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21年12月24日 星期五

共業更作別業修: 2021年清華秘書處聖誕餐會

 共業更作別業修:  2021年清華秘書處聖誕餐會

共業更作別業修

真金不怕火煉

多做一些應當做的事

多講一些該講的話

科技最終是要為人服務

抱著特別歡欣的心情又一次來參加秘書處聖誕餐會與秘書處A+ 團隊」相聚從來就是最愉快的經驗尤其是在歡慶聖誕時刻。

最近有位朋友寫到: 新冠疫情何時了,病毒知多少,很能道出許多人的心聲過去一年全球仍籠罩在疫情新冠疫情延燒已近兩年百年僅見台灣人是相對的幸運,由於民眾的高度自律,抵銷了政府應對疫情的荒腔走板,堪稱奇蹟,今天大家得以在此共度歡慶聖誕餐會,是很值得感恩惜福的。另一方面,種種跡象顯示,疫情可能不會很快告一段落,仍須加倍警戒保重。

前幾天看到著名作家林谷芳所寫共業更作別業修」一文提到「新冠疫情無法避免,就是眾生的「共業」但是「共業」之外還有「別業」。他在旅行後隔離十四天期間,既修校了一本二十萬言的書稿也用於修禪,最後四五天更就處於三昧,不想出關。希望大家也在綿長疫情中,找到適當的別業,欣喜向前行。

本星期一下午清華在名人堂頒贈榮譽講座教授給名作家白先勇他在典禮中以「文學與歷史」為題作了一場精采的演講提到科技最終是要為人服務,首要是要了解人的需要、人的渴求、人的希望,人到底是怎麼一回事,才能將科技發展推向更高的境界,而閱讀文學經典作品往往可以幫助我們了解人性,頗具啟發性,閱讀文學經典作品也許是一項疫情中「別業」不錯的選擇。唐朝大詩人王維《終南別業》詩中有「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句,也是我們此刻想望的境地。

我自己今年在「別業」或值得一提的成績單是利用多出的時間,比較仔細的觀察清華園的花木,除了攝影外,利用網路軟體協助辨識,並搜尋資料進一步了解,記述於特別闢建的「辛丒年清華園的花木」部落格中累積起來,已超過兩百則,現在每天在校園散步,看到許多熟悉的花木,倍感親切,心情也為之大好,算在惱人疫情中之一得,這裡要特別溫馨提醒的是梅園的梅花已經開始綻放,由梅樹枝條上滿布的花苞,應可推測今年是賞梅的好年冬,大家千萬不要錯過。

聖誕節以聖誕紅為代表,戴上紅色的聖誕帽,不禁想到上月初由綠媒帶頭,有心人士意圖抹紅清華以達到某種政治目的,所幸清華「真金不怕火煉」,能夠從容以對。另一方面,也為社會大眾上了寶貴的一課,因而讓更多人了解兩岸清華同根同源,自利用美國退還多索的庚子賠款建校,一脈相承,得以在此荒唐劇中,使一心意圖剪斷台灣與中華文化臍帶的人枉作小人,也提醒清華人在當今社會除了多做一些應當做的事,也應多講一些該講的話,善盡對社會亂象撥亂返正的責任

198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法蘭索瓦‧雅各在其著作中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國最受人推崇的總統戴高樂,在有閣員企圖干涉法蘭西學院的事務時說:「在法國,有三件東西絕對不能碰,那就是法蘭西學院、巴斯德研究院以及艾菲爾鐵塔」,對照當今政府所為,除了厭惡嘆息外,也期許我清華人能秉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協力使清華品牌更光輝耀眼,讓人體認到「在台灣,清華大學與一零一大樓是絕對不能碰的」。

