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科技國際論壇暨研發成果展 (Textile International Forum and Exhibition, 簡稱TIFE)』演講講稿
在以「多元與接軌 (Diversification
and Connection)」為大會主題的國際論壇演講,「全球化與數位科技雙重推力對人類社會的衝擊 (Social Impacts of the Twin
Force of Globalization and Digital Technology)」也許是還算適當的講題,畢竟在多元的世界裡,全球化與數位科技是接軌的重要推力。
人類現在正處於一個迅速變動的時代,面對許多錯綜複雜而難解的問題; 1996年諾貝爾獎化學獎得主Richard Smalley在2003年一次演講中,提出未來五十年人類面對的十大問題 (Top Ten Problems of Humanity for Next 50 Years),依序為能源、水、食物、環境、貧窮、恐怖主義與戰爭、疾病、教育與民主 (Energy、Water、Food、Environment、Poverty、Terrorism & war、Disease、Education,Democracy、Population),而在當時,尤其是現在,帶動世界變動的推動力與趨勢,應是數位科技的飛速進步與全球化,而這兩項推動力,又互為表裏,促成更大的變動,值得密切關注、了解並因應。
首先是是數位科技的發展,1982年,美國「時代」雜誌以「個人電腦」為年度封面風雲人物,顯示數位時代的來臨;年初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Erik Brynjolfsson與Andrew McAfee合著出版 「第二次機械時代」(The Second Machine Age)新書中,列舉人類歷史中最重要的發展,如馴養家畜、農耕、建立聚落、成立帝國、發展宗教、哲學思想、試行民主、書寫文字等,對社會發展與世界人口成長的效應,遠不及約兩百年前,以發明蒸汽機等機械為代表的工業革命,也是該書所稱展開「第一次機械時代」,當時人類約花兩千年時間,世界人口自約兩億增加約十億,自此急遽增加至現在的七十億;「第一次機械時代」是以機械克服人力限制,而「第二次機械時代」則以數位技術超越人類智力限制;而正如蒸汽機自首先發明,不斷改進,需經約幾十年的時間,才成為推動工業革命的引擎,至今已開始展現強大的潛力,它的特性是指數化成長、資訊數位化、趨於組合綜效質變,用英文來說,是exponential, digital and combinatorial.
Google工程總監、未來學家Ray Kurzwell用一則西洋棋棋盤故事說明數位科技飛速成長的威力;西洋棋在公元六世紀,由印度人所發明,據說發明人將此發明獻給一位國王時,這位國王非常高興,以為發明人要求不多,答應依發明人提議方式獎賞,也就是照棋盤從第一格放一顆穀粒開始,逐格加倍,一直到第六十四為止,不料填到第三十二格的時候,所需榖粒已達231顆,也就是約二十億顆,如要填滿棋盤,榖粒數目要比人類有史以來所生產的榖粒還多,很明顯的使國王無法遵守承諾;而在數位科技中著名的摩爾定律,正確的預測約五十年來積體電路的運算能力每一年半增加一倍,也番了三十幾番,而這種進展,正如在棋盤後半盤格子中加填榖粒一樣,進入超越人類經驗與想像的境地。
摩爾定律所揭示的指數變化,使數位科技進展讓人目眩神迷,例如美國政府為氣象研究,發展ASCI Red電腦,1996年完成時,占地約網球場大小,造價五千五百萬美金,十年後,Sony推出Playstation 3電動玩具系統,具有相同運算能力,只占十分之一平方米面積,售價僅五百美金;同時2011年Apple推出售價低於一千美金的iPAD II,其運算能力相當於往年造價三千五百萬美金的Cray II 超級電腦。不僅如此,諸多電腦周邊設備都以指數形式快速進步。
