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材五十 學研卓越
喊水會凍
不可思議
湯瑪斯教授與在台學生
柯漢教授在台灣
繼往開來
清華材料系是在1972年成立,我在1977年加入材料系,當時的清華材料系,共有教師七人,由於台灣當時幾乎沒有博士班,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的教師很稀缺,因此大學大部分領域研究還算是蠻荒地,清華材料系是國內第一個材料系,七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形成國內材料研究的最大聚落,現在看來,很不可思議。
1977年時,大學部畢業生只有兩屆103人 (76及77級各52與53人),碩士班畢業生只有四屆 37人(74、75、76及77級各4、11、10與12人),到1981年,博士班方成立,從1985年起,才有畢業生,1985 -1989年共五屆23人,與之相對照的是,2021年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各105、125與23人,變化相當大,到2021年為止大學部、碩士班、博士班畢業生總計各為3453、3043與750人,由於清華的固有聲譽,以及徐賢修校長遠見,設立了當時即使在世界上都少見的「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是清華工學院最先成立的三系之一,掌握了先機,招收到眾多優秀學子,五十年後,畢業生在台灣材料界,說喊水會凍,並不太誇張。
材料系的發展,除了同仁們的努力外,也得到不少外部的助力,首先是政府在1980年推動包括材料科技在內的四大重點科技,有特別經費支援,讓材料系購置了不少貴重儀器,也有本錢加入國科會「貴重儀器中心」,得以打造位於「材料科技館」底層的「黃金走廊」,同時也協助清華成立「材料科學中心」,以及「合金鋼廠」的建造與相關設備的購置。
政府能在1980年代初期以材料科技為四大重點科技之一,主要得力於當時「中國材料學會」理事長吳伯楨先生建請行政院科技顧問組設立「材料科學顧問小組」,由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材料系湯瑪斯 (Gareth Thomas) 教授為召集人,最後行政院採納顧問們的建議,而得以成案,對台灣材料科技發展,有重大影響。
這裡不能忽略的是國科會約於同期成立「貴重儀器中心」,先是對審核通過的儀器提供人事與維護費用,其後更在適當時機協助汰舊換新,材料系現今受惠儀器包括高解像能電子顯微鏡 (HRTEM)、場發射掃描穿透式球差修正電子顯微鏡(UHRTEM)、場發射電子微探儀 (FESEM/EPMA)、X光粉末繞射儀 (XRD)、歐傑暨化學分析電子掃描微探儀 (Auger/ESCA)、化學分析電子能譜儀 (ESCA) 以及掃描探針顯微鏡 (SPM),洋洋大觀,也是材料系發展的一大助力。
再者,教育部於1980年代後期,推動材料所系「第二專長」方案,協助各材料系拓展金屬材料以外的研究領域,原由是教育部聘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柯漢 (Morris Cohen) 教授來台評估台灣主要材料所系發展,本人受託陪同參訪各材料所系,柯漢教授給教育部的報告指出,台灣各材料系所師資、課程與設備太偏重金屬材料,建議教育部提供資源,協助各所系發展「第二專長」,譬如在清華以電子材料為第二專長,教育部從善如流,以專案方式,分年挹注,對當時主要材料系所發展幫助很大。
其次則是教育部於2000年左右推動「追求卓越」計畫,雖然不是只針對材料系所,但如經過激烈競爭,得到補助的話,對研究水準的提升,大有助益。本人與約二十位清華教師團隊幸運中選,申請到一個四年兩億六千萬元的計畫,也大大充實了材料結構原子層級臨場動態觀察能量。
其次則是教育部於2000年左右推動「追求卓越」計畫,雖然不是只針對材料系所,但如經過激烈競爭,得到補助的話,對研究水準的提升,大有助益。本人與約二十位清華教師團隊幸運中選,申請到一個四年兩億六千萬元的計畫,也大大充實了材料結構原子層級臨場動態觀察能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