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大家來參加今天的研討會,去年二月份「中技社」曾舉辦「AI對科技經濟社會政治暨產業之挑戰及影響研討會」,主要針對與所有人息息相關的活動主題大方向加以研討,今天的研討會「AI 時代社科文教之變革與創新思維」重點則擴及普及生活各層面行業的變革,由於行業牽涉很廣,如在明朝時即有「三百六十行」之說,所以可選擇的重要議題很多,而本研討會涵蓋的醫學、國防、傳播、金融、藝術、教育與行政管理面向雖是重中之重,選擇也不無受到能邀請到適當的專家學者為講員的影響,在此要特別感謝今天受邀的講員能「共襄盛舉」,與大家分享他們的智慧。
從去年研討會到現在,處處可見人工智慧 (AI)的影響已深入許多領域,並日益展現更強大威力。據估計,全球人工智慧市場目前為1.2兆美元,而在未來十年左右增長十倍,潛力無窮。公元2000年美國總統克林頓推出《奈米科技推動方案》(National Nanotechnology Initiative,NNI) 帶動全球奈米科技風潮,至今方興未艾,據統計總計撥款已超過美金三百億元。今年2月11日美國總統川普提出「加強基礎設施與技術以維護美國人工智慧領導力的行政指令」,可視為《美國AI推動方案 (American AI Initiative) 》,要求聯邦政府AI研發計畫,預算優先,並試圖整合相關事務,向民眾展示AI技術前景。但它沒有為其目標分配任何聯邦經費。同時該指令並沒有很清楚說明這個以AI為中心的振興將如何發生的細節,同時沒有提供任何具體的推進藍圖,另外似乎只強調AI效應的光明面,後續措施還要看未來發展。歐盟委員會即將推出自己的路線圖,最終版本將於2019年3月發布,目標是在 2019年中期之前推出自己的聯邦人工智慧「路線圖」。同時日、韓等國,都針對人工智慧發佈相關的重要政策,以作為國家資源投入及推動政策的重點方向。日本於 2017 年 3 月公佈《人工智慧三階段工程》,韓國於2016 年 8 月「第二次科技技術戰略會議」選定 AI 為國家戰略計畫之一,提出《人工智慧國家策略計畫》。俄羅斯去年人工智慧資金較前年增加了一倍。
根據國際智庫「麥肯錫」(McKinsey & Company) 於 2017 年 3 月報告指出,中國大陸和美國目前是全球AI發展的領導者。大陸於2017年7月首次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規劃」),提出了面向2030年中國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創新驅動發展的指導思想、三步走戰略目標、六個重點任務和六個保障措施,部署構築中國人工智能發展的先發優勢,承諾初期投資至少70億美元,強調「加快人工智慧創新應用」。
「規劃」在人才培育方面,要求「利用智慧技術加快推動人才培養模式、教學方法改革,構建包含智慧學習、互動式學習的新型教育體系」;「開展智慧校園建設,推動人工智慧在教學、管理、資源建設等全流程應用」;「廣泛開展人工智慧科普活動,,「實施全民智慧教育專案,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慧相關課程」;「支持開展人工智慧競賽,開發立體綜合教學場、基於大資料智慧的線上學習教育平臺,對人工智慧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務。去年三月並首先推出針對高中生「人工智能基礎」教材。
同時在「規劃」中,也強調人工智慧發展的不確定性帶來新挑戰。人工智慧是影響面廣的顛覆性技術,可能帶來改變就業結構、衝擊法律與社會倫理、侵犯個人隱私、挑戰國際關係準則等問題,將對政府管理、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乃至全球治理產生深遠影響。在大力發展人工智慧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可能帶來的安全風險挑戰,加強前瞻預防與約束引導,最大限度降低風險,確保人工智慧安全、可靠、可控發展,推動以人類可持續發展為中心的智慧化。
台灣是在半導體與資訊產業方面,有相當的實力,在AI發展上應有許多機會。行政院《推動台灣 AI(人工智慧)行動計畫》,預計從 2018 年至 2021 年,每年投入近新台幣 100 億元預算。科技部以5年為期,推動AI創新研究中心計畫,致力促進開發AI核心關鍵技術及深耕智慧應用領域,並建置相關大數據資料庫,培育具專業能力之跨領域人才。經濟部技術處規劃《AI新創領航計畫》,期能扮演新創領航之角色,鼓勵新創業者能產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系統應用與創新服務解決方案。經濟部工業局以5+2產業及服務業創新需求為導向,規劃《產業出題 x 人才解題》機制,提供AI人才場域試煉機會,以同步於實作中培養AI應用技能之人才,強化AI人才之數位製造、服務及應用相關知識及技能,同時引導企業投資人才資本,提升員工或AI人才之AI領域跨域數位技能,以解決產學落差與AI技術缺口等問題,進而加速推動企業發展創新應用服務,為國家產業數位經濟化轉型所需之人才準備。教育部推出《人工智慧技術及應用人才培育計畫》從課程、實作、場域學習、競賽等面向投入相關資源,協助大學校院建構發展人工智慧相關教研量能。同時也規劃推動人工智慧之科普教育及規劃發展中小學 AI 教材。同時在中研院也與其他機構支持下,成立民間性質的「台灣人工智慧學校」(Taiwan AI Academy),積極培育科研及產業所需之人工智慧人才,並推動人才與機會的媒合,估計一年可培訓7500位AI人才。由於各種努力均在起始階段,具體成效尚無法看出,但各部會間整合協調似待加強,以共同達成明確的重點目標,為台灣產業發展創造新的契機。
「中技社」多年來扮演民間智庫的角色,近年來從能源、環保領域,更積極擴展到推動創新科技以及產業發展,與人工智慧領域有自然的關聯,包括2017年「促進智慧機械產業發展之研議」議題,探討國際AI科技發展及IOT在智慧機械及機器人產業發展之重要性;2017年「科技人才之引進與培育」議題,也對台灣AI科技人才之育留進行探討;2018年「AI對科技經濟社會政治暨產業之挑戰及影響研討會」,以及「台灣發展自駕車之挑戰與影響」,包含場域規劃、政策法規制定等,作為國家與產業提早因應,擬定相關應用策略之參考。。
在此值得一提的是,「中技社」成立於1959年,幾經轉型,現今在專注前瞻探索,聚焦智庫研討方面﹕加強產學合作研發,落實研發成果技轉,開拓新創產業契機。凝聚公眾利益公正論辯,提供國家可行性政策建言,期與產業相輔而成。在獎掖優異人才,擴大公益效能方面﹕獎掖重點大學青年學子,舉辦國際交流觀摩,涵育具創意巧思及高階科技人力資源。襄贊科技與文創相關活動,實踐公益法人回饋社會之理念。五十二年來,獎勵研創傑出之國內青年學子逾3,700位,發放獎學金及學者講座新台幣壹億餘元。近年增置境外生研究獎學金及境外生生活助學金,並舉辦台陸青年學子交流互訪,以及在台境外研究生參訪國內企業等活動;綜合雙效,導引台灣青年加入全球競逐,以及國際人才進入台灣企業的意願,數額每年達一千萬元以上。
由於AI現在已成顯學,但多偏重在技術層面,「中技社」研討會則注重對未來的挑戰及影響,以及帶動的變革與創新思維﹔特色是講員背景幾乎都是各相關議題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希望能從專業觀點,思索AI的前景,不僅與社會大眾共用,也希望能引起AI從業人員的注目,在發展過程能有所規範,發揮正面功能,而抑止負面效應。研討會成果將彙集成冊,提供政府相關單位可行性政策建言以及社會大眾參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