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11年9月26日 星期一

一百學年度精實管理研習會開幕致詞


首先感謝陳鳳山教授再度蒞校指導精實管理研習會。去年八月承蒙陳教授對本校一、二級主管做了一天的講習,深感內容精到,很有學習並推廣、落實價值,因而徵得陳教授首肯,協助在學校推動精實管理,一方面擴大講習範圍,一方面選擇總務處、秘書處為試行落實單位,近一年來已初見成效。本次一連三天研習目的是擴大到院系所基層單位,相信參與同仁必然收益良多,對校務推展多有助益。
精實管理的英文是 lean managementLean 有瘦身的意思,這可能是人人喜歡的。但lean常與mean(嚴厲)並列。國內一位知名度很高的企業家曾說,據他觀察,成功的企業家七成以上屬於比較嚴厲型。清華大學的傳統是不走嚴厲路線,但是嚴格要求大家把事情做好。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所著《窮理查年鑑》曾是美國殖民地時代僅次於《聖經》的暢銷書,其中有一句箴言「把事情做好,不是靠信心,而是靠沒信心,」要義是把事情做好要長存警惕之心。例如有工讀生在寄發通知時,可能是為省時間,把收信人的尊稱省略了,這由學校發出通知的疏失,承辦人員以及直屬上司當然有責任。又如每年要送行政院與立法院的預算書,在送到校長室前,各級主管必須逐字審閱推敲,到校長室後則由校長逐字審核,逐層謹慎以對,才能避免貽笑大方或造成不必要的困擾。

在學校工作容易因循舊習。目前做事的方法不見得是最好的方法,這在陳教授講習所舉的範例可清楚看出。學校各單位常感覺少一個人、少一層樓、少一百萬元。事實上,人多不一定好辦事。英國有一位學者Parkinson有一個以他為名的Parkinson’s law (帕金森定律),他在政府服務時,發現「公部門只會膨脹,不會縮減。」他以大英帝國殖民部為例,人員逐年增加,直到帝國殖民地完全消失,殖民部併入外交部時,該部用人竟然達到最高點。人力如不有效運用,光是互相發公文,寫備忘錄,都可以忙得不可開交。大家在桃園國際機場出入境時,應注意到移民署官員檢核每一位旅客,大約花不到二十秒,而在一些東南亞國家,常須要幾分鐘,最離譜的是由幾位官員輪流慢步檢視旅客護照,效率差很多。

學校也常容易有本位主義,例如有許多主管反應,系所開大班課時,找大型教室碰到困難,另一方面,看全校大型教室使用率又不是很高。學校從去年起以協助裝修、負擔水電維護費等方法,取得許多大型教室管理權,問題馬上改善很多。唯有適度引入資源共享、增強效率觀念,學校人事、經費與空間才不會永遠捉襟見肘。

清華以擁有優秀的職技人員自豪,今年七月在教職人員退休茶會上,有一位在本校工作超過三十年的退休教授,盛讚職技人員的服務精神,很是感人,也具相當程度的代表性。今年本校慶祝百周年,籌辦百項以上活動慶祝,我個人光是在四月二十二到二十四日三天中,就參加了二十五項活動,整體感覺是各項活動在各單位同仁盡心盡力下,辦得盡善盡美。在校慶前常見行政大樓入晚燈火通明,許多同仁以辦喜事心情工作。另外,本校正在推行的清淨校園工作,也感謝同仁們熱心參與,同建green and clean (綠色而清潔) 美好環境。同時我要特別表揚兩件人與事,一是教務處註冊組在許淑美組長領導下,對學生學業成績由百分計分法改採等級制,做了縝密的規劃與分析,得到全校師生的認同,迅速通過各級會議,報請教育部核定於九十九學年度正式施行,此項重大變革對本校以及台灣的高等教育,將會產生深遠的影響。另一是為宣導本校四大願景、目標、策略、行動方案,秘書處綜合業務組在李美蕙組長領導下,製作了精美方尖碑,造形、色調、功能都叫人眼睛一亮。當然校內也有許多其他令人激賞的事蹟,學校一定也會在適當場合加以表揚。

