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22年10月15日 星期六

「退休後的住房規劃—住房的自由人生」研習

 「退休後的住房規劃—住房的自由人生」研習

退休人生典範 (孫海珍攝)

住房的自由人生 (孫海珍攝)

很感謝人事室與「退聯會」共同辦理「退休後的住房規劃—住房的自由人生」研習,並邀請張金鶚教授演講;張教授是國內頂尖的房地產專家,經常可在報章雜誌上看到他對國內房地產發展趨勢發表看法,尤其對「居住正義」的執著,讓人印象深刻。

「清華退聯會」是在今年4月14日才正式成立,宗旨是以增進退休人員情誼以及相互關懷扶持,推動「樂活的第三人生」,預定每兩個月舉辦一次「樂活講座」,首次是4月23日的「預立遺囑」講座,本來規劃緊接著是「以房養老」講座,並預定邀請張金鶚教授主講,因為疫情而有所延宕;「預立遺囑」以及「以房養老」對現今台灣社會都還不是大家習以為常的作法,但是可能是趨勢並適合部分同仁對未來的規劃,值得大家探討。

「居住正義」在舉世來說,可以說是「可望而不可及」,尤其離奇的是從比較自由民主的美國,到制度大不相同的台灣與中國大陸,都有嚴重的偏斜現象,讓許多人,尤其是年輕人,望屋興嘆。而在華人地區,由於家族觀念較為強烈,以及以往父母與子女同居的關係,常見的是長輩把房產遺留給下一代,但如今社會型態改變,成年子女多不再與父母住在一起,而可能仍期待繼承房產。另一方面,父母在老年如未受子女奉養,經濟上感到結据時,「以房養老」也許是好主意,或者是不得已之舉。

今年三月份時,在「聯合報」上看到張金鶚教授所寫的「多元以房養老 享受第三人生」文章頗有共鳴,張文重點是從財務規劃觀點,「以房養老」有助於讓老年人有品質的快樂生活,一方面是心態的改變,另一方面指出一些進行管道,如由銀行推動的「逆向抵押貸款」的利弊,建議政府應仿效國外作法,積極推動由壽險業者主導的「售後租回」方式,也期待政府推廣由社福團體主導的「社會照護贈與」的以房養老方式,這讓老人不是拿到現金,而是住在自家且獲得長期的照顧服務,百年之後,再把房屋捐贈給該社福團體,達到「利人利己」目標。同時建議政府透過立法提出「以房養老條例」,明確規範相關參與單位,提出配套措施,建立監督評鑑機制,以確保老年人享有尊嚴且樂活的第三人生!都非常有見地。

今天張教授的講題是: 「退休後的住房規劃—住房的自由人生」,當然不止「以房養老」,譬如說老年人不見得每個人都有房,但還是有居住的需要,有房的老年如子女孝順,又樂意同住,贈與房產可謂名正言順,但有時又並沒有自己樂意贈與房產的子女,有的老年人需要專人照護,同時可能分階段而有所差異,種種情況,有各種處理方式,需要好好的規劃,重點還是達到張教授擬定的題目所說的「住房的自由人生」,值得探索,找到最佳方案。

[後記] 張教授幽默風趣,除了闡述「住房的自由人生」方方面面,更介紹其參與創建的「好時價」公益網站,只要鍵入現在住址,說明屋齡、房屋形式、樓層、坪數、停車位等,立即可對住屋估價,事後一試,發現相當實用,值得推薦。

張教授也不吝分享對退休生活的看法,提出一些值得參考的建議,如「做一些以前想做但未能做到的事」、「規劃花錢到淨現值 (net present value,NPV) 為零」,持續從事傳承經驗公益事業,移地居住體驗等;其本人雖已自職場正式退休,但活力十足,以大眾福祉為念
可謂退休人生典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