以往一般人會認為電腦在明確指令下,擅長做運算,做簡單而重複的動作,對模式辨認、感應運動、較複雜溝通等則遠不如人,但近年數位科技發展,讓人必須刮目相看,舉例而言,Google無人駕駛汽車,自2010年上路以來,車隊已開行數十萬英里,而達到零肇事率的記錄。讓人期待的是他的偵測系統Cyclopean LIDAR,在公元2000年時,造價達三千五百萬美金,在2013年中期,已降至八萬美金,製造商並聲稱,一旦量產,售價可降至數百美金。
在Amazon 倉庫中,除有少數真人引導外,外號Kiva的機器人熙來熙往,做各種倉儲工作;由Boston Dynamics公司開發,外號BigDog,如大狗的四腳機器人,可負重約兩百公斤,在超過35度崎嶇山坡、雪地、泥沼、岩塊中行走,在結冰地面被推動而得以挺立,更能在平地上以每小時八公里速度跑動,有些機器人能跳上十公尺高的屋頂上,也些則能爬牆、爬樹,所謂飛簷走壁,運動能力遠非昔比。
另一方面,繼1997年,IBM深藍電腦擊敗世界棋王,2011年,名為Watson 的電腦又成為Jeopardy 益智遊戲盟主,最新與醫學機構發展的Watson醫生,更具有相當高明的診斷與處方的能力,顯示其模式辨認的超強能力。
在語言溝通方面,Apple
Siri 已具備相當水準的會話智慧,美國富比士集團已採用純電腦自動撰寫「公司盈利預覽」,Google
Translate 可在線翻譯六十四種文字,十五種語言,也展示在文字語言溝通上的快速進步。
與此平行的發展是所有資訊的全面數位化 (Digitization of Everything),將所有文字與多媒體資訊,如文本、聲響、圖畫、照片、影片、儀器與感應器的數據等全面數位化;由於數位化的資訊屬於用之不竭可重複共同使用,再製容易而且幾乎不花成本;網路科技、無線通訊科技無疑是建立在數位科技上,導致傳輸革命,讓世人共享數位化資訊,使近年來成為顯學的「大數據」(Big Data) 得以發揮;舉例而言,Google到1912年三月為止,已掃描幾世紀以來兩千萬本書,其中包括自十九世紀以來的五百萬本英文書,由一個跨領域團隊研究顯示,英文字彙在1950-2000年間增加了70%,名人的起落加速,在二十世紀,世人原對演化漸失興趣,而在Watson 及Crick發現DNA結構又再掀起熱潮;在文本研究上,中研院鄭錦全院士曾分析莎士比亞等文豪著作,用字多在五、六千以下,金庸多部著作,最長的「天龍八部」、「鹿鼎記」兩部書,各約一百萬字,用字都不超過4500字,約與長約73萬字「一百二十回紅樓夢」相當,其中代表正面情緒的喜、樂、笑、愉、悅、愛、親等字遠多於代表正面情緒的怒、哀、悲、憤、怨、悵、怒等字;研究都直接受惠於數位科技。
數位科技無疑正深刻的改進物理世界,賦予民眾更多在經濟能力範圍內的選擇 (Bounty)與便利,但也有相當的負面影響,例如贏者全拿 (Winner-Take-All) 、貧富差距加大、社會階層化,都會造成很大衝擊,尤其在工作機會上,會取代許多現有的人力,英國牛津大學Carl Benedik Frey and Michael A. Osborne兩位學者於2013發表「電腦化對未來工作的影響」(Future of Employment: How Susceptible Are Jobs to Computerization?) 研究論文中指出,電腦化對美國勞工市場702細分的職業中,有高達47%的業別受到威脅,同時工資與教育所能達成的職涯目標與一業別的電腦化有負面的關係。他們由文獻中有關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 (ML))與行動機器人(Mobile Robotics (MR))的進展,發展出將職業受電腦化影響的分類方法,同時估計電腦化對美國勞工市場702細分的職業中,受到威脅的程度以及影響。
該文提到經濟學大師凱因斯(John Maynard Keynes)常被引用的對廣泛由科技導致失業的預言:「由於發現的節省勞力方法的運用,超過為汰換勞力找到新用途的速率」(due to our discovery of means of economizing the use of labor outrunning the pace at which we can find new uses for labor, Keynes, 1933). 高速公路電子收費剝奪了約九百位收費員的工作即為最近的例證,而隨著數位科技更趨成熟, 電腦的功能更擴大,讓人擔憂;在此沛不可禦的強大趨勢下,Erik Brynjolfsson與Andrew McAfee的建議是:
一、與數位科技攜手並進,而非一昧抗拒,
二、思索並致力從事或創造電腦及機器人不容易取代的工作:例如具有創意、創新、多面向、感知以及非常複雜的交流工作等,
三、關照社會的公平正義。
數位科技無疑加速與深化全球化的趨勢,進而使數位科技無遠弗屆,在全球市場遍及各行各業,有充分的誘因與動力,吸引世界菁英爭相投人,形成良性循環;全球化不僅是財貨的移動,而更是資訊與服務的流通,讓跨國公司更形壯大,1995年美國網景公司上市,緊接著有桌面圖形化用戶介面Windows95問世,揭開了互聯網時代的序幕,天涯若比鄰已不再是文人騷客的憧憬而已,譬如說全世界據估計使用手機的數目達六十億,許多人可輕易的隨時隨地透過高畫質的影像面對面通訊,資訊的便利流通,對全球化產生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美國著名專欄作家 Thomas Friedman在2005年出版「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紀簡史」(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一書,書中分析了21世紀初期全球化的過程。他列舉全球化的十大推力:
一、1989/11/9柏林圍牆的倒下;電腦視窗的開啟,拜政治開放、經濟改革、自由貿易、開放市場以及傳真、電腦等工具之賜,資訊流通障礙大幅降低,
二、1995/8/9網景上市。它所代表的是從PC為主的平台走向網際網路為主的平台。今天我們將瀏覽器視為理所當然,它卻是科技史上的一大發明之ㄧ。Windows95問世與普及,使電腦與網路便利使用,
三、互通工作軟體發展,使數位的資料能在不同的軟體之間連接,讓網路的應用軟體彼此溝通無礙,如此一來,製作團隊可以跨國工作,或電腦訂購系統可以互通,
四、資源共享,讓許多的人可以輕易在網路上免費取得資料,如維基百科、Youtube、各種百科全書、辭典都是顯例
五、外包:如「詢問中心」(Call Center)、口述翻譯等客戶服務大量外包,
五、海外生產:整廠外移到工資較為低廉地方,
七、供應鏈:在供應商、零售商、顧客之間創造價值的方法。如Wal-Mart Wal-Mart直接向製造商大量訂貨,並讓製造商將貨送到Wal-Mart自創的物流中心,並充分掌握顧客需求以降低存貨,如此可以省下相當成本,因量而可觀,增強競爭力,
八、內包:如UPS不只是單純的快遞,也在幫許多公司規劃全球供應鏈服務,
九、資訊搜尋:如Google公司的使命就是把網路資訊組織起來給世人使用,讓所有人隨時隨地都可以搜尋到世界上所有知識,
十、創新科技:可以加強其他推力的威力,如居家辦公,到處都能處理並蒐集資料,而且把聲音和資料傳到任何地方去。
這十大推力,無一不與數位科技息息相關,甚至可以說是奠基於數位科技。
全球化無疑能促進國際間社會、文化、經濟、政治、科技交流,共享知識與資訊、加強貿易、使全球貨物、資源、人口、資本與資訊移動更為利便,削弱國家權力,壯大跨國公司的影響力,使國家間關係更為緊密;但也有不少負面效應;如「世界是平的」書中主要的論點是「世界正被抹平」,有「四海一家」氣象,但世人也漸有「世界很平我不平」、「對有些人來說,世界一點都不平」之說;全球化助成工作機會由工資較高移轉到較低地區,例如台灣在「四小龍」時代,受工業國家產業外移以及日本雁行政策所賜,得以有有三十年時間,以每年8-10%成長率快速發展經濟,但在中國大陸以及東南亞國家興起後,喪失低廉工資優勢,產業轉型不及,製造業也紛紛外移,國內經濟成長大幅趨緩至3-4%;直接的後果,是讓台灣近十幾年,薪資成長停滯;同時數位科技進展,導致在工作機會上,會取代許多現有的人力,例如在「世界是平的」書中,所舉述的美國公司「詢問中心」(Call Center)外包大量到印度的情形,目前又因為更先進的自動化發展而回流;另一方面,原來是地方問題,如美國次級房貸危機,因全球性的對沖或風險基金波及,席捲全球,釀成金融海嘯,或極權世界;未來世界「數位科技的飛速進步與全球化」兩大沛不可禦趨勢合流,將加劇對社會的衝擊,必須及早積極因應。Friedman認為未來要工作要不可取代 (unfungible),必須很突出,很專業、根深蒂固以及(very special, very specified, deeply anchored and very adaptable),是很寶貴的建議。