清華是世界頂尖大學,同仁應有一流表現。深盼精實管理研習會協助諸位增強知能,學以致用,與學校一起大步邁進。


2011年9月21日 星期三

100年教師節茶會致詞

  
歡迎大家來參加今天的教師節茶會。首先我要謝謝各位資深教師多年來對學校盡心盡力,勞苦功高,歡迎新進教師加入清華大家庭,恭喜各獎項得獎教師,你們的傑出表現,清華與有榮焉。有人說,一個人一輩子能深深正面影響一個人,即不虛此生。清華教師有很多這樣的機會,是人生難得的機遇,優良的教師會很有成就感。

各位教師同仁在三百六十行中,選擇教師為志業,應是最明智的抉擇。大學教師在研究教學工作上有相當的自主性,尤其擔任清華的教師,在社會上受到尊重,在學校受到尊敬,在優美校園中,傳道授業解惑,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不亦樂乎。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在《進學解》中,教誨學生說,「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等大道理,言未既,學生笑於列,認為不切實際,可見約一千三百年前,師生之間,並不一昧老師莊嚴肅穆,學生唯謹受教。近百年來,西力東漸,社會風氣丕變,學生也多元化,但所幸在台灣仍大體維持尊師重道的優良傳統。多年前,我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Gareth Thomas 在訪台而對台灣情況略有瞭解後,曾表示甚為羨慕台灣的教授在社會上受到尊重,在學校受到尊敬,不像美國師生關係相對淡薄,尤其開學時選課如購物,稱謂shopping around。教師是心靈的工程師,是經師也是人師。清華教師的挑戰是要做到名實相符,實至名歸。

去年清華蒙「東和鋼鐵」侯貞雄董事長捐贈貳億元設立「侯金堆講座」,作為延攬及留任一流人才的經費。侯董事長為紀念其先翁設立的「侯金堆文教基金會」,二十年來以「侯金堆傑出研究獎」獎勵國內各重要領域學者,而其頒獎典禮盛事之一為特邀演講。我因長期擔任該基金會董事,並曾為得獎人,所以常參加其頒獎典禮。記得有一年邀請苦學出身的前台大校長、國防部長、經建會主委孫震先生演講,他歷數其求學治學的艱難困苦,第二年同一場合,中央研究院李遠哲前院長則大談學問的樂趣,認為世界上最快樂的事是有人願意花錢讓你做最感興趣的事,可見做研究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可以苦不堪言,也可以樂在其中。教學研究是苦是樂與人資質、性向、經驗有直接關係。教師是良心事業,對學生的課業、生活以及生涯的關心永遠不嫌多。各位新進教師在體驗教師生活同時,思索是否為你的最愛,與你的人生目標是否相符,也是最嚴肅的課題,畢竟校外的天空同樣非常的廣闊,適才適性非常重要。

今天頒的傑出教學獎、產學合作績優獎、以及講座、特聘教授都是校內設置的獎項,但校內獲獎往往是榮獲校外各獎項的先聲。得到對各位最了解的師生同儕肯定,常是校外各獎項評審的最佳參考,也是新進教師的榜樣。祝大家得獎連連,為校爭光。最後祝各位同仁教師節快樂。

2011年9月17日 星期六

「東亞脈絡下的釣魚台:保釣精神的繼承與轉化」研討會致詞


大約一年前,林孝信兄建議於保釣大遊行滿四十周年時在清華大學舉辦有紀念意義的研討會。孝信兄是我一個很難拒絕的朋友,承蒙劉容生、陳光興教授的籌劃、協助,很高興看到「東亞脈絡下的釣魚台:保釣精神的繼承與轉化」研討會順利的舉行。

