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分類

2025年8月30日 星期六

一一四年EMBA校友會大會: 珍貴的資產

一一四年EMBA校友會大會: 珍貴的資產

場面盛大溫馨 (尹秀蓮提供) 

年度盛事

善用 AI 與人共融 (張淑嫺提供) 

活動別開生面 (張淑嫺提供) 

共創美好未來 (張淑嫺提供) 

很高興參加今天的 EMBA 校友大會。這個月初,我在科管院新舊院長交接典禮時,也特別提到一個觀察:自從我卸任校長職務後,在清華超過十個學院中,與科管院互動最密切,而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與 EMBA 學程的連結。不論是每年為新生介紹清華,或是參與各項多彩多姿活動,我都能深刻感受到 EMBA 在清華的重要角色。

清華自 1911 年創校,與民國同壽;清華 EMBA 則於 1999 年創立,2000 年隸屬科管院,在 2001年有第一屆畢業生,可謂與二十一 世紀同步。EMBA 不僅是企業經理人進修的平台,更是推動產業創新、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各位學員與校友不僅拓展知識、建立人脈,更將所學應用於企業轉型與社會貢獻,也豐富了大學的教學案例。更可貴的是,在事業有成之際,熱心回饋母校與社會,提升清華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創造與企業合作的契機。各位的努力,已是清華最寶貴的資產,值得我們給自己與在座校友熱烈的掌聲。

這裡我要特別提幾位持續在清華服務的校友,他們活躍於校園、默默奉獻:經營水漾、湖漾與湖韻餐廳的林宜輝秘書長,退聯會總幹事張淑嫺,關懷組組長孫海珍,活動組尹秀蓮,都不斷熱心為清華人服務,展現了 EMBA 校友的典範。我們也應給他們最誠摯的掌聲。

近年來,大家一定感受到 AI 帶來的衝擊。AI 已經成為企業生存與轉型的關鍵工具,這也正是 EMBA 課程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讓 AI 與數位轉型成為核心,強調數據素養與 AI 驅動的管理決策。

《哈佛商業評論》總主筆殷阿笛曾提醒,AI 不僅能自動化日常工作,更逐漸進入高階決策層面,幫助企業提出全新策略。但他也警告:如果領導者只談 AI 卻不親自使用,就很難帶動組織轉型。美國華頓商學院的莫里克教授亦強調:「讓 AI 進入職場,老闆必須帶頭使用。」領導者需要親身示範,建立誘因與制度,讓團隊敢於嘗試 AI,並在實驗中找到適合自身的應用方式。

換句話說,在 AI 時代,領導者的責任不僅是規劃願景,更要親自帶領組織嘗試 AI,擁抱未知、勇於實驗。這正是 EMBA 校友應展現的前瞻力與行動力。各位不只是企業管理的專業者,更是帶領 AI 與社會融合的先行者。

最後,祝大會圓滿成功。也祝大家身體健康、家庭和樂,更能善用 AI 與人共融,在事業上大展鴻圖,為清華與社會開創更美好的未來。

2025年8月5日 星期二

清華科管院院長交接: 多一分期許

清華科管院院長交接: 多一分期許

冠蓋雲集

優秀與卓越的分野

很榮幸受邀來參加科管院院長交接典禮。首先要恭喜哲群院長辛苦六年,在一片掌聲中,安全下莊。同時要祝賀心儀院長受到高度肯定,新接重任。

今天我到科管院來,算是輕車熟路,因為多年來我與科管院有許多的互動,這可追溯到科管院成立時,我正擔任工學院院長,因為台積館還只存在於規劃圖中,所以工學院有幸成為科管院房東多年。

在我擔任校長期間,記憶比較深刻的是,百年校慶時,早上在台積館參加TEN的活動,下午又來參加大門口高燦興先生的公共藝術「鹿」的揭幕典禮,記憶所及還有「經濟學會年會」、「科法所十周年慶」等活動。

近年來,也經常來科管院參加孫運璿講座
音樂會,以及吳興國、王正方講表演藝術等文藝活動,同時有緣多次為 EMBA 課程入學新生演講,也因此,每年都會參加 EMBA年會活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以「俞國華基金會」董事身分,參與贊助科管院「俞國華講座」三年,同時也以「中技社」工程教育委員身分,審議多次贊助科管院「創意課程」等,相當多元。

哲群院長六年任內,建樹有目共睹,我個人要特別感謝哲群為清華永續基金操盤,由十一年前五千萬元開始,一路壯大到超過四十億的規模,而材料系依附於校永續基金的次基金「雙百會永續基金」,今年剛好超過五千萬元水位,孳息收入約三百萬元,對清華或材料系發展,均有很大助益,貢獻極大,而哲群為最大功臣。同時也要恭喜哲群榮任校資長,可以繼續大展長才。

新任的心儀院長,學經歷均極為優異,又是科管院創院元老之一,相信未來一定能大展鴻圖,領導科管院更上層樓。剛才高校長提到卓越的院長須要非凡的能力,我可以幫心儀打氣的是,在我心目中,院長是清華最宜人的職位,它不像系主任須要處裡相關繁瑣的大小事,較有餘裕可專心推動合乎理念的重要事項,往往會有相當的成就感,我本身經驗是當年我擔任工學院院長時推動的許多工作,歷經二十年後仍在進行,讓人備感欣慰。

另一方面,擔任重要職務,掌握名器,也同時提供一個能見度較高平台,應把握機會發揮正面的影響力。由於心儀的法律背景,對照台灣的司法現況,讓人對新院長多一分期許。

台灣的司法在一般民眾的心目中信任度極低,現況可以風氣敗壞來形容。最近的顯例是,在找不到柯文哲具體犯法證據下,仍將其羈押在看守所已將近一年;上星期六才落幕的「大罷免」鬧劇,大家在各地街頭,都可看到顯眼的罷團看板,指控當地藍委「舔共、賣台」,這是何等嚴重的指控,但是檢調視而不見,再加上聯署過程,許多國民黨黨工與義工因「涉嫌造假」被約談、羈押、起訴,甚至因檢方威嚇導致聯署領銜人落跑,同時檢調對被具名檢舉有類似問題的罷團則輕輕放下,造成藍綠立委達到罷免門檻的31:0 「不光榮紀錄」幸好選民發揮智慧,不同意所有罷免案,司法本來應伸張公理正義,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反而助紂為虐,令人慨嘆。

寄望心儀院長本法律專業,站在院長高度在未來能領導科管院師生「言所當言,行所當行」,為社會表率,協助伸張公理正義,將是優秀與卓越的分野。