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11年9月17日 星期六

「東亞脈絡下的釣魚台:保釣精神的繼承與轉化」研討會致詞


大約一年前,林孝信兄建議於保釣大遊行滿四十周年時在清華大學舉辦有紀念意義的研討會。孝信兄是我一個很難拒絕的朋友,承蒙劉容生、陳光興教授的籌劃、協助,很高興看到「東亞脈絡下的釣魚台:保釣精神的繼承與轉化」研討會順利的舉行。

去年1210日我出席清華大學一場「保釣四十年新書發表會」,感觸良多。40年前釣魚台事件對於當時的台灣青年產生一個非常大的轉變。當時台灣還在威權時代,大學生極少參與政治活動。但事件發生時,留美學生群起抗議走上街頭。以後看到許多優秀同學因投身保釣抗議活動,無法完成博士學位而失學、失業;在世俗的眼光裏,是很令人惋惜唏噓的。但出席新書發表會的保釣致詞貴賓林孝信教授(科學月刊創辦人)告訴大家,外人看他投身保釣活動好像很失落,但他從中獲得很多。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超越自身的利害,重要的是堅持理想及懷抱熱情。我們很感佩世上有些人比較富有理想、熱忱、天真。

四十年來,保釣活動的發展對台灣的民主化與兩岸交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古人稱讀書人、知識分子為士,保釣諸君是志士、義士、俠士、勇士、壯士、鬥士、還是國士,或是某種組合,容有歷史評價,我們也慶幸他們不是烈士。
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的王國維先生曾有人生三重境界之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最高境界在「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保釣諸志士衣帶漸寬終不悔,最後還是希望能夠達成保釣的目標。保釣活動雖是進行式,我們可由歷史、地理、法理據理力爭,但國際現實也是很冷酷的。1937年,中日戰爭初南京陷落,日本舉國歡騰,國人的悲痛、憤怒是刻骨銘心的,清華大學國學院另一位導師陳寅恪先生是時曾有詩「南渡自應思往事,北歸端恐待來生」,不期有北歸之日。所幸世事演變逆轉,乃能於八年間,收恢復之全功。最後依恃的還是國家的實力與政府的意志。

如從國家實力來看,根據世界銀行資料,1970年大陸、日本、美國GDP各為0.09, 0.21, 1兆美元,1980年各為0.2, 1, 2.8兆美元,1990年各為0.36, 3.1, 5.8兆美元,2000年各為1.2, 4.7, 9.9兆美元,2010年各為5.9, 5.5, 14.6兆美元,根據國際貨幣基金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統計,2010年美國、台灣、日本、大陸經購買力調整國民收入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分別為47,284, 35,227, 33,805, 7,519美元,IMF更預估2015年美國、台灣、日本、大陸經購買力調整國民收入分別為55,361, 46,317, 39,500, 12,375美元。另一方面在考慮PPP下,美國、大陸、日本、台灣GDP2010年各佔世界總額百分比為20, 14, 6, 1,而預測到2015年這比例將會調整為18, 17, 5, 1。經濟上大陸急速成長,美、日長期不振,情勢甚為明顯。從地緣政治來看,日本經過失落的二十年,美國剛渡過災難十年,大陸的崛起,可能帶來和平解決釣魚台列島問題契機。

世界上有些事是不可以改變的,有些事是必須改變的,分辨不可以改變和必須改變的事要靠無比的智慧。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David Brooks曾說「針對複雜難解的問題,一般只能做局部的改善(discrete good),但難以做整體的增益(systemic good)。可以達到局部效果,難以促成全面轉變。」保釣運動已屆四十年,迄今各方仍自說自話,保釣運動對解決釣魚台列島問題有多大助益,尚待歷史評價,而台灣政府目前所採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共享資源立場,可能是未來最善之局。在可見的將來,處於中、美兩大經濟強權競合爭勝,美日安保體制延續的時空背景下,希望全球華人能共同努力:

一、             藉教育與傳播,使釣運的思想精神得以傳承,維持政府與民間持續關注,
二、             深化台灣自由開放、民主經驗,提升國民素質,成為宏揚優良中華文化基地,
三、             中國大陸把握大國崛起契機,自經濟大國提升為文明大國,促進東亞和平、正義。

君子疾沒世而不名稱焉,保釣諸君雖無怨無悔,若事如春夢了無痕,仍然不無遺憾。「保釣四十周年」專書中,南方朔先生箴言「歷史沒有浪費掉的熱情」,豈容青史燒成灰,願與諸君共勉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