去年1210日我出席清華大學一場「保釣四十年新書發表會」,感觸良多。40年前釣魚台事件對於當時的台灣青年產生一個非常大的轉變。當時台灣還在威權時代,大學生極少參與政治活動。但事件發生時,留美學生群起抗議走上街頭。以後看到許多優秀同學因投身保釣抗議活動,無法完成博士學位而失學、失業;在世俗的眼光裏,是很令人惋惜唏噓的。但出席新書發表會的保釣致詞貴賓林孝信教授(科學月刊創辦人)告訴大家,外人看他投身保釣活動好像很失落,但他從中獲得很多。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超越自身的利害,重要的是堅持理想及懷抱熱情。我們很感佩世上有些人比較富有理想、熱忱、天真。

四十年來,保釣活動的發展對台灣的民主化與兩岸交流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古人稱讀書人、知識分子為士,保釣諸君是志士、義士、俠士、勇士、壯士、鬥士、還是國士,或是某種組合,容有歷史評價,我們也慶幸他們不是烈士。
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的王國維先生曾有人生三重境界之說:「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衣帶漸寬終不悔」,最高境界在「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保釣諸志士衣帶漸寬終不悔,最後還是希望能夠達成保釣的目標。保釣活動雖是進行式,我們可由歷史、地理、法理據理力爭,但國際現實也是很冷酷的。1937年,中日戰爭初南京陷落,日本舉國歡騰,國人的悲痛、憤怒是刻骨銘心的,清華大學國學院另一位導師陳寅恪先生是時曾有詩「南渡自應思往事,北歸端恐待來生」,不期有北歸之日。所幸世事演變逆轉,乃能於八年間,收恢復之全功。最後依恃的還是國家的實力與政府的意志。

如從國家實力來看,根據世界銀行資料,1970年大陸、日本、美國GDP各為0.09, 0.21, 1兆美元,1980年各為0.2, 1, 2.8兆美元,1990年各為0.36, 3.1, 5.8兆美元,2000年各為1.2, 4.7, 9.9兆美元,2010年各為5.9, 5.5, 14.6兆美元,根據國際貨幣基金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統計,2010年美國、台灣、日本、大陸經購買力調整國民收入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 分別為47,284, 35,227, 33,805, 7,519美元,IMF更預估2015年美國、台灣、日本、大陸經購買力調整國民收入分別為55,361, 46,317, 39,500, 12,375美元。另一方面在考慮PPP下,美國、大陸、日本、台灣GDP2010年各佔世界總額百分比為20, 14, 6, 1,而預測到2015年這比例將會調整為18, 17, 5, 1。經濟上大陸急速成長,美、日長期不振,情勢甚為明顯。從地緣政治來看,日本經過失落的二十年,美國剛渡過災難十年,大陸的崛起,可能帶來和平解決釣魚台列島問題契機。

世界上有些事是不可以改變的,有些事是必須改變的,分辨不可以改變和必須改變的事要靠無比的智慧。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David Brooks曾說「針對複雜難解的問題,一般只能做局部的改善(discrete good),但難以做整體的增益(systemic good)。可以達到局部效果,難以促成全面轉變。」保釣運動已屆四十年,迄今各方仍自說自話,保釣運動對解決釣魚台列島問題有多大助益,尚待歷史評價,而台灣政府目前所採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共享資源立場,可能是未來最善之局。在可見的將來,處於中、美兩大經濟強權競合爭勝,美日安保體制延續的時空背景下,希望全球華人能共同努力:

一、             藉教育與傳播,使釣運的思想精神得以傳承,維持政府與民間持續關注,
二、             深化台灣自由開放、民主經驗,提升國民素質,成為宏揚優良中華文化基地,
三、             中國大陸把握大國崛起契機,自經濟大國提升為文明大國,促進東亞和平、正義。

君子疾沒世而不名稱焉,保釣諸君雖無怨無悔,若事如春夢了無痕,仍然不無遺憾。「保釣四十周年」專書中,南方朔先生箴言「歷史沒有浪費掉的熱情」,豈容青史燒成灰,願與諸君共勉之。



