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19年12月27日 星期五

2019年12月清華材料系尾牙致詞

201912月清華材料系尾牙致詞

一年中過兩次尾牙,好不幸福

前幾天吃湯圓的時候,想到「冬至到了,尾牙還會遠嗎?」真是「一年容易又尾牙」,尤其今年農曆新年落在明年一月,所以材料系尾牙訂在12月。與2018年年尾牙訂在今年1月,都在2019年舉行,一年中過兩次尾牙,好不幸福。

剛才很高興聽到系主任報告今年材料系成果輝煌,所以今天的「歲末成果檢討」已經可以圓滿收場。另一方面,今晚能同時見到材料系許多退休同仁以及系友攜眷參加,是分外的欣喜。材料系在七、八年前,即有許多教師將屆齡退休的危機感,事實上在未來五年內,仍會有約三分之一的老師會退休,其他同仁有一天也會退休,所以我今天在歲末之際與大家分享一下過去一年「半退休生活」的精要部分,供大家參考,希望「老少咸宜」。


每個人學會游泳很是重要

去年我共出國七次,最驚險的一次是一月份的寮國之旅,在遊河的時候,所乘小汽船翻覆,個人也完全沉入水中,幸好我從高中起即習游泳,所以今天尚能與大家一起過尾牙,因此每個人學會游泳,以備不時之需,很是重要。同時由於全身濕透,身上所攜之手機泡湯報廢,由於手機已是「不可一日無此君」,回台只能新購﹔恰巧新購之   iphone10 像機要比報廢的   iphone6 像機強大很多,在以後旅途中,包括「西安之旅」、「北京之旅」、「德國之旅」、「杭州之旅」、「廈門之旅」都發揮了大用,留下許多高品質的珍貴照片,可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形容。

沒有紀錄就等於沒有發生

另一方面,我今年出了四本書,分別是演講集「一個校長的思考」(二)、(三)以及散文集「清華行思與隨筆」()()。當初動念出演講集,主要是為留存紀念,並與親朋好友分享,後來發現「紀錄的意義大於紀念」,更能體會「沒有紀錄就等於沒有發生」,所以又出了散文集。可能有同仁認為 「出書與我何有哉?」,事實上我在幾年前也並沒有計畫出書,「但計畫趕不上變化」,所以很不一定你哪天也會出書。總之把重要的部分記載下來,撰文有整理思緒及抒懷的優點,出書兼具不僅為個人,也是為團體「紀錄與紀念」的功能,是很值得鼓勵的。

另外值得一提的今年六月我曾有「北京清華」之行,主要是去看望當年與我一起擔任校長的顧秉林前校長,並經安排重遊「工字廳」、參觀「校史館」等地。深深感受到「北京清華」欣欣向榮,近幾年在各方面飛速進步的氣象﹔不可諱言的是比「新竹清華」進步快很多,主要差別是政府支持的力道有很大的差異。例如「北京清華」一年一千兩百億的經費約為「新竹清華」二十倍,甚至比台灣教育部與科技部用於高教的經費總和還要多,是很值得我們警惕的。

展望明年,除已規劃的三次旅遊外,希望在四月底校慶前,出版「清華的故事」新書。文稿已完成約百分之九十,但須稍加補充。「清華的故事」將分三部分,即「北京清華」、「新竹清華」以及「兩岸清華」,請大家熱烈期待。

最後祝大家身體健康,「新年行大運」,材料系捷報連連,清華校運昌隆。


看不出玄機

天真活潑

2019年12月16日 星期一

2019 未來運算研習會引言

2019 未來運算研習會引言

匯聚海內外學研及產業界菁英

與大會主席吳誠文副校長合影

超越無限-電腦系統結構的精彩未來

未來運算潛力無窮

今天很榮幸在「2019 未來運算研習會」(2019 Workshop on Future Computing) 主題演講時段擔任引言工作並介紹以「超越無限-電腦系統結構的精彩未來」 (To Infinity and Beyond - The Amazing Future Computer Architecture) 為題的主題演講人王文漢博士。

不久以前在台北舉行的一個與人工智慧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 ) 有關的研討會中,有一位主講人在做結論時,提到對人工智慧的展望,「想不到一個領域用不到它」,「在可預見的未來都會很有用」,總言之「可大可久」,簡明而直指核心。在數位科技加速進步,AI更日新月異的今天,要如何面對影響生活日益深廣的AI,是每個人,尤其是相關領域學者與專家,必須關切的問題。

