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14年12月6日 星期六

王浩一「在易經裡 十年磨一劍」講座致詞

王浩一「在易經裡 十年磨一劍」講座致詞

最近與校友服務中心陳千惠執行長晤談時,承蒙她邀請來參加今晚的演講會,她提到王浩一先生時,特別說他有一位醫生作家弟弟--王浩威醫師;雖然我以前沒有想過兩位名字相近的作家關聯性,但王浩一先生則是我久仰已久的作家;自從約三年前首次讀到他的第一本歷史筆記「人生的十堂英雄課」,頗覺引人入勝,讓人愛不釋手,以後只要在我購書通路中,看到新出同系列的書,不需要更進一步介紹,就會直接訂購,陸續有幸閱讀到「英雄的十則潛智慧」、「英雄的大抉擇」兩書,今天上午在網路上看到他新出了「英雄的頓挫」一書,頗為納悶為何有所疏漏?仔細探究下發現出版日期是昨天,否則我應不會錯過從網路購買閱讀的機會。

王先生的歷史筆記是以古人故事闡釋易經,以易經為英雄作註腳;易經是一部奇書,也是一部天書,沒有人確切曉得出自何人?甚至何時?雖名易經,實為難經,再加上中國文字結構,一字一詞,常有多重涵意,即使看闡釋易經的易傳十翼,也常有晦暗未明之處;但易經位列群經之首,得到公信力很高的孔子背書;根據論語述而篇孔子在將近五十歲時說過:「加我數年,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司馬遷在《史記.孔子世家》記載:「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繫》、《象》、《說卦》、《文言》。孔子讀《易》,韋編三絕。」同時易經使中國千古英豪盡折腰,據前人統計歷代智者註釋超過千部之多,這種奇特現象,是相當難以解釋的;王先生的歷史筆記是以古人故事闡釋易經,讓人能為易經充滿智慧折服,是一種別開生面的做法,而且相當成功。書中以不同古人生命起伏的過程,印證不同的掛理,讓易經更容易親近與理解。

有人從歷史的英文 history 認為歷史是人的故事;雖然是對其希臘字源historiainquityknowledge acquired by investigation)的誤解;但歷史常眾說紛紜,何為信史也是一個沒有定論的問題,要看有多少可信史料,也受到撰述人的立場、心態與文筆影響,但歷史的迷人是無庸置疑的,而王先生的觀點與筆法更是引人入勝;也許是因為學數學的背景,常從數字給予讀者很大的啟發;例如,在韓信與相關人物的出生與逝亡圖表裡,讓人很驚訝地看到秦始皇只比漢高祖大三歲,也就是秦始皇在五十歲去世時,他們有四十七年活在同一個世上,一個是高高在上的暴君,一個是有點無賴氣息的小小亭長,同時劉邦在四十七歲起兵後,四年之後即能率兵進入咸陽接受秦王子嬰投降;再四年就與項羽畫楚河漢界,分庭抗禮,並由垓下之圍徹底擊潰項羽;這就像現代剛當選的一位鄉長,到八年兩任期滿,就成功直取總統大位一樣,多麼令人尋味;依此脈絡,孔子與勾踐夫差是同時人,孔門弟子子貢還曾為救魯,出使吳國勸吳王伐齊,爭取霸權,紓解齊國對魯國的威脅;同時朱元璋從一個小兵,歷四年級成為獨霸一方之吳王,再四年更一統稱帝;燕王朱棣也是只用了四年時間,從造反到攻入都城建業,甚至耶穌從二十七歲開始傳道,也是四年後即被釘上十字架殉道,大學四年,似僅一瞬,但四年間歷史常有驚天動地的變化。

