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在瘟疫蔓延時」聯合書展
身為一個愛書人,參加書展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尤其了解這項活動最先獲得「台灣聯大」四校與政大響應,而政大已預定於明年二月加入「台灣聯大」,當然更值得恭賀的是「愛在瘟疫蔓延時」聯合書展獲得廣泛支持,才有今天的盛況。
今年1月20日剛從緬甸旅遊返台,武漢於1月23日封城,從此世界就不一樣了。據最新數據,全球染疫已逼近6,500萬人,死亡超過149萬人,而且正在繼續延燒,到明年兩項數字翻倍都有可能,未來歷史必然會記上2020年是「百年大疫」年,人生不滿百,大家碰上了,除了咬牙撐過去,還要牢牢記取歷史教訓。
台灣很神奇地在這場大疫中成了抗疫典範,一方面染疫與死亡人數都能控制到極低檔,另一方面民眾大致上能過正常生活,完全歸功於運氣,是站不住腳的。但相當程度的鎖國、民眾普遍接受帶口罩的需要、大多打過卡介苗、未曾有超級傳播者闖入國門,或都是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最近歐美疫情再趨嚴重,疫苗是否能發揮功效還在未定之天,秋冬又是較不利的散播期,有名的莫非定律告訴我們: 「可能出錯的話一定會出錯」,全國上下必須要多加警惕,才可能確保防疫冠軍的美名。另一方面,現在全球防疫第一、二名,無疑是台灣與中國大陸,兩岸政體、量體與民情有極大的差異,但殊途同歸,同創佳績,是相當令人好奇而且很值得探究的問題。
此次疫情何時會告一段落,目前還看不清楚,但總會過去;去年此時,絕大多數的人都以為現代科學昌明,醫學發達,瘟疫已在可控制範圍,而不會在全球擴散,目前已證明過度樂觀;同時歷史告訴我們,人類與瘟疫纏鬥是永無休止的奮戰。歷史是有文字記載的史蹟,人類從中汲取的教訓,但主要的載體還是書籍,因而今天書展的意義極為重大。我原想就最近閱讀都跟歷史有關的兩本書,一是美國史學家麥克尼爾 (William H. McNeill) 早在1976年所著《瘟疫與人》(Plagues and Peoples) ,副標題「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1],二是日本作家石弘之在2018年出版的:「傳染病的世界史」,副標題是「人類二十萬年興亡史上最大戰爭!」[2] 稍加推介。限於時間,就將第一本書作為推薦書,而集中對第二本書略作發揮。
在「傳染病的世界史」中首先談到人類與微生物的爭戰;雖然由智人所領導的「人類世」有七萬年還是二十萬年,還未有定論,但大致可說約十萬年,而導致人類生病的細菌與病毒已生存於地球達四十億年之久,其蛻變一代可短到20分鐘,而人類一代約二十年;在生物學中,一般可接受的說法是生物傳宗接代,是往有利於其生存的方向走,也就是達爾文說的適者生存,道金斯「自私基因」的要旨。如此在對微生物的抗爭中,在演化上,人類是處於極為不利的地位。同時現今統計病毒數量超過一億種,或許是世界上最大的族群,更為難纏。
在人類進化史中,有許多環境變化導致的傳染病,農業革命導致人類定居,擴張聚落,相互交流,也頻繁接觸家畜,造成傳染病固定化。早期社會沒有多少聚落可以解決水汙染問題,因此常爆發各種消化道傳染病。同時研究發現,2001年,已知1,415種引發人類疾病的病原體,有60%透過動物傳染給人,而175種近半世紀才出現的「新興傳染病」中,75%是動物傳染病。進化生物學者提到:「家畜是疾病的溫床,生產食物也會生產傳染病。」同時寵物與捕食的「野味」也會帶來傳染病。
工業革命在產業迅速發展之際,造就了高密度都市,也導致了惡劣的衛生環境,讓傳染病大顯身手。近半世紀來,出現許多「新興傳染病」,大量出現時,也正是全球急遽破壞環境時期。人口暴增、經濟擴張、濫墾森林、礦業擴張、都市膨脹、大規模開發,讓原本穩定的自然系統處處崩解。
另一方面,戰爭擴散了傳染病。每次爆發戰爭,軍民都要面臨缺糧與不衛生的條件,也促進了傳染病的流行。第一次世界大戰,約有60% 士兵死於疾病或飢餓。歷史上所有死在戰爭中的士兵,估計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死於疾病。
人類祖先在非洲誕生後,據信因當時許多人死於疾病紛紛遷徙逃命。但遷徙並非結束,大量細菌、病毒成為隱形的旅伴,更是傳染病擴散的關鍵。人類在狩獵採集時代以及游牧時代,集體移動,也沿途散佈了傳染病。東西交流時代,交易的同時,人類與家畜也帶來了各種疾病。雙方對外來的傳染病都沒有免疫力,因而引發大流行。在歷史上造成很多慘劇,包括美國原住民幾乎滅絕,中南美馬雅帝國與阿茲特克帝國滅亡。
近年來交通發達,旅遊以及商務旅行急遽成長,中國大陸春運輒以數億人次計,武漢為交通樞紐,封城前已有五百萬人離城,若不是當地採取的強力措施,將成人間煉獄;但先在歐洲,再到美洲,延燒到各地;美國在11月28日,單日確診突破205,000人,死亡也超過1,400人,令人怵目驚心。美國是全世界最富強,醫學最發達的國家,淪落自此,自有其背後的政治、社會因素,同時也警惕我們,防疫並非能自動隨時而進步的。
總之,人類文明的進展中,各階段皆促發各種傳染病的流行,也促成各種防疫措施,但從生物演化歷程來看,這是永不休止的戰爭,誰能預想到2020年還會發生百年大疫就是明證;作者說: 「新型冠狀病毒是相當棘手的傳染病,相信往後也會不斷突變,約莫每十年流行一次,繼續威脅人類與文明」。前面提到的麥克尼爾早在1976年問到:「未來是否會有更可怕的病毒出現?」並說: 「未來可能發生意想不到的突破,擴張到目前無法想像的範圍,出現的不會是穩定性,而會是一系列的劇烈變遷和突兀的震盪」,撫今思昔,其預言令人驚慄。
記載在各種優良圖書中歷史的教訓以及抗疫的成果與努力,警告世人應提防悲劇再現,同時指出深入探究各種關鍵問題、擬定策略方向,是值得我們記取、深思並改進的。這也說明今天書展的意義,祝大家多讀書而「開卷有益」。
[1] 麥克尼爾
(William H. McNeill) ,「瘟疫與人」(Plagues and Peoples) ,楊玉齡譯,天下文化,台北 (1976)。
[2] 石弘之,「傳染病的世界史」,李漢庭譯,木馬文化,台北 (202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