201715-8日,美國「未來生活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曾在美國加州Asilomar召開為期四天的「有益AI會議」(Asilomar Conference on Beneficial AI),聚集了一百餘位AI領域學者、專家以及產業領袖,商討AI對未來生活影響的各項議題,最後共同擬就「Asilomar AI 原則」(Asilomar AI Principles) ,共有二十三項,包括研究、倫理與價值以及長程議題,面向廣泛而考慮周密,可見國際間在三年前即已重視相關議題。[1]

在今年926日,我有緣受邀與昨天的主題演講人郭毅可院士在「人工智能與未來社會」講座後與談,郭院士在講座中談到一門新興學科「機器行為學」,代表性的著作是今年四月「自然」雜誌刊載的「機器行為學」回顧文章 (Machine Behavior) [2],是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oratory)學者 Iyad Rawan領銜發表。文中提到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Herbert Simon曾在發表論文中問到:「是否也存在所謂『人工』科學,專門研究人造物與所引起的現象呢?」從動物行為研究來看,機器也經歷出生,成長、傳宗接代、演化過程,具有相當的相似性,而藉由研究機器的行為以及與環境的互動,可針對研究、倫理與價值以及長程議題,做廣泛而深入的探討,可視為「Asilomar AI 原則」的衍生成果,是可喜的發展。 

昨天在研討中,有主講人談到是否要擔憂AI發展的未來,我個人認為也許不必「杞人憂天」,但必須要擔心,也就是 One should be worried , but not too much worried at this time. 因為「超人智慧」(super intelligence)一旦實現,會來得非常迅猛,讓人措手不及,悔之晚矣!

同時也有人提到,世界上一定會有壞人(evil people)不顧後果發展AI,但差別是強國動用所有資源強力發展,與少數惡棍國家、組織或個人發展,會有完全不同的結果。如美國在二次大戰的「曼哈頓計畫」(Manhattan Project),在不算長的時間內成功引爆原子彈,並用於轟炸日本廣島與長崎上﹔另一方面,由於聯合國禁用化學與生物武器,二次大戰以後七十幾年,大型殺傷性生化武器並未出現,說明人類還是有相當的選擇,及早提醒與教育大眾,不當AI 發展的破壞潛力與如何作適當選擇在現階段已刻不容緩。

據我了解,國內學界在與「Asilomar AI 原則」相關議題上,不論在教學與研究上,都著力不深,這也許是我們應急取直追的地方。有鑑於此,本人將協助財團法人「中技社」於明年主辦一個與「AI治理」(AI Governance) 相關的研習會,探討關鍵議題,還請大家多多支持。

[1] Asilomar AI Principleshttps://futureoflife.org/ai-principles/?cn-reloaded=1

[2] Iyad Rawan et al. “Machine Behavior,” Nature 568, 477-486 (2019).

2019年12月10日 星期二

廈門「清華海峽研究院交流會」致詞

廈門「清華海峽研究院交流會致詞

剛才郭常務副院長在開場時提到今天是「清華海峽研究院(「海研院」) 遷入新址的第500而我也恰巧於七年前今天   (2012127) 在廈門首次聽到成立「海研院」的發想當時是在「鼓浪嶼」清華體育名師「馬約翰紀念館」落成典禮的場合,由「清華廈門校友會」(校友會) 提出,希望結合兩岸清華的力量,以成立一個實體機構,如「聯合研究院或中心」,具體落實合作雙贏的成果。我個人非常認同這樣的構想,所以在第二年,也就是20138月,率領新竹清華的多位一級主管,包括教務長、研發長、主任秘書、科管院院長、工學院院長等專程到廈門做進一步的商談,並在「校友會」安排下,造訪相關單位以及勘查可能建址等,可惜後來由於政治因素,由兩岸清華共同經營「聯合研究院或中心」的原始構想未能實現,而由「北京清華」與「新竹清華校友會」校友會對接。

如今喜見「清華海峽研究院」2015417日成立,是由廈門市人民政府結合兩岸清華大學共同成立的按企業方式運作的事業單位;同時也是北京清華大學繼深圳、北京、河北、浙江之後與地方共建的第五個地方研究院。

