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18年5月11日 星期五

「清華實驗室」啟用典禮致詞

「清華實驗室」啟用典禮致詞

不久前圖書館林文源館長跟我提起,為清華口述歷史,相關人員將會找我訪談。而要談清華歷史,「清華實驗室」是一個很好的題材。因為他歷經四任校長,峰迴路轉,才有今天的啟用典禮盛會。

「清華實驗室」的發想,可遠溯至徐遐生校長任內,也就是2002-2006年間。徐校長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天文系擔任教授多年,知道UC Berkeley 有世界馳名的勞倫斯柏克萊實驗室 (Lawrence Berkeley Laboratory, LBL),從事跨領域的研究,所以倡言成立類似理念的「清華實驗室」。巧在我與賀陳校長與文村校長都是UC Berkeley的畢業生。我的研究助理 (Research Assistant) 薪資,更出於LBL的無機材料研究部門 (Inorganic Materials Research Division, IMRD),並且經常在LBL計算機中心挑燈夜戰,所以對LBL稍有認識,如果要找相似機構的話,比較像台灣的中研院,加上同步輻射中心、國家實驗研究院的高速電腦中心等,但確實是鼓勵跨領域研究,如IMRD兼任計畫主持人,即包括材料、化學、物理、化工等系教授,比較像工研院的材料與化工研究所。

「清華實驗室」的打造過程,可以一波三折形容,中間有一度喊停。到本人接任校長後,因為成立「百人會」籌募興建「校友體育館」經費,募得一億七千兩百萬元的成功經驗,由校友表現的熱心與實力,得到莫大鼓舞。同時考量空間需求,在捐款前六名的系所中,工科與電機系,分別有綠能館的興建與台達館的即將落成啟用,其餘材料、化學、物理、化工四系都有相當的空間需求,而這四系在台灣學術界都是龍頭系,跨領域研究的機會也特別多。最後決定重起爐灶的臨門一腳,還靠已故的材料系陳繼仁校友﹔當時他主動的對我表示,有意捐一筆約五千萬元的款項給清華,徵詢我合適的項目﹔我就提起,也許可以做為興建「清華實驗室」之用,如果再聯合化學、物理、化工三系系友,各捐助五千萬元,連同學校的經費,就可堂皇上路,也得到他很爽快認同﹔其後再經過校內程序,責成相關各系展開募款活動,進行也相當順利。到2014 年1月動土典禮時,幾乎達標﹔當然其後又產生一些周折,材料系不僅在第一秒達標,與繼仁同班的84級系友又另合捐了約500萬元,做為實驗室內裝用,物理系在校友強力支持下也順利達標,因為不同緣故,化工、化學系則有相當落差,有些是因為捐款人自身發生狀況,有些則是由於系友關係經營問題,可做為學校未來募款活動的借鑑。

另外一個大的變動,也就是由於教育部邁頂計畫的大幅削減經費,學校決定將原預定興建的「生科三館」與「清華實驗室」共構。在此也要特別感謝尹衍樑先生,他在我尋求協助時,很快地決定獨捐一億七千萬元,協助興建「生科三館」。今天很遺憾未見尹先生或其代表出席,他最初是以匿名善心人士名義捐贈,並且婉拒命名權,格外令人敬佩。

由於共構的發展,「清華實驗室」的「住戶」又添加了「生醫所」以及「腦科學中心」、「生醫中心」等單位﹔如果正向思考,當然更增加了跨領域研究合作機會,尤其生醫與物理、化學、材料、化工各領域合作,正居現今科技發展前沿,所以希望進駐師生,不僅經常水平移動,也要常常到樓上、樓下逛逛,增加交流合作機會。另外當初也特別設計與隔壁創新育成大樓共用地下停車場,並以天橋連接,自然有助於產學合作。有人曾告訴我說,「清華實驗室」與「創新育成大樓」構成清華最美的風景線,又面對綠草如茵的大草坪,在得天獨厚的環境下,希望大家能在追求卓越時,成果豐碩,捷報頻傳。

最後我要再次感謝玉成「清華實驗室」的尹衍樑先生與系友們的慷慨捐贈,參與規劃、執行興建同仁的辛勞,並祝所有嘉賓一切順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