最後祝大家新年行大運

2021年12月23日 星期四

協助延攬人才: 110年 材料系雙百會頒贈成績優異獎學金典禮

 協助延攬人才110 材料系雙百會頒贈成績優異獎學金典禮

雙百會協助系務發展

兩度獲獎

受獎的同學有七位

系友向心力令人感動

增強延攬優異師生力道

很高興又一次來參加材料系雙百會頒贈成績優異獎學金典禮今天受獎的同學有七位包括兩位同學,於110學年度、109學年度皆獲得成績優異獎學金5位同學,於本年度獲獎,首先要恭喜這七位同學。

雙百會是在材料系教師與熱心系友倡導下於2018年成立由會員捐贈成立材料系永續基金,主要是由創始會員每人捐贈一百萬元至今累計已超過三千兩百萬元「材料系永續基金」由校方財務專家操作,這三年都約有5%以上的收益,今年約有155萬元,由於股市活絡,明年更是看好;更好的消息是系友會陳超乾會長有意努力將「永續基金」規模加倍,對材料系延攬優異師生的力道,將更為增強。

材料系雙百會的成立是繼2010年清華為籌建多功能體育館成立百人會時,材料系系友在參加人數以及捐獻金額均在全校所有系所中勇奪冠軍以來,再次展現系友的向心力與實力;如果我們看雙百會會員名單,會發現聯華電子五位擔任副總以上職位清華校友都是材料系的系友,台積電有三位現任或前任副總也是系友,還包括許多董事長與總經理,顯示系友的實力驚人,而對材料系的向心力則令人感動。比較之下,目前全校尚無其他系所得以組成像雙百會的組織,顯示材料系的不同凡響。

這裡要特別感謝陳超乾會長,他是「材料系永續基金」最主要的推手,創始會員幾乎都是由他一一聯絡延攬;上星期在慶祝葉均蔚教授榮獲【2021年行政院傑出科技貢獻獎】感恩宴時,葉老師特別提到多做善事,常得到加倍回報,當時他約略提到「暗物質」、「暗能量」與共振觀念,也就是說「積善之家,必有後福」,或是「好人有好報」,也讓我想到,葉老師率先成為雙百會會員,一路屢獲大獎,可能也不完全是巧合,再看彭宗平老師近七年協助台達電基金會製作從技職院校到高中高職精緻的摩客師課程,斐然有成,游翠蓉老師除創業有成,也屢得傑出導師、傑出教學大獎。陳超乾會長擔任創意電子總經理,業績蒸蒸日上,目前股價已超過六百元,其他許多會員多有亮麗表現,是葉老師共振觀念的見證。

最近有人在兩岸清華交流方面,大做文章,反而讓兩岸清華同根同源,新竹清華至今仍受惠於庚子賠款孳息的史蹟,讓台灣民眾能有所了解,可謂收到了反效果;「身為清華人,當知清華事」,基於這個理念,我去年出版了「水清木華-清華的故事」一書,很得到校友們的歡迎,光是團購就超過一千五百本;今天我也循例,贈送給得獎同學,由於有兩位同學去年也得獎已獲得贈書,我也帶來拙作「清華行思與隨筆」上、下冊各一本分贈,內容有幾乎都與清華有關,如果有興趣的話,不妨交換來看。

最後再度恭喜得獎同學,希望再接再厲,更上層樓。

2021年12月18日 星期六

重新賦予好書生命力: 110年材料系好書共享活動

重新賦予好書生命力: 110年材料系好書共享活動


開卷有益

資源再利用

樂在其中

讀書充實自己

有捨才有得

本系創舉

多讀書可觸類旁通

今天的「
材料系好書共享」活動記憶所及應是本系創舉。很感謝杜正恭老師以及許多同學共襄盛舉,也特別感謝系辦公室承辦各項繁瑣業務

材料系的公告說明活動背景及目的:由本人率先捐出幾百本書籍,並號召師生一同響應,希望透過全系師生彼此交換珍藏之圖書,重新賦予好書生命力,帶動材料系師生閱讀風氣。我自己不敢奢望能帶動閱讀風氣,比較適切地說發應是在循環經濟的思維下,進行資源再利用。