   

2011年9月7日 星期三

2011年大學部新生講習致詞

首先我要歡迎並恭喜各位新同學加入清華的大家庭,從今天起各位就與清華永久聯結。清華大學有輝煌的歷史與光榮的傳統,建校可溯至一百年前(西元一九一一年),乃由清廷將美國退還多索之「庚子賠款」設立,經多年慘澹經營,人才輩出,包括兩位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楊振寧先生。民國四十五年由曾擔任北京清華校長十八年的梅貽琦校長領導下在台灣新竹建校,初期亦在「庚子賠款」支持下,迅速發展,延攬最佳師資,培育英才,包括諾貝爾獎得主李遠哲先生,使得清華成為華人地區唯一擁有三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大學。如今清華已成為一人文社會、理、工、生科、管理領域均衡發展的學府。在台造就傑出校友超過五萬人,在國內外各行業均有優異表現,校友包括中央研究院院士十二人,產學研界領袖不可勝數

自去年九月以及,本校在世界三大世界大學評比均有亮麗表現,首先是泰晤士報世界大學評比,清華位居第107 名,在全台居冠。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公司近日陸續公布各領域的大學排名,本校在生命科學與醫學,工程與技術、科學及人文領域有十一個領域居前兩百大;其中三個領域居前百大,四個領域居前一百五十大。上海交大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本校名列第四名,而本校在每位教師的頂尖論文、國際論文及國際專利三項平均數、專任教師中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以及畢業生獲得重要獎項的總數及平均數,都超越前三所學校,是華人區首學,成就有目共睹。

清華有最優異的師資、最傑出而具向心力的校友,以及眾多認同肯定的社會大眾,同時擁有最優秀的學子,近來在國內外大賽履傳捷報,如資工系學生團隊榮獲去年全球最大規模的超級電腦研討會「國際高速計算會議學生叢集電腦計算競賽」世界冠軍,今年則勇奪微軟全球潛能創意盃「嵌入式系統組」冠軍。不久前本校阿卡貝拉人聲樂團「海鷗‧K」,到韓國參加人聲樂團亞洲大賽,順利為台灣抱回大賽冠軍等。在個別學生中,今年總統教育獎得主、大專組八位得主中,本校有兩位。其中資訊工程研究所碩士班莊靜潔同學,因為視力僅剩0.02,上課時,得用望遠鏡看黑板、用放大鏡看書,冬天時因為鏡面會起霧,偶爾還得憋氣;寫程式時,她要用擴視機、臉緊貼著螢幕,同學只要花7個小時,她卻得花4倍的時間。她理解雖然人生充滿不公平,她必須學會為自己的未來負責。雖然唸書比別人辛苦,但靜潔的學業表現卻相當傑出,不僅以一般生考進清大資工系,大學4年拿了3次書卷獎(前3名),畢業時更獲得象徵最高榮譽的「梅貽琦紀念獎章。」20093月起已完成六十幾場演講,將她自身的故事和愛透過演講散播世界各地,期望能鼓勵更多的人在逆境中,發揮人性積極面,力爭上游,出類拔萃。20107月靜潔出版了她個人的第一本書《點亮幸福微光》,在書中紀錄了自己經歷的小故事。另外去年畢業生中包括彭士齊同學,他自幼罹患脊髓性肌肉萎縮症,甚至被醫生預言活不過十五歲。但他在卅六歲戴上博士方帽。士齊妹妹彭千華自小也因不明原因無法行走,三年前千華亦獲清大博士學位。彭家近十年為孩子念書,總共搬家四次,每天由彭媽媽陪著上學。我希望所有清華人都能以靜潔與彭家人為典範,勇敢樂觀的面對逆境,履創生命高峰,清大將永遠以有靜潔、士齊與千華為校友為榮並與他們攜手打造充滿想像力的未來。

