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22年12月3日 星期六

顯微鏡學會二三事 : 111年度年會致詞

 顯微鏡學會二三事 : 111年度年會致詞

前身是「電子顯微鏡學會」

已非昔日吳下阿蒙

不可思議

1978 年湯瑪斯教授參觀大同公司

1979 年第一屆學術研討會

1991 年於日本岡山大學

2001 年學會理事長交接

2004 年於日本金澤

2005 年橋本教授在清華

啟窗來清風

很高興來參加111年度「顯微鏡學會」年會暨第42屆學術研討會。如果追溯起來,
第一屆學術研討會應是在民國 69年舉行,前兩天我在學會網站上看到論文集的複印本的電子檔,了解是在民國 68年9 月11-12 日舉行,所以中間學術研討會漏了一年,還望知者補正。

也許不是每個人都知道「顯微鏡學會」前身是「電子顯微鏡學會」,而之前更有「材料科學學會」於民國 68年3 月17日成立「電子顯微鏡委員會」;該委員會任務之一就是推動成立「電子顯微鏡學會」;學會改成現在的名稱,是因應各式其他高功能顯微鏡,如掃描穿隧式顯微鏡、共軛焦顯微鏡等的興起;根據我從個人論文目錄分析,應發生在民國86年或87年,確切日期待查。

我自己與學會有不解緣,除參與「電子顯微鏡委員會」與「電子顯微鏡學會」的成立,民國88年至90年並擔任學會理事長,到約十年前才逐漸淡出,或可提出一些親身參與而與學會有關的軼事與大家分享。

一是我曾在民國 68年擔任「電子顯微鏡委員會」會同國科會進行「台灣區電子顯微鏡使用情況」調查小組召集人,在報告中指出「目前國內各公私學校機關已裝有各式電子顯微鏡五十餘部,而且此數目有快速增加之勢。近年來主管推動國家科技發展大計的國科會,常有人以國內電子顯微鏡數目太多為例而備加責難。然而目前國內所有此類儀器僅及日本現有總數八十分之一,比例上型號亦較陳舊,數目及投資均不為多。無可諱言的,多年來,國內使用電子顯微鏡一班成效不彰,目前仍常有不用及誤用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為:

(一) 受過適當訓練的研究及維護人員嚴重缺乏,

(二) 製造廠商及其代理商售後服務不理想,

(三) 一般研究環境不能配合;如研究人員不能專心工作,技術較精熟的技術員不得安其位。各位雖籌措鉅款購買昂貴儀器,但缺少常年維護預算等
」並提出改善建議。如今欣見國內在電鏡研究與應用上已非昔日吳下阿蒙,與當年情況相比不可以道里計

第二是「電子顯微鏡學會」的成立與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湯瑪斯 (Gareth Thomas) 教授大力倡導有密切關係,他當時任行政院科技顧問組中「材料科學顧問小組」召集人,而他也是第一屆學術研討會大會主講人。同時由於湯瑪斯教授的引介,日本大阪大學橋本初次郎 (Hatsujiro Hashimoto) 教授也成日後與學會互動密切的日本重量級學者與友人。

至於兩岸交流,我是於1991年橋本教授在日本岡山大學主辦「日中電子顯微鏡研討會」中結識當時「中國電子顯微鏡學會」理事長郭可信教授
,從此開始赴大陸參加多次相關會議以及此後好幾次「海峽兩岸顯微鏡研討會」,目睹大陸顯微鏡研究從肇始到蓬勃發展,人才輩出。

民國88年至90年我擔任學會理事長期間,曾主辦「國際電子顯微鏡研習會」(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lectron Microscopy),邀請到英國牛津大學 David Cockayne教授、美國斯丹福大學 Robert Sinclair教授、喬治亞理工大學王中林教授、IBM研究中心 Francis Ross 博士、布魯克海汶國家試驗室 Yi-Ming Chu博士、北京中國科學院李方華院士以及橋本初次郎教授等頂尖學者為主講人,盛況空前。

再者是2004年參加在日本金澤舉行的「第八屆亞太電子顯微鏡研討會」,該會同時舉辦「慶祝橋本初次郎教授八十誕辰研討會」
,在此特別場合世界電子顯微鏡領域先驅與巨擘雲集,尤其我在發表演講時段,談到最近在原子分辨疊差研究的成果,不僅1950年代以電鏡研究疊差的先驅英國劍橋大學 Archie Howie 與 Michael Whelan 教授以及疊差與原子分辨電鏡研究先驅橋本初次郎教授等在座,時段正是我在清華教電鏡課應講到疊差分析時段,重重巧合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限於時間我的懷舊就此打住,對於未來我寄望於學會的是資料的保存與刊載;近年來我整理歷年文稿與演講稿,出版了六本文集或演講集,預計兩、三個月內,第七、八兩集將可問世,過程中深深感悟「沒有紀錄,就等於沒有發生」,相信學會至少保有歷屆理監事會會議紀錄以及學術研討會手冊,如能全部轉成電子檔,而上傳於學會網頁中,同時在每年大會手冊中能記載學會歷史大事記,對學會傳承與發揚光大將具有重大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