在歷史筆記前三書中,共列舉了二十九位英雄/英雌,其中與清華有關的有三位,就是分別以「乾、坤卦代表的唐太宗李世民與長孫皇后以及以「剝卦代表的柳如是;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取自易經「乾卦象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以及「坤卦象傳;「天行健,君子以厚德載物。」「乾」卦為六十四卦第一卦,從初六到上六,連續六個陽爻,從十七歲的李世民,如何輔佐父親到開創貞觀之治,對應初九潛龍勿用、九二見龍在田,到玄武門之變,印證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在禍福之交,成敗之決之時,健而不息;九四「或躍在淵,無咎。」或是不必然,在天地之間,進退有節,行藏得宜,則無咎,唐太宗進用賢能,兼聽納諫,故無咎。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此時太宗有剛健中正之德,水到渠成,共成大業,使大唐國威遠播四方,成為當時東方世界的國際盟主,站在歷史最高點;到上九,亢龍有悔。凡事盛極而衰,太宗能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終成為「千古一帝 。」對唐太宗生平作了精采的註腳。另一方面,「坤」卦為六十四卦第二卦,從初九到六九,連續六個陰爻,印證李世民身後的女人——二十六歲的長孫皇后,如何應驗「坤載萬物」的預言,長孫皇后純正、柔順,謹言慎行,堅守中庸原則,她的所作所為,寬厚大度,如大地承載萬物,伸展無窮無盡;長孫皇后母儀天下的典範,確實提供了令人讚歎的「大地美德」成為「貞觀之治」的「幕後英雄」。

柳如是與清華的關聯則是清華四大導師之一的陳寅恪先生在晚年曾以逾八十萬字撰寫《柳如是別傳》;陳寅恪先生被傅斯年譽為「三百年來最有學問之人,」何以窮十二年時間,為一江南名妓,完成他自己生前最後一部巨著?眾說紛紜;但命運多舛的美女柳如是,雖與「江左三大家」之一的錢謙益譜成忘年之戀的佳話,但力助危機四伏的復明運動,在錢謙益身後族人搶奪家產時,以懸樑自盡,用死亡反戈一擊,與為首份子同歸於盡。柳如是的生平喻示「剝卦闡明事物發展過程中「剝除自我」的事理,凶兆連連也論述「小人得勢,君子困頓的時刻」。

在三本歷史筆記中論述的歷史人物,唯一讓我感到陌生的是清代乾隆朝才子李調元;他三十歲時中進士、點翰林,如同冉冉上升的太陽,上晉之勢,蒸蒸日上,書中以「晉卦揭明事物晉長的途徑與規律。李調元初入翰林院,因個性耿直,受到排擠,但終得裕,無咎。四十四歲時升任廣東學政,獲得乾隆帝的勉勵,再廣州才氣縱橫,貞吉,受之介福,以中正也。在學政期間,得到民眾擁護,眾允之,本該後悔的因素,消失了,故悔亡,志上行也。五十歲時,受和珅等奸臣誣陷,被革職下獄,發配伊犁充軍;對應九四:晉如碩鼠,貞厲。在伊犁一年後,幸得朝中紀曉嵐伸予援手,得以母老贖歸,並准予復官,次年上表辭歸故鄉,如六五:悔亡,失得勿恤,往吉無不利。五十二歲回到故鄉,從此寫作十餘年,成了清代戲曲理論大家,自治、自克、自省,完成人生另外高峰得以因應上九:維用伐邑,厲吉無咎。

王浩一先以易經為歷史人物註釋獨具一格在古老的「智慧地圖」中為英雄尋找到生命座標,作為判斷是非,建構思想理論的依據。  他嘗試以「歷史人物」當《易經》的敲門磚,對照著古人的生命經驗,看懂每一狀態下的抉擇與成敗,確實可以讓《易經》更容易親近與理解,進而比對我們的行為,調整我們偏失掉的思考模式。他認為《易經》可以舉偏概全,載道廣應,撥弄之間,明白萬事萬物的運動變化,有時會由量變累積而導致質變的規律。透著幾個有趣的想法,一些抽象的陰陽觀念,知道人生、歷史或哲學,都是一場不斷變換詮釋的過程。他進一步比喻:孔子講「君子不器」一個觀點也像一個「器」,可以用來切中某個狀態、某個議題、某個感受,甚至某個時空,所以任何一個器,無法也無須道盡其義。許多事不見得能一針見血,鞭辟入裡,但是,有時一個想法,卻能輕易開啟靈動的領域。是很有智慧與道理的值得我們細心揣摩相信今晚的演講必然讓我們大有收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