大學是一生中最好的學習時光,大學生在進入成人社會前可以專心致力,浸浴於優美學習環境與氛圍,有良師引導,有益友切磋,接受人類文明精華的洗禮,應掌握優先順序 (first thing first),用8成的時間學習,2成時間花在課外活動或戀愛、交友上。有人用逛博物館比喻上大學,可以看熱鬧,也可以看門道;可以走馬看花,談笑中匆匆而過,不帶走一片雲彩,也可以做足功課,由師友導覽,深思熟慮,滿載而歸。例如觀賞最近在故宮博物院展出的富春山居圖,我們可以看其三百六十餘年間因火毀損分為兩段首次同地展出的熱鬧,也可深究其在中國文人畫傳統承先啟後的重要價值,明清時期黃公望藝術的影響,體會與領受程度不可道里計。
另一方面,也有人以人生盛筵或以吃自助餐配合套餐來比喻上大學,餐廳裏美食琳琅滿目,包羅萬象。有制式規劃的部份,也有自由選擇的部份。自助餐廳的特色是主動選擇,套餐如系所或學程必修或必選課程,其餘美味選擇如選修課或課外活動,要享受豐富的人生盛宴,除要看胃口,行家或大廚指點,同儕討論推薦也是同樣重要,淺嘗即止,細嚼慢嚥,細細品味,選擇搭配不一而足。大學提供的是機會,在一定時間內,消化領受,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要點是自動自發,為自己負責。
清華大學的教育目標是培養有學問、有用及有品德的社會公民。清華第二屆直接留美班校友胡適之先生曾說:「為學要如金字塔,要能廣大要能高。」力求廣博而專精,具體而言,要成為一個有學識的人 (learned man) 要「learn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對所有事務都有概念,對某些專業要能精到) 一個有用的人,要具備良好的中、英文表達能力。在世事變遷迅速,社會價值紛亂的時代,大學生應培養多元思考能力,《孟子盡心篇》裡說“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要能慎思明辨書本、媒體、活動甚至課堂所學,不要照單全收,人云亦云。另一方面,也要透過各項學習,學會面對複雜的問題,並找出解決的方法。例如能源、環保、地球暖化問題牽涉很廣,有許多面向,需要深入了解,才可能有中肯的見識,助成採取適當的措施。
清華大學在台灣雖以理工起家,目前已成為一文理均衡發展的學府。科學在近代對社會的影響是鋪天蓋地的,猛烈非常。作為一個現代人,必須要對科學有基本認識,另一方面,科學最終的目的在增進人類福祉,有正確的價值觀是不可或缺的。科學是教我們把事情做好(Do the thing right),人文教育教我們做對的事(Do the right thing),文理會通的人才能把對的事情做好(Do the right thing right)。

最後我送給諸位三句名人箴言,以符「君子相交,贈人以言」古義。一是劉備誡人的「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積小善為大善,如清華推行的「清淨校園」運動,師生同仁舉手之勞撿拾垃圾即有很好效果;另一是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說的,人能問的最高尚的問題是能做什麼有益的事,助人是人類最高情懷;第三句是拿破崙的:「規劃得好很好,說得好更好,做得好最好」,大學教育期望培養學生吸收多元知識、理性思考、了解問題、規劃方案以及清晰表達,但重要的是迅速妥善執行。坐而言不如起而行,對的事,做就對了。謹與各位同學共勉之。

