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高興趁入住清齋「師長房」的機會與清華最新的宿舍導師王丹教授對談:「期待未來領袖」,學校行政主管與教師入住「師長房」以及聘任宿舍導師都是清華最新的舉措,目的其實也就是「期待未來領袖」,希望由師生的分享經驗與看法,為「未來領袖」播種。
清華大學於1911年成立,學制屢經更迭,到1925年才正式成立大學部,在1924年教師會通過的清華大學總綱就明白宣示道:
一、清華希望成為造就領袖人才之試驗學校,
二、清華大學教育應特別講究創造力、個人研究及應付中國實際情況的能力,
三、清華高級中等教育的目的,在使將來領袖人才受廣闊的基本訓練;其方法在利用教室內外之實際活動,使學生經驗近世文化之要領。
目前來看,雖然用語與含義或有差別,造就領袖人才乃是當年清華的教育目標;如果大家看現今清華大學的教育目標為:秉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致力培育德、智、體、群、美五育兼優,具備科學與人文素養的清華人;其中並不見培養領袖人才字樣,主要是希望能務實的避免對「領袖人才」一詞之誤解,清華的教育是要使每一個畢業生未來都成為社會的中堅份子,能「己立立人,己達達人」。「領袖人才」現實中是百中難得其一,學校如期待所有學生「希賢作聖」,不「應材施教」,對大多數學子並不適當;「領袖人才」傳統上是指能立德、立功、立言的人才,立德、立言較屬個人修養學識,可引領風氣、開啟民智、移風易俗,收教化之效;立功是在政治、經濟、產業、教育、科技界的「服萬人務」的功業。清華藉由豐富、充實、多元的校園生活,讓有高度企圖心的學子有滋潤的園地,提供成長的機會,未來能成為「領袖人才」。
如就未來領袖破題,首先要來看我們面臨的是怎樣的未來,今年六月我參加「清華學院」畢業典禮曾說,未來的世界與社會「不平靜、不單純、不容易」,
「不平靜」是因為2008 年由美國引發的金融危機,到今時的歐債風暴,曝露出民主政治普遍失能之兆,西方與回教文明衝突,加上世界人口爆炸、資源枯竭,能源短缺、氣候暖化等關係人類生存問題席捲而來,人類在科學驅動下,積聚改變世界能力,是否能抵抗大自然的反撲已成疑問,世界會持續「不平靜」,
「不單純」是由於社會上許多問題有相當複雜的面相,油電資費應該漲嗎?核能發電是必須的嗎?科學園區應繼續開發嗎?都市應更新嗎?變與不變,做與不做,都有兩難之處,問題「不單純」,
「不容易」:台灣產業曾經輝煌,轉型並不順利,同時變遷迅速,政治人物善炒短線,不顧明天;朝野競價之下,政府財政急遽惡化,寅吃卯糧,債留子孫;投資未來的教育與提升人民素質遭遇瓶頸;民眾自由但不容忍,不能理性對話,以低稅負要求財務不能負擔的福利;以整個世界來看,民主政治普遍失能,以大陸為代表的政制似仍未發展成長久經營模式,未來要安身立命「不容易」。
種種問題,嚴重性恐會與日俱增,這些問題,在未來五十年不僅可能一一加劇,而有危險演變為不可逆轉之勢,這些都是大家「成家立業」時必須面對的問題。
如果我們希望的「領袖人才」是指能「服萬人務」的人才,他的特質是:
一、大公無私,有誠信,具使命感與大格局,有寬大胸懷,
二、知識與能力;歌德說「人們所見到的,正是他們所知道的」,否則淪為視而不見,了解事務真象,具同理心,有能力方能落實好的想法,
三、見識與智慧, 能通古今之變,而能把握時機,作正確判斷,
四、表達能力強,長於溝通,知人善用,用人才德兼備,有清晰願景,不聽民調決策。
以上是「期待中未來領袖」的必要條件,但不一定是充分條件,理想的「未來領袖」將會很難得,也許不一定存在,但可作為我們的參考,成為努力方向,個人雖不能致,也可作為評價選擇的標準,是所希望就教於王教授與各位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