因為我自己是一個愛書人所以自念大學起,逛書店是我最大的喜好,從在美國留學開始,陸續參加幾個國內外讀書俱樂部,方便買書,近年來更很容易從網路購書,累積下來,以書櫃估算,大約有一萬本書,需要以一個約四十坪大的公寓收藏。

所以會成為愛書人,因為我深得讀書的樂趣與益處,除獲得新知以及與娛樂外,與古今中外各界達人相會,不僅開卷有益,而且樂在其中;大家一定聽過「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名句,如果把它解釋成,讀書充實自己,獲得精神上或實質的財富,贏得意中人的欣賞,都創造了可能,有相當道理。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語出宋真宗〈勸學詩〉中: 宋真宗是宋朝第三個皇帝很巧的是,他於1022年逝世,到明年正好一千年;與材料科學有關的,真宗時,鐵製工具製作進步,土地耕作面積得以大幅增加,農作物產量倍增,紡織、染色、造紙、製瓷等手工業、商業蓬勃發展,景德年間,專門製作瓷器(原名白崖場)的昌南鎮遂改名為景德鎮,沿用至今,另外他與遼國訂定「澶淵之盟」合約後,宋、遼之間百餘年間(約120年)不再有大規模戰事,也得以將產品傾銷至遼朝,將送出的歲幣賺回並獲取大量利潤,國防外交上更不必苛征稅務,使得人民逐漸富裕。另外,宋真宗亦是著名戲曲《貍貓換太子》主角之一,種種衍伸,可讓人發思古之幽情,嘆世事之遷移,多讀書可觸類旁通是讀書之樂的一個例子。

這次所以會發起「材料系好書共享活動是因為去年看到本校圖書館舉辦的好書共享活動而發想,而我原來就在思索如何處裡我的藏書,本打算今年參加圖書館活動,後轉念一想,何不從材料系開始,也很感謝系主任的支持;愛書人的藏書幾乎都是本人經過挑選才選購的,雖然不會本本精讀,但都有一定的興趣;不可諱言的,選書的標準是我未來不大會重看的,因此包括一些工具書與教科書、參考書;如果以「經、史、子、集」來分類,多屬集類、而以散文、評論為主,另外包括一些科普、經濟、管理方面書籍。同時值得一提的是,在材料系公告後,有系裡老師提議擴大舉行,讓高中生、家長、老師索取,藉以增加高中生與本系的深度互動。立意良好,但考慮這次是我首度參加活動,是基於共享好書可以嘉惠眾人的理念,多少有些是水溫的用意,同時因需要進行事前募書及相關事務安排,相當勞師動眾,所以還是維持原來方案,但如反應良好,未來應有許多可能。

最近兩周花不少時間選書,頗有依依不捨的感覺,到系辦收書時限一到,書櫃也整理的一定程度,清爽很多,又頓覺輕鬆不少,所謂有捨才有得,是很恰當的寫照。

最後祝大家閱讀愉快,如有一得,也會讓贈書人感到欣喜。

2021年12月11日 星期六

美滿「第三人生」: 110年清華大學「退休人員聯誼活動」與「惜別活動」

美滿「第三人生」: 110年清華大學「退休人員聯誼活動」與「惜別活動」

嘉惠造福退休同仁

祝福大家都有美滿的「第三人生」

自強不息

與退休教官們合影

與工作人員合影

與人事室同仁合影

很高興來參加今天的活動,看到許多老朋友,回想當年在清華共事的時光,也不免感嘆歲月飛逝。

由於全球的人體素質或平均壽命,都隨著我們生活水平在逐年進步與提高。總部設於瑞士日瓦內的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20年將年齡劃分的標準做出全新規定,將「18歲至65歲」的人都定為青年人,而其他年齡則劃分成:0至17歲為未成年人; 66歲至79歲為中年人;80歲至99歲為老年人;100歲以上為長壽老人。所以今天在座的退休同仁多是中年人,只有少部分是青年人或老年人。

