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21年11月20日 星期六

熱情成就卓越: 陳守信院士追思會致詞

熱情成就卓越: 陳守信院士追思會致詞

熱情成就卓越

一同緬懷陳院士璀璨的科學人生

陳守信院士不幸於
6/26日在美辭世今天很感謝國家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偕同台灣中子科學學會、清大原子科學院共同辦理追思一同緬懷陳院士璀璨的科學人生。

陳院士是1956年清華在台建校後最先設立的「原子科學研究所」第一屆畢業校友,畢業後負笈美國在學術界發光發熱,成為中子散射及軟物質研究的世界權威之一,逝世前是麻省理工學院 (MIT) 應用輻射物理榮譽教授

我與陳院士相識是從2006與他同時當選中央研究院數理組院士開始,在2010年擔任校長後更與陳院士接觸頻繁在緬懷陳院士時我從歷年演講集與散文集找到三篇與有關陳院士行誼的文章分別是2013523日「陳守信中子科技與應用榮譽講座」致詞2014627日「陳守信院士回憶錄」新書發表會致詞以及2014528「陳守信院士回憶錄序言;協助我與大家一起追思陳院士的不凡人生。

陳院士的行誼,我想與大家分享的有三點:

一、陳院士的學術成就非凡,成為中子散射及軟物質研究的世界權威之一是大家熟知的,而其卓越的成就可溯因其在物理系成為熱門科系以前,即鎖定物理為終生志業,六十餘年來專心致志在領域中耕耘,成為學術巨擘;他在獲得博士學位。甫於學術界起步時,即有不凡歷練,在到哈佛大學做博士後研究一年後,即由 MIT「找上門來」主動邀請,省略面談程序,聘請擔任助理教授,並於二年後升任副教授,再四年升正教授,可看出陳院士因傑出表現所受到的重視。

在陳院士學術生涯中,曾與四位諾貝爾獎得主結緣並共事以致合作過,顯示陳院士有高超學術研究品味,發揮選擇合作對象與題目的獨到眼光,往往得到很好的成果,也受益良多。

他的合作夥伴敘述他有「厚實理論基礎」、「思考透徹」、具「通盤眼光」,總在思考「最困難的問題在哪裡?」、「如何突破?」善於看出「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最關鍵的問題」,在尋求「最具挑戰性、最尖端的題目」時異常敏銳,而因思考通透,並運用厚實理論知識,配合電腦模擬,協助估計可能的答案,屢屢建功;另一方面,陳院士勤於教育與培養學生,樂於與人分享知識,並熱心從事研究領域推廣工作。

同時陳院士與師友學生的溫厚深情,維持長期合作關係,他的長期合作者稱讚他:「誠實、效率、公平、嚴謹、開放、和藹、真性情」、「有耐心的指導者」、「熱情的探索者」、「殷勤的主人」、「既聰明個性又好的科學家」,感人而真誠,為成功學人的典範。

二、堅強過人的毅力

陳院士在2000年,六十五歲時,突因遺傳性類巴金森氏症病發,像是「一夜之間掌管四肢的橡皮筋斷了」,意志無法自由控制四肢的動作,兩年後,才在上海由醫生正確診斷,開出適當藥方,能控制病況,但無法根治,自2002年末起,陳院士每天早、午、晚每天固定時間服藥五次,並「發明」一套體操,每次服藥後必定接著做大約一小時體操,以增強藥效,多年來定時服藥,定時運動,從不間斷,展現驚人的毅力,仍集中精力獻身科學,令人敬佩。

三、對母校清華的熱愛與回饋

他曾回憶在進清華以前,老師多「把物理教得像哲學」,在清華原科所,眾多客座教授帶回來美式教學,讓學生深受啟發,清華在校園裡為教師刻意搭建舒適的獨棟宿舍,學生也一律駐校,彼此間多互動來往,關切與溫暖油然而生,讓他對清華有特殊的感情,形成院士日後對母校的深厚感念並具體轉化為積極回饋母校的驅動力。

陳院士於2001年起擔任清華原子科學研究院榮譽講座教授,2006年膺選清華傑出校友,持續多年推動我國中子科學之尖端研究。特別是協助清華申請成立「中子科學中心」並慷慨捐款,協助規劃、促成母校於2012年成立「陳守信中子科學講座」,當年適逢梅貽琦校長逝世五十週年紀念,除能感念梅校長在對清華大學的貢獻外,更具有傳承的精神,讓原子科學在清華大學永續發展。

另外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陳院士夫人劉欽智女士除長年悉心照護陳院士外,並為「陳守信院士回憶錄」付出許多心力,用她的熱忱、奉獻與愛來述說陳守信院士一生的經歷,讓回憶錄更彌足珍貴;同時陳院士夫人在清華百年慶時,協助清華主持建立內容豐富、極具紀念價值的「水木清華網」(Memory Net),也貢獻良多。

最後我再次感謝主辦單位,聚集崇仰敬佩陳院士行誼的故舊與晚輩共同追思,陳院士一生確實以「熱情成就卓越」,典範足式,將為大家永久懷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