台灣在缺乏自然資源的條件下,反全球化不是國家發展的可行途徑,而數位科技產業正是主力產業,加速產業轉型,透過稅制安排和社會福利措施來緩解分配惡化,是必須嚴肅面對的。當然全球化代表挑戰也代表機會,培養人才流動能力也是各級學校教育應多加關注的重點。
同時世界正面臨全球化與資本主義發展的困局,1992年,在蘇聯瓦解、柏林圍牆倒塌後不久後,美國作家及政治經濟學人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1952年10月27日-)出版了《歷史之終結與最後一人》一書;他認為,隨著冷戰的結束,「自由民主」和資本主義被定於一尊,再由全球化深化與擴散,是謂「資本陣營」的勝利,人類歷史的前進與意識形態之間的鬥爭正走向「終結」,這種想法,普遍為東西方知識界所接受。
但世事的發展,與福山的論點產生了很大的歧異,一方面資本主義的運作已現疲態,導致貧富不均的現象,日趨惡化,法國經濟學者皮凱提(Thomas Piketty)在今年三月出版新書「21世紀資本論(Capital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譽為本世紀經濟學的傑作,Piketty分析美、英、法等先進國家,上世紀或前兩世紀來的財富累積及經濟成長統計數據,顯示資本獲利率大於國民生產毛額增加率,資本所創造的所得成長率是經濟成長率的好幾倍,亦即所得流向工資的比率持續縮小,以致於工資成長率鮮少超過經濟增長率。以近30年的情況而言,資本的年報酬率達到4%或5%,而經濟年成長率僅1.5%左右,如以每年報酬率4.5%與1.5%計,30年的累積,將造成資方增加了280%,而勞方僅60%,而非常實質的擴大了貧富差距。因此長期貧富不均現象,可主要歸因於資本作為一種生產要素的偏高報酬,富者以錢滾錢,迅速累積,成為現代世襲特權階級 (Patrimonial Class),將使先天的優勢比後天的努力與才能,更為重要。
另一方面,全球化代表資本跨國界的運作,各國爭相吸引投資,資本家得以選擇最有利的環境,有時會繞過法規限制,消耗該地龐大社會成本,獲取最高的報酬,會在國家與國家之間,以及各個國家的內部,造成貧富差距的擴大,尤其1980年代美、英等國在新自由主義大旗帶頭下,對金融業等跨國大企業,放鬆限制;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海嘯,波及全世界,正是其嚴重的後果一例;皮克提因而擔心,這樣的形勢如果持續下去,將對民主政治的公平與正義造成巨大傷害,因而作出了一些具體的政策建議,其中最主要的是透過妥善規劃的稅收,重新分配財富,對實質財富(扣除負債)全面課徵累進稅,限制財富的過度集中。在二十世紀,西方國家曾出現GDP增加率與工資所得成長率約略相等的現象,除因兩次世界大戰帶來極大的摧毀資本影響,推行高累進稅率與社會福利制度,也證明是有效的措施,紓解貧富差距擴大問題。
今天的演講主題是數位科技與全球化,對多元世界無疑有促進接軌之效益;由於數位科技與全球化互為表裏,因此從數位科技談到全球化,進一步討論這兩大推力共同對資本作為一種生產要素的偏高報酬推波助瀾,對全球社會發展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對未來面對的世界發抒一已之見,與各位共享,希望世人能藉了解問題,從個人與社會角度,思索因應的方法。
老師,我發現一點小錯字,再請您看看:
回覆刪除西洋棋那邊 谷粒 --> 榖粒
不僅如此,諸多電腦周邊設備都 已 --> 以 指數形式快速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