2011年9月2日 星期五

人文社會學院「流動議題與兩岸社會發展研討會」致詞


今天很高興參加慶祝清華大學百歲校慶活動 「流動議題與兩岸社會發展研討會」。清華跨過一個世紀,新竹清華規劃了超過百項慶祝活動,本研討會是其中一環。前些時我接到邀請函後,曾嘗試破題;本研討會是研討流動議題與兩岸社會各自發展或是兩岸流動與社會發展,前幾天收到議程,發現似兩者兼具,涵蓋甚為廣泛。事實上目前兩岸流動是剪不斷,理還亂,包括台商資金、技術、國際行銷、專業人員、探親、旅遊、就學、就業、交流到娛樂文化、書籍、陸籍配偶、直航、大陸旅客、學生等人員、物質、軟硬體流動,未來效應會更加全面而擴大。兩岸流動與社會發展議題的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當然普世與兩岸共同流動議題,如教育、階層、知識、金融、留學、勞工、外籍配偶、移民、難民等也是非常值得探討的,同時思想、觀念的流動有時意義可能更深遠。
最近台灣時報出版社出版了大陸作家岳南所著「南渡北歸」一書,描述中國二十世紀學術大師群體命運劇烈變遷。中國歷史上幾次士族與人民大遷移都是南渡。原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馮友蘭先生在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碑文中敘南渡之史一段最為可觀:「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晉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吾人為第四次南渡,乃能於不十年間,收恢復之全功。」身為清華大學國學院四大導師之一的陳寅恪先生在對日抗戰初期曾有詩「南渡自應思往事,北歸端恐待來生」,不期有北歸之日。無奈歡慶之餘,不旋踵,因國共內戰又展開了另一波南渡。
鄭成功開台,屬明人南渡。國民政府遷台,歸於第五波或是第四波的餘緒,容有討論餘地,但政府驟然攜兩百萬軍民來台,速度與力道都分外猛烈,對台灣社會造成鋪天蓋地的變化。流動議題除與時空背景有關,與時間空間都有關的速度也是重要考量因素。一般流動多指空間與位置的流動,多年前,美國有一位華裔青年人曾以「往夜晚流動」為題闡述美國都市人生活形態如開拓西部,逐漸發展夜間活動,引致各種二十四小時無休服務,因而得到徵文大獎,探討在時間上的流動頗富創意,別具一格。有趣的是,早年在台灣常聽到「反攻大陸」,「解放台灣」口號,今日幸見兩岸在平和氣氛下,緊密互動,相互影響必然隨時日加深加劇。

國民政府南渡,促成新竹清華的誕生。新竹清華是兩岸清華的共同校長梅貽琦先生於1956年設立的。前五任校長,共二十五年間,都出自北京清華,他們把清華治學理念、育人精神和校風都帶到了新竹清華。兩岸清華人在一起,總覺特別親切。今年六月,香港明報月刊「兩岸清華百周年專輯」指出1949年前,中國學術、教育、文學、政界、企業界、銀行、海關等行業,清華人都舉足輕重。時報出版社在「南渡北歸」特刊中介紹了二十八位學術大師,其中清華人至少佔十八位。最近台灣某大報在週日旅遊指南中列舉在台北的名人故居,包括胡適、林語堂、錢穆、梁實秋與殷海光也都是清華人。上月1日我到高雄參加第七屆全球華人物理學大會,在準備開幕致詞講稿時發現清華在大陸與台灣物理界均曾扮演過先驅的角色。清華大學作為兩岸的一流大學,除了有輝煌的理工成就與產業合作的貢獻之外,一向也對社會發展與文化有深切的關懷與成果,此刻除了整理過去輝煌的貢獻與成果,更需深切思考清華大學對人類社會的未來所可能做出的貢獻,尤其迫切的是針對下一個世代我們的社會可能面臨的重大議題的思考與研究。「流動議題與兩岸社會發展研討會」的舉辦可謂集天時、地利、人和之盛,在此預祝研討會圓滿順利。

