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特殊合金工程研發中心成立大會致詞
今天來參加「先進特殊合金工程研發中心成立大會」,如果說是「百感交集」是太超過,但確有兩點特別的感想,一點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另一點是「來的早不如來的巧」。
前一陣子與賴主任談起本中心成立,可以「千呼萬喚始出來」形容,主要是五年多以前,我還在國科會服務的時候,賴主任就與中鋼在科技大樓共同舉行一個盛大的成果發表記者會,頗引起媒體與社會大眾的注目,顯示出雙方合作不僅愉快而且有卓越成效﹔再往後是在2012年2月,中鋼王錫欽技術副總曾率團到清華來商討合作可能性的座談會,用我在上月與王副總一起到寧波參加「兩岸材料論壇」時學會的當地話說,雙方會談似乎談得很「入港」,成立聯合中心有相當的眉目,也許是中鋼方面力求慎重,遲遲沒有水到渠成﹔後來賴主任曾希望中心能在我於2014年1月卸任校長前能夠成立,也未能如願,幸好中心在賴主任本人卸任主任約兩個月前正式成立,英語中有better
late than never之說,也就是來的遲要比始終不來好得多,是大家所樂見的。
另一方面,是「來的早不如來的巧」。清大材料系在1972年成立時,離世界第一個材料系-美國西北大學材料系-成立僅有十二年,材料科學領域的誕生可看為是由於冶金學與固態物理的結合而來,而與世界大多數有相當傳統的材料系相似,清大材料系最初也是以合金材料為主要的研究方向﹔冶金科學以及相關固體擴散、固體相變化、材料特性、缺陷、分析是教學研究核心內容,譬如說與材料機械性質與電性有密切關係的差排理論、固體擴散、固體相變化等,至今仍幾乎是材料科學的獨門絕學,但在1980年代中期以後,由於台灣半導體與相關電子產業的蓬勃發展,不僅教師的研究方向、學生選擇領域的興趣甚至教學內容都深受影響,有了相當大的變化,這可從在1980年代,有一年材料系招收的四十名碩士生中,在自選研究領域時,竟然僅有一位選金屬材料,其他三十九位都選電子材料看出﹔這種情況維持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而對材料科學經典知識的傳承,並沒有發展出妥善的替代方案,這雙重效應同時也造成了人才有斷層之虞,幸好近年來,材料系同仁感受到危機當前,漸漸凝聚了有以匡正的共識,接連聘請了好幾位金屬領域的教師,據了解,他們也都有機會參與中心的工作,所以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中心的成立,也可謂正是時候,這點我們也要佩服中鋼的獨具眼光,慎選時機。
先進特殊合金工程研發中心的成立代表清華合金研究的里程碑,清大材料系在早期與中鋼有相當密切的合作關係,我本人在其間也曾在中鋼開過短期課程,但似乎漸行漸遠,如今可謂「重拾舊歡」,在賴主任的卓越的領導與雙方妥善的規劃下,必能屢創佳績,達到在培育人才以及先進研發雙贏的境地,在此預祝中心運作順利,發光發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