「清華海峽研究院」依託兩岸清華大學技術、人才,充分發揮三方優勢,服務於加快海峽西岸經濟區和一帶一路核心區建設,打造創新創業生態圈,積極支援福建省及廈門市快速發展,促進海峽兩岸融合,推動福建自貿區的發展,努力將自身建成國際一流的科技創新、高技術產業化和人才培養基地。有「創新創業沃土兩岸菁英樂園」願景而以「橋梁、搖籃、生態為使命: 有相當正確的方向光明的前景。據今天在場的「海峽院」兩岸產業促進中心的黃小琛執行長說明,在兩岸產業促進各方面已有相當進展,相當令人高興。

從昨天約於中午時分抵達廈門起,首先與兩岸合作EMBA班我曾授過課的學員們歡聚下午到翔安「聯芯集成電路製造(廈門)有限公司」(「聯芯公司」) 參訪並與包括許誌清首席執行官暨副董事長和陳祖謙副總等清華校友座談,在在可見校友們成就非凡,親愛精誠。今天早上我與「北京清華」顧秉林前校長會面時,特別準備了一張我與他今年六月在北京會面的照片,而在這張照片中,我們手持2010年我出任校長一個半月內,顧校長來「新竹清華」訪問時與我合影相片。今早我們再持這張照片合影,是「一張照片,三次會面」的佳話。細數顧秉林前校長有約兩年時間與我同時擔任校長,兩人歷年來交流連這次至少達十六次,可見「兩岸清華」是真正「一家親」。同時今天來參加會議的「兩岸清華」校友更是精銳盡出包括在「海研院」落實開設公司營運的「閎康科技」謝詠芬董事長,謝董事長是清華「三清幫」(學士、碩士、博士)成員,與「聯芯公司」許誌清首席執行官暨副董事長都是我指導的研究生,因此我也與有榮焉。







我在初任「新竹清華」校長時,即有「兩岸清華攜手合作,打遍天下無敵手」的信念,希望「海研院」在「兩岸清華一家親」的基礎下,協助具體落實「兩岸清華攜手合作」,讓「兩岸清華」揚名天下,成就輝煌歷史。

2019年12月7日 星期六

「一張照片,三次會面」- 兩岸清華前校長交流佳話

「一張照片,三次會面」- 兩岸清華前校長交流佳話

前不久接到廈門 「清華海峽研究院」(海峽院) 邀請參加「兩岸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交流會」,得知「北京清華」顧秉林前校長也在邀請之列,多了一分接受邀請的動力,今天很是高興能在廈門再次與顧校長會面。

今天我特別準備了一張我與顧校長於今年六月在北京會面的照片,而在這張照片中,我們手持2010年我出任校長一個半月內,顧校長來「新竹清華」訪問時與我合影相片。所以等下合照,就可留下「一張照片,三次會面」記錄。


六月從北京回台後,寫了一篇「兩岸清華校長交流」文章,細數顧秉林前校長有約兩年時間與我同時擔任校長,兩人歷年來因公務交流至少達十四次,而重點是副標題 -- 「兩岸清華一家親之一例」之「兩岸清華一家親」。這篇文章已收錄在我上月出版的散文集「清華行思與隨筆」() 中。

今天我也帶來 「清華行思與隨筆」()() 兩本新書請顧校長賜教﹔而這兩本書談及許多「兩岸清華一家親」的事例,包括()冊中的「百年追憶王國維之女王東明回憶錄」序言、「清華外交學人小傳」序、「學術大師、「清華文武雙傑 吳國楨省主席與孫立人將軍」、「清華之子 清華之師」、「見故人而思故人」、岳南先生「《大學與大師》清華校長梅貽琦和他的時代」序 、《一個時代的斯文》修訂版序、「兩岸清華校長交流」、「追思李恆德院士」等,()冊中則有「徐賢修教授訪問摘記」、「北京之旅」、參加北京「第四屆國際納米能源及系統會議」紀事,「浪漫古城德國之旅記遊(十三):寧芬堡宮」、紀念黃延復教授兼為「梅貽琦校長逝世五十周年紀念會」文集序、郭毅可院士「人工智能與未來社會」講座與談等。舉例來說我與世界頂尖大數據專家郭毅可院士對談前,談到兩人與清華淵緣,立即一見如故,而在其後餐敘中,同座中除有馬英九前總統外,並有劉兆玄與劉炯朗兩位清華前校長﹔在德國寧芬堡宮之遊中,巧遇「北京清華附中」師生,在得知我是「新竹清華」前校長後,很自然的大家一起合照,留下溫馨紀念。