2011年9月1日 星期四

新進教師研習會致詞


首先歡迎新進同仁加入清華大家庭。清華在某種程度上可謂家大業大,但非常需要持續輸入新血,才能保持活力,發揚光大。

我剛才提到家大業大,並不是代表清華的自滿,而是要強調清華的光輝傳統。自去年九月以及,本校在世界三大世界大學評比均有亮麗表現,首先是泰晤士報世界大學評比,清華位居第107 名,在全台居冠。英國高等教育調查機構QS公司近日陸續公布各領域的大學排名,本校在生命科學與醫學,工程與技術、科學及人文領域有十一個領域居前兩百大;其中三個領域居前百大,四個領域居前一百五十大。上海交大兩岸四地大學排名,本校名列第四名,而本校在每位教師的頂尖論文、國際論文及國際專利三項平均數、專任教師中有博士學位的教師比例,以及畢業生獲得重要獎項的總數及平均數,都超越前三所學校。

清華擁有最卓越、優秀的教師。學有專精,研究傑出、認真教學、熱誠服務,關心學生是清華教師的特質。本校自建校以來,除獲政府重點支持,又接受美國退還超收「庚子培款」所設基金會長期支持,善用優勢,盡攬菁英。教授在教學或研究領域上表現傑出,數十年來國內所有重要學術獎項,本校教授獲獎率都遠超過其他大學。以去年度到今年而言,中研院院士的選舉,全台灣學界只有兩位當選,本校張石麟教授就占一席,在國科會獎勵諾貝爾級學者的學術攻頂計畫,去年全台灣共核定四件,清華就有兩件,今年核定兩件,清華佔一件。另外,在教育部最崇榮的國家講座獎項,去年全台灣一共五位,清華佔了兩位;另一方面,頒發獎額高達100萬元的「有庠科技獎講座」得主,本校在四位中佔兩位,「有庠科技論文獎」得主,本校在八位中佔四位。最近剛公佈的「國科會吳大猷先生紀念獎」,本校有五位年青學者獲獎。顯示清華在研究上,資深與年青教師均有優異的表現。

清華擁有五萬多傑出而向心力極強的校友,工程與系統科學系(原核子工程系)1969級校友李偉德博士,於995月捐贈新台幣壹億伍千萬元協助興建「綠色低碳能源教學研究大樓」;1973級物理系校友謝宏亮董事長,捐贈母校價值不菲的羅丹巨型銅雕「沉思者」;本校所發動之清華「百人會」,達陣成功募得新台幣壹億柒仟萬元,用以興建「校友多功能體育館」;另一方面由企業界校友籌設的大清華基金,已募得三億元資金,將以部份獲利所得挹注母校。

台灣社會對清華的支持力道逐漸加強,本校近年來陸續落成的台積館、台達館、旺宏館、合勤演藝廳、蒙民偉樓多蒙相關企業及個人,慷慨捐贈才得以實現。去年本校獲「東和鋼鐵」侯貞雄董事長捐贈貳億元設立「侯金堆講座」,作為延攬及留任一流人才的經費。旺宏電子公司,在捐贈三億元建設經費外,更加贈壹億元為內部裝修經費;另蒙匿名善心人士捐贈壹億柒仟萬元,協助本校興建生醫科技大樓;另一方面永安船務副總經理陳俊秀先生將收藏的五千餘件珍奇甲蟲標本,全數都捐贈給本校。清華受到各界支持,必當全力以赴,不負期待。

有人形容清華的學生是在人生樂透摸彩得到頭彩的幸運兒,這在許多家長與學校的互動得到驗證。去年新生家長會後,一位家長寫了一封長信給我,並附上一張匯票,主要是認同清華辦學理念,希望幫助學校發展,後來又陸續有兩次來函建言與捐款,另一位家長則一次捐贈給清華五百萬元,他們共同的要求是匿名尤其是不讓其子弟知道,但愛屋及烏之親情,對清華的殷切期許盼望,令人深深感動。

四月初教育部第二期「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審議結果出爐,本校獲得每年12億元補助,最近並蒙新竹市政府同意無償撥用緊鄰本校南校區6.53公頃文教用地作為本校新校區,使本校得以持續提昇軟硬體建設,強化教學、研究,並擴展國際化視野,在全校師生的努力下,成為華人地區首學、邁向世界頂尖大學的目標,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