祝建校九十周年,向傑出校友邀稿,我向邀稿的同學說:「千萬不要漏了鄭愁予、李歐梵與張系國學長,」他回報其他負責同學已與李學長聯絡;新竹中學出了許多名作家,據許多學長追憶與連續三十年擔任校長的辛志平先生堅持實踐「文理不分組」教育理念有密切關係;上週五、六清華舉行「梅貽琦校長逝世五十周年紀念會」,有人在會中提到辛校長的教育理念,並說:「新竹似乎專出好校長!」事實上,新竹師範附小校長高梓女士也是有名的教育家;同時梅校長特別注重通識,他認為通識為「一般生活之準備也,」「治學貴謹嚴,思想忌偏蔽,」「社會所需者,通才為大,而專家次之,」所以「通識為本,而專識為末。」在會中,有人問到梅校長考取清華第一屆直接留美生僅為高中畢業,為何有相當高的國學造詣?這與當初負責清華直接留美生留洋的清朝「管理憲政編查館事務大臣」張之洞有關;張之洞以主張「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出名,他要求所有直接留美生須要有相當的國學素養;觀諸後來直接留美生如胡適、梅校長等返國發揮極大影響力,與深厚的國學根底有密切關係,也可窺見張之洞先生之不同凡響器識。美國哈佛大學等名校,要求跨領域學習,尤其文法科同學要在物理 (Science of the Physical Universe (SPU))、生命科學(Science of Living Systems (SLS))與數學(Empirical and Mathematical Reasoning (EMR))項目必選一科,而要有一定程度的訓練,是非常值得推動學習的;否則處於現今受到科技強烈衝擊的社會,領導人物如是科技文盲,「問道於盲,」「盲人騎瞎馬」是何等危險?

從另一角度來看,科技是教人「把事做對」(do the thing right),人文是教人「做對的事」(do the right thing),其先後輕重自分;要以現今與未來的領導人物必須「文理會通,」才能適當面對受到科技影響,排山倒海而來的諸般問題。因此李院士今晚要闡述的「文學、科技與日常生活」,不僅是知識的饗宴,而且深具時代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