在台灣一般的退休年齡是65歲,這退休年齡是一百多年前,考慮預期壽命,由德國開始,擴及各工業國家而制定的。以平均年齡而言,1910年時,美國約為50歲,而2020年,國人的平均壽命為81.3歲,有約三十年的落差,如果考慮預期壽命及平均壽命的差別, 65歲退休後,有約三十年的健康生活。前幾年有本專著: 「晚退休時代」,就是說明人類發展已到65歲無法順利退休的階段,所以我們可算是提早退休。

有人把人生分為三階段,分別是求學,就業與退休,所以將退休生活稱為「第三人生」;以現代人的健康清況而言,其實相當漫長;在身體健朗的時候退休,也有許多好處,相信大家都有妥善規劃,讓「第三人生」活得精采又有意義。在此我也要藉此機會,感謝在我擔任校長任內,許多退休同仁響應學校的號召,退而不休,無私無怨的擔任義工的工作,多方協助,令人感念。

剛才金主秘很清楚地說明清華大學退休教職員工聯誼會籌組背景。我個人是非常樂觀其成;前幾個月與主秘以及人事室賴主任談起此事,知道賴主任在中興大學有成功創辦相似聯誼會的經驗;有聯誼會自然可加強退休同仁間的聯誼,但也有許多其他可能性;這部分,需要多聽聽退休同仁的意見,大家集思廣益,以有限的資源,發揮最大的效益。我個人建議,在聯誼之外,選擇最具需要性而普惠大眾的工作率先推動。

為拋磚引玉,我也不避諱的提出,協助大家預立遺囑可能很切合需要,所謂「死生亦大矣」;也許深受孔子「不知生,焉知死」思維影響,國人多避談生死,但正如文天祥在正氣歌中所說:「人生自古誰無死」,而一般人仍多有所忌諱,往往沒有在身心健康時,深思熟慮的情況下,交代身後事,其實是很遺憾的事;據我所知,沈君山校長很早就預立遺囑,內容包括捐建奕園,在清華遵囑實現後,讓清華成為世界圍棋界的聖地;我自己多年前就很認同這種作法,但一直沒有起而行,相信很多同仁都有相似的情況,據我所知,所需要做的就是請教專業律師,有現成的格式,訂立後再經過認證,商妥執行辦法,並不太複雜,如正切合大家所需,聯誼會能協助辦理,將是功德無量。

最後我祝福大家都有美滿的「第三人生」,聯誼會能發揮嘉惠造福退休同仁功能。

2021年11月20日 星期六

熱情成就卓越: 陳守信院士追思會致詞

熱情成就卓越: 陳守信院士追思會致詞

熱情成就卓越

一同緬懷陳院士璀璨的科學人生

陳守信院士不幸於
6/26日在美辭世今天很感謝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偕同台灣中子科學學會、清大原子科學院共同辦理追思一同緬懷陳院士璀璨的科學人生。

陳院士是1956年清華在台建校後最先設立的「原子科學研究所」第一屆畢業校友,畢業後負笈美國在學術界發光發熱,成為中子散射及軟物質研究的世界權威之一,逝世前是麻省理工學院 (MIT) 應用輻射物理榮譽教授

我與陳院士相識是從2006與他同時當選中央研究院數理組院士開始,在2010年擔任校長後更與陳院士接觸頻繁在緬懷陳院士時我從歷年演講集與散文集找到三篇與有關陳院士行誼的文章分別是2013523日「陳守信中子科技與應用榮譽講座」致詞2014627日「陳守信院士回憶錄」新書發表會致詞以及2014528「陳守信院士回憶錄序言;協助我與大家一起追思陳院士的不凡人生。

陳院士的行誼,我想與大家分享的有三點:

一、陳院士的學術成就非凡,成為中子散射及軟物質研究的世界權威之一是大家熟知的,而其卓越的成就可溯因其在物理系成為熱門科系以前,即鎖定物理為終生志業,六十餘年來專心致志在領域中耕耘,成為學術巨擘;他在獲得博士學位。甫於學術界起步時,即有不凡歷練,在到哈佛大學做博士後研究一年後,即由 MIT「找上門來」主動邀請,省略面談程序,聘請擔任助理教授,並於二年後升任副教授,再四年升正教授,可看出陳院士因傑出表現所受到的重視。

在陳院士學術生涯中,曾與四位諾貝爾獎得主結緣並共事以致合作過,顯示陳院士有高超學術研究品味,發揮選擇合作對象與題目的獨到眼光,往往得到很好的成果,也受益良多。

他的合作夥伴敘述他有「厚實理論基礎」、「思考透徹」、具「通盤眼光」,總在思考「最困難的問題在哪裡?」、「如何突破?」善於看出「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最關鍵的問題」,在尋求「最具挑戰性、最尖端的題目」時異常敏銳,而因思考通透,並運用厚實理論知識,配合電腦模擬,協助估計可能的答案,屢屢建功;另一方面,陳院士勤於教育與培養學生,樂於與人分享知識,並熱心從事研究領域推廣工作。

同時陳院士與師友學生的溫厚深情,維持長期合作關係,他的長期合作者稱讚他:「誠實、效率、公平、嚴謹、開放、和藹、真性情」、「有耐心的指導者」、「熱情的探索者」、「殷勤的主人」、「既聰明個性又好的科學家」,感人而真誠,為成功學人的典範。

二、堅強過人的毅力

陳院士在2000年,六十五歲時,突因遺傳性類巴金森氏症病發,像是「一夜之間掌管四肢的橡皮筋斷了」,意志無法自由控制四肢的動作,兩年後,才在上海由醫生正確診斷,開出適當藥方,能控制病況,但無法根治,自2002年末起,陳院士每天早、午、晚每天固定時間服藥五次,並「發明」一套體操,每次服藥後必定接著做大約一小時體操,以增強藥效,多年來定時服藥,定時運動,從不間斷,展現驚人的毅力,仍集中精力獻身科學,令人敬佩。

三、對母校清華的熱愛與回饋

他曾回憶在進清華以前,老師多「把物理教得像哲學」,在清華原科所,眾多客座教授帶回來美式教學,讓學生深受啟發,清華在校園裡為教師刻意搭建舒適的獨棟宿舍,學生也一律駐校,彼此間多互動來往,關切與溫暖油然而生,讓他對清華有特殊的感情,形成院士日後對母校的深厚感念並具體轉化為積極回饋母校的驅動力。

陳院士於2001年起擔任清華原子科學研究院榮譽講座教授,2006年膺選清華傑出校友,持續多年推動我國中子科學之尖端研究。特別是協助清華申請成立「中子科學中心」並慷慨捐款,協助規劃、促成母校於2012年成立「陳守信中子科學講座」,當年適逢梅貽琦校長逝世五十週年紀念,除能感念梅校長在對清華大學的貢獻外,更具有傳承的精神,讓原子科學在清華大學永續發展。

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陳院士夫人劉欽智女士除長年悉心照護陳院士外,並為「陳守信院士回憶錄」付出許多心力,用她的熱忱、奉獻與愛來述說陳守信院士一生的經歷,讓回憶錄更彌足珍貴;同時陳院士夫人在清華百年慶時,協助清華主持建立內容豐富、極具紀念價值的「水木清華網」(Memory Net),也貢獻良多。

