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23年10月23日 星期一

慶賀與期許: 同步輻射光源啟用三十周年慶慶賀與期許

慶賀與期許同步輻射光源啟用三十周年慶慶賀與期許

值得大家敬佩

探測電子 (Stable Diffusion 生成)

量子點效應 (Stable Diffusion 生成)

Covid-19 mRNA疫苗 (Stable Diffusion 生成)

今天很高興能來參加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光源啟用三十週年慶」活動,本人有幸見證國輻中心從籌備到成立,新、舊光源器用,並擔任國輻中心第四屆、第五屆董事會董事長,今天有機會前來共襄盛舉,分外欣慰。

國輻中心的成立,在當年是台灣科技界的頭等大事,當時台灣科研接近荒漠地帶,大家現在很難想像,在物理學界著名期刊中,我較熟悉的 Applied Physics Letters,在1984-1988年五年間,台灣科學家才共發表三十篇論文,而到二十年後,台灣的產出就已達每年三、四百篇,所以台灣決策當局建設同步輻射光源
的遠見以及參與同仁們的決心毅力,是非常值得大家敬佩的。

在過去三十年,喜見國輻中心逐漸茁壯成長,對台灣科研做出了重要的貢獻:有人說,目標要高,雖不中亦不遠矣,國輻中心現在能提供世界領先的高品質光源,作為實驗的利器,期許「寶劍出鞘,誰能爭鋒」,助成台灣第一個諾貝爾科學獎,應並不離譜,在此我約略與大家分享我對2023年的諾貝爾科學獎的觀察與感想,與大家共勉,以勵來茲。

雷射光也是高品質光源,今年物理獎表彰三位在阿秒(attosecond)物理學有重大貢獻科學家,得以一探物質中原子內的構造,幫助材料科學的理解。阿秒是10(負18次方)秒,也就是一秒有10(18次方)阿秒,很神奇的宇宙年齡138億年,約為10(17次方)秒,它可以用來測量原子中電子能態變化的暫留時間,挑戰量子力學中大家熟知的 Heisenberg 測不準原理,是科學大突破。

阿秒雷射發展應算小科學,重點在要有好點子與過人的實驗技巧;在脈衝
雷射光學部份,以往已頒過三次諾獎,上一次是五年前,也就是2018年,諾獎就授予飛秒 (femtosecond) 雷射應用三位科學家,為何阿秒雷射已發展約二十年,反得獎在後,除「先來後到」因素外,可能與飛秒雷射已成功應用於矯正近視手術,造福人類有關。據其中一位得獎人敘述,這項重要應用,是由一位學生眼睛誤為雷射照到,緊急送醫後,才發現飛秒雷射為理想近視手術光源。


化學獎表彰三位專家在「量子點」領域貢獻。如果看他們的成就,一方面是理論發展,另一方面是製程技術,到本世紀初奈米科技掀起熱潮之時,量子效應已是習知理論,十九世紀法拉第就知道不同尺寸金粒子在液體中呈現不同顏色,量子理論中量子井能階隨其尺寸而變,也是學習近代物理的學子耳熟能詳的理論:另一方面,各種尺存量子點在普通實驗室都可仿製:可看出科學貴在創新,做先驅研究,不能後人,追求to be the first,稍遲價值就少了很多。與之對照的,工程科學講求 to be the best,三星電子很早就聲稱已製成三奈米積體電路,但目前訂單卻都在台積電,是因為性價比較高。

生物醫學獎頒給致力開發mRNA(信使核糖核酸)疫苗技術專家。兩位科學家使mRNA新冠疫苗得以迅速問世,成功挽救許多人的性命。兩位科學家之一的卡里科(Katalin Kariko),為匈牙利出生的女性科學家,她在美國賓州大學任教時,曾因申請計畫不順被降職,受盡委屈,但她鍥而不捨,終能立大功,成大名。

當然這些例子,僅能道出科學最高桂冠之得獎作的一些特質,重點是好的創意要有高超的實驗技巧配合,科學貴在創新,不能後人,要有鍥而不捨的精神,但這些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有時也靠機運,但「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最後今年諾貝爾物理獎、生物醫學獎與經濟學獎,各有一位女性得獎人,代表女性在科學上的表現,逐漸受到肯定,希望也能鼓勵女性學子,選擇走上研習科學的道路。

國輻中心在在科學界的光輝十月,也就是諾貝爾獎揭曉的月份,慶祝啟用光源三十年,希望不僅是巧合在此預祝國中心未來光明燦爛,大放異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