在此順便向大家預告,我要出的下本書,已取名「清華的故事」,文稿已大致就緒,但須稍加補充,預計於明年校慶前出版。「清華的故事」將分三部分,即「北京清華」、「新竹清華」以及「兩岸清華」。說起「兩岸清華」,可謂內容豐富。而在我寫的「兩岸清華校長交流-兩岸清華一家親之一例」一文中附了九張我與顧校長歷次交流會面的照片,很可喜的是在之後又蒐尋到兩張照片,將收納於新書中,使紀錄更為完整。

昨天約於中午時分抵達廈門,就承蒙兩岸合作EMBA班校友設宴接待,下午則參訪由清華校友擔任執行官與副總經理的「聯芯集成電路製造(廈門)有限公司」並與校友座談,處處可見校友們成就非凡,親愛精誠,深盼在「兩岸清華一家親」的基礎上,兩岸清華共同更上層樓。





「聯芯集成電路製造(廈門)有限公司」清華校友座談致詞

聯芯集成電路製造(廈門)有限公司清華校友座談致詞

這次是到廈門市參加「清華海峽研究院」主辦的「兩岸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交流會」,能有機會與各位校友與友校談文毅總經理在異鄉見面,是分外的緣分,也讓此行收穫滿滿。





「聯芯集成電路製造(廈門)有限公司」與清華的關係非常深厚,經由許誌清首席執行官暨副董事長和陳祖謙副總以及各位的關連自不在話下,同時「聯華電子」董事會中有三位董事是「清華人」﹔很高興向大家報告,今年四月,在洪嘉聰董事長提議下,董事會通過捐贈一億元協助清華整建大禮堂為「聯電大禮堂,君山音樂廳」,以紀念去年剛過世的沈君山校長,可見關係非比尋常。大家在音樂廳落成後回校,看見「聯電大禮堂」,一定倍感溫馨。

君從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今天我帶來最近一個月內出版的「清華行思與隨筆」()()兩冊各兩本,一套送給誌清,一套則供有興趣的校友傳閱。這兩本書是我整理歷年來,以不同身分所撰寫的文章,共一百八十餘篇。由於內容幾乎全部於個人在清華任教時期所撰,且多與清華直接關連,故以「清華行思與隨筆」命名。

這兩本書的出版是延續我從年起,陸續出版的三冊收錄我擔任清華大學校長後的演講集「一個校長的思考」()()()全三冊,而出的散文集。五本書都與清華密切相關,由於祖謙是我出的書長期訂戶,大家有興趣的話可向他請教一二。另外向大家預告的是,我打算出的下本書,已取名「清華的故事」,文稿已大致就緒,但須稍加補充,預計於明年四月校慶前出版。

「清華的故事」將分三部分,即「北京清華」、「新竹清華」以及「兩岸清華」。說起「兩岸清華」,可謂內容相當豐富。明早我預定與「北京清華」顧秉林前校長會面,我特別準備了一張我與他今年六月在北京會面的照片,而在這張照片中,我們手持2010年我出任校長一個半月內,顧校長來「新竹清華」訪問時與我合影相片。回台後,我寫了一篇「兩岸清華校長交流」文章,細數顧秉林前校長有約兩年時間與我同時擔任校長,兩人歷年來因公務交流至少達十四次,而重點是副標題 -- 「兩岸清華一家親之一例」之「兩岸清華一家親」。明天我打算再持這張新照片與顧校長合影將是一張合影照三次方或一張照片三次會面的有趣照片。這些事例說明,「兩岸清華」是真正「一家親」。

此次到廈門是應邀參加「海峽院」活動。當年「廈門清華校友會」倡議成立「海峽院」時,「新竹清華」曾有相當程度的參與,2013年我曾率「新竹清華」多位一級主管專程到廈門做進一步商談,並到可能院址勘查,可惜後來因政治因素,無法由「兩岸清華」共同經營,錯失「兩岸清華攜手,打遍天下無敵手」的良機。目前「海峽院」是由「北京清華」與「新竹清華校友會」對接,力道自然稍弱,前幾天聽今天在場的「海峽院」兩岸產業促進中心的黃小琛執行長(核工73)說明,在兩岸產業促進各方面已有相當進展,相當可喜,但希望未來兩岸情勢能「柳暗花明」,讓「兩岸清華」能真正發揮1+1遠大於2的威力。而大家作為兩岸交流的先頭部隊,也盼望有一日能夠有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