最後我再次感謝主辦單位,聚集崇仰敬佩陳院士行誼的故舊與晚輩共同追思,陳院士一生確實以「熱情成就卓越」,典範足式,將為大家永久懷念。 

2021年11月6日 星期六

不吝分享快樂人生: 劉炯朗館捐贈簽約典禮

不吝分享快樂人生: 劉炯朗館捐贈簽約典禮

劉炯朗館意義非凡

最好的紀念方式

卓越典範

共同緬懷

與聯電清華人合影

劉校長遽然去世離今天差不多剛好一年;當劉校長逝世的消息傳來時清華同仁開始思考以甚麼最好的方式來紀念大家敬愛的劉校長;剛好聯電洪嘉聰董事長也在徵詢如何表達敬意最後共同決定整修劉校長在清華教學研究的主要場館電資館並重新命名為劉炯朗館以及提供經費冠名協助清華招攬人才因而有今天的捐贈簽約典禮

今天也是追思劉校長遺澤的適當時刻;他留給我們的是許多美好的回憶,劉校長有一個不吝分享給別人的快樂人生。他有一個不凡卓越的人生,展現在亮麗的學經歷,成功的事業,以及眾多的友朋及廣大的影響力上。

在我國傳統中,對「正名」極為重視;孔子說「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劉炯朗館的命名所以在校內得到廣泛的支持,不僅因為在校長任內有許多建樹,而且在卸任後,持續發揮影響力,積極協助清華發展,同時劉校長的社會聲望,極為崇隆,除了做了連續十五年廣受歡迎的廣播人外,也出了十七本的與科技、教育、文學相關知識性著作,經常應邀在許多專業或非專業研討會或論壇擔任主講人,影響力非常宏大。

現代教育對莘莘學子而言有一個主要問題是缺乏典範;與劉校長熟識的朋友都能領受到他博學多才、幽默風趣、豪爽大方、親切體貼、身段優雅的風範,更能感受到他總是存好心、說好話、做好事,與劉校長做朋友,如沐春風,他知交滿天下,遺澤廣被,劉校長的一生,是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務」的具體實踐,清華以電資館重新命名紀念劉校長,一個重要意義也是希望劉校長典範廣為流傳,而長存清華教職員工與校友心目中;再者,我也期望清華在未來,能不時舉辦各種彰顯劉校長遺澤活動,如學術講座、研討會、研讀著作分享,甚至是劉校長擅長的歌唱與講笑話比賽等,一方面緬懷劉校長。也更能放大館舍重新命名的效益。

我個人有幸與劉校長有二十四年的交誼受益良多。除了在他主校四年期間與劉校長有較頻繁接觸,之後也有緣在各種公私場合相會;三年前我開始與他同時擔任聯電董事,除定期參加董事會外,也常參加董事長的邀宴;去年十月初他住院健檢前兩天,還在宴會上談笑風生,不料隨後的小手術,導致他不治;猶憶去年十月三十一日,聯電在清華舉行四十周年慶運動會時,據洪董告知他術後情況很不樂觀,所以在一周後得知劉校長逝世的噩耗時,雖不意外,仍然萬分不捨。

洪董在劉校長去世後第一時間表示「劉校長對聯電貢獻很大,我們應做些事紀念他」,最後與校方商定捐贈整修電資館以及協助電資學院招攬人才,並以電資館重新命名劉炯朗的方案,所以今天我們要感謝洪董的捐贈,同時清華要再次感謝聯電在去年慷慨捐贈「君山音樂廳」的修建;當時是我與劉校長商議請聯電資助,也蒙洪董爽快答應;不過略使人尷尬的是,這兩案都因經費需求,要特別感謝洪董優加考量大幅追加捐贈才得以過關。另一方面我也要向在場的劉夫人致意,劉校長所以能如此快樂,如此卓越,一定與劉夫人的長期相伴、悉心照護、協助與包容有關,見證「一個成功的人背後一定另有貴人」的格言。

劉炯朗館的命名是清華校史嶄新的一頁,在此預祝清華,特別是電資學院充分受惠於劉